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483/web/◆ 聯合報社論/指揮中心「指引」亂如麻,只會越指越亂
◆ 聯合報黑白集/現代「鋸箭法」
◆ 經濟日報社論/美股進入熊市 聯準會將強打通膨
經濟日報社論/美股進入熊市 聯準會將強打通膨
2022-06-16 03:08 經濟日報/ 社論
美股大跌,自1月初以來,標普指數跌22%,正式進入熊市。 美聯社
上周五,美國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4月升高了足足有1%,自去年5月至今,則漲了8.6%之多,原本外界以為,經過聯準會幾次升息,加上心理預期,通膨數字即將平緩,想不到愈來愈厲害。美股因此大跌,自1月初以來,標普指數跌22%,正式進入熊市,投資人憂慮,聯準會將升息3碼來打壓通膨,但沒有人知道能否挽回不斷飆高的物價。
這正是拜登民主黨政府所最擔心的演變。11月就要期中選舉了,民主黨的鐵票,通常是中低收入戶,食物與汽油價格衝擊這些人的生活,也直接影響投票意願;儘管最近民主黨使出渾身解數,炒熱傳統自由派最關心的議題,像是大法官判決草稿外漏,威脅墮胎合法化;德州小學槍擊案,槍枝登記合法爭議;以及去年1月6日圍攻國會,川普介入公聽會等,但是民主黨最擔心的期中選舉因素,還是通膨。
拜登總統應該早就得知數字,在5月31日同時做了兩件事,一是投書華爾街日報,表明處理通膨是他頭號經濟要務,二是接見聯準會主席鮑爾,並且強調,不會如歷任美國總統,在高通膨時期,試圖不當影響聯準會的獨立決策。這兩件事看似相互矛盾,既說通膨是頭號要務,卻又說不干涉聯準會的獨立決策,實際上卻是典型的甩鍋,把處理通膨的棘手難題與責任丟給鮑爾。
去年夏天,美國物價開始上漲,外界有些知名人士如柯林頓時代的財政部長桑默斯認為應該及早升息,來阻擋通膨,但是葉倫卻強力反對,生怕過早升息,會壓抑疫情後的經濟復甦行情,由於葉倫是鮑爾聯準會的前任,鮑爾又希望在今年獲得續任的機會,所以聯準會坐視錯過干預的最佳時機。
如今拜登政府政策轉向,葉倫承認當時判斷錯誤,新政策重心已經是壓抑通膨,可是聯準會預計升息2碼可能沒有辦法把通膨壓到期望的2%,市場擔心,鮑爾在壓力下,可能會做的過火,加快加大升息的幅度。70年代殷鑑在前,當時的聯準會主席伏克爾為了壓低通膨,不惜將利率升高至20%,結果把美國經濟推入萎縮的深淵。
美國經濟很有可能進入衰退。美國今年第1季的GDP已是負成長1.5%,如果第2季又是負成長,連續兩季負成長就是經濟衰退,而目前的通膨正在影響消費信心,民眾不敢花錢,換句話說,就是通膨與衰退並存的通縮局面;所以上周五CPI數字公布後,市場反應強烈,大家紛紛賣股,全球股市跟著崩跌。
今年3月中,聯準會第一次升息0.25%,5月初再升0.5%;如果本周四再升0.75%,那就是空前的「三級跳」,升幅達1.5%;距離年底還有三次利率委員會,如果每次都升3碼,到了年底的全球金融秩序不堪設想,這必然引發熱錢回流美國,釀成各國股市與房地產空前的危機。
對於美國的政客而言,他們並不關心全球效應,別國的金融混亂是別人家的事,他們只關心美國選民怎麼想,5月CPI公布後,政壇大驚,共和黨見獵心喜,認為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在期中選舉取勝,近日推出宣傳,引述川普的話說:「拜登當選,股市大跌」,引申而言:「你的退休基金想念川普。」
共和黨指責民主黨執政不力,民主黨則要甩鍋聯準會,民主黨若在期中選舉輸掉眾議院與參議院多數,這將會釀成政治僵局,未來兩年的經濟政策,成了白宮與國會之間的政治皮球。
展望未來,美國政經前景黯淡,才剛剛經歷疫情的經濟重挫,現在又要迎來經濟通縮,對於台灣的我們來說,除了要適切考慮自己的通膨與升息幅度,更要小心警惕,謹防全球經濟風暴的波及。
聯合報黑白集/現代「鋸箭法」
2022-06-16 03:44 聯合報/ 黑白集
屏東縣鹽埔漁港有漁船長期泊靠不動甚至長出3棵小樹,漁港管理員懷疑是岸上榕樹種子吹到船上生根長葉。記者魏斌/攝影
閣揆蘇貞昌去屏東視察,看到鹽埔漁港岸邊有艘破舊的漁船,船上長了兩棵樹,不禁當場發飆。蘇貞昌罵道,船上都長樹了,顯示已在此荒廢甚久,為什麼沒有人處理?果然發飆有用,農委會漁業署第二天就派人上去,把兩棵樹給砍了。
看到沒有,這就是現代「鋸箭法」之經典!讓蘇揆火大的既然是那兩棵樹,下層機關就立馬把樹問斬,以除後患。至於蘇貞昌追問的根源,老船占據有用的空間,其他船隻要怎麼靠岸卸貨,那就容後再談了。
蘇貞昌去屏東,主要是石斑魚出口被對岸禁了,他特意前去安撫漁民,並捎去政府將興建卸魚場及冷鏈的紅包。不料,現場有六艘破舊漁船停在漁港中央,還有長了樹的,多令人掃興!據了解,這些船可能是涉案被吊照,法拍多時也賣不出去,然後就一直停在港邊要津。機靈的漁業署,趕緊砍樹以平息蘇揆的怒火;至於舊船要如何處理,就沒有答案了。
古代的鋸箭法是:有人被箭射中,「外科」醫師將箭桿鋸下了事;至於留在裡面的箭頭,他認為那屬「內科」醫師的事。這樣的「智慧」流傳至今,就有了台灣版的「鋸樹留船」。事實上,台灣石斑被禁,蔡政府不透過交涉解決問題,卻撒一百多億元去建冷鏈、改新港口,不也是一種「鋸箭術」?蘇揆懂的,麾下官員也是心領神會。
聯合報社論/指揮中心「指引」亂如麻,只會越指越亂
2022-06-16 03:44 聯合報/ 社論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確診,記者會仍照常舉行。圖/指揮中心提供
繼陳時中確診後,指揮中心又有三名要角染疫。儘管陳時中聲稱「重大政策都已宣布」,意即各種部署都已妥貼;但從近日各界對入境隔離、旅遊限制及長照給藥、試劑造假等的質疑,顯示政府決策仍有太多矛盾與不合理讓人難以心服。指揮中心流於過度干預和規範,決策準確性及有效性卻堪虞。
國內確診者已累計超過三百萬人,死亡逾四千,疫情迄今仍看不到終點。正由於這波猛暴疫情,指揮中心決策種種脫離現實、欠缺考慮、偏袒徇私、蠻橫霸道的問題,逐漸被民眾看破手腳。最明顯的例子是,雙北早就主張「快篩陽即確診」,指揮中心卻為了面子拖到五月廿六日才實施,讓許多民眾的黃金醫療時機卡在PCR檢測,平白送了性命。
追根究柢,整個指揮中心的心態就是一種「指導式」決策,凡事都要發布「指引」,作鉅細靡遺的規範。這種高壓指導式的決策,讓中央擁有莫大的控制權,卻削弱了地方政府及醫療機構的自主應變彈性,更剝奪了民眾選擇的權利。兩年多來,醫護人力遭到中央壓榨,醫療物資遭到中央嚴格控管,就連民眾也變成像牢籠裡的動物。兩歲的恩恩發高燒時,其家長卻因嚴苛的隔離規範不敢出門將他送醫;試問:死硬教條不正是殺人元凶?
再看,我國住宿型長照機構的確診數僅今年即高達三・八萬人,有六一六人死亡,死亡率為全國的十六倍多。去年國外長照機構染疫慘狀曝光,專家即呼籲政府必須做好準備;但長照長者的接種並未特別受到關注,許多人隨著照護人員染疫而淪為病毒的俘虜。更可議的是,政府對機構給藥的指引限制嚴苛,須有併發症風險者才給藥,致染疫者能獲得藥物治療者不到半數。直到最近,在外界抨擊下,給藥率才提升到八成多,但許多人已因苦等不到藥物而告別人世。衛福部的工作不就是為了救人,給藥指引卻有著「官本位」的苛吝。
昨天起,入境檢疫縮短為「三加四」,表面上看似放寬,實際上內容卻荒謬無理。例如,後四天的「自主管理」,指揮中心規定入境者可以外出購物或回辦公室工作,經地方政府批准者甚至可以返家探視;但他們卻不能在家過夜,仍須返回防疫旅館隔離。這樣「可進辦公室、不能回家」的規定,不嫌矛盾嗎?又目的何在?
同樣讓民眾困惑的,還有指揮中心對旅遊及入境的奇怪限制。例如,雖放寬入境檢疫期,卻又規定每周入境入數上限為二・五萬人。如此一來,有些急欲返國的人,會不會因適逢「額滿」被卡在某國機場,進退不得?事實上,最近我國每天入境人數已接近三千人,每周約已逾兩萬。指揮中心要開放國境,卻又設下莫名所以的限額,到底目的何在?
指揮中心如此喜歡頒布各種「指引」,地方政府或民間機構也動不動就要求中央給出「指引」,正是台灣社會自主性被削弱的倒影。政府習慣於頤指氣使,於是事事設限,呼來喝去;而地方和民間也自甘受縛,彷彿沒有上級指引就不知自己該何去何從。如此自縛手腳的社會,民眾的自發性、自律能力及爆發力怎麼不受到壓抑?
兩年半的抗疫,蔡政府在大內宣中自嗨自滿,民眾則在生死煎熬中學會辨識真相。度過這些疫苗靠捐贈、試劑靠排隊、染疫靠自己的日子,人們至少看清了指揮中心各色冗長指引的假大空,這正是台灣淪為全球解封末段班的主因。指揮中心現在要做的是「去指引化」,只要提綱挈領,其餘留給民間自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