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0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別從「左右逢源」變「夾心餅乾」(大年初十)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農經教授出身的陳吉仲,只會補貼一招?
◆  聯合報黑白集/國家進步靠吃福食?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別從「左右逢源」變「夾心餅乾」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別從「左右逢源」變「夾心餅乾」


2022-02-10 00:1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專家表示,印太經濟架構未來將成為美國制衡中國大陸的重要平台。美聯社


深受各界矚目的美國「印太經濟架構」將在數周內公布細節,以目前所知的方向來看,極可能不利於我國未來的經貿發展,政府宜利用相關管道向美方表達關切,以免在公布後難以更動,卻必須面對難以承受的沉重後果。

戰略觀點看,台灣位於中國大陸外緣,運輸距離最近,依國際貿易「重力理論」(Gravity Theory)來看,若其他情況相同,會產生最大的貿易量是自然的發展,就如同英國最大的貿易對象是歐盟,墨西哥和加拿大最主要的貿易夥伴都是美國一樣。若要改變這種貿易趨勢,需有相當的其他利益來補償,否則就會付出昂貴代價。如今,美國在經貿、科技和軍事上要圍堵中國大陸,企圖將台灣拉進其包圍架構,除非另外提供足以彌補未來可能遭對岸報復的損失,否則台灣就要謹慎,不必完全入彀,甚至要設法左右逢源,方能趨吉避凶,避免不必要的成本。

有人會問,民國 89 年(1990年)代以前,在兩岸政治對峙、經濟互不往來之時,台灣經濟仍然快速發展,難道現在就非依賴對岸不可嗎?的確,當年台灣是不依賴大陸市場卻能發展,因為有個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的「世界貿易組織」(當時稱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透過貿易諮商,降低各成員的關稅並去除非關稅貿易障礙」,讓貿易自由化程度大幅提高,且從民國 59-69 年(1970年代中到80年)代又獲得美國「普遍化優惠體系」(GSP)的助力,獲得了極為有利的貿易機會。

如今,貿易環境已完全不同:美國等多國興起「新保護主義」、不允許貿易夥伴享有顯著貿易盈餘;台灣和對岸因政治對立,難以簽署區域貿易協定;中國大陸本身已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成長動能超越美國;除少數尖端半導體外,台灣其他對陸出口都可能被替代;服務業貿易方興未艾,但在中國大陸極易受官方干預或控制。因此,若全面配合美國圍堵對岸,除非願意犧牲出口帶動的成長,否則台灣經濟可能停滯甚至負成長,但國人顯然無意願承擔這種後果。

因此,美國即將公布的「印太經濟架構內容,對我而言就極為重要。媒體披露的發展方向,是將排除關稅減讓其他的市場開放措施,而會由一系列單獨的協議組成,讓印太地區國家選擇簽署;內容將包括數位貿易勞工標準貿易便捷化供應鏈基礎設施加速減碳賦稅和反貪腐等。從這些項目看來,其內涵一方面是在確保美國供應鏈的「去中化」和穩定化,另方面是要求在美國供應鏈中的其他國家,必須要有良好的勞動、環境和經商條件,使趨近於美國標準,這些等同提高架構內夥伴貿易成本減弱其對美國競爭優勢

另外,架構內可能會有「市場准入措施,讓東南亞南亞國家能在美國銷售更多的農工產品,顯然這是為平衡架構夥伴成本提升,所做出的補償。只是,在美國製造業貿易基本上已全部開放狀況下,屆時應是以農產品開放為主,而對農業競爭力薄弱的台灣而言,這項「利多」其實是個空包彈,並無多少實質效益。在成本效益分析之下,台灣加入的「淨效益」可能會是負的。

在此情況下,台灣應在該架構內容仍未定案公開之前,表達我方意見,亟能朝對我有利方向調整或補充。另外,台商多已自我調整生產模式配合美中供應鏈變化發展;但政府在配合美國印太策略時務必謹慎自持,避免幾年後陸方高端電子品可在國內外找到替代時,立刻對台進行經貿報復,讓我國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聯合報黑白集/國家進步靠吃福食?


2022-02-10 00:1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蘇貞昌。


行政院宣布開放福島食品進口,國民黨擔心相關配套不足,輻射檢驗設備也不夠用。尤其,政府聲稱會採「比國際更嚴的標準」,藍營質疑這是說假的,因為台灣對嬰兒食品規定的「容許殘留量每公斤五十貝克,比起其他國際標準寬鬆許多。

對於國民黨的批評,閣揆蘇貞昌大為光火,他嗆在野黨為反對而反對,只會「妨礙國家進步」。蘇貞昌的話說得很不得體,他自己又不是沒當過在野黨,在野政黨扮演反對角色監督政府行政,本來就是其天職;難不成,在野黨只能當啦啦隊?

再說,蘇揆這頂「妨礙國家進步」的大帽子,也未免扣得太大。如果說在野黨認真監督,或提出不同的意見,就會「妨礙國家進步」,那維持帝制就好了,要民主制度幹什麼?依照蘇貞昌的想法,在野黨和一般百姓都該乖乖保持沉默,凡事遵循或附和執政者指令就好;這樣,不怕台灣變得跟對岸一樣嗎?

癥結就在,蘇貞昌與「民意」之間的距離,似乎是越來越遠了。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新北市長選舉,他只拿到八十七萬票,遠遜於侯友宜的一一六萬票,顯示他在自己主政過的新北市也已人氣衰落。他當上閣揆,靠的是御賜權力,而民心相挺。蘇揆拍板開放福食,是違逆七七九萬反核食民意,他敢說「國家進步要靠吃福食」嗎?












聯合報社論/農經教授出身的陳吉仲,只會補貼一招?


2022-02-10 00:1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記者鄭超文/攝影


物價漲聲四起,肉包、衛生紙、尿片、理髮、光明燈在年後全都喊漲,通貨膨脹來勢洶洶。為此,行政院不尋常地在年假期間召開物價及金融穩定會議」,祭出六大平穩物價措施,包括免徵黃小玉營業稅降低汽柴油貨物稅等,希望遏阻物價漲勢。對於年前即已告缺貨的雞蛋,農委會則將補貼蛋農每公斤三元飼料成本,對中型蛋雞補貼每隻廿五元

蔡政府顯然意識到這波通貨膨脹強大威力,正逢選舉年,無論如何要降低通膨對民生的衝擊,以免投票時民怨滔天,不利執政黨選情。然而,推升這波物價的力量主要來自國際原物料飛漲採取賦稅免徵或減徵或可解國內一時之急,但終究要面對國際市場現實。最怕的是,政府一再干預市場損失稅收撒出補貼銀兩仍擋不住物價攀升,最後只肥了中間商私囊。果真如此的話,即將得不償失,民眾的怒火只會燒得更旺。

在政府諸多措施中,最可議的,無疑是農委會對蛋農及雞農補貼完全缺乏對症下藥解決蛋荒用心。市場缺蛋是去年末即已出現的現象,但農委會一味迴避,把問題推給「禽流感」,卻不正視市場供需失衡癥結。不僅如此,農委會還鐵腕干預市場要求蛋農和蛋商春節凍漲蛋價,在「多養多賠」及「多賣多賠」的顧慮下,農民怎麼會有飼養意願

更諷刺的是,去年夏天本土疫情大爆發,由於政府發布三級警戒並採取禁止餐廳內用嚴格管制導致全台雞蛋消費不足供應過剩。當時,農委會祭出的辦法也是「補貼」,以每屠宰一隻蛋雞「補貼五元」的方式,鼓勵蛋農殺雞。這種「撒錢誘導」的手段,說穿了,正是去年底蛋雞供應不足主因。試想,短短半年之間,農委會先以補貼鼓勵殺雞」,如今又以補貼方式鼓勵養雞」;整個雞蛋市場東歪西倒,都在農委會的「髒手操弄下,變得極為扭曲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是農經教授出身,也積極參與過農民運動;誰料,他當上中央農業最高主管官員後,到頭來袖中卻只有「補貼一帖錦囊妙計,何其令人失望!回顧近年陳吉仲解決農業問題的方式,不僅是蛋荒動用補貼,所有問題幾乎都是靠著「補貼撒錢」的神來一筆瀟灑解決。當農經教授變身「補貼部長」,台灣的農業發展如何從源源不絕補貼奶水中壯大,則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我們略略盤點一下陳吉仲近兩年的「補貼大事記」,洋洋灑灑難以盡數。一、前年蔡總統宣布開放「萊豬」引發反彈,政府隨即宣布四年內要補助豬農一二八億元;二、為防非洲豬瘟,祭出史上最優惠補貼鼓勵廚餘養豬業者退場轉用飼料,動用了十幾億元農損基金;三、台灣鳳梨因病蟲害遭對岸禁止進口,農委會不與對岸協商,卻以每公斤一○五元空運費用補貼一公斤成本僅九元鳳梨外銷日本或他國;四、大陸禁止台灣釋迦、蓮霧進口,陳吉仲宣布政府將動用十億元補助農民包括收購加工及補貼外銷

政府願意投資農民,透過技術改良或市場調節,來提升農業的生產質量及農民收益,原本是美事一樁。但若無助於農業產銷,像上述許多補貼只是為了堵農民的怨怒之口,甚至只是為了配合政治外交干預產銷,卻造成市場更大混亂,則令人反感。人們看到的陳吉仲,政治味越來越濃,從一四五○網軍案高調空運補貼外銷水果,乃至對蛋荒胡亂干預,都悖離了他農經教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