2021年11月3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日本大選後的經濟展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黑白集/誰要當廿四萬分之一?
◆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的淨零政策仍是空白支票一張
◆  經濟日報社論/日本大選後的經濟展望






經濟日報社論/日本大選後的經濟展望


2021-11-03 03:30  經濟日報 /   社論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領導的自民黨在上周日眾議院選舉中取得多數席次,不僅鞏固其黨內領導地位,還有利他推動新政策。美聯社



日本在上周末舉行眾議院大選,選舉結果自民黨獲勝,可獨占眾院所有常設委員會主席與多數決優勢的「絕對安定多數261席。由於選舉結果有助於政局穩定,益於政府在選後發動財政政策,推動後疫情經濟復興,選後隔天日經指數大幅上揚2.61%,是東京股市四個月來的單日最大漲幅。

這次日本眾議院大選,自民黨是出乎意料的好戰果。過去兩年日本政府對於新冠肺炎的基本政策,是想在疫情控制與維持經濟活動之間取得平衡,疫情稍微改善就急著鬆綁推動觀光餐飲促銷活動,但鬆綁政策後的疫情往往失控嚴重,今年8、9月疫情顛峰期間,染疫民眾數超出醫院負荷能力,不少人是在無法接受適當醫療情況下病逝家中。

日本政府防疫政策的失敗,民意對自民黨高度不滿,迫使前首相菅義偉負起政治責任,在9月底自民黨總裁任期屆滿後宣布不連任。而贏得黨主席選舉的岸田文雄新首相也擔心夜長夢多疫情再起,趁著新內閣新氣象,民眾對自民黨的支持度轉好,就任首相十天後就宣布解散眾議院,創下日本戰後,最短命內閣以及解散後最快投票的兩項紀錄

在此背景下,民眾對於防疫失敗不滿選票,應該是在野黨收割的大好機會。在野黨也看好時局,全力搶疫情不滿選票。結果是自民黨比選前減少15席次,但是合作積極的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與共產黨,卻是各丟掉13與二席,在野黨可說是慘敗。

為何日本最大在野黨慘敗主要原因在於國際局勢對日本國內左派政黨不利。近年北朝鮮不斷試射導彈,中國對於釣魚台步步進逼,加上上個月俄國與中國海軍舉行十艘軍艦聯合巡航。在國家安全情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日本左派依舊宣揚與美國保持距離的主張,自然得不到民眾支持

相較左派在野黨的低迷,右派在野黨在這次選舉大躍進國民民主黨從八席增加到11席,而日本維新會從11席暴增到41席,一舉成為日本第三大黨。維新會在此次大選成功,除了左派在野黨無法吸收不滿政府選票外,還有維新會的主要勢力來自大阪地區,而疫情中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維新會的副主席)對於疫情採取比中央政府嚴格的態度,獲得民眾好評,在吉村洋文的光環助選下,大阪府內15個選區的自民黨參選人全軍覆沒

維新會吸票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岸田新首相的經濟政策不受財經界歡迎岸田從選舉黨主席開始就鼓吹新型日本資本主義強調重視分配,並且暗示要開徵新的金融稅,作為分配財源。然而金融稅話題一出現,就讓日本股市連日崩跌,財經媒體諷刺是岸田驚嚇」。之後岸田封印了金融稅話題,但是新資本主義一詞卻讓日本財經界持續不滿,例如最大電商企業樂天社長三木谷浩史就批判岸田的政策,擺明是搞社會主義

在財經界不歡迎氣氛下,這次大選後期,岸田在助選場合,幾乎都已不講分配等偏左派的財經政策,但依舊讓財經界與資產階層對岸田不信任,其結果就是明顯流失政黨票。根據共同社的出口調查,這次各大政黨死忠選民的政黨票流失以自民黨最嚴重

總結大選結果,日本財經界應該相當滿意。自民黨走過疫情的低迷支持,獲得絕對安定多數席次,意味今後日本政局的穩定,有利於財經政策實施。此外,原本岸田首相個人有左傾的經濟政策走向,然而他的理念不僅選舉中被財經界反彈,選舉結果也造成支持者流向右派在野黨的維新會。岸田非大破大立型政治人物,這次的選舉結果將會壓制岸田,之後不敢貿然實施過於激烈的分配或租稅政策

選後岸田馬上宣布在11月中就會公布大型景氣復甦政策,隨著日本疫情明顯改善,穩定的政局下,預料今年冬季與明年春季,日本將會有一波後疫情的內需復甦景氣。











聯合報黑白集/誰要當廿四萬分之一?


2021-11-03 05:20  聯合報 /   黑白集
漢光演習在海灘上安設對人詭雷、鈦雷爆破,模擬實戰情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防部明年預算暴增,武器採購多如繁星,連災難救護都新建科目。軍醫局編四十一億元重新整備,聲稱要在戰時「快速有效治療傷患」。軍方人士還釋出十六年前的評估,稱兩岸一旦開戰,保守估計我方犧牲人數為廿四萬人,其中四萬為軍人。

有人分析,若首波戰損四萬軍人,等於四分之一志願役被滅。如此,真能「我死則國生」?軍醫局搶預算,意外引來網民議論:誰是廿四萬分之一

蔡政府應美方要求加強全民應戰,傳出「七年級生明年將延長教召。這些人憤憤不平,質疑為何要替四個月役男守灘頭?政府既要攤牌,何不恢復徵兵?還有人大哉問:開戰要躲哪裡,才不會變成廿萬戰死平民?這才知,求生手冊得等後備署明年成立才編製

有些網民很淡定,認為「廿四萬只是蔡政府為反公投放送芒果乾蔡總統不忘利用美國替芒果乾提味,聲稱台海開戰,必有美軍馳援。誰知國務卿布林肯隨即潑冷水,媒體三問中共犯台美國是否出兵,他只肯復誦會確保台灣自我防衛

大家吵了半天,國防部長邱國正才姍姍說明,廿四萬是動員人數」;但已難平人心。試想,若廿四萬裡沒有美國大兵,這公投炒的芒果乾肯定餿了。更別說,明明是美中相爭,台灣子弟幹嘛替美國搶當廿四萬分之一?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的淨零政策仍是空白支票一張


2021-11-03 05:20  聯合報 /   社論
蔡英文總統今年四月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季青漫畫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正在英國舉行。許多國家紛紛提出「碳中和」─ ─也就是「淨零方案」,多數國家計畫在民國 119 年(二○三○年)完成第一階段減碳,民國 139 年(二○五○年)達到淨零。反觀台灣,仍陷在桃園「三接」危害藻礁可能遭公投否決,「四接」填海造陸將活埋七萬株珊瑚的爭議中。更嚴重的是,政府撒下大錢,再生能源近年只增加不到兩趴,碳排放量則降不下來,使台灣連年在「氣候變遷指標排行榜」吊車尾。

近幾年,升溫與極端氣候對地球的威脅愈來愈大,各國民間與環保團體對政府的要求也逐步加大。主要是,科學界預測氣候變遷將繼續惡化,當全球升溫達到一定程度即無法逆轉;也因此,《巴黎氣候協議要求全球氣溫升幅不得超過工業革命前平均值的攝氏二度,並以控制在一・五度以內為最佳值

即使美國與中國大陸近年在經貿、科技、軍事上激烈競爭,拜登仍急於與習近平就氣候變遷議題展開對話。原因就在,這兩大經濟體是排碳最大國,兩國若無法合作,全球要達到減碳目標便幾無可能。尤其,前總統川普在任內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議,拜登雖重新加入,但排碳落後的美國要如何追趕,仍是一大問題。

蔡政府在 COP26 召開前夕展開了連串宣傳,聲稱我國要在民國 139 年(二○五○年)達到淨零目標,並打算將此目標入法。事實上,蔡總統上任後,減碳始終不是她的優先項目,而一味推動廢核。川普退出巴黎協議時,我政府不曾提出譴責;直到拜登當選,她才說我國要提出最符合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但一年快過去,她口中的減碳治理路徑仍不見蹤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近日說,我國「最快」今年底可提出淨零路徑;但民間和企業對此憂心忡忡,深怕蔡政府的淨零方案會跟總統的能源轉型方案一樣,只有目標宣示,卻畫不出到達的路徑。

歐美各國推動「淨零方案」,通常和能源政策放在一起考慮,因為能源和電力是全球主要碳排來源。但是,蔡英文的能源政策一味強調「非核」與「增綠」,而火力發電的目標比重卻高達八成;如此一來,便大大增加了我國減碳的難度。至今,非但「核退綠進」不如預期,以「燃氣」取代「燃煤」發電的計畫更可能因藻礁公投而遇挫。而今,蔡政府能源轉型最糟的結果正在浮現今年兩度大停電,代表供電不穩去年台灣連減碳二%都達不到,代表減碳無力

歐洲機構去年底公布「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我國在六十一個國家中排名五十七名,是倒數第五溫室氣體排放與再生能源發展均被評為極糟糕」。惡劣的減碳成績單擺在眼前,蔡政府卻毫無反省或警覺,仍繼續用華麗的口號進行大內宣,自稱跟得上國際腳步。這豈止誇大虛浮,根本是在欺騙百姓

環顧全球,多數國家設定要在民國 119 年(二○三○年)達成減碳五十%的目標。相形之下,我國減碳不論在企圖心或實踐作為上,都難稱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蔡政府若不再做出改變,未來我國將面臨國際間愈來愈多的「碳排懲罰」,不但國際形象蒙塵,產品外銷國際市場時也可能遇到碳排壁壘。

減碳是跨國、跨世代的迫切承諾,政府必須從能源政策產業政策做出務實的安排;否則空有目標,願景並不會自動實現。蔡政府的能源政策看起來已經走歪,再拗下去,我們就要面對國際懲罰與內部的代價。蔡政府的淨零政策仍是張空白支票,這是台灣應對氣候變遷最危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