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

朱宗慶/為我們所熱愛的土地蓄積能量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朱宗慶/為我們所熱愛的土地蓄積能量
◆  林中斌/川普頻自誤 拜登將爆勝
◆  方祖涵/打臉反智政權的NBA防疫

◆  王健壯/如果政府殺了一家媒體
◆  嚴震生/川普逆轉勝的方程式
◆  薛承泰/接送小孩好像在打一場仗
◆  黃介正/美選孰勝 與我何干?
◆  施振榮/數位時代音樂著作權應有新思維
◆  葉銀華/建立公益檢舉制度的必要性
◆  趙春山/國慶演說談兩岸:有決心踏出穩健一步

◆  楊志良/人類能否超脫?
◆  馬凱/凝神諦聽巨變逼近的腳步
◆  洪蘭/年輕時不流的汗 年老時變淚流出
◆  盛治仁/祝美國民主早日康復
◆  周行一/川普的病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  方祖涵/職業棒球與大法官

◆  王健壯/當大法官變成轉型正義對象
◆  陳亮恭/優雅轉身間的憂愁
◆  王文華/要想到多細,才能賺26億美元?
◆  陳立恆/瘋狂的算計.真實的苦難







朱宗慶/為我們所熱愛的土地蓄積能量


2020-10-21 04:08  聯合報 /   朱宗慶(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陳芳明。聯合報資料照片
賴德和。 圖/賴德和提供、劉振祥攝影


這些日子,參加了幾場別具意義的典禮與演出,三場活動的主角,都是我相當尊敬的長輩,雖在不同的專業領域耕耘,但從他們的身體力行中,我深切感受到的共通點是:真心熱愛這片土地,會付諸行動與專業,無私的推廣、傳承畢生的心血結晶。
第一位,是台灣歷史研究、文學批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陳芳明教授。前不久,懷抱一顆崇拜敬佩的心,受邀參加政治大學「陳芳明書房」啟用典禮表達祝賀。家中藏書上萬冊,一篇篇親筆手稿,是陳教授五、六十年來,筆耕於台灣歷史、文學評論、學術研究的結晶。

在退休之際,陳教授以「不要占有,才能擁有」的心情,將藏書、親筆手稿捐贈給曾任教的政治大學,嘉惠學子,讓學生可以恣意徜徉在歷經時代轉折,以生命譜出的詩歌,更讓人看見,陳教授運用專業貢獻社會,在實踐理念的同時,亦展現雍容、溫暖的氣度!

第二位,是著名的歌劇導演、台灣歌劇發展先驅曾道雄教授。記得民國59年(一九七○年)代,我在讀書的時候,曾道雄教授即在學校指導歌劇,長年以來投身於國內歌劇的提倡、歌劇表演人才的儲備,創作力充沛,對歌劇、藝術的付出從未停下腳步。

直至今日,年過八十,曾道雄教授推展歌劇的企圖心不因年齡的增長有所消減。九月底,曾教授領軍「台北歌劇劇場」在台中國家歌劇院演出法雅歌劇《迷靈之戀/短促的人生》,更能看見他熱情、專注、堅持理想的精神,盡力將每個環節做到最好,推動一生所熱愛的歌劇,其毅力令人敬佩與感動!

第三位,則是我亦師亦友的長輩、知名作曲家賴德和教授。與賴教授相識,一晃眼已近五十年的歲月。在我眼中,賴德和教授除了是一位相當出色的作曲家、理性感性兼備的藝術工作者,更是受同事尊敬、學生愛戴的好老師,提攜後輩更是不遺餘力。

今年十月初,由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的賴德和樂展》,兩首曲目海神家族》、《吾鄉印象》,讓人深刻感受到賴教授對土地、生命的感情及體悟,在他的音樂作品中表露無遺,那種理性兼具感性、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情懷,為這個時代留下了見證。

同樣也是傳承,去年賴德和教授亦將兩千多件樂譜手稿,捐贈台灣音樂館典藏,賴教授說,這是為自己畢生的心血結晶找到最佳的保存歸宿。相信對後輩而言,這些作品,不只傳唱這片土地的故事,更是未來靈感的源泉,無比豐富的台灣音樂資產。

我經常在想,熱愛這片土地,除了為自己理想奮鬥之外,更要思考下一代的未來。想到孩子與學生,二、三十年後,當他們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所處的這片土地會變成什麼樣子?若希望孩子能在一個更好、更進步的未來生活,那麼,真心為這片土地、我們的家著想,將會是一生的使命。

深愛這片土地,是堅守於自己的崗位,用心做好事情,傳遞專業的永恆價值,陳芳明教授、曾道雄教授及賴德和教授,終其一生,為所熱愛的文學、音樂、歌劇,投注大筆心血,不計一切奉獻的精神,皆是相當典型、值得學習的對象。有幸於有如此的推手,堅守自身的專業,無私的奉獻,為台灣這片土地,成就一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