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何煖軒的戰功
.經濟日報社論.容不下Uber 怎麼當數位國家
經濟/容不下Uber 怎麼當數位國家
2016-08-05 05: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滴滴宣布與Uber達成戰略協議,在市場投下震撼彈。 中新社
大陸本土最大App網路叫車公司「滴滴出行」,近日宣布將併購大陸市場最大競爭對手Uber中國。儘管這起併購案,還須經過大陸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不過,併購消息一出,市場多看好這場土洋聯姻兼「大和解」,有助雙方拓展市場,也可讓「共享經濟」在全球更顯壯盛軍容。
大陸的「共享經濟」,搭上國家戰略級的「互聯網+」便車,正蓬勃發展,但是,台灣的新政府在選前高喊「數位國家、智慧島嶼」,選後不到三個多月,就草率要求Uber撤資離場。單是一個Uber的問題,看不到政府顯現智慧解決,又如何說服外界,國發會為兌現蔡總統政見,正在撰寫中的「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方案,能夠出現何等前瞻視野,引領台灣擁抱如共享經濟等網路新經濟呢?
回顧這幾年,Uber在台灣的發展史,正如其在南韓、日本、新加坡、德國與法國等國家的發展經驗一般,面臨重重考驗,而這些國家迄今也尚未准許Uber合法化經營。過去,Uber在台灣引發的爭議,包括計程車司機抗議其非法攬客,另外也有Uber乘客受到人身安全傷害,但是,即便如此,台灣還是有一批Uber粉絲,認同它所表彰的共享經濟理念,及其運用新科技帶來的創新服務。
在大陸,「互聯網+」的意義在於,把互聯網(即網路)做為一種等同土地、資本一般的生產要素或基礎建設,運用網路來與社會各領域做深度融合,藉此開創嶄新的經濟與商業模式。舉例來說,互聯網+交通,就誕生了中國版的Uber:「滴滴出行」,互聯網+金融,也造就了擁有支付寶、餘額寶等的螞蟻金服。以此邏輯,在兩岸以外發展正盛的Apple Pay、Samsung Pay與Android Pay等,也可視為是網路與金融的深度跨域整合。
網路世界推陳出新,跨域整合如此快速,試問在趨勢底下,新政府如何能夠螳臂擋車,就算今天擋住Uber,改天又怎麼面對同樣打著共享經濟旗號來台發展的國際租房平台Airbnb,或是源自台灣本土的創新跨域之作呢?
Uber難題當前,正考驗新政府應對數位經濟與想像未來的能力。當務之急,政府必須趕緊想好並做足兩件事,避免先前大陸媒體訕笑「台灣幾乎錯過了整個互聯網時代」的噩夢成真。首先是,政府對Uber能否合法來台的政策思考,不應窄化為是否要保護計程車業者生計的命題。試想,Uber來台,雖然會影響到一些計程車業者的生計,但是,競爭也會帶來行業內進步,為消費者創造好處。
一個有高度的政府,應當衡平思考,Uber來台,究竟損害了誰,但又嘉惠誰?對於受損的弱勢業者,政府應當給予武器,使其有能力應戰優勢者;而面對超強的優勢者,政府也應當小心維繫市場公平秩序,避免演變為壟斷或寡占市場。如此做法,絕對比政府硬要Uber跟計程車業者合作,胡亂「拉郎配」,更勝一籌。
第二是,政府要想辦法極大化台灣利益,面對來勢洶洶的境外「互聯網+」業者,政府雖可保持開放心胸,但也不宜照單全收。該管的,要管住,例如業者該繳的稅,一毛錢都不能少,而消費者權益與人身安全,也不應任由業者打折扣。
網路世界變化萬千,誰也不曉得下一分鐘會誕生什麼樣的新行業或巨無霸公司來。新政府若能成功證明自己有能力處理Uber來台所映照的新舊產業衝突問題,也形同昭告天下,台灣也有辦法接招,如虛擬貨幣、OTT等業者帶來的全新產業革命。這些問題都能一一解答,台灣也將換來創新沃土,有助吸引國際創業家來台發展,更能自我孕育本土的下世代產業。
聯合/何煖軒的戰功
016-08-05 05:3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何煖軒空降華航的第一件差事,以全盤讓步接受了罷工空服員開出的條件,贏得蔡政府一片叫好。接著,何煖軒一個月來在華航進行大規模整頓和酬庸,一舉調動廿五名主管職務,想必政府高層也都私心竊喜。
何煖軒沒有管理航空的背景,但他分別藍綠的手段卻很明快,立刻就掃除了大批老臣和「前朝餘孽」。他動作快速毫不含糊,必除的人從十八職等直降十一職等缺,逼你自己了斷;然後,把當紅立委之弟、台獨大老之姪,統統三級跳送上高位。這樣的何煖軒,戰功彪炳,大大替民進黨逞了一回威風。
老實說,蔡英文上台兩個多月,綠營對她的表現一直耿耿於懷。原因是,林全的「老藍男」內閣選用了不少非黨籍學者,許多「自己人」反而分不到一杯羮。更重要的是,許多國營事業、基金會的好康職位,都尚未釋出來酬庸,讓黨內同志們等得好心焦。相形之下,何煖軒果真「深明大義」,一個月喬出這麼多位子來,蔡英文的壓力應緩解不少。
但話說回來,當初民進黨罵國民黨用人只會搞酬庸,不問專業;而如今自己執政,如果也想東施效顰,人人只圖分個肥缺過過官癮,老百姓看了作何感想?何況,華航是家揹著國旗的公司,專業與安全不容閃失,適合拿來酬庸嗎?
何煖軒的戰功,多少釋放了蔡英文「轉型」的風向;黨內壓不住的索名求位的聲浪,很快會傾巢而出。
聯合/學術交流怎堪如此雞腸鳥肚?
2016-08-05 05:36 聯合報 聯合報社
國史館八月一日起依《政府資訊公開法》及《檔案法》規定,「暫」不對陸港澳學者開放閱覽。 記者黃威彬/攝影
國史館長吳密察上任兩個月,即擅自頒布新規定,限制大陸及港澳學者調閱館藏檔案。無獨有偶,具官方色彩的「蔣經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自八月起也祭出新的獎助辦法,將港澳學者排除在外。這些舉動,無論是否高層授意,皆將政治排他氛圍帶入學術,不僅影響兩岸三地學術文化交流,也將損及對我友好的陸港澳人民對台灣的觀感。
「蔣經國基金會」獎助排除港澳學者的理由是:港澳漢學研究環境完善,因此將獎助提供給更迫切需要的新興漢學地區。此一邏輯讓人困惑:港澳漢學研究環境今日方稱完善,正因如此,學者才會有更多資源的需求,研究才能更上層樓;何況新生代學者正不斷出線,台灣為何要硬生生斬斷?
國史館排除中港澳學者,政治斧鑿即更清晰可見。色彩鮮明的吳密察上任後,隨即於七月底公告《國史館館藏檔案史料開放應用要點》,規定除中華民國國民、僑民外,僅「平等互惠之外國人」才有申請閱覽資格。表面上,宣稱新辦法是與《政府資訊公開法》對齊文字,事實上是刻意排除陸港澳人民閱讀檔案。「平等互惠」固說得好聽,但試想,如何教大陸及港澳學者以「外國人」身分申請?
吳密察出身學界,僅當上兩個月官員,即如此雞腸鳥肚地想方設法阻止其他學者研究,豈不可議?曲解法律不說,還將「國史」檔案視為自己轄下財產,刻意打壓其他地區之學者,以迎合綠營主政的氛圍。也難怪,此舉遭外界解讀為「置入行銷兩國論」的政治謀略。一個學術背景深厚的國史館長,竟不顧學術開放自由的原則,反成了推動「兩國論」的政治先鋒,何其悲哀!
進一步看,縱要把陸港澳人民比照外國人看待,國史館也顯然曲解了「平等互惠」的真義。對於不涉主權爭議的學術文化交流,一方先釋出好意,進而帶動對方跟進,這才是積極的平等互惠。相對的,以對方未同步施惠而突然設限,形同是相互毀滅的「互不惠」,又如何促進實質交流?
事實上,兩岸學術交流這些年來密切且頻繁,我方學者赴大陸各檔案館閱覽史料,罕聞遭到阻擋情事。以吳密察指稱願與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進行「機關與機關」檔案交換閱覽為例,不客氣地說,這根本是欺騙局外人的話術。多年來,台灣研究者經常利用北京一檔館、南京二檔館及上海、重慶、成都等市檔案館史料,進行史學研究;兩岸在這方面雖未訂定「平等互惠條約」,卻一直根據彼此的善意默契而行實質互惠。蔡政府可知道,早在二十多年前,我法制史學者黃源盛編纂的大理院(我國最高法院前身)民、刑事判例輯存部分資料,主要即來自南京二檔館鎮館之寶的大理院檔案?
可悲的是,蔡政府上台後,兩岸官方關係已形同冰凍;而國史館卻在學術領域再補一刀,禁止對岸學者閱覽,將對立擴散到民間學術領域。這豈是明智之舉?如今,卻又虛意倡言要兩岸官方平等互惠交換檔案,簡直是蔚為奇觀。
我們認為,蔡政府無論基於什麼考量要與中共保持距離,絕不應該忽略兩岸民間關係的經營,不能視一般大陸民眾的友善如無物。以里約奧運為例,台灣有許多運動員曾在大陸接受訓練;以學術研究來說,正因為國史館擁有大量的國民政府檔案,更有必要向有興趣的陸港澳學者開放,讓他們根據正確的史料作出客觀的研究。
國史館限制陸港澳學者閱覽、蔣經國基金會獎助排除港澳學者,說明兩岸關係的對立正從政治、經濟擴散到學術交流。而學術、歷史研究的開放與自由原則受到傷害,莫此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