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小兄妹的魔鬼課表,國家與家長的教育功課
◆ 聯合報黑白集/法棍閣揆馬維拉
◆ 經濟日報社論/AI投資狂潮將影響全球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AI 投資狂潮將影響全球經濟
2024-02-25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AI公司投資狂潮,帶動台股相關供應鏈公司的股價暴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由於美國 AI 公司的投資狂潮,帶動台股相關供應鏈公司的股價暴漲,以致台股加權指數觸及19,000點歷史新高。AI投資固然帶動相關產業成長,但更值得關注其對整體生產力及就業的影響。
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一群認為機器很快就能複製人類智能的科學家,在一場會議中創造了「人工智慧」(簡稱 AI)的字眼。其後在民國四十八年(1959年),葛麗絲.霍普(Grace Hopp)所率領的團隊,為反擊 IBM 壟斷大型電腦系統,開發了一個僅具算術運算功能的「通用商業語言」(簡稱 COBOL)軟體。而最近一波從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代初期迄今的 AI 投資熱潮,其關注焦點則是對辨識圖片、翻譯文本、學會下圍棋及西洋棋等特定任務的處理。
廠商開發AI的動機是利潤,而生成式 AI是近來最具獲利性的產品。最近五年全球投資在 AI 的金額,由民國一○八年(2019年)的311億美元,最多增加到民國一一○年(2021年)的725億美元,而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則下降到425億美元。最近一、二年最大兩筆投資都在生成式 AI,包括由微軟持股49%的 OpenAI 進行100億美元投資,以及由谷歌及亞馬遜主導的 Anthropic 進行60億美元投資。
不過,受限於經濟學的「邊際報酬遞減法則」,未來AI公司恐不願再進行大規模投資。從成本面來看,可提供AI演算的資料已被搜集殆盡是開發生成式AI面臨的最大問題。因此,再增加開發人力、電力及電腦運算數量,邊際產出也很快會下降。微軟前執行長比爾.蓋茲近來就表示類似觀點:「生成式AI發展已達極限,即使有GPT5,也不會出現如同 GPT2 至 GPT4 的飛躍。」再者,如同最近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所言,「在情感認知、道德判斷和藝術創造力上,人類擁有AI難以比擬的優勢。」這代表機器智能發展有其極限。而在實務上,近來提升生成式 AI 產品的效能所費不貲;開發 GPT4 的啟始成本為8億美元,而每次訓練費用200萬-1,200萬美元則為開發 GPT3.5 成本的五倍。
在需求面上,目前 GPT4 使用者每月需負擔20-25美元,超過一般民眾願意接受的水準。因此,未來 AI 公司可能朝降低費率、增加客戶數目,從而達到收益最大的方向,包裝其產品服務組合。
上述開發AI產品所面臨的問題,可能使奧特曼的看法成真:「人類水平的AI即將出現,但其對世界影響力較預期小。」 其中一個主因是以AI產品取代一些既存技術,並不符成本效益原則。例如,迄今43%銀行、95% ATM、以及80%面對面金融交易仍在使用 COBOL軟體。而實務資料也顯示,從民國六十九至一○八年(1980至2019年)間,美國曾出現個人電腦、網際網路、以及智慧型手機等三項重要創新。然而,其總要素生產力平均每年只增加0.7%。相對地,技術創新較少的民國二十九至五十九年(1940至1970年)間,平均每年總要素生產力卻增加2.2%。
AI 投資對就業的影響取決於下列三項效果:一,AI 取代現有人力,造成勞動需求下降的「置換效果」;二,AI 提升廠商利潤,促使廠商擴大生產規模,導致增加勞動需求的「生產力效果」;及三,AI 創造新的工作種類與需求,因而增加勞動需求的「新工作產生效果」。但目前看來,還未出現明顯效果。
最近一份有關美國各地區使用機器人的研究指出,每多增加一台機器人,會使3.3名工人失業;換言之,置換效果在主導。不過,前面提及的過去三項創新,可以結合生成式 AI 產品提供的服務,從而增加消費者的效用滿足。因此,生產力效果及新工作產生效果可能更具主導力。
目前有關 AI 對於整體經濟影響的研究主要來自歐美,我國未來則宜投入更多資源來研究類似主題。
聯合報黑白集/法棍閣揆馬維拉
2024-02-25 00:5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波波漫畫
台糖豬肉瘦肉精疑雲未解,閣揆陳建仁直指沒有給台糖十五天申請複驗就公布,「就是台中市政府的錯」。堂堂閣揆如市井法棍般曲解食安法令,是誰給閣揆勇氣,敢放任問題食物「暢行台灣」十五天?
陳揆的依據,可能來自食安法第卅九條,即業者對檢驗結果有異議,「得」於十五日內申請複驗。條文只是給業者申訴權,並非規範何時公布。
事實上依據食安法第五條,主管機關發現有食安之虞時,即「應」主動查驗,並發布預警或採行必要措施,包含公布檢驗結果及揭露資訊。這也是台灣歷經卅餘年「空有食安法卻無真食安」的慘痛教訓,終於在一○二年修法新增此條文,一○三年再修訂強化主管機關主動查驗、公布及揭露之責。這是中市府敢直嗆陳揆「難道要等大家都吃下肚才公布?」的底氣所在。
台灣一年消費近百萬公噸豬肉,算下來十五天有近四萬公噸被人民吃下肚。若政府知悉有食安之虞,還必須「蓋牌」十五天讓民眾毫無警覺「吞下去」,如此風暴誰能承擔?
閣揆吹噓蔡政府食安做得比馬政府好,但執政八年還在「馬維拉」,卻不知正是馬政府修法強化各級政府主動捍衛食安之責;反而是閣揆「眷顧」業者,曲解食安法,要地方政府食安繳械。這不是拘泥法律文字的法匠,而更像鑽營縫隙的法棍!
聯合報社論/小兄妹的魔鬼課表,國家與家長的教育功課
2024-02-25 01: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近日北市一家美語補習班臉書粉專宣傳,曝光一對國小兄妹的每日緊湊學習行程表,引發外界熱議。示意圖/ingimage
台北市一家美語補習班貼出一對國小兄妹日常作息,上學之外的時間,幾乎全被數學、英語、練琴塞滿,一天睡不到六點五小時,晚餐和學校功課都在車上抽空完成,周六另有作文和游泳課程,周日同樣行程滿檔。整周全天的密集課表,引發網路熱議,台北市教育局已向學校關心孩子狀況,教育部長潘文忠也呼籲家長兼顧孩子身心整體發展。然而,一張小兄妹的課表,國家和家長在教育權上都還有許多功課。
補習班盛讚這對小兄妹是學校知名風雲人物,各種學科競賽經常名列前茅,音樂表現也很傑出;對於小兄妹每天都被塞著滿滿的各種學習與練習,有些人覺得孩子很苦,但他們的媽媽說,兄妹兩人「樂在其中」。不過,小兄妹的「日常生活」,讓人歎為觀止,密密麻麻的學習課表,也被形容為「魔鬼學習行程」。小兄妹就讀學校則指兩人學習正常,在校表現良好及健康,只是家長對孩子有較多期待,對教育選擇也有規畫。
每個父母對子女都有不同的期待,也各有不同的教養方式,只要不涉及虐待或傷害,不損及兒童權利與福祉,父母的教育選擇權應受尊重。許多人為小兄妹感到不捨,對其父母的安排不以為然,但也有人欽羨力挺,而學校也說兄妹在校正常,補習班和家長更稱孩子學習快樂。其實,小兄妹的學習課表,不僅反映家長價值與社會觀念,更涉及教育體制與國家責任。
許多人質疑,小兄妹有睡飽嗎?有時間玩嗎?運動夠嗎?為何連晚餐都只能在車上匆匆解決?甚至,練琴練到半夜,不會擾鄰嗎?尤其小兄妹睡眠時間明顯不足,醫師就指出,六到十三歲兒童每晚需九至十一小時的睡眠,否則對孩子的發育、學習、記憶、情緒、行為和健康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建議家長重新安排他們的生活作息,這對孩子的長期發展和福祉至關重要。
外界也懷疑這是小兄妹的真實意願,或者只是以父母的意見為意見?許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往往將自己的價值與期待加諸孩子身上,卻讓孩子相信那也是自己的目標。虎媽習慣高壓,但孩子長時期面臨緊繃的學習壓力,難保不會彈性疲乏,失去續航力,甚至在進入青春期後引發反抗與衝突。許多專家都曾提醒,教育不應揠苗助長。
較少人關注但同樣重要的是,小兄妹可以自由玩耍嗎?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和基本權利,也是兒童最重要的學習。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宣示:兒童應有遊戲娛樂之充分機會,社會與政府當局應盡力促進此項權利之享受。《兒童權利公約》也規定,兒童享有休息及休閒之權利,有從事適合其年齡之遊戲與娛樂活動之權利,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與藝術活動之權利。我國在馬政府時期就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第二次國家報告條約專要文件並提到兒少表意權以及睡眠、休息、休閒權之重要性。國家的公共責任在此不容退卻。
家長有教育選擇權,國家也有保障兒少健康、發展與福祉的職責,尤其更該注意社會流動停滯與階級固化的問題。小兄妹在補習班一年共四十萬的學費,不是一般家庭負擔得起。雖然這些家長主要是想把孩子送出國念書,但我們教改後的升學體制,同樣是鼓勵學生以金錢堆疊出來的漂亮學習履歷,來搶占更好的升學機會;國立頂大的學生也多數來自較佳社經地位的家庭。弱勢家長談不上教育選擇權,孩子更不易翻身,只能世代複製貧窮。保障國民學習權的平等,教育部不能推卸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