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向自信自主的斜槓新世代致敬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844/web/ 

◆  全球打通膨 美始作俑者
◆  別為選票 把兵役當兒戲
◆  備核武反制北韓?南韓危險議題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向自信自主的斜槓新世代致敬
◆  BF.7現蹤 防疫絕不能鬆懈
◆  貿然開國門 台灣人的命也是命
◆  疫情下 貧困女子的無助身影
◆  遊客「耍流氓」 不尊重蘭嶼人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向自信自主的斜槓新世代致敬


2022-10-14 06:05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
青年創業勇於挑戰逆境跨域跨行整合,無關乎學位文憑。郭瓊瑩/攝
法學碩士不任律師卻樂於進入偏鄉基層開設獨立書店,媒合農漁產品網銷。郭瓊瑩/攝
走出教室與舒適圈,一群年輕人仍願意嘗試動手作步道與工人共事,著實看見新希望。郭瓊瑩/攝
有專業技術者尚未畢業早已可擔任專業的空拍機教練了。郭瓊瑩/攝
即便是一人車之行動小甜點屋/小咖啡屋/小茶亭,年輕創業者必須在逆境中求生存。郭瓊瑩/攝



今年是大學新生入學數斷崖式改變衝擊年,諸多因素包括少子化、疫情、面對可能戰爭的恐懼、對未來之徬徨等。

許多年輕學子受國家政治氛圍影響,怕被徵召入伍,過去寧可一再重考到理想科系者,已不敢再等待,包括碩博士班之招生。此現象固然衝擊招生率,而廣設大學政策亦備受嚴苛之挑戰。

過去大學畢業直升碩士,有逃避就業獨立自主之趨勢。而今,問學生為何不再熱中深造,其回應是「再多兩三年之投資無法自薪資上反饋」。此現象,並非表示各大學教育失效,在全球複雜時勢下卻真實反射了大學教育政策盲點,此挑戰與自然淘汰未必不是轉機?

廣設大學政策模糊學位學識與能力…之價值觀。曾有學生想休學,其理由是「家庭負擔大,必須先謀生養家」,但各大學仍有獎救助金之配套,其回應是「這只能救我個人,卻無助於全家」,隱約中看到了台灣 M 型社會結構面巨大落差

亦有反應如此辛苦的專業設計學習,畢業後之薪資層級卻比不上房地產銷售仲介員,甚而是遊戲程式設計者。他們也看不到國家引領清晰未來。有背景者唸完碩士亦未必想學以致用,無背景者則期待有份穩固之工作(如當公務員),但這些抉擇幾乎受現實社會情境氛圍影響大於各主修專業應有之理想。

在此混沌氛圍中卻可窺見另類曙光,有人休學想自己去闖天下,想看看島國之外之大世界,包括遊學、打工度假、先入職場磨練,甚而有先創業。且多數不必拘泥於朝九晚五,有人當起獨木舟、潛水教練,大學未畢業就到東部找老房子開設民宿…。

有 GIS 與資訊程式設計天份者更已進入資訊、電競之行列,修過遊憩規畫環境教育解說者也居然得以融會貫通自創婚禮場域及旅遊度假全套設計喜愛植物生態者開拓了「綠生活諮詢顧問自己生產各種迷你盆栽花器為方寸空間造景。也有繼承家族事業勇於進入基層工地再將所學加值。這數不清之現實案例確是今日廿至卅歲國家生力軍寫照

教師節剛過,再回首思考,「」與「」已無太大區別,學生回饋老師許多無價當代社經環境調適力見證。而大學教育究竟應是菁英化或普羅化或根本應在中學就有分流規畫遠見國力人才投資?!

對現實中多元、多光譜、有自信、自主、勇於挑戰、無畏文憑之斜槓新世代身為教師衷心致敬,也誠心檢討,祝福大家。










全球打通膨 美始作俑者


2022-10-14 06:05  聯合報/   劉宗夏/金融分析(台北市)



全球經濟大環境圍繞著通膨打轉,各國執政者都被通膨漲勢不止、還有美國的急速升息困擾著;各國央行亦忙著應對未來複雜難測局面,深怕造成國內金融市場混亂。政府除了要擔心未來經濟前景,還要處理美國升息過速造成的資金出走壓力。

當初全世界熱錢亂竄,也是因為美國為了救市的無限寬鬆政策,現在美國為了要壓抑通膨快速升息,不顧全球金融市場穩定,而且為要壓制中國發展,持續推出政策打壓中國獲得技術機會,製造產業破碎化,增加貿易跟企業的成本,變相加大通膨壓力。

美國只顧自己,只用自己眼光看世界,完全不顧世界各國處境,是一個失格的世界領袖;世界警察淪為笑話,自己就是國際貿易跟產業的麻煩製造者,一手製造通膨,一手又要壓通膨。

自己在國際產業交流製造障礙,增加成本,卻過度聚焦於貨幣政策的升息,根本是拿東牆補西牆,莫名其妙!然後振振有詞說為了讓通膨回落到二%,短期須把利率提高至限制性水準一段時間…。

通膨成因複雜,有因為綠能減碳造成必要成本,但更有人為因素,像俄烏戰爭,還有美國極力打壓中國發展造成的產業破碎化,美國真有心要降通膨,應該要全力促成俄烏和談,也需要檢討為了打壓中國造成國際貿易和產業混亂的手段。

美國在實體經濟造成的問題,卻妄想用貨幣政策就能解決,是自己欺騙自己,治標不治本的錯誤邏輯。美國希望用烏克蘭拖垮俄羅斯,也想阻止中國科技、產業發展崛起,祭出各種手段,這些都會造成通膨更加持久。

為拖慢中國科技發展,想卡住中國獲得高階晶片管道和技術,但是美國自己也知道這只能拖慢而不能阻止,反而提醒中國需要加強的地方,長期言會讓中美產業更脫鉤,美國廠商也會逐漸失去中國市場。

美國選擇了跟趨勢對抗的路,而不是與之共存,有小聰明卻沒有大智慧。國際通膨持續在高檔最主要是「人為因素」,世界如果多一些「共好」,取代「對抗」,通膨才會早日恢復正常。











別為選票 把兵役當兒戲


2022-10-14 06:05  聯合報/   王景嚴/自由撰述(高雄市)
國防部長邱國正。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潘俊宏攝影



十二日在立法院國防部長邱國正終於敢說話了。他表示,兵役從兩年役期變成四個月,是因政治氛圍,遇到選舉就會被砍掉幾個月,最後剩四個月。

他坦言四個月役期的確不足,這種兵比參加過暑期戰鬥營的還不如,更別說戰力了。國防部長終於說出真心話,也凸顯台灣目前的荒誕現象

現在大家因為兩岸緊張情勢升高,又開始討論延長役期,正好說明過去幾年的政府,根本沒有危機意識敵情觀念為了選票,竟然把兵役當成兒戲

孫子兵法有云:兵者,國之大事。尤其台灣面對中共從未停止的文攻武嚇,兵役應當是一等一大事。然而,政府竟然把兵役當兒戲,充分顯示過去執政者昏庸失職

台灣一向以實施民主選舉自豪。然而近年的民主選舉走火入魔種種惡形惡狀,早已腐蝕民主政治應有規範

經濟學人十月十日報導,主標題為「中國有令人膽寒的治台計畫」;這是經濟學人去年五月一日以封面文章稱「台灣是地表最危險的地區」後,再度對台灣處境發出警告

記得去年五月經濟學人就說,台灣是地表最危險地區,但是台海至今沒有爆發戰爭,使人認為這是危言聳聽。但是誠如其所稱,台海戰爭將是一場災難,不可等閒視之,更不可意圖僥倖。對於經濟學人的警告,我們應該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以免一旦戰火上身,後悔莫及。

兵凶戰危,執政者必須幡然醒悟,及時拋開選舉考量嚴肅面對現實環境,以備戰為手段,以避戰為目標。確實為國家安全做出必要的安排。











備核武反制北韓?南韓危險議題


2022-10-14 06:05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十月十二日半夜,在金正恩親自督導下,北韓又發射兩枚長程戰略巡弋飛彈。這次南韓國防部懶得對外公布,事後說明係因未觸犯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案。一般認為,北韓此舉象徵第七次核試,或將近在咫尺。

十三日南韓總統尹錫悅回答記者詢問時指出,政府正與美國洽談恢復在韓戰術核武。不料,卻引發國會朝野口水戰,執政的國民之力黨非常對策委員長鄭鎮碩主張,南韓也可考慮核武出身美韓聯合軍副司令反對派民主黨國會議員金柄周則認為,此舉會更刺激北韓堅持反對立場

依據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南韓前總統盧泰愚的「韓半島非核化宣言外交政策,若此時南韓選擇核武,顯然自行矛盾。尤其,屆時日本和台灣也都要配備核武勢必影響東北亞安全與穩定。這不是美國樂見的事。

因此,對南韓的要求美國有諸多疑慮。此次美韓聯合軍事演習把日本加入,成三國軍事演習,但南韓反對黨卻深恐有天會讓日本「旭日旗」掛在首爾的天空飄揚

目前看來,金正恩不會低頭。北韓發射飛彈,美國雖在聯合國提議制裁,但始終被中共與俄羅斯否決,讓美國失去面子。北韓後台有兩位大哥撐腰,不怕美國的。

說來說去,兩韓糾紛是南北韓各自問題。金正恩射飛彈,可作為鞏固自己政權的途徑,但是南韓不同,尤其,南韓民主黨全力支持北韓,主張靠攏美日反會導致兩韓關係破裂,因此,不同意核武構思

如同兩岸般,兩韓也有南北韓問題外交課題誰優先抉擇












BF.7現蹤 防疫絕不能鬆懈


2022-10-14 06:05  聯合報/   沈政男/醫師



就在國境解封改成零加七當天,BA.5 疫情出現了第二高點,也在入境旅客驗出逐漸在歐美形成威脅的亞變種 BF.7,解封之路似乎蒙上陰影。

BF.7 乃 BA.5 底下的分枝,目前在比利時已占新增案例的兩成五,德、法等其他西歐國家占了一成,在美國也占了四點五%,顯見 BF.7 在 BA.5 那麼強的亞變種盛行的地方,仍有攻城掠地的能力,絕對不容小覷。

除了 BF.7尚有 BA.2.75.2、XBB.1、BA.4.6 等亞變種也在各國陸續出現而引發關注,可見 Omicron 本來就相當善變,但不代表這些「徒子徒孫都能成氣候成為強勢變種。以 BA.2.75 為例,幾個月前也喧騰一時,好像就要取代 BA.4/5,結果在印度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並未引發嚴重疫情,如今跑出分枝  BA.2.75.2當然更加刁鑽,然而能否脫穎而出頗有疑問。

以最可能取代 BA.5 的 BF.7 來說,傳播力當然超過 BA.5,也有對於 BA.5 的免疫逃脫力,然而它終究是出自 BA.5,因此在 BA.5 流行過的地方,即使引發新一波疫情,也不會超過 BA.5 的規模。事實上除了日本,沒有一個國家的 BA.5 規模超過 BA.1/2,道理就是如此。

面對新的 Omicron 亞變種來襲,可以關注但無須過慮,因為用來圍堵 BA.5 那一套防疫手段對於 BF.7 也會有效,只是必須視疫情做出調整。以疫苗來說,如果 BF.7 成為後續強勢變種,那麼現有的 BA.1 次世代疫苗恐怕免疫逃脫更嚴重,不足以抵擋,必須趕緊引進 BA.5 次世代疫苗,才能形成夠好的防護網。

BA.5 疫苗在日本即將開打,台灣卻還在審核,必須加快腳步。不少人對 BA.1 疫苗抱持觀望態度,就因等待 BA.5 疫苗到來。以目前 BA.5 疫情來說,高峰在近兩、三周出現,接下來還會有高原期一、兩周,如果能趕緊引進,對於圍堵 BA.5 頗有幫助,此外也可以預防下一波 BF.7 疫情爆發。

不管 BF.7 會不會侵入台灣,造成另一波疫情,目前大勢是至少還有一半人口尚未染疫防疫險理賠率剛達五成),而這些人不是靠疫苗就是靠口罩來形成保護網,然而追加劑的感染保護力在三個月後降到兩成左右,而口罩解禁的呼聲又越來越高,這才是令人擔心之處。

由於國境解封給人一種疫情已經緩解錯覺,不少民眾以為就此天下太平,可以回到三年前日常生活,實在是天大的誤解。須知只要疫苗打氣疲軟下來,或者口罩解禁,不用 BF.7 入侵,光是 BA.5 就可能在曲線下降後隨時掀起另一波高峰。如果再加上 BF.7 流行所造成的重複感染,恐怕所剩不多的防疫成果都會被要了回去。

BF.7 的出現提醒大家,新冠疫情還沒結束,甚至在台灣還沒真正緩解,絕對不能提早鬆懈想要內用、群聚或出國的人,不管防疫規定如何,仍應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成為病毒擴散的媒介。如果新變種可能帶來威脅,國境解封應放慢腳步,不要一下子讓太多外國人進來。













貿然開國門 台灣人的命也是命


2022-10-14 06:05  聯合報/   羅際輝/退休人士(新北市)



日前防疫指揮官王必勝曾說,日本買了一億多劑 AZ 疫苗只打了十萬劑,其他的不是送人就是銷毀。這說明日本政府下訂單得早,能夠及時拿到疫苗,另外採購的疫苗安全性與保護力較佳且數量夠,就將 AZ 轉贈他國,台灣也是受惠國。

疫苗與藥品一樣,安全性是基本要求保護力及藥效才是最重要的。核准沒保護力的疫苗取得 EUA,與採購防彈衣沒經過實彈測試就驗收一樣,對人的生命並不尊重。防疫的最高境界就避免死亡。台灣每百萬人因染疫死亡數在亞洲主要國家中低於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及韓國;高於泰國、越南、印度、日本及新加坡,防疫表現屬中段班而已。若與中國大陸相比,則是遠遠不如;上海前一波新冠大流行與台灣相近,但前者在封城兩個月後解封,六月初解封後至今無人因染疫死亡,居民生活恢復正軌。

台灣人的命,也是命!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報告,今年以來台灣染疫者每萬人就有十八例重症,染重症者死亡率高達八十五%。亦即確診人數越多,因染疫得重症或死亡者就越多。近日世衛組織也警告,歐洲已面臨新一波疫情,政府竟還為拚經濟國境開放,如今新冠變種病毒衍生出更厲害的 BF.7 等,如突破防線傳進台灣,怎不令人擔心!願天佑台灣,疫情不要失控,若失控,政府能有勇氣踩煞車收回成命保台灣












疫情下 貧困女子的無助身影


2022-10-14 06:05  聯合報/   陳明莉/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新北市)



那天,風雨來襲,送孩子上學後,到一家常去的早餐店吃稀飯。一位衣著樸素中年婦人,匆忙的走進來想外帶三份早餐,但身上沒錢,問老闆可不可以賒賬。老闆拒絕後,婦人低頭走了。

老闆解釋,她上次説等她領了工資再還錢,一個多禮拜了也沒拿來。細問後才知道,婦人是單親媽媽,原本在一家餐廳當服務員,因為疫情影響,上個月餐廳關門後,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使得原本就捉襟見肘的生活更加的艱難。

當我回過神追出去找她時,卻已不見人影。站在風雨裡,望著陰霾的天空,不禁悲從中來!心酸的是,在疫情下,有多少貧困女子無助身影,被我們忽略了。

民國一○九年(二○二○年)至今,台灣仍然是新冠肺炎的風險地區,不但危害健康傷及經濟。在各種艱困的防疫工作中,我們很少好好的照顧到一群經濟不穩定常常入不敷出,一旦生病或失業,個人或家庭就會陷入困境的「蛋殼人」,尤其是經濟弱勢女性。這些脆弱的人往往不會在調查統計數字下現身,她們常常隱形的、零星的散居社會角落,若不是碰巧遇見,她們的身影幾乎不會被發現。她們需要被幫助,卻不知如何開口。

根據經濟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統計,國內企業負責人為女性約有廿二萬家占整體企業卅一%。而女性企業超過六十五%為零售及餐飲服務業。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二月至國內疫情高峰時,零售業及餐飲業營業額較民國一八年(一九年)同期減少百億餘元收入

依據主計處統計,女性因工作場所歇業或業務緊縮失業的人數,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為千分之卅六民國一○九年(二○年)急遽升高為千分之一五三民國一一○年(二一年)更升高到千分之一六三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九月統計報告顯示去年台北市女性勞動力計六十一萬四千人較疫情爆發前減少一萬五千人;民國一一○年(二一年)女性失業率三.七五%,較民國一八年(一九年)增加○.二五%;女性每周工作時數,民國一一年(二一年)每周卅七.七小時,較民國一○八年(一九年)減少二.九六小時失業率增加工作機會減少,對弱勢女性經濟收入家庭生活都造成很大的衝擊,在找到新工作前,三餐甚至難以為繼。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指出:「COVID-19 不分國界影響著每個人,然而受衝擊的程度則因人而異,且加速惡化原本就存在的不平等。資料顯示,COVID-19 病毒的致死率男高於女,但是疫情對社會與經濟的重擊,卻大多由女性承擔災難性後果。」如今,新冠疫情仍然嚴峻,我們急需政府、企業和慈善團體,幫助貧窮女性度過艱苦難關,不必遭受生命的煎熬。













遊客「耍流氓」 不尊重蘭嶼人


2022-10-14 06:05  聯合報/   蕭福松/台東大學教師(台東市)



孤懸太平洋上的蘭嶼,一向平靜無事;十月八日晚間當地年輕人和外來遊客發生衝突事件,令人意外。

了解事件始末後,發現並非蘭嶼人欺負外來客,而是遊客與當地民眾間行車糾紛亮刀恐嚇之餘,還巴人頭部;之後又疑似吸毒一路叫囂鬧事引來蘭嶼年輕人不滿,認為遊客「欺人太甚」,才到他們用餐的燒烤店理論引爆衝突

以筆者和達悟族朋友長年交往經驗,蘭嶼人並非逞強好鬥的戰鬥民族,反而是樂觀友善愛好和平海洋民族

有一年和東大幾位老師到蘭嶼考核,有人提議晚上去游泳,體驗蘭嶼海泳滋味。我打電話給當地好友周義忠,他說:「蕭大哥,別去游泳了,跟我出海去抓飛魚吧!」大夥兒樂歪了,是夜航呢!

那一晚,搭他剛整修完成的遊艇出海從外海欣賞蘭嶼夜景,也看到成群飛魚掉落甲板景象,大夥兒驚喜極了,還問我:「怎會有蘭嶼親戚?」

周義忠土生土長蘭嶼人。他曾說一直思考,如何促進蘭嶼觀光,並在兼顧族人尊嚴生態保育下,永續發展蘭嶼。他們現在做得有聲有色,但始終堅持蘭嶼海洋生態不能破壞,達悟族人傳統習俗,更要好好保存傳承

大部分遊客都會遵照要求享受綺麗海上時光。但仍有極少數年輕人喝酒喧嘩、機車橫衝直撞,把在都市玩的那一套,搬到蘭嶼來,讓經營觀光產業族人飽受鄉親責難責怪他們為要賺錢把外面不好習氣帶進蘭嶼

他感慨,蘭嶼不可能不對外開放,但開放必然帶來文明衝突特別少數遊客不健康心態和脫序行為。仍有人抱持「花錢是大爺」心態,想怎樣就怎樣,並以一種「上國優越感輕蔑或嘲弄化外之民」的蘭嶼人,讓遊客和島民關係緊張。但其實蘭嶼人是和善好客的,在意的是「尊重」和「理解」。

此次衝突事件,很單純就是遊客「耍流氓」,不尊重蘭嶼人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