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 加入CPTPP 台灣經濟轉骨新契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 朱立倫贏得驚險,萬勿再辜負同志期待
◆  聯合報黑白集/ 塔綠班現形記
◆  經濟日報社論/ 加入CPTPP 台灣經濟轉骨新契機








經濟日報社論/ 加入CPTPP 台灣經濟轉骨新契機


2021-09-26 01:35  經濟日報 /   社論
CPTPP示意圖。美聯社


多年來只聞樓梯響的台灣加入 CPTPP 議題總算在蔡總統「水到渠成」的說明下,正式遞件申請,邁出重要一大步。對於具實效的自由貿易協定 (FTA) 而言,任何國家必有內部利弊考量,也難免有各種支持反對的爭議,但對於加入 CPTPP,從馬政府多年前的「八年入T(TPP)」開始,台灣各界的共識度極高,朝野政黨及產業界普遍認同這是台灣深化經濟整合、接軌國際的重要里程碑。

加入 CPTPP 對台灣的意義,除了深化經濟整合、確保以經貿立國的台灣得以與主要經貿大國共享市場與遊戲規則之外,對於台灣經濟的脫胎換骨也至為重要。

回顧過往,台灣經濟體質與結構的優化轉型幾乎都來自外來因素的驅動,如在美國「要求」下的金融自由化或加入 WTO。這是因為國內各種利害關係牽絆掣肘,往往使得革新不易轉型困難。因此積極把握或創造各種有利於經濟脫胎換骨外在驅動力便至為重要。

加入 CPTPP 正是類似金融自由化或加入 WTO 的「壯舉」,可望將台灣經濟再次提升。台北市長柯文哲「提醒」加入 CPTPP將如海嘯來襲,但即使可能如此,也應欣然迎接,當年台灣加入 WTO 也如海嘯來襲,但憑藉著 WTO 的資訊科技協定ITA),台灣也得以打造成如今的科技王國

日本在民國 101 年(2012年)安倍政權上台後,不惜得罪農會系統傳統票倉,打出「平成開國貿易政策力主貿易開放、區域經貿整合,關鍵因素正來自與中國之間的經貿矛盾,以及日本高齡少子化帶來的消費市場萎縮風險。也因此日本在四年前川普放棄 TPP 時,立即轉而主導轉型 TPP 成為 CPTPP,背後自有貿易與產業戰略的考量,這些與台灣類似的背景因素正值得我們思考。

對日本而言,加入 TPP 不只來自於外患,同時也來自於內憂。根據當年的推估,日本民國 149 年(2060年)人口將跌至八千多萬人,在面對未來可能消失的近四千萬內需消費人口以及青壯年背負照護扶養壓力,日本政府希望藉由 TPP 來擺脫現行產品與中、韓的市場與價格競爭,更希望藉由日本同質性較高的消費市場,來加速具備尖端技術優勢的醫療、機器人、綠能等次世代需求產業的普及,並且擴大其在全球市場規模。

台灣致力加入 CPTPP,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只是其一,更應藉由 CPTPP 來改善國內經濟產業體質。CPTPP 標榜係符合新世紀經濟發展需求的高品質、高標準區域經濟整合協定,納入的議題遠超過 WTO 規範,對會員國的影響,遠超過單純的降低關稅、市場准入,各種必要的法規修訂已經牽涉到改變會員國經濟體質,甚至讓反對者發出主權讓渡的疑慮

對於台灣經濟而言,在如今投資、貿易都有極佳表現之際,面對的最大挑戰,一是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淨零排放目標與環境保護問題,二是難以隨經濟成長改善的薪資水準與勞動條件,及因此而衍生的分配惡化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難以透過內部努力來解決。而 CPTPP 依據「競爭中立原則而生的環境與勞動專章,要求會員國的環境標準勞動條件都須達一定水準,這正符合全球強調永續發展、包容性成長、ESG 的趨勢,期盼經貿成長也能顧及環境的永續性勞工權益。對於台灣而言,這正是解決前述問題的最佳外來驅動力。

農業是加入 CPTPP 最可能受到衝擊的產業,日本、台灣皆然。當年日本安倍首相說服農民的處理方式是努力將日本的農業轉變成「攻擊型農業」,化被動受創為主動出擊。這樣的思維也應就是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指出的加入 CPTPP 是台灣「農業全面轉型升級的最好機會」,痛苦難免,卻也是必須走的出路農業如此,各行各業亦復如是











聯合報黑白集/ 塔綠班現形記


2021-09-26 05:42  聯合報 /   黑白集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日前受名嘴朱學恒邀請,在網路節目中演唱「塔綠班之歌」引起爭議。圖/翻攝自YouTube頻道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唱了「塔綠班之歌」引發綠營圍剿,綠網軍引用美國大學教授「翁達瑞」的說法反擊,指高虹安的美辛辛那提大學博士學歷已遭其指導教授李傑除名。但是,民眾黨黨團旋即出示李傑的聲明駁斥,李傑稱高虹安是他優秀的學生。

「塔綠班之歌」確有一詞具侮辱意味,高虹安應邀同唱或欠深思。但相形之下,綠營引述不實消息抹黑高虹安,則是低劣的造謠。何況,蔡總統的「學位門」爭議仍未釐清,綠營同一批人極力幫她辯解,卻又用更糟的手段來誣蔑他人學歷,絕對是雙標黨作為。也難怪,許多網友談到高虹安事件,都說「塔綠班」果然不假!

翁達瑞」是以李傑在學術履歷中列舉的博士生並無高虹安,而質疑她的學歷。事實上,相關資訊很容易在大學系統裡查證得到,翁達瑞是以偏概全;何況,高虹安的論文在 Google 學術搜尋中被高度引用。對比之下,「翁達瑞」既非其真名,他自稱「美大學教授」又說不出任教哪所大學,卻常以假名在政治事件中幫蔡英文擦脂抹粉,再由綠營網軍引述其言論轉供國內消費。這種手法,利用民眾「崇美」的心理進行操作,是想洗腦誰?

一首「塔綠班之歌」,讓隱身鍵盤的綠營網軍玻璃心碎滿地;高虹安的博士學位,也是讓塔綠班現形的照妖鏡。












聯合報社論/ 朱立倫贏得驚險,萬勿再辜負同志期待


2021-09-26 05:42  聯合報 /   社論
波波漫畫



歷經張亞中緊迫的追逼,國民黨昨天的主席選舉在「棄江保朱」操作下,由朱立倫驚險勝出。暌違六年,朱立倫再度當選國民黨主席;但比起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十九・六萬票幾乎百分之百的得票率當選這次他獲得八萬多票四成六的票數,兩者遠遠無法相比。六年前後的偌大變化,除反映國民黨尚未從失去政權的挫敗中重新整合,也顯示許多黨員對朱立倫的戰鬥意志和領導仍懷有疑問;如何重建黨員的信任與黨的號召力,是朱立倫無可逃避的責任。

這次選舉,朱立倫和江啟臣遭到與黨部淵源無多的張亞中的強力挑戰,是始料未及。這波激烈交鋒,確實反映了國民黨內部幾個懸而未解的問題:第一,國民黨的兩岸路線陷於退縮,無法對應民進黨的反中格局理出自己的方向,基層黨員對此頗感不滿;第二,江啟臣任內雖保持適度的議題制衡,但對內部的改造卻著墨不多;第三,黨員結構與台灣社會結構脫節,致不少深藍黨員受到張亞中亢進言論的召喚,但年輕黨員卻覺得備受忽視。這些,都是朱立倫上任後必須積極補強和改革的事。

朱立倫當年以「明日之星」之姿贏得黨員百分百的擁戴,如今僅剩不到半數支持,顯示不少同志對他失望。其中,諸如當年他面對大選表現避戰,後又演出「換柱」事件,讓許多人難以釋懷;後來的縣市長及總統大選,他也未積極幫同志輔選站台,顯得熱情不足。這次他應該感謝張亞中的挑戰,張亞中的「和平統一」論調或許缺乏當下的現實感,卻幫助凝聚了國民黨內的務實眼光,最後逼出了「恐懼亡黨」的棄保,才有他昨天的勝選。

黨主席選戰本應以展現正面價值為主軸,證明自己能帶領國民黨走向未來並對抗民進黨,但這次選舉卻打出仇恨與恐懼。朱立倫陣營把張亞中打成「急統」、「紅統」,營造對方可能導致國民黨分裂的恐懼感;張亞中陣營則把朱立倫打成「朱綠倫」、「美國線民」,藉此操作討厭朱立倫的印象這些負面手段,都可能使未來黨內團結蒙上陰影

選戰結果看,「恐懼牌」和「仇恨牌」確實拉高了投票率棄保牌也顯然發酵,否則局面將難以想像。儘管江啟臣得票不到兩成,但仍有相當比例的黨員自主意識很高,不願參加棄保;最後,朱立倫得票未能過半,而選前聲勢高漲的張亞中只拿到三成二的選票

以這樣的情勢,選後各陣營若不知節制,勝者以為可以贏者全拿,而不在人事、政策和路線上向敗選者展現包容與吸納;而敗選陣營若不甘認輸,糾結在新主席的得票未過半及路線是否偏離「正藍」上,則未來「黨內互打」、「隔岸觀火」的情況必將層出不窮。果真如此的話,朱立倫未來的黨務推動勢必處處受到掣肘,要談團結合作共創勝績即更不可能。

平心而論,這次選舉讓國民黨不同光譜的主張和政治力量盡出,如果能善加整合,必能轉化為整合彼此歧異的機會。朱立倫的勝出,代表大多數黨員仍渴望穩健務實的領導張亞中旋風,則凸顯深藍黨員不滿黨監督力道軟弱的恨鐵不成鋼」心情;江啟臣雖敗選,但他所代表的青壯世代崛起力量仍不可小覷。選戰的紛擾能否轉化成全黨更開闊多元的能量,皆在黨內意見領袖們的一念之間。

朱立倫一上任,馬上要面對罷免陳柏惟、四大公投、明年地方選舉和後年大選等重大議題。但最迫切的,是要先弭平選戰期間的諸多裂痕,他萬勿再讓同志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