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經濟/美國升息後,全球潛在的金融風險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倒洗澡水時,把嬰兒也倒掉了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不是「玩具國」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升息後,全球潛在的金融風險





經濟/美國升息後,全球潛在的金融風險


2015-12-21 01:3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確定升息,雖然這已是眾所意料之事,但國際金融市場仍立刻做出反應,第一天反應,美國股市上漲1.26%,歐元區重要股市德、法,甚至西班牙漲幅均接近3%,日本也上漲2.54%,而其他亞洲股市除了香港與美國採聯繫匯率較特殊,以及台股外,其他亞洲及新興市場股市上漲幅度大都不及1%。另外,匯市也如大家所料,各國貨幣相對美國全數貶值。
雖然全球金融市場反應方向一致,但可以看出有的是真實反應利多,如歐元區及日本,此舉可以使其QE政策事半功倍;但中國及新興市場則不然,看起來像是反應歐美日股市上漲而漲,並非因美國升息而漲,未來反而可能因為資金回流美國,而產生流動性短缺的風險。
就美國而言,過去美國升息的反覆,已讓市場感到不耐,美國大部分的數據,包括失業率已降至2008年4月以來的最低5.0%水準,工業生產持續增加,產能利用率、存貨比率等指標,也都維持在健康水準,核心物價指數成長也處於接近2%邊緣,再加上美國房市近來又出現量價俱揚現象,所以,美國升息的決策,很難說有什麼疏失。美國升息理論上會產生貨幣緊縮效果,並牽動匯率上揚,因此也可能造成美國實質經濟復甦的負面效果,但實際上,因為全球美元會回流,所以缺美元者不會是美國,而是高風險的新興市場,另外,就匯率競爭力而言,美國產品向來就不是以低價競爭為手段,所以衝擊如何?還有待觀察。
對其他國家來說,歐元及日圓因為有歐洲央行及日本銀行強而有力的保證,至少短期間,不致產生金融流動性風險。但其他國家或新興市場便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絕大部分的亞洲或新興市場貨幣的通貨發行量,與外匯存底有著密切的連動性,一旦美元回流,通貨可發行量也會等幅縮減,造成貨幣緊縮現象,也就是說,美國升息所產生的貨幣緊縮效果,第一波不會發生在美國,而是在新興市場。
而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對於中國大陸及人民幣的影響,因為在亞洲無論金融或實質經濟的動向,均與中國大陸經濟走勢息息相關,而中國大陸經濟狀況,又不是那麼透明。先前美國聯準會在9月基本利率本該升而未升,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中國大陸在8月11日的突然匯率貶值大震撼,聯準會主席葉倫甚至在9月份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議後記者會,直接點名中國大陸,強調「中國經濟減速並非意外消息,風險在於成長放緩的急劇程度超乎市場普遍預料」,在全球經濟展望不確定性提高下,決議維持超低利率不變,且未來將「密切關注中國等新興市場情勢」。
好了,9月份有此顧慮,難道到了12月的今天,這樣的顧慮解除了嗎?顯然沒有,中國大陸及新興市場經濟相較於9月,並沒有更好的訊息傳出。在美國升息後,許多投資機構對於美元兌換人民幣匯率,已經從6.5、6.7,甚至喊到7元以上,幅度雖各有不同,但一致性的看法是人民幣非貶不可,一旦此共識形成,人民幣貶值壓力立即湧現。先前8月人民幣貶值時,台灣許多投資人因為操作TRF或衍生性商品,發生鉅額損失,最高推估甚至高達2,000億台幣,未來隨著人民幣貶值,損失金額只會增不會減,倘若再加上許多資產性價格都在向下修正,說是風險大增並不為過,否則央行彭總裁也不會急著出手。
事實上,不僅台灣如此,包括中國大陸及許多新興市場在過去三年間,過度投資或泡沫現象,相較於台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亞洲在未來的一、兩年再次發生金融震撼教育,也不必太驚訝。

聯合/台灣不是「玩具國」


2015-12-21 01:3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網路時代的特徵之一,是把複雜的議題簡單化,把艱鉅的工程口號化,把神聖的志業遊戲化,以為仙女棒可以點石成金。於是,有了太陽花的「占國會救民主」之後,也就有了「貼紙救台灣」這樣的運動。
有人設計出「台灣國」的護照貼紙,用來宣揚台灣主權獨立的事實,這是一種淺白的創意,也獲得很多民眾支持。問題在,台灣畢竟不是「玩具國」,國家的主權不可能用貼紙來改變,護照也不是玩得起「變裝遊戲」的官方文件。也因此,有一些響應「貼紙救台灣」運動的人,就在國外碰到了釘子,陸續遭到遣返。有些人還為此大呼小怪,指責駐外單位不積極救援,有些人則稱:「愛台灣有什麼錯?」
愛台灣,沒有錯;但愛台灣卻不知珍惜「中華民國」,卻用貼紙去汙蔑及矮化中華民國護照,這完全是一種「愛台幼稚症」。持中華民國護照,可免簽通行全球一五八個國家;一旦黏上「台灣國」貼紙,卻哪裡都去不了,這不是幼稚是什麼?
如果有人覺得「台灣國」比「中華民國」重要,那就請好好充實建立台灣國的各種論述,思考改變國名國號卻不致使台灣陷入險境的途徑。如果連台灣國是什麼模樣都沒想過,以為用「貼紙」就可以快速建國,卻還要把貼紙貼在自己不以為然的中華民國護照上,這跟詐騙集團的老千有什麼兩樣?
我駐美代表處最近轉達美方意見,使用「台灣國」護照可能遭到遣返,嚴重的話,更可能影響我國的免簽待遇。由此可見,以為貼紙是在宣揚台灣理念,其實是在給台灣找麻煩。說實在,回顧台獨運動數十載,如今走到這種「貼紙台灣國」的蹊徑,台獨前輩們看了也要搖頭嘆氣吧!

聯合/柯文哲倒洗澡水時,把嬰兒也倒掉了


2015-12-21 01:3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國小學童寒暑假大解放,寫了四十年的寒暑假作業,可以不必再寫了。柯文哲說,要「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台北市教育局則說,學生可以決定自己的寒假作業,要學騎腳踏車、照顧寵物、陪家人等,都可以自己決定,什麼都不做也可以。此舉引起了廣泛討論,有人叫好,也有人認為柯文哲「割錯了盲腸」。
不寫寒假作業,柯文哲的想法是希望孩子「不要被想像所限制」;他認為,要求不同的孩子完成一樣的假期作業,是很奇怪的事。從鼓勵學童自由探索的角度看,校方不要再出千篇一律的制式作業,這是正確的觀點。問題是,如果學童從未學習過自理與自律,卻突然說他們什麼都不做也可以,如此的「大解放」,恐怕未必能誘發他們的想像力,遑論「做自己的主人」。
換一個角度看,柯文哲的鬆綁奇想,也可能是被他自己對寒暑假作業的刻板印象所限制。依據民國八十八年修正的「台北市各國民小學寒暑假作業實施要點」,學童寒暑假作業本來就是「以自行設計為原則」,要求作業設計「應具有啟發性、開放性、創造性精神,並富有教育意義」。近年各校安排寒暑假作業,通常會結合課程特色及學生和其家庭的寒暑假規劃,設計各種多元、創意的作業,未必只是養蠶、抄抄寫寫那幾套東西。
實際上看,許多國小的寒暑假作業多半以豐富生活經驗、鼓勵多元表現為主,摒棄過去簿本作業型態,更不拘泥於傳統紙筆形式。開學後的寒暑假作業發表,除了旅遊印象與參觀展覽外,也常可看到孩子會了一道菜、做了五件家事、學了一種樂器、讀了十本書,甚至做了一個元宵花燈,多元繽紛。柯文哲想像中的寒假作業,會不會是他自己童年的記憶殘留?
換言之,學生的寒暑假規劃也許未必滿足所有家長和學生的需求,但基本上是學習的延續和拓廣,也能以比較多元活潑的方式進行。但現在台北市拒絕以「活化」方式修改寒暑假作業規範,認為「活化還是由老師下指令」,所以乾脆廢除「實施要點」,放手讓孩子自己決定寒暑假作業要怎麼安排,甚至認為「只要自己覺得有意義,什麼都沒做也沒關係」。這種想法,不僅否定了教育和學習的意義,更是放空到顯得虛無的地步。
舉例而言,不同階段的教育有不同的目標,孩子應該學習的事,從生活的自律和自理開始,然後是對自然環境的探索,然後是對自身性向及能力的發掘,如此循序漸進。現在,許多國小學童可能連自律及自理的能力都未建立,突然就要他們「當自己的主人」,甚至鼓勵他們「什麼都不做也沒關係」;我們不難想像,許多孩子整個寒假都將把時間花在電腦和電視機前面。那樣,柯文哲覺得這些孩子能學會「當自己的主人」嗎?
一般中產階級的父母也許擁有比較開放的親職教養理念,一方面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另一方面也有更充足的經濟、社會、文化資本,可以培養孩子未來競爭力;對他們而言,廢不廢除寒暑假作業,差別不大。但對於多數勞工階級或弱勢階層父母而言,在孩子教養上,通常有賴學校教育的協助。如果「什麼都沒做也沒關係」,那可能就真的什麼都沒做了。廢除寒暑假作業的結果,可能也廢掉了這些學童寒暑假拓廣學習的機會。
出了台北市,城鄉差距與教育資源不均,會讓這樣的問題更為嚴重。一個寒暑假,有的學生出國遊學,有的學生夜市顧攤;開學後的寒暑假作業發表會和票選活動,將可能是學童間相互攀比或自我放逐的開始。從這樣的觀點看,台北市的寒暑假大解放,恐怕真的是「天龍國」才有的奢侈想像。
西諺云:「倒洗澡水時,別把嬰兒一起倒掉。」意即不要本末倒置。但現在,柯文哲因反對刻板作業而廢止寒暑假作業,恐怕就是在倒洗澡水時,把嬰兒一起給倒掉了。鼓勵孩子自主學習,是正確的;要求寒假作業盡量靈活,也是對的;但台北市卻把教師的引導都看成是「有害的」,這種觀念豈不荒謬?孩子可以發呆,但如果學校教育也發呆,台灣的競爭力還有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