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6日 星期一

周行一/AI對一般人的威脅與機會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AI對一般人的威脅與機會







周行一/AI對一般人的威脅與機會


2024-02-26 00:45  聯合報/ 周行一(作者為行珩全人均衡系統創辦人)
AI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人工智能(AI)這一、兩年風起雲湧,有些人認為影響將比電腦與網際網路的發明更為強大,巨量資料加上極速運算給人類許多想像的空間,AI可以幫我們找到複雜系統中的邏輯與法則偵測人類以前無法想像細微問題極快速地連結不同載具與硬體,甚至有的看法是AI將能取代人類。

AI能夠取代人類的機會不大,因為上帝創造的「人類系統超級精巧與複雜,不僅身體與器官難以複製,身體各部分與器官之間的協調與控制非常難完全理解,何況人類還有理性與感性交互作用產生行為因為人不是神,所以人不可能完全理解創造。儘管科學進步神速,人類對自己的理解僅是滄海一粟,如果無法完全了解人類,要以人工材料及軟體製造取代人的「AI人」是不太可能的。

可是基於歷史上科技發展對人類影響軌跡,我們可以判斷AI將對人類有巨大影響。看到AI的應用潛能,懂得開發與落實這些潛能的人將是AI的受惠者;不了解AI的用處,或者即使知道AI的潛能,但是無法有效應用AI的人將是AI的受害者。九○年代電腦開始大量普及,美國高所得者的所得成長幅度遠大於低所得者,財富分配更為不平均,廿%所得最高的美國人過去卅年,擁有的財富從占社會總財富的六十一%升到了七十一%,主要原因是一般勞工對社會產出貢獻,相對於資本、技術、管理能力的投入,對生產力影響愈來愈小

資本家、科學家與工程師、高階管理者懂得運用新資訊科技於研發、生產、管理方面,造成生產力的增加,由於這種生產力增加與勞工的工作技能相關性低,結果勞工所得成長率低於生產力成長率,而且這種情形隨科技發展惡化。社會上愈來愈少的人具備有效應用新科技的能力,相對的,愈來愈多的人的工作技能愈普通化,使得貧富差距擴大而政府並無有效辦法解決這種問題,只能望貧富差距擴大興嘆

一般勞工工作能力無法提升與教育有關,也與社會氛圍有關。以台灣的教育為例,企業界對找不到適當人才怨聲載道,大學教授對高中生念大學的準備不夠非常擔憂;另一方面,雖然台灣社會的生活水準與先進歐美國家比尚有差距,但是大家有小確幸,覺得生活不錯,普遍希望工作時間能減少,而工作與社會福利增加,憂患意識不足使得一般人對增進工作技能投入不夠

AI將造成貧富差距更大,社會階級化相對剝奪感更為嚴重,一般人必須意識到這個趨勢,如果想躋身於受惠於AI的人,必須努力學習如何在新的 AI 科技環境脫穎而出,完全靠學校教育將無法如願,必須槓桿全球學習資源才行。政府必須大幅改善教育內涵,不僅能幫助學生準備未來世界所需的能力,還要鼓勵與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只有大多數民眾能隨著科技一起進步不掉隊,國家社會才可能安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