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公投會變暴投?

.公投法 直接民主與國安平衡
.聯合筆記/公投會變暴投?
.當賴清德與新潮流向右轉…
.促轉去蔣…新威權 小心物極必反
.只談政治的電價
.珍惜文化景觀 人與水牛與草原的共生
.印太戰略尚未成型 台灣太冒進







聯合筆記/公投會變暴投?


2017-12-13 23:37 聯合報  林河名

公投門檻大幅降低,下一代幸福聯盟將發起「婚姻定義」公投,希望能合併明年底地方選舉,一併公投。 報系資料照



立法院三讀通過公民投票法修正案。法案還沒公布生效,已有許多團體醞釀發動公投,看準的無非是公投門檻大幅下修。人民直接作主,公投可以是好投;但萬事皆公投,會不會一再上演暴投?
我國公投法從二○○三年制定施行以來,六次全國性公投均未過關,門檻偏高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多數公投議題伴隨選舉而生,也被質疑「為公投而公投」,難怪投票意願不高。
公投不是新玩意。事實上,民主的最早形式,就是植基在公民的直接參與上。盧梭的投票理論還認為,一旦正確的問題被提出,則多數人比起少數人,更容易發現道德及政治問題上的正確答案。
儘管隨著資訊科技發展,「事事公投」變得可能,但公投也早就遭學者質疑,涉入的人愈多,參與的效率愈低,甚至會低到毫無效率。只是,代議制度同樣遭挑戰。
公投法修正案三讀之後,許多立委高呼「還權於民」,卻忘了檢討有無立法怠惰,否則何必「人民作主」?例如,總統府前副秘書長羅智強就在臉書發動意見調查,準備提出「關說司法治罪條例」公投,凸顯立委長期無視這項法律缺漏。
諸如此類,五花八門的公投提案,未來也恐怕有如雨後春筍。因為拜修法所賜,全國性公投約一千八百人即可提案,連署門檻約廿八萬人,而只要四百六十九萬餘張同意票,且超過不同意票,公投就算過關。
這樣的低門檻,已有民進黨立委直稱「舉世咋舌」,還預言台灣政界熱衷公投狂飆,明年勢將成為風起雲湧的「台灣公投年」。此次修法,雖排除領土變更等憲政議題作為公投適用對象,但「改國歌」等爭議話題一旦成為公投議題,必將觸動兩岸敏感神經,對民進黨也將成為空前挑戰。
公投法修正剛過,蔡英文總統才說「打破鳥籠」、「這是人民作主的歷史時刻」,執政黨立委馬上憂心忡忡,也可見鬆綁之後的公投法,禍福難料。
但修法已是既成事實。偏低的門檻,固然可能衍生頻繁的公投提案,但百花齊放,不也正符合現代社會的多元主義?況且,社會還有基本理性,縱有過激的公投提案,也還有主流價值作為把關。
在歷史的經驗中,公投具有「雙重軌跡」。一邊是「好投」,可以成功運作直接民主;一邊是「暴投」,不乏被操弄、濫用的例子。民主需要學習。且看修法上路後,人民如何「練投」!




公投法 直接民主與國安平衡
柳金財 ∕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 / 聯合報
台灣朝野多年政治拉鋸,立院終於三讀通過公投法部分修正條文。就公民團體而言,推動補正公投法,大幅降低鳥籠公投的提案、連署及通過門檻、投票年齡降為十八歲、廢除公投審議委員會等,符合直接民主精神,這是公民社會對國家機器的勝利。但對國、民、親三黨而言,補正公投法符合直接民主精神與國家安全間平衡,政治理性的計算無疑是審時度勢、懸崖勒馬,避免兩岸爆發明顯而立即危險;對激進獨派力量而言,卻是無法完成最後一理路,喜悅中夾雜遺憾。

首先,新修訂公投法具有提案、連署、通過門檻全面調降的「三低」特色。這三項低門檻將改變「鳥籠公投」限制,也廢除公投審議委員會避免對公投議題篩選行政干涉。雖體現直接民主,卻使社會陷入高度動員狀態。然在議題設計上,舉凡預算、租稅、薪俸、人事不得公投,不啻顯示公投議題雖可能被擴大化,但並非無限上綱到各政策領域。

其次,公投法適用範圍並無擴大至高度敏感政治議題,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兩岸關係結構限制了公投法是否猶如脫韁野馬般走向法理獨立,包括領土變更案、憲法修正案及新憲法制訂,以及兩岸政治協議通過等條文,最後皆功敗垂成。近日民進黨立委一再提出具有衝突性及挑釁性兩岸政策,包括提出修訂憲法增修條文前言,刪除「因應國家統一前需要」;修正行政院組織法,意圖改變大陸委員會名稱為中國事務委員會;修訂兩岸關係條例,刪除「國家統一前」、變更「大陸」名稱為「中國」。倘使公投項目無限上綱至領土變更、兩岸政治協議,恐怕大陸當局將界定此已「變更現狀」而非「改變現狀」,構成軍事武統之口實。

最後,蔡政府與國、親兩黨皆能基於政治理性,避免通過時代力量所提出兩岸政治協議適用公投。這不僅顯示執政的民進黨基於兩岸和平、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政黨和諧目標,其政策主張並不同於反對黨時期的民進黨訴求,在國家認同與兩岸政策主張產生背離。同時,也標誌著民進黨政府在高度敏感政治議題上,反而背離昔日政治盟友,而選擇與國親兩黨合作。換言之,民進黨與時代力量並非在各項議題合作,反而在高度敏感政治議題上,民進黨與泛藍形成聯盟陣線。這預示台灣內部的政黨政治關係的複雜性增加,在不同公共政策議題選擇合作與競爭。

此次公投法修正通過,並未納入高度敏感政治性議題,顯示蔡英文政府兩岸政策回歸到「維持現狀」目標,從受基本教義派所掣肘制約,重新由偏向台獨激進主義路線,再度重返中間路線,展現政治善意。





當賴清德與新潮流向右轉…
鄭明德 ∕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副 / 聯合報
行政院長賴清德與工商團體領導人進行會議,標誌著他個人及新潮流正式邁向新的轉型。這位該派系第一位培養出來的行政院長,近期以拚招商、拚投資、拚修法等拚足能量。但值得注意的是,該轉型也面臨著風險。

作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派系,新潮流一言一行,均動見觀瞻。一九九○年代初毅然投入選舉,使黨內議會路線及群眾路線爭議逐漸平息。往後,藉由詮釋現狀即是台獨,使黨內的台獨路線能與現有體制接軌。二○○○年後深耕地方版圖,使黨保有南部江山;深耕財經金融、工商、兩岸及國安領域,大力培養新人,幫助黨有機會重啟執政。

前述諸多轉型,新潮流曾付出慘痛代價。同志退流最為常見;黨內其他派系集體反制,深綠支持群眾不諒解,十一寇事件的重大創傷,元老深陷貪腐官司與入獄等。新潮流轉型的同時,同樣面臨著高度風險,甚至讓派系進行改名與組織重組。

賴清德上台後,他與派系在一例一休案、前瞻建設案與年金改革案,展現無比的改變意志。接著與國發會、金管會拚五加二產業、拚經濟的決心與動作,幾乎架空了在上位的蔡英文總統。試想,內科醫師出身的賴及走街頭出身的派系,做這些事有多艱難。賴與新系是拚執政轉型,在什麼年紀、什麼時空、什麼位置上就幹什麼事,這就是轉型。賴與新系的轉型正發動中。

賴清德與新潮流也該注意過程中的風險。這主要來自社會質疑與本身執政能力不足。近日,一例一休案修法,被認為與財團靠攏;空汙法修正草案,被視為與財團靠攏;現跟工商領導人進行會議,更被質疑與財團靠攏。這個曾經標榜偏左意識形態、與社會運動結合的派系,現在如何自圓其說?

其次,執政能力不足也是轉型風險。這兩天,某要角對能源發言,遭致社會各界的訕笑,就是一例。隨著執政進入深水區,賴清德與新潮流將會面臨更多同樣的困境。執政很難,對其認識不足、能力不足,將是賴與該派系最該努力的功課。

新潮流正在走創立以來沒走過的路。這個曾被視為轉型最快的派系,正選擇執政轉型路線,同時也面臨著風險。這關乎賴個人、新系本身、民進黨發展與台灣未來,其重要性非常值得關注。


 
促轉去蔣…新威權 小心物極必反
王玉佩 ∕ 正修科技大學教授  高雄市/聯合報
民進黨主導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不但引起國人訾議,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也表示關心。報載莫健提醒美國過去的黑人奴隸制度,現在仍有許多討論,對於改名等議題,必須謹慎處理;他也提到,中共可能將促轉聯想到「去中國化」,綠委尤美女則解釋,促轉是「去蔣化」和「去威權化」,無關「去中國化」。

民進黨立委回答莫健詢問,明確答稱「促轉」是「去蔣化」,坐實《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是針對兩蔣之質疑,也打了蔡英文佯稱是為了「和解」之謊言,國民黨除了釋憲之外,更該訴諸國際輿論,如此或有可能制止「新威權」的橫行霸道。

兩蔣統治時期,國家歷經中央政府播遷來台、中日斷交、退出聯合國乃至中美斷交等衝擊,面對國際與兩岸局勢驚濤駭浪、波雲詭譎,蔣氏父子在統治國家的過程,難免採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以穩定政權與國家安定,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作為,其中或有過當之處,這在史家春秋之筆必有超然評價。

不過,論斷一個時代的統治者,必須兼顧功與過,而非一味查究責任、全然否定功績,這才是客觀與公平的。令人遺憾的是,民進黨檢討國民黨與兩蔣治台,顯然只著眼過失而不論貢獻,這也是《黨產條例》與《促轉條例》予人就是鬥爭國民黨、清算兩蔣的印象之故。且以民進黨成立來言,那時國家仍處於動員戡亂之戒嚴時期,如果統治者採取威權統治手段,民進黨必然無法順利成立,帶頭者可能還會遭致法辦。然而,當時被指為威權體制的統治者,並未嚴處反是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不但無人因為違反戒嚴時期禁止集會、結社而遭究辦,民進黨也堂而皇之的正式成立。

放眼全世界雖有對過往不正義統治的檢討、反省,卻未見對政敵如此絕情追殺的。設若當年國民黨統治確有過失,在兩度政黨輪替失去政權時不是已被懲罰?而蔣氏父子特別是蔣中正,多年來形同被鞭屍地汙辱、唾罵,亦已咎由自取。民進黨如今依恃全面執政,意圖利用權勢殲滅政治對手,這是普天之下民主國家之所罕見!

物極必反,因果循環屢試不爽,古今中外從來沒有永遠的執政者與執政黨,即便國民黨真的遭致消滅,民進黨難道就能永遠執政了嗎?


 
印太戰略尚未成型 台灣太冒進
孫揚明 ∕ 資深媒體人(新北市) / 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十一日在會見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時表示,「台灣是印度—太平洋區域的自由民主國家」;同時,「台灣可以對這個區域做出更多貢獻,『我們不只願意保衛自由、開放的共同成果,更願意守護以法規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此一說法,顯然不了解近來亞太情勢變遷。

所謂的「印度—太平洋」(此地印度是指印度洋之意)的出現,其實早在歐巴馬時代,即由印度人提出,該說法是指由印度視角來看亞太事務;此說自然不為美國主導「亞太再平衡」的歐巴馬政府所接受。直到川普上台後,先退出TPP,「亞太再平衡」亦隨之無疾而終;這使得川普政府本身在亞太的整體戰略呈現真空。

於是在川普首度的亞太之行,提出目前仍屬含混的「印太戰略」之說;這個到目前還可能只在規畫中的印太戰略,多少抄襲了安倍早年主張由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與印度四角構成的「鑽石聯盟」。

姑不論這個戰略最後能否成型,如果把這概念與歐巴馬時代的「亞太再平衡」加TPP做一比較;很清楚的是,這最多也只能算是一個「二線戰略」。

首先,就東亞地緣而言,東協並不包括在印太戰略中,僅此一項,就對澳洲在安全情勢的支援,出現相當的阻絕作用;而這個結構所隱含更重要的訊息是,原先歐巴馬時代還苦苦力守的、二次大戰以來的第一島鏈結構現已全面棄守。如果再加上今年九月十五日日本前陸上幕僚長岩田清文在華府透露的訊息,「美國正研究,一旦在南海和東海與中國大陸發生軍事衝突,美軍將暫時移防關島,並將涵蓋沖繩、台灣和菲律賓的『戰略第一島鏈』防衛任務付託給日本等盟邦」。這樣的訊息拼湊起來的圖像,會是什麼?

一旦衝突出現,由遠在關島的美國、東北亞的日本加上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亞與南亞的印度來處理?其中還卡著一個最多是兩不相幫的東協,美國在本區還有一個邏輯上具體可行的安全方案?

其次,最讓人不知所措的是,這個印太戰略的四個組成國家(目前看來),有三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大陸(而如果歐盟不算國家,那就連美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也是中國大陸);這種經濟依賴的糾葛與安全的對抗局勢要怎麼個玩法,恐怕還有待觀察;尤其是澳大利亞大概自二○一二年始,內部就一直為「經濟的中國與安全的美國」而苦於精神分裂之勢。在這種形勢下,本區根本不可能出現一個有具體結構的安全機制,更遑論仿北約式的概念。

在這樣結構下,蔡總統團隊還要帶著台灣往上衝,在第一島鏈棄守的情況下,想衝到哪裡去?想貢獻什麼?保衛哪一種國際秩序?到底懂不懂我們的國家利益是什麼?


 
只談政治的電價
顏惠結 ∕ 博士生(雲縣斗南) / 聯合報
近期油價波動且出現較大漲幅,考量國際能源價格走勢,加上地緣政治、中東局勢不穩等干擾因素,油價長期看漲,外界也都預期明年國際燃料價格上漲,恐帶動國內油電價格雙升;對此經濟部長沈榮津十二日表示,明年四月將檢討電價,但會透過電價穩定基金,讓調漲的機會「壓到幾乎沒有」,這也意味著在明年十月第二次審議電價前,電價將不會調漲。

沈榮津也強調,電價須尊重電價審議委員會的決議。而如何讓電價依據成本,透過專業審查來達到合理,正是審議會的重要任務。

由於「油電雙漲」在台灣現今社會是政治禁忌、民怨禁忌,如何在政治正確和尊重專業之間做選擇,著實考驗著政治人物智慧。只是長久以來政治人物運用智慧所做出的決策,往往超出一般市井小民的理解範圍。

既然電價的漲跌須依據電價費率審議會來決定,而審議會決定自有其計算基礎與專業,何以部長可以未經審議會,就直接暗示明年十月以前的電價不會調漲?試想,目前所有的預測都認為燃料成本將上漲,加上電價長期偏低且偏離合理行情(台灣能源九十八%須靠進口,電價卻比能源生產國還低),如能藉由合理透明機制,順勢反應成本何嘗不是一個發展綠能的契機;可惜的是主政者未能用更大的格局來捉住潛在機會,並讓電價導入市場機制。

所謂依法行政或尊重市場機制的電價調整,目前卻是政治凌駕專業,更遑論成本的合理反應。我們樂見民代或執政者重視電價等民生問題,但須以專業作為前提,而非以民粹方式或政黨利益為優先,讓政治凌駕專業之上。深切期盼各項議題都能尊重專業並且給予理性討論空間,讓台灣成為理性的社會。


 
珍惜文化景觀 人與水牛與草原的共生
郭瓊瑩 ∕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 / 聯合報
日前又發生陽明山因牛群出現,遊客認為其「擋道」而緊急尋求消防隊趕牛之消息。此著實令人感嘆!多年前也曾因遊客無知戲弄水牛造成傷害而國家公園被判國賠之案例。

之後國家公園業已委託專家學者作過多次多年研究,草山牛隻與草原生態系之演替共生已有超過百年歷史,源自清代士林北投一代之農家,於農忙後會委任農會設置專人擔任水牛管理之工作且世代相傳。將水牛「寄養」在擎天崗一帶,讓水牛吃自然灌叢與類地毯草,一方面營造了草原地景,一方面讓水牛有更充裕之活動空間,也因此蓄養體力待春耕引入山下水田耕作。此制度延續至日治時代,甚而有引入日本和牛之紀錄。惟今水牛之管理者多已年邁凋零,管理方面確面臨轉捩點,若移除水牛,要保有此草原地景,以人為割草方式,每年至少要花費超過數百萬元額外預算。

陽明山許多農家子弟,包括現任台北市農會莊理事長均向陽管處呼籲:水牛與草原地景已是「文化景觀」的一環,其傳承了農民之耕田與畜牧之傳統智慧,希望在國家公園計畫通盤檢討時,應審慎檢討評估確保水牛之適量繁衍與草原生態系演替之科學事實。當然,亦應依據學術研究成果進行陽明山草原地區之分區管理或輪替畜養。以及更主動積極之「遊客教育」,讓遊客了解生態系服務功能及與動物共生之價值與潛在風險認知。

此次遊客並未受傷或受直接干擾,只因不詳牛隻之行為而受驚。但若只因擔心危險緊急轉報消防隊救援,顯然並未充分運用現代科技GPS或相關IT解說教育之即時引導與教育解說功能。不論此事之後續發展為何,誠摯希望不能因噎廢食又影響草原保有牛隻之決策,積極的環境教育、充分運用現代通訊科技智慧應才是解決之道。

當在地農民已充分支持與水牛共生,共同保全農業人文資產與文化景觀且業有學術實驗與長期調查之依據時,這樣的事件希望可以作為國家公園對於動態生態系與人文、生態多樣性保育更正面之經營基石參酌。

回顧蘇格蘭、英國草原生態地景,包括其國家公園,幾乎與牧羊生態系合而為一,今日國家公園發展即將邁向半世紀,吾人更期待深化公民科學教育,別讓無知之水牛因無知的遊客而阻礙了珍稀獨特的陽明山草原生態系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