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介正 /台灣親美的另類「芬蘭化」?
◆ 施振榮/防疫寫下「東方矽文明」精采扉頁
◆ 王健壯/政府有告知人民數位監控的義務
◆ 葉銀華/獨董的當然解任 誰來認定?
◆ 王正方/贏得國際「罵名」自取其辱
◆ 林中斌/北京:下情滯上達 上令厲下行
◆ 陳亮恭/負債累累貴公子的未來
◆ 王文華/很抱歉,經驗越來越不值錢
◆ 馬凱/抗疫英雄要當復興典範
◆ 洪蘭/跟別人不一樣 很需要勇氣
◆ 周行一/封城解除後的全球經濟情勢
◆ 楊志良/三分靠努力 七分天註定?
◆ 劉維公/政府如何像亞馬遜一樣運作?
◆ 方祖涵/最幸運的超級盃亞軍
◆ 朱宗慶/不應讓北藝中心開倒車
◆ 王健壯/大法官到底在等什麼?
◆ 嚴震生/新冠病毒下美國對亞裔的歧視
◆ 黃介正/「戰疫」對「戰役」的啟示
黃介正 /台灣親美的另類「芬蘭化」?
2020-05-19 01:16 聯合報 /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蔡英文執政下,台灣民意逐漸「親美離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中華民國第十五任總統即將就職之際,世界知名的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公布針對台灣對美國與中國大陸整體觀感的調查報告,顯示台灣對美國的總體正面觀感幾近是對大陸的兩倍,台北、華府、北京三方的決策人士,都應該仔細審視並認真思考。
比起四年前第一次就職,蔡總統面對的國際形勢已有極大變化。致力「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川普,對上了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習近平,強權爭霸預判將持續甚久;尤其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後,美中關係不斷惡化向下探底,台灣被迫在美中之間選邊,不只是政治與軍事安全,經貿與產業的壓力也愈來愈大。
去年秋末所進行的一次性民意調查結果,又在我們總統立委選戰趨於激烈的時段,實不足據以推估未來四年的美中台關係,應也不致主導蔡總統的形勢判斷。然而,該項沒有明顯機構效應的調查結果,確實也反映了總統選戰策略、政見主軸,與今年一月投票結果的關聯性:不只是政治上,包括經濟層面,民意趨向「親美離陸」。
自從政府遷台,美國因韓戰而將台灣納入協防體系,使中華民國得以銜接抗戰時期建立的中美合作,延續在台灣發展。
尼克森總統在蔣中正總統時期,背著正式邦交關係與共同防禦條約,仍然前往北京會晤毛澤東。七年後卡特總統決定「斷交、廢約、撤軍」,但也在國會強勢推動下,簽署至今還功能不減的《台灣關係法》。及至今日,美國仍然是唯一最能頂住北京壓力,持續並擴大對台軍售的強權。
美國與台灣的特殊關係以及台灣民眾對美正向之觀感,固有其歷史淵源;然而我們也必須坦承:美國對台政策,既有援助保護、濟弱扶傾之仁惠,也有強勢干預、逆我者裁之狠絕。美國對台既存王道,也行霸道。
「一個強權對於一個獨立弱小的鄰邦,使用有形的或無形的、直接的或間接的壓力,迫使某些弱小國家,懾於其威力而不敢做出逾越其容忍限度的行為。」詮釋了上世紀冷戰時期東歐的芬蘭,為求在蘇聯霸權威懾下自保,採行此種「順應默從」以圖存的政策思維選擇。在國際關係研究中,「芬蘭化」可解讀是「一個弱國為了維持它本身的自主,而迫使自己配合強國的利益」。
恰在十年前美國學者季禮在《外交事務》期刊發表〈不太危險的海峽〉專文,副標題為「芬蘭化的台灣如何有助於美國安全」,意指台灣倘能仿效芬蘭,因不挑釁中國大陸設定之紅線,而獲得高度自主並且自保,則和平穩定的台海當符合美國的利益。其實在台灣學界,此類議題早已討論廿年以上,但從未成為政策選項。
環顧近年升高的美國友台聲量與政策,漸增的大陸對台敵意與壓制,參考「親美離陸」的民調結果,台灣夾在兩強選邊脫鉤的壓力,更不會採行對中國大陸的「芬蘭化」,反而有不敢忤逆華府,屈從美國利益的另類「芬蘭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