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專家之眼】從烏克蘭難民去想像「台灣難民」

◆  【專家之眼】為何故宮南院該廢了?
◆  【專家之眼】從烏克蘭難民去想像「台灣難民」

◆  【專家之眼】蔡英文的雙十講話:真切割與假放軟
◆  【專家之眼】防範非法繁殖場與動物走私 應從源頭管理
◆  【專家之眼】台灣海峽的「紅線」: 誰會跨越?
◆  【專家之眼】蔡國慶演說預示生靈塗炭 台人要心領神會
◆  【專家之眼】為何這次民進黨打台獨與抗中保台牌失靈?
◆  【專家之眼】故宮亂花錢 人民能奈何!







【專家之眼】從烏克蘭難民去想像「台灣難民」


2022-10-14 08:04  聯合報/ 高永光/政大國發所兼任教授
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俄烏開戰以來,共有767萬1584名烏克蘭難民離開他們的國境。歐新社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資料,從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開打,到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10月11日持續統計共有767萬1,584名烏克蘭難民離開他們國境

這個數字並不完全精確,因為烏克蘭周邊毗鄰國家很多,不是所有跨過邊界的難民都被登記到,如果加上沒有離開烏國的境內難民,報導指出可能有1,200萬以上的難民。這是歐洲有史以來人數最多的難民,聯合國、歐洲國家,以及一些國際援救或援助組織,都認為這是一個「危機」。

本來一些研判認為俄烏戰爭會在短時間內結束,因此,歐洲國家基本上都願意「短期」收留及安置難民。但隨著戰事的拖延,各國對於俄烏戰爭及烏克蘭難民問題巳經產生「倦怠」(fatigue),因此,這個難民危機的未來發展,並不樂觀。

事實上,截至今年10月11日為止,烏克蘭難民在歐洲得到「臨時保護」或得到類似的「國家保護政策」的難民,只有424萬2,609人。所以,還有約353萬以上的難民,聯合國及相關國際組織,並不知道他們究竟發生什麼事情。

由於俄烏戰爭發生後,烏克蘭宣布戒嚴18歲到60歲的男子不准離境。根據聯合國難民署一份23054烏克蘭難民的調查報告,18歲以上的難民,只有13%是男性,72%是女性,剩下的是兒童及18歲以下青少年。不分年齡,就全部被調查的難民而言,86%是女性。

因為多數是女性,加上要照顧家裡殘疾人士及少幼兒童,因此在恊助她們進入職場工作上,並不理想。上述的調查統計了這些難民在離境前,有73%受僱人員,退休的佔12%,家庭主婦佔8%,沒有工作的有5%,而具學生身分的佔1%

同樣在這份調查中,需要現金協助佔49%,需要安排就業的佔36%,需要解決住宿的佔35%,需要物資支援的佔24%,健康照顧的佔23%,需要食物的佔15%,需要得到教育的也佔15%

從以上的調查可以發現,歐洲各國雖然開放邊境,尤其是歐盟國家和鳥克蘭早有簽署恊議,難民可以自由前往歐盟國家,但難民在逃離戰火上,雖不成問題,但在得到妥善照顧上才是歐洲各國最大的問題。尤其是以自己國家人口數和收容烏克蘭難民數相比,比例上較高的國家,財務負擔十分吃力;加上前面提到的對烏克蘭問題的「倦怠」,各種捐款到位的百分比越來越低,烏克蘭難民的處境,可能會越來越艱困!

上述這份統計資料,也調查出對烏克蘭難民,提供接待住宿的只佔36%,必須交付租金的難民佔30%,仍然住在集中收容站的佔14%,暫住在接待中心的佔9%,具有規劃的處所(planned site)佔4%,轉移中心(transit center)佔3%,其它的佔2%,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的被調查者「沒有任何地方可停留」。當然,就調查樣本總數的1%是230人,假如這個調查能有效呈現總體現象,那推估767萬以上的難民中,就有7萬多人流離失所在歐洲各處,相當驚人!

從聯合國難民署及其相關的國際組織的報告來看,烏克蘭難民雖然受到接受國某種程度的照顧,但由於恊助及援助有限,大約只有1/3的人可以獲得工作,語言的限制使得繼續的教育受到阻礙,技術證照認可也是另一個大問題,住宿、殘疾兒童、老年人,以及普遍的心理創傷,更不是接受國可以充分提供的援助。

雖然到目前為止,有關人口買賣、毒品交易、性侵或霸凌、種族歧視等僅止於一些傳言,或零星的報案,但究竟有多少因難民而產生的暴力及性犯罪,人口買賣,因為沒有正式調查或記錄,成為黑數。

隨著戰爭可能短期內不會快速結束,加上戰事激烈程度增加,以及歐洲經濟不景氣,加上能源短缺,嚴寒冬季來臨後,難民危機才可能真正暴露出來。

俄烏開戰以來,台灣朝野對兩岸局勢的緊張,已有各種類比討論,但一致認為大陸武統台灣,戰場必然在本島。一旦戰爭發生,一定會有大量的「台灣難民」,試問將何去何從?

烏克蘭因為歐洲國家同情、支持,而沒有排斥他們,加上多國和烏克蘭邊界緊鄰,難民還有去處,境遇必然可憐,但勉強尚有容身之處,可「台灣難民」一旦發生,何處可逃?

烏克蘭是各國承認的國家,加上聯合國的支援,難民尚可存活,「台灣難民」所依靠者為何?那些挑起戰爭的政客到時一走了之,蒼茫大海會是「台灣難民」的最終歸處嗎?












【專家之眼】為何故宮南院該廢了?


2022-10-14 08:15  聯合報/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講師
2020年南院的總參觀人數為105萬5,381人,實際參觀南院核心的文物展示廳人數只有44萬8,871人。圖為故宮南院與嘉義市盆栽藝術協會合作舉辦藝術盆景展出。圖/故宮南院提供



早在故宮南院籌備期間,就有專家預言它會成為全國最大的蚊子館。這絕非危言聳聽,也不是存心詛咒、唱衰,因為台東的國立史前博物館,就是前車之鑑。以區域平衡為由,把大型博物館建在人跡罕至的地方,終將難逃蚊子館的噩運。

果不其然,南院自民國一O四年(2015年)底開館後不到兩年,人潮便大幅衰退。民國一O六年(2017年)6月進場人數不到前一年同期的一半;單日最慘不到300人;走道還出現工作人員多於遊客的場景。為此,林正儀院長於民國一O七年(2018年)初發下豪語,要再砸101億推「新故宮計畫」,期望在四年內,把故宮人次從低於600萬提升到800萬。

然而,受到兩岸關係惡化的影響,故宮人次不但未如預期提升,反而自國一O七年(2018年)起,南北兩院合計跌落500萬大關,民國一O九年(2020年)後,更受到疫情衝擊,總計不到200萬。

在天災與人為因素夾擊下,故宮卻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對外宣稱,南院已經擺脫了蚊子館的稱呼:一八年(2019年)參觀人數回升到百萬以上,民國一O九年(2020年)南院首度超越了北院。今年吳密察院長甚至說,北院已看不見南院車尾燈。所以,南院打破了魔咒、創造了奇蹟嗎?恐怕未必。

根據故宮統計,民國一O九年(2020年)南院的總參觀人數為105萬5,381人,看起來是超過了北院的64萬2,163人。然而實際上,真正屬於南院核心的文物展示廳,參觀人數只有44萬8,871人,還不到北院的七成。換句話說,就博物館本身而言,其實是「南院看不見北院的車尾燈」。

所謂的超過105萬人次,是加上了兒童創意中心28萬8,890人館內推廣活動9萬4,232人,以及園區推廣活動22萬3,388人。這些數字的疑點頗多

首先,重覆計算的可能性很高。譬如免門票的兒創中心,往往是展廳的觀眾順帶到此一遊。其次,園區沒有刷票的管理機制,如此「精確」的園區推廣活動人數,從何而來?無論如何,故宮砸重金,多少刺激了南院的人氣,可惜增加的人氣主要是在展示廳外的園區,與博物館本身的展覽無關。

根據媒體報導,自民國一O九年(2020年)開始,南院夏夜在廣場舉辦水舞暨無人機群飛展演活動三年來,總共花費了四千多萬其中無人機群飛,每場短短不到20分鐘便燒掉200多萬,尤令人咋舌

無人機群飛和煙火類似,都是成本高內涵低聲光科技展示,雖然可以給觀眾帶來短暫的感官刺激,卻無助於精神生活的充實。它的效果還不如一場演唱會,因為優質的演唱可以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於耳,好的歌詞也值得反覆品味。所以世界各博物館也舉辦音樂會,與展示相映成趣,都是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學習。故宮北院的週末音樂會已舉辦多年,成本也低,比無人機划算又有意義多了。

南院為了挽救蚊子館的噩運,用盡千方百計,反而變成了金錢的無底洞。上個月,斥資32億南院二館終於開始動土。怎麼就沒人問,南院本館展示廳的觀眾已經夠少了,再砸幾十億蓋二館,就能重新吸引更多民眾參與?還是製造另一個大蚊子館?

既然蚊子館已是南院擺脫不了的宿命,何不乾脆別執著於人次的迷思,好好經營博物館的本業,加強其社教功能。否則,再這麼無止盡地灑錢本末倒置事倍功半,還不如廢掉南院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