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五臟俱全的未來經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1700/web/

◆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五臟俱全的未來經濟
◆  聯合報社論/一兆多的大禮包,別變成溫水煮青蛙
◆  聯合報黑白集/武漢的印記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五臟俱全的未來經濟


2020-04-09 01:0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對經濟的衝擊還在持續擴大,但有些明確方向已經浮上檯面,必須面對。這些方向包含了全球化的退縮、生產的加速短鏈化、消費與生活型態的結構性改變等。台灣過去是全球化、生產鏈分割細緻化的典型受益者,靠著全球貿易、投資驅動經濟成長。然而眼見這種成長與獲利模式正受到解構威脅,我們實在不得不正視未來的經濟發展課題

全球化分工趨勢下,台灣過去依循比較利益原則集中發展特定產業並將這一原則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果沒有其他外來衝擊,台灣其實走在穩健的道路上,儘管緩慢但仍有序地邁向產業升級轉型之路。但意想不到的巨大外來衝擊總會不客氣襲來,打亂有序穩健經濟步調。民國97年(2008年)的金融海嘯危害雖大,但並未造成供給斷鏈,終還是維持甚至深化全球分工格局。但此次肺炎疫情明顯傷及全球分工體系,牽一髮而動全身,很難有國家倖免於難。

台灣的貿易依存度在全球名列前矛,從正面來看,是比較利益原則的充分發揮,十足享受國際分工帶來的好處但從負面來看,卻也是犧牲產品完整性,致力壓低成本集中資源生產特定產業部分中上游產品為人作嫁從結果來看,我們幾乎放棄所有最終產品生產,這迥異競爭對手日韓中各國。我們以大量中上游產品代工生產成就其他國家最終產品完成,這在承平盛世時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面對未來全球化退縮短鏈革命趨勢,就顯得捉襟見肘殘缺不全無法形成足夠獨立自主經濟

因此,若此次疫情導致全球化退縮趨勢,我們就必須審慎考慮建立足以自保、具有相當程度獨立自主性的經濟,口罩的生產是最好的例子。台灣由於有堅實的石化產業鏈得以供應口罩原料,也有強大製造能力及時建立生產線因此還有餘力供輸協助他國。歐美國家就沒有這樣的運氣與能力,於是光是口罩的短缺就可能引發巨大災難。口罩難不倒台灣,但接下來的各項藥品醫療器材,如篩劑呼吸器,就沒有那麼容易了。這些物品,或受限於專利、技術、原料,在面對疫情成災時,還是頗有不足。

疫情終會止息,但也將造成經濟結構的劇變。「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可能是在紓困之後,振興所需的最好經濟指引。過去的國際分工使我們不需五臟俱全也能活得很好,但疫情帶來五臟不全就會承受很大風險的教訓台灣雖小如麻雀,如何保有健全的五臟其實是未來經濟的重要課題

在策略上,就一般產業而言,迎合趨勢的某種短鏈化是必要的。日韓中各國雖也積極嵌入國際分工鏈,卻也從未放棄最終產品的生產,除了掌握更高的附加價值外,在面對巨災時,也能形成很好的自保堡壘。因此政府必須提供政策誘因來引導產業重構包含最終產品在內的生產鏈。

此外,要能五臟俱全,生技醫療產業格外重要。這次清明連假國旅事件說明了就經濟價值而言,平安健康遠比觀光刺激消費來得重要;沒了平安健康還談什麼經濟獲利!口罩這類醫療產品在平時不具備太多經濟利益,在比較利益原則下很難期待市場會自動產生足夠規模的產能,但疫情提醒我們,許多生技醫療產品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必須由政府介入引導。若具有市場利基,應扶植相關產業儘快成長獲利;若不具備市場利基,也應由政府透過國營事業補助機制建立自主產能。畢竟政府最重要的職能就在於維護人民平安健康

疫情已導致全球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價值反思,面對未來經濟的劇變,如何讓台灣五臟俱全,得以趨吉避凶,應該是此刻最值得思考的課題。











聯合報黑白集/武漢的印記


2020-04-09 00:2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中國大陸武漢市八日起解封。(歐新社)


封城七十六天後,武漢昨天正式宣布解封這個曾因辛亥革命留名青史城市,今後將因身為冠狀病毒的發源地,新增一個長久的印記。美國的新冠肺炎人數雖已數倍於中國,但許多人仍用「武漢肺炎」或「中國肺炎」來稱呼,武漢這個原罪要很久很久才能洗刷。

七十六天的解封,是用鐵血手腕鍛造出來的。武漢人犧牲了自由,許多人甚至犧牲了親友和自己的生命,才換得武漢走過疾疫的陰霾,逃過死神的鐮刀。封城時,許多武漢居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活著出來,他們看著雷神山火神山蓋醫院,看著更多患者被送進方艙醫院;幸運的是,他們也看到了方艙拆除,等到武漢解封

武漢的解封,向世人展現了「人類成功戰勝病毒」的一役,但代價是高度的壓制及失去自由。換一個角度看,武漢自身的功課其實也還沒做完。例如,治愈者出院後卻遭到鄰里歧視,很多人還不懂同理心是什麼。例如,日後病毒會不會捲土重來,若缺乏足夠公民意識,危機就會發生。再如,人們是否意識到大自然反撲的教訓,從而戒除嗜食野生動物惡習

武漢的許多問題,其實也是中國共同的問題。對疾疫因應遲緩,反映了集權政府末梢神經不良行政上的有效控管,最後成功圍堵了疫情,但在人道二字上則留下了殘影

對台灣而言,許多人大概無法體會武漢人所經歷的驚恐;那些,就留給武漢台胞回來述說。











聯合報社論/一兆多的大禮包,別變成溫水煮青蛙


2020-04-09 00:2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因應疫情衝擊,政院將祭出1兆500億元紓困。記者胡經周/攝影


為了對抗新冠病毒,我國口罩實名制已進化到2.0版;與此同時,政府的紓困政策也朝2.0邁進,從最初的六百億元一舉擴增為「一兆五百億護台灣行動」方案。這麼大的禮包外表華麗,但仔細盤點,其實只是把第一階段補貼思維擴大放送,並未見具開創或遠見紓困及重建思維。這一兆五百億的大錢撒下去,充其量讓衰退或失業數字好看一點,糟的話極可能變成溫水煮青蛙,讓假裝舒適的社會來不及應對疫後的變化。

表面上看,我國的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僅三百多例,受到的衝擊相對輕微。然而,台灣早在一月下旬即宣布對中港澳的入境管制,航空觀光及民宿商業因此受到的影響既大且深,至少比歐美各國長了一個半月以上。換言之,我們在醫療照護上的人力物力雖從未出現緊張狀況,但由於多方面持續管制,在社會經濟面所形成的壓力其實日甚一日,只是暫時被疫情的緊繃狀況所遮蓋。清明連假南部景點爆棚的現象,基本上便反映了台灣民眾緊繃已久的壓力亟待釋放,另一方面,當然也是政府過度宣揚防疫成就導致人們警戒鬆弛

表現在政府的防疫紓困上,撒幣的規模突然爆增了一兆,看似誠意十足;但深入檢視,人們看到的仍是一成不變的補貼手法,不僅毫無創意,甚至不對症下藥。舉例而言,對於受創嚴重的航空、旅遊、旅館、民宿等業,政府在第一階段都列為紓困及薪資補貼對象;而所謂的一兆五百億紓困計畫,則是擴及計程車司機、自營商、攤商等,仍只是依業別按月補貼。近兩年來,蔡政府沒事就在補貼已變相成為政策性買票」,幾已隨著選舉變成常態。如今遇到百年一遇的大疫,民進黨政府仍然只有「補貼」一招,這已如同搬國庫做功德」;但這類齊頭式撒錢法,卻未必真能幫到受困的業者

一兆五百億的數額聽起來驚人,但其中之最大宗,是屬於公股銀行要推動的紓困融資貸款措施,雖高達七千億之鉅,卻可能有「灌水」或「看得到、吃不到」的問題。政府要求公股銀行針對受到疫情衝擊或隔離影響的企業或個人,若其信用貸款、房貸或信用卡利息無法償還,可以申請展延期限,並免收違約金或延遲利息。這項政策,對於營運深受衝擊的企業或許不無助益,但申請紓困的艱困企業」,條件嚴格而金額有限,有如杯水車薪,也難怪業者會批評這無濟於事

此外,紓困對象還包括車貸消費性貸款,明顯失之浮濫。尤其,各部會提出融資紓困措施大異其趣,僅看交通部經濟部的方案,不論是營運金補貼期限周轉金貸款期限利率補貼條件皆不相同讓企業備感困惑

更受質疑的是,政府推出「一兆五百億護台灣行動」,到底能不能幫到真正需要的人?勞動部宣稱,台灣目前放「無薪假」的人數已近九千人,未來還可能破萬。事實上,若將那些已無以為繼的中小企業、攤商、短期約僱人員算進去,在這波疫情中失去工作的人恐已不知凡幾。正因如此,台北市近日推出「千人防疫就業方案」,要招募場館量體溫、點收口罩、關懷居家檢疫者的臨時人員,一開放報名,立刻秒殺爆滿。由此可見,需要工作的民眾比比皆是,他們等待的是政府釋出工作機會,而不只是消極地塞小錢來補貼」。

根據台北市的最新統計,其失業人數較去年同期攀升四十五.七%申請失業認定者更上升達五十六.二%。如果連台北市都如此,其他縣市的情況會更好嗎?勞動部所謂九千無薪假的數字又可能真實嗎?我們期待,蔡政府端出的一兆五百億的大禮包,不要只是「盡人事」,或只是分紅「買人心」。大疫當前,國家的資源有限,必須用在刀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