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申入CPTPP周年 挑戰仍大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050/web/ 

◆  聯合報社論/要開不開?民進黨執政桃園機場就變黯淡
◆  聯合報黑白集/《關係法》vs《政策法》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申入CPTPP周年 挑戰仍大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申入CPTPP周年 挑戰仍大


2022-09-16 03:0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去年9月22日,台灣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較中國大陸晚了六天,引起不少的臆測及爭論。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9月22日,台灣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較中國大陸晚了六天,引起不少的臆測及爭論。在申請即將滿一年之際,有必要檢視目前進展。

在台灣正式申入CPTPP後,透過公投確立開放美國萊豬進口,並在之後解除對日本福島核災區食品的進口限制,得到美日兩國的正面肯定。政府宣稱除了展現台灣與國際接軌的決心,也消除台灣申入CPTPP的兩大障礙,對於加入CPTPP,展現無比自信。

不過美國礙於國內對市場開放疑慮的壓力,早已宣布不會重返CPTPP。美國目前將重點放在印太經濟架構(IPEF),打造不包括市場開放,以建立經貿秩序為主軸的美國版經貿協定,CPTPP早已不在美國關注的範圍。特別是CPTPP的擴張,對美國反而可能會產生貿易排擠效應,所以美國對於台灣申入CPTPP,態度冷淡與立場中立,也是可以預期的結果。

政治因素是台灣申入CPTPP一大障礙,中國大陸在台灣申入CPTPP後,即以「一個中國」為由反對台灣加入,此完全悖離CPTPP任何亞太經合會(APEC)成員均可申請加入的規定。

政府除駁斥中國外,也持續對國際發聲,強調台灣經貿制度已與國際接軌,符合CPTPP高規格要求。另外也積極遊說CPTPP成員以爭取支持。事實上加入CPTPP均是歷任政府優先的推動政策,也是朝野極少數具有共識的議題,政府投入的努力應予肯定。

不過由於申入CPTPP最重要的關卡是在執行委員會中,必須在共識決下成立工作小組,才能展開後續談判。中國大陸必然會阻撓,在軍演後兩岸關係更加嚴峻,中國大陸更會傾全力動員CPTPP成員阻擋台灣。

根據CPTPP過去運作經驗,每年會召開一至二次執行委員會,CPTPP生效迄今共舉行五次執委會,第六次執委會目前尚未排定。新加坡曾表示希望在今年10月召開,是否會討論到台灣的申入案目前仍未明朗。若是今年無法在執委會中成立工作小組,台灣可能還要至少再等上一年。

由目前CPTPP所釋放出的訊息,主要是以進度最快,已經成立工作小組展開談判的英國為主,中國大陸及台灣,以及之後也提出申請的厄瓜多及哥斯大黎加則甚少提及。CPTPP似乎會優先處理英國入會,對其他新申入成員態度並不積極。

在中國也申入CPTPP的情況下,台灣的申請絕非單一個案。雖然台灣條件不錯,但目前主要國家對於台灣申請的官方立場也僅止於「歡迎」,而非支持。例如今年CPTPP輪值國新加坡外長維文曾公開表示歡迎台灣加入,但也坦言台灣申請加入就像台海議題一樣,存在明顯的政治複雜性。

CPTPP不少成員對中國大陸申入持質疑甚至反對立場,因為以目前中國在數位貿易限制,干預國營事業,政府濫用補貼,以及其他多項措施,與CPTPP抵觸甚多,中國幾乎不可能達標。然而中國最近一些行動,例如參與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談判,展現其自由化決心。在地緣政治美中衝突加劇下,CPTPP對中國重要性增加,也提高中國大力爭取加入的意願。

CPTPP成員曾多次表達歡迎符合高標準以成熟經濟體加入,共同推動CPTPP成長。台灣雖然經貿制度多已符合CPTPP規範,但對於中國的經貿開放仍是鐵板一塊諸多限制。在中國也申入之下,台灣未來要有因應兩岸均加入CPTPP的可能性,CPTPP不太可能接受台灣繼續對中國維持限制,所以台灣要有對中國大幅開放衍生的政經衝擊的準備。

台灣申入CPTPP一年來,兩岸關係更加惡化,經貿齟齬不斷。在CPTPP成員普遍不願成為兩岸角力另一戰場,更希望兩岸經貿糾紛可透過體制內解決。緊繃的兩岸關係對於兩岸爭取加入CPTPP都是減分。如何化解此阻力,對我國政府是一大考驗。








聯合報黑白集/《關係法》vs《政策法》


2022-09-16 00:3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美台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與中華民國在一九七九年斷交,美國國會為表示對老盟友的支持,起草通過了《台灣關係法》。這部很特別的法律,在過去四十三年來,儘管有所謂的「三公報」,仍然是美台關係的基石,保障了台海之間近半世紀的和平。

最近兩年,美中台關係丕變,中國大陸綜合國力大增,美國反中情緒高漲,美國國會突然覺得《台灣關係法》有所不足,提出一部長達一○七頁的《台灣政策法案》,聲稱要大幅翻修台灣關係法。

《台灣政策法》內容包山包海。除了幾個會讓北京跳腳的象徵性政策措施,例如駐美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還大幅介入台灣的國防政策,及電子資通等抗中的作為。法中甚至為台灣設下KPI,由美國來檢驗。

《台灣關係法》一共只有八頁,言簡意賅。美國真要保護台灣,反制中國大陸的侵犯意圖,其實認真嚴肅執行《台灣關係法》便已足夠。現在為了美國國會反中抗中,堆砌出一部《台灣政策法案》,北京跳腳就算了,白宮也面有難色,更干預台灣的國防自主作為。台灣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美國如果無意與台灣復交,最好回復到美中台三邊關係的本質,以維護台海和平為最高指導原則。弄出一部《台灣政策法案》,於大局無益,就像聖誔樹法案,修修補補,造成的麻煩比好處多得多。












聯合報社論/要開不開?民進黨執政桃園機場就變黯淡


2022-09-16 00:3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入境旅客擠爆機場,狀況似乎未能有效改善,近日又傳出桃機公司要求航空公司管控航班量能,特定時段不予增班。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作為國家大門的桃園機場,目前每周僅開放五萬人次入境,不到疫情前的四分之一。但因防疫計程車不足,加上防疫通關不暢,竟屢屢造成旅客塞爆機場的奇景。最矛盾的是,政府最近一方面發布「旅行業辦理入出境團客操作指引」,卻不解除「禁團令」;另一方面,民航局則要求航空公司不准增加尖峰時段的航班,搞得旅行業者和航空公司都跳腳。

從上述機場的亂象看,反映了四個問題。第一,蔡總統五月中呼籲國人要隨疫情趨緩「回歸正常生活」,並開放邊境;說穿了,只是為方便陳時中脫身參選,政府並未做好迎接「回歸正常」的準備。第二,政府發布旅行業操作團客進出指引,卻不解除「禁團令」,是欺騙民眾的「假動作」,讓大家看得到、吃不到。第三,每周僅區區五萬人入境,機場卻經常塞爆,說明機場管理有問題,其他部門的配合作業也嚴重脫節。第四,政府不設法打通機場塞爆的瓶頸,卻要求航空公司禁增熱門時段航班,則是因噎廢食,完全不為旅客設想。

桃機公司員工形容,所有問題都來自政府邊境防疫「要開不開」的矛盾心態;這是一針見血的說法。蔡總統大談開放邊境回歸正常,政府私下卻怕病毒因此長趨直入,所以人數管制得很緊。指揮中心假裝要開放民眾出國旅遊,卻不解除團體旅遊禁令,這是「假開」。最糟的是,中央想要做好人,卻無能解決邊境現場的人流,只好把責任都推給執行單位;下層單位無計可施,只能做出不合理的管制措施。

二○一九年桃園機場曾創下四八六八萬人次的載客量,到了去年,僅剩下八十一萬人次,不及原來的二%。機場變成了蚊子館,蔡政府毫不在意嗎?這三年的旅運蕭條,固然是新冠疫情影響所致;但當全球各國都在開放邊境,蔡政府也把「回歸正常生活」掛在嘴上,何以落實行動如此遲緩?桃園機場近三年累計虧損一百多億元,已瀕於破產,須由政府在明年總預算中編列一五○億元增資撥補。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還三管五卡,不設法簡化旅客入境通關防疫程序,到底要把國家機場帶到哪裡去?

桃園機場目前的困境,讓人回想起陳水扁主政時代的桃機景象。當年,陳水扁因提出「一邊一國」主張打亂兩岸關係,又將「中正機場」改名「桃園機場」,讓兩岸許多交流受挫,導致桃園機場變得冷清及黯淡。及至馬政府時代倡議兩岸和平交往,並開放兩岸包機直航,桃園機場旅客數方才翻倍,由一年兩千多萬人增至四千多萬旅次。但蔡總統上台後兩岸關係再度變調,陸客團驟減,加上二○一九年北京片面禁止陸客自由行來台,桃機隨即陷入黯淡。當時蔡英文曾發出豪語,稱陸客不來也不怕,台灣要射出「觀光三箭」,「讓世界看到台灣」。但如今,桃園機場僅剩二%不到的旅客,我們沒看到國際觀光客,倒是連國人要返台都阻障重重。

桃園機場因疫情而變得蕭條,外界或許還能理解。但最令人不解的是,原本規畫二○二○年即應完工的第三航廈,卻因招標不順及變更設計圖等種種因素,須延至二○二六年才能完工。如此一來,二航廈原訂於去年封閉進行整修的計畫,即因三航廈的延宕而必須一直硬撐下去。綜合而言,桃機在軟體的維護管理上缺乏瞻矚,在硬體的建設上效能不彰導致進度嚴重落後;在這雙重缺失下,台灣國門的榮光要何時才能重振,簡直遙遙無期。大話連連的蔡政府,可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