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社論/拜習峰會成就有限,但至少打破美中僵局
◆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最大斷層是藍綠
◆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拜習會後的美中新形勢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拜習會後的美中新形勢
2021-11-18 02:58 經濟日報 / 社論
美中領導人16日舉行視訊會議,由於拜登上任後,美中對抗並未見和緩;此次會議不但有其必要性,也可做為未來檢驗美中關係的重要依據。 路透社
美中領導人16日舉行視訊會議,由於拜登上任後,美中對抗並未見和緩;此次會議不但有其必要性,也可做為未來檢驗美中關係的重要依據。兩大領袖會談雖無具體簽署協議之類的共同聲明,但在減少衝突,降低敵意方面,很具意義。
當前的美中兩國內部均面臨挑戰。甫結束的中共十九大六中全會,雖然確認習近平歷史性的地位,更為其在明年下半年的二十大會議中的延任議題鋪路,但是中國經濟則面臨成長趨緩,金融市場風險升高,產業升級轉型面臨美國制衡的挑戰,美中衝突擴大並無助於中國政權穩定。
至於美國經濟成長也減緩,通貨膨脹壓力增加;上任近一年的拜登總統由於疫情一度失控,以及處理阿富汗問題失當,支持度持續創新低;美中關係惡化將牽動國際局勢動盪,亦非美國之所願。
不過由於美中關係錯綜複雜,美國在事先即預告領袖高峰會議不會有具體成果,只期望透過會議可以降低敵意而避免分歧擴大。美國將會議定位為在美中高度競爭下,向中國宣示立場,使美國能更有效率與中國競爭,雙邊關係可以穩定發展。拜登也建議成立常理性護欄(common-sense guardrails)剎車的機制,雙方各自堅持立場下避免擦槍走火引起衝突,以舒緩目前的緊張關係。
美中在政治方面歧見很深,美國在會議中仍嚴厲批評中國對新疆、香港及台灣的不合理壓制行為,中國則以美國侵犯到中國核心利益,並強力反駁美國的「聯台制中」是干涉內政的行為,在這方面雙方是毫無交集。
在經貿方面,拜登仍將中國視為唯一能挑戰美國戰略的競爭對手,所以維持川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但在接受美中共同存在的事實下,修正川普美中徹底脫鉤(decouple)的政策主軸,主張美中應重新掛鉤(recouple),以調整供應鏈、強化競爭力及落實經濟安全。美國希望藉此較有系統的方法,不僅可維持美國技術優勢,確保美國利益及經濟安全,並且較容易爭取到其他國家的支持。
曾經有美國智庫形容美國對中國是採取所謂「小院高牆」的政策,拜登迄今雖然仍大致維持川普對中國的制裁,但管控範圍縮小,力道卻加強。特別針對攸關美國經濟安全,屬於核心技術的關鍵領域,對中國施加更多限制,形成更完整保護網。例如拜登政府上任後,將更多中國企業或機構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擴大禁止美國人投資中國企業的範圍,利用各項措施防止中國對美國高科技領域的滲透,也直接補助美國電信業者汰換中國設備。另外在會議前也公布「安全設備法」,禁止對美國構成國安威脅的中國企業,取得美國核發的新設備許可,進一步掃除中國在美國電信市場的影響力,這些措施預料短期內也不會改變。
不過美中並非純粹對抗,雙方均表示加強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會議之前美中發布「氣候行動聯合宣言」,合力推動節能減碳,共同對抗全球暖化。雖然宣言並未明確列出達成目標的確定時程,但與川普時期美國排斥推動國際節能減碳截然不同,未來美中不排除在其他敏感度較低的領域合作。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掌握新興產業發展,避免在供應鏈重組中落後,美中兩國都將自由市場機制先擺一邊,在國內擴大對關鍵產業的補貼。美國「民國 110 年(2021年)美國創新暨競爭法案」即匡列不少項目,而中國則以「十四五規劃」為主軸,以實現科技自主創新,建立自主供應鏈為目標。雙方均體認惟有在新興領域建立基礎,成功扶植高科技產業,才是固本之道。雖然只是關起門來練功,但由於涉及爭議性很大的補貼議題,將會是未來引發美中交鋒的另一焦點。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最大斷層是藍綠
2021-11-18 03:19 聯合報 / 黑白集
COP這次大會的重大共識就是減少碳與甲烷的排放,以及將核電重新定位為「綠能」。圖為封存中的核四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國氣候大會的減碳呼喚,使核能再度獲得正視,認為它是抑低碳排的有效之道。這期《經濟學人》甚至說:核能是「安全」且「不可或缺」的。但台灣對此無動於衷,討論「重啟核四」公投時,各方論述仍沿著卅年來的老調拉扯,沒人關心台灣的碳排或地球的未來。
一批立委組隊去參觀核四,出來後七嘴八舌,談劉姥姥的大觀園見聞。他們以為是去參訪觀光園區嗎?台電則像得了雙重人格的患者,退休廠長堅稱核四完好封存,三年即可重啟;現任主管則極力強調核四位處內陸及外海斷層交界地帶,似恨不得把核四推到海裡。
如果不相信科學,不相信專業,那麼耗費再多時光也只能在表皮打轉,無法前進一步,就像台灣的政治一樣。卅多年來,核四歷經幾代更迭,它蓋了又停,停了又蓋,補強後又封存,已變成一個巨大的仇恨坑洞。論斷層,S斷層已四萬多年未曾活動,而九三・九海上斷層則難道是近日才新發現的?這些斷層,有哪一條比得上藍綠的政治斷層更深、更凶險?
說來可悲,這項公投就算通過,民進黨一定會千方百計阻撓核四重啟,就像它對付「以核養綠」公投那樣。今天人們討論此案,主旨是要認清蔡政府的能源政策太過盲目,為了自己和地球,不能不給它當頭一棒!
聯合報社論/拜習峰會成就有限,但至少打破美中僵局
2021-11-18 04:05 聯合報 / 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左)在白宮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台灣時間十六日早上舉行視訊峰會,兩人透過鏡頭揮手打招呼。(美聯社)
想在拜習峰會找到亮點,並不容易;但美中兩國領袖終於透過視訊對話,名之「破冰」倒符合事實。外界對這次峰會原有兩種估計:一是這是雙方避免戰爭的關鍵,二是雙方裂痕太深,就算和解也只是曇花一現。會後,美方資深官員悲觀地說:「我們原本就不預期會有突破,結果確實沒有」;然而,拜登自己卻說與習近平的會談過程不錯,後續會有很多工作要跟進。看來,至少雙方的僵局是打破了。
這次拜登一開始就表示,為確保兩國競爭不會轉向衝突,需要建立「護欄」,以確保彼此在高度競爭時能保持理性,避免擦槍走火,並在特定領域上合作。習近平則形容,中美是兩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輪,「我們要把穩舵,使兩艘巨輪迎著風浪共同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
這場會晤,由於是美方有求於中方,故在時差上選擇遷就中方,安排在北京的上午,華府的晚間。俟視訊結束,華府已是晚上十一點半,年近八十歲的拜登必然已疲累。在氣勢上,拜登剛歷經民主黨兩場州長選舉失利,明年期中選舉大勢不妙;習近平則剛取得中共六中全會「第三份歷史決議」的推崇,達到權力頂峰。兩相比較,習近平顯然更氣定神閒。
此次會晤,美方首重經貿。拜登希望借助與中國談判的利多,幫他度過明年期中選舉的難關。雙方與會官員各有財經大臣,美方是財政部長葉倫,中共是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意味經貿會有後續發展。這點,要等到雙方磋商至相當程度,才會揭曉。
雙方也討論了彼此地緣政治的交集,諸如:北韓、伊朗、氣候暖化、疫情等;針對雙方的核武競爭,同意共同研究裁軍談判。為防止雙邊關係失控,有必要維持溝通管道的暢通,將建立類似歐巴馬時期的戰略與經濟的定期對話機制。拜登證實,將成立四個工作小組。拜習會前,雙方還就川普開啟的媒體戰達成三項共識,美國恢復中國駐美記者一年多次簽證及相關問題,中國則給予美國駐中記者同等待遇。
但在北京眼裡,這些都是小事。中共真正在意的,是外長王毅七月向美副國務卿薛曼所提出「三條底線」:美國不得挑戰、詆毀或顛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得試圖阻撓或打斷中國的發展進程;以及不得侵犯中國主權和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其中,尤以台灣問題最容易將美中捲入衝突。
習近平嚴重警告拜登,台灣當局一再企圖「倚美謀獨」,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華」,這是在玩火。以往對於這一議題,美方總是行禮如儀敷衍過去;但這次不同,美方主動要與大陸開誠布公談論台灣問題,希望去除這個不定時炸彈。至於拜登有沒有向習保證「不支持台獨」,兩國發布的訊息各說各話;但拜登事後受訪問說,「我們沒有鼓勵獨立,我們是鼓勵他們做到《台灣關係法》所要求的,這就是美國所做的,讓他們自己決定。」
此舉,意味美國又回到了「戰略模糊」,回到反對兩岸片面改變現狀;既反對中共動武,也反對台灣走向台獨。與其說美國改變政策,不如說是從先前「放縱台灣」作為對抗中國的政策,轉為「約束台灣」,避免引發台海衝突。
在經過川普四年的動盪,以及拜登第一年的調整後,我們看到美中台關係又回到了過去四十年的傳統架構。其間,儘管華府與北京,甚至台北,都根據自己的利益企圖衝撞拉扯,但是最後還是理解:傳統架構最符合三邊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