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立恆 /後疫情時代的「整合」行銷
◆ 盛治仁/歲月不須重來 更好的還在後面
◆ 方祖涵/冷熱極端的防疫溫差
◆ 蘇蘅/神學士如何用社群平台說故事
◆ 葉銀華/健全公司治理 檢討法人董事制度
◆ 楊渡/疫情下的兩個抉擇
◆ 朱宗慶/結拜兄弟情
◆ 嚴震生/從棒球三冠王看學界三冠王
陳立恆 /後疫情時代的「整合」行銷
2021-09-26 05:41 聯合報 / 陳立恆(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疫情趨緩北觀處精選6條自行車遊程,遊客深度多元體驗。圖/北觀處提供
「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最強壯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那些能夠對周遭環境變化做出最合適反應的。」這句名言出自六十年代美國管理與行銷學教授麥吉森(Leon C. Megginson),它完美總結出企業發展如同地球生命與人類文明,適者生存往往決勝於精準與速度。
還看不到盡頭的新冠疫情無疑是本世紀最大企業修羅場,有些企業山窮水盡,也有些企業柳暗花明,他們之間最大差異,就在於有沒有能力在大封鎖的全球市場變化裡,整合出一套融合行銷數位化與消費心理學銷售策略與品牌規劃。
身處第四次科技革命洪流裡,除天災人禍等系統性風險,也不能迴避科技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強勢主導文明演進,從生活方式、工作型態、教育傳承、人際關係,甚至國家治理,每段文明面向都在萬物趨向互聯的數位科技裡日新月異,此番疫情更加速全球數位化節奏,各種感控封鎖推動宅經濟蓬勃生長,只要具備通暢可靠的供應鏈與物流商,不難成為這波疫情經濟裡的贏家。
然而,對於那些難以搭上宅經濟這個時代趨勢、大幅仰賴實體消費的其他產業言,在摸索行銷走向數位化的同時,也必須鑽研消費心理學的堂奧,因為我覺得數位科技和消費心理,如同太極中的陰陽兩儀,唯有兩儀相成的組合出拳,才能打贏時代趨勢的慣性。目前把這套組合拳打得最出神入化的,莫過於惡名昭彰的「劍橋分析」,雖然我極厭惡他們把民主政治操弄得烏煙瘴氣行徑,卻也認為企業應該善用數位科技和消費心理整合,以因應後疫情時代掌握市場脈動所需的精準與速度。
奢侈品之王 LVMH,早啟用數位工具追蹤顧客動向與喜好,並提升顧客體驗感,隨著競爭對手 Burberry、Gucci 等加入電子商務應用,LVMH 再進一步深化產品、服務與科技的結合,例如今年宣布和 Google Cloud 聯手探索,運用 AI 解決方案去為旗下品牌賦能,勢必又將為全球競爭寫下新猷。法藍瓷向來相信工藝產業就是科技、人文與藝術的集合體,當然不能自外於宅經濟的時代趨勢,除了行銷數位化,銷售團隊也在學習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出發,一面覺察實體店面裡積累的客戶畫像,一面運用社交媒體工具搭建各種更多元的虛擬消費場景。
我相信在疫情後的市場競爭裡,數位科技和消費心理整合,會是企業與品牌們的未來決勝點;更甚者,實體與虛擬整合,將是下個考驗企業與品牌們的無人之境,例如近期興起的元界或元宇宙概念,也將影響全球商業面貌與產業布局,然而即使虛擬實境、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炙手可熱科技狂想,都突破了各自極限,依然不能擺脫「人」與「物」的互聯需求,所以誰能參透人性與善用科技整合之道,誰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裡,最適者生存的天選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