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不是機器人


◆  行政機關 不應幫政黨政策背書
◆  守護藻礁 樂生世代應站出來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不是機器人
◆  學習歷程綁考招 違反專業
◆  高中分組分群 降低競爭力
◆  物價飆漲 當官只會糊弄
◆  司法院 是否忘了當年司改初心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不是機器人


2021-11-18 04:04  聯合報 /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公費疫苗預約登記平台操作時,身分驗證畫面總會要求使用者輸入圖形驗證碼的文字,通過後才能進行身分驗證。明明輸入的身分證字號及健保卡卡號,某種程度已代表自己,為何還要驗證碼呢?

圖形驗證碼是用來判定使用者是不是「人類」,以遏止機器人程式以大批輸入來破解密碼、快速搶票、大量下單或攻擊系統。所以在人流眾多的網路平台,都會看到類似的關卡,如高鐵訂票系統,「為了確保交易安全,請輸入右圖中之驗證碼」;台鐵訂票系統訂票時要勾選「我不是機器人」。

千禧年時,雅虎面臨機器人程式大量申請帳號難題。剛進卡內基美隆大學就讀的 Luis von Ahn 知道這問題後,很快就想到人類可以辨識歪歪扭扭的文字和數字,但當時的電腦做不到,於是設計了圖形驗證碼,若使用者能正確回答圖形上的扭曲字符,就判定是人類。這類型的圖形驗證碼稱為 CAPTCHA,是「Completely Automated Public Turing test to tell Computers and Humans Apart」的縮寫字,讀音像 Capture逮到了)。

CAPTCHA 後來演進為 reCAPTCHA,它讓使用者辨識兩個英文單字,第一個字已知答案,第二個字選自掃描文件裡電腦無法自動判讀的單字。當使用者第一個字過關後,所回答的第二個字就與其他使用者的答案並存,最後以多數人的共識作為第二個字的答案。如此一來,使用者所回答的第二個字,都可協助辨識掃描文件的難解文字。reCAPTCHA 巧用此類群眾外包力量,不消幾天就將一年分的紙本紐約時報完全數位化,因此也被用來加速古今書籍數位化

另一種判定方式,是讓使用者勾選「我不是機器人」。讀者或許納悶,單單一個勾選動作,怎能判定是否為人類?其實人們在勾選前的游標移動及網頁捲動等行為,都流露了一些人味,其微妙差異可據以區別人和機器人。有些線上服務,除必須勾選「我不是機器人」外,還要辨識圖片上的紅綠燈、山丘、煙囪等,才能得到服務。眾人協助辨識的街景號誌,可用來數位化地表建物,以及訓練自動駕駛系統

還有一種是系統在背後運作,讓使用者不必回答圖形驗證碼,也不必勾選,系統可藉由操作軌跡判斷使用者是否為人。這種方式較不擾人,對視障者也更友善。

經過這些年訓練,機器人的圖形辨識能力,不僅可與人類並駕齊驅,甚至在某些特定的圖文上,早已凌駕人類。或許,未來純機器人的網路平台裡,為了防止人類來攪局,其所設定的圖形辨識碼,只有機器人能過關,答不出來的人類只好被屏除在外了。












行政機關 不應幫政黨政策背書


2021-11-18 04:04  聯合報 /   莊文忠/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台灣透明組織協會理事(台北市)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公投與選舉不同,選舉要中立,但公投爭取支持是天經地義。只是,公投能否踩越行政中立的紅線,也引發質疑。本報資料照片



近日有政治人物表示,行政機關或國營事業員工在公投案上表態並不違反行政中立,甚至是理所當然;此論調恐混淆了政治與行政的責任界線,也有違政治學的常識。試問,若無執政黨同意,行政機關或國營事業提案能夠得見天日嗎?如今,做政治決策的人要求負責執行的行政機關(或國營事業)站在第一線面對民意挑戰,其情何以堪!

這個論調背後更值得討論的議題在於,「政黨政策」和「國家政策不應混為一談行政機關也不應幫政黨政策背書。否則我們有什麼資格批評共產主義國家的「以黨領政體制,這應是公民基本民主素養。蓋在民主國家中,任何政黨政策理念,必須經過一套轉換機制,才能成為國家政策

首先,政黨必須在選舉中獲得多數選票和贏得執政地位後,才較有機會將其理念轉化成政策,但執政黨此時提出的政策還不是國家政策,因為這些政策必須再經過民意機關討論與同意,尤其是涉及人民權利義務的事項,「法律保留原則」是法治國基本精神。而在立法討論過程中,雖然執政黨有可能挾人數優勢照案通過,但也有可能吸納他黨意見後微調,甚至折衷妥協大幅修正。然無論何種結果,只要通過合法化程序政策,這時才成為國家政策行政機關負有執行責任,這是民主國家日常

不過,即使是政黨政策經過代議政治合法化程序而成為國家政策,也還是有被否決可能性。蓋為了彌補足代議政治缺陷制衡行政與立法機關怠惰或獨斷,有些國家設計屬於直接民主公民投票制度,包括我國在內,在此機制下,人民可以透過公投複決具有重大爭議政策,將國家政策最後決定權留給人民。

依此邏輯,任何經過立法機關同意政黨政策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原則下,固然毋須視之為大政方針,而即使是立法機關通過國家政策,一旦公投機制啟動權責機關理應進入政策看守階段,靜待人民做出決定,更不宜強力或加速執行該項政策;否則,若導致政策出現「不可逆轉」的結果,即使人民透過公投加以否決其意志將無從實現公投對政府拘束力便成空談了。可惜,現行《公民投票法》並未課以政府機關「藐視公投結果」的罪責,若真造成公投結果「無力可回天」,人民也只能徒呼負負

再者,我國推動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或稱政治中立多年究其目的,一方面係避免行政機關政治人物或政黨起舞,讓國家與社會陷入混亂;另一方面是保障公務人員不因政治惡鬥遭受池魚之殃或秋後算帳,以維持行政體系運作穩定性要言之,公務人員唯一職責就是忠實執行國家政策,但不是政黨政策

在即將舉行公民投票之際,政務官可為政策辯護,但不應動用行政資源公務人員則謹守行政中立。此時,行政機關可做的事是,本於政府資訊公開開放政府資料原則,以中立客觀立場充分揭露提供政策相關資訊,同時針對不實訊息假新聞及時澄清,讓人民在充分知情下,經過社會對話理性思辯後投下一票,決定國家政策去留。這才是民主之道人民之福














守護藻礁 樂生世代應站出來


2021-11-18 04:04  聯合報 /   李建誠/前樂生青年聯盟成員、反瘦肉精毒豬聯盟發言人(高雄市)
中油三接工程引發藻礁生態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年初各校學生串聯宣傳藻礁公投的「粉紅風暴」,激起社會大眾積極投入藻礁保護連署行動,將藻礁保護與三接站設址問題正式送入公投成案,下月即將公投決定三接站遷址與否。筆者聯想起十六年前曾參與的「樂生院保留運動」,過程有許多相似借鏡之處,得以藉古明今

民國 94 年(二○○五年),筆者有幸認識樂生療養院院民,了解到捷運新莊線工程選在樂生院山坡地作為機廠基地,政府要將院民搬離居住半世紀之久的房舍,但經由公衛知識的了解,年邁且身體痲瘋變形彎曲院民,一旦遷離可能很快便適應不良而往生。

同時,樂生院園區和房舍是日據時期遺留重要文化資產,也是台灣公衛人權史上珍貴景觀遺跡,許多歷史及文化學者專家都認定樂生院具重大古蹟價值,也曾被文建會公告暫定古蹟

當時正值台北捷運開發鼎盛時期新莊捷運線目標擔負一三○萬人口通勤移動所需,被視為國家重大公共工程建設,而樂生院被視為最大障礙樂生院保留運動一度風起雲湧,捲起全台各地青年學生聲援,紛紛投入阻擋挖土機強拆行動,隨著各方要求通車壓力日增運動團體也提出各種捷運軌道替代方案,為求樂生和捷運雙贏,但官方回應始終是技術不可行、耗時太久等。

時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以「衝衝衝」的開發魄力迅速否決文建會保留方案,要鏟掉大半樂生院山坡,終致抗爭學生發起三度凌晨包圍蘇院長官邸,讓原定一早前往登記參選總統的蘇貞昌,不得不動用強勢警力排除

在運動團體的爭取下迫使工程會拿出政院版的替代方案,但仍須部分拆遷,運動團體退席抗議,仍擋不住捷運工程蠶食鯨吞院區,迄今對外聯通陸橋都與當初的承諾相差千萬里遠。

新莊機廠完工前,捷運也以列車調度方式順利先行通車,證明樂生捷運可共容方案是被官僚技術杯葛流產。但是樂生保留運動影響參與抗爭學生整個樂生世代見證首度執政民進黨背棄理念價值快速又凶狠

對比藻礁三接案,歷史又重演;蘇貞昌的二度執政,同樣的選址錯誤傲慢官僚漠視七千六百年藻礁生態系粗暴蠻橫程序不正義替代方案技術杯葛所有高官都聽不下潘忠政一句聽證會的請求,只因為國家重大能源政策不容質疑。

潘忠政以一介退休老師投入家鄉環境保護運動不畏權勢欺壓威脅無懼網路嘲弄抹黑,堅定地向來訪的孩子介紹柴山多杯孔珊瑚美麗,筆者彷彿見到當年樂生大樹下自救會院民接待學生身影

回顧至此,三接外推方案是真正誠意溝通下的承諾嗎?從樂生保留運動歷史軌跡來看恐怕不是。面對藻礁公投抉擇,但願曾參與樂生運動世代不改其志,依然同意保存完整珍貴的藻礁海岸,就如同太陽花世代應勇於對抗不平等貿易,堅定投下反萊豬公投同意票一樣。













學習歷程綁考招 違反專業


2021-11-18 04:04  聯合報 /   張芬芬/台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系教授、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前理事長(台北市)
高中職學習歷程檔案是新課綱上路的重大政策,問題卻頻傳。本報資料照片



一一一學年大學入學方式變革甚多,其中學習歷程檔案綁考招引發眾多爭議,高中端出現的焦慮與奔忙尚在延燒,大學端則出現不少質疑。

新考招方案中,學習歷程檔案申請入學評量項目之一,占總成績二至五成,比率不低,影響顯著。這導致高中端莫不嚴正以待,自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八月起每學期從學校開課、學生選課,到教師課程設計、教學實施、成績評量,乃至家長為孩子補習班的選擇、寒暑假活動的安排,都希望盡量兼顧孩子在學習歷程檔案上的需求,以裨益升學。

大學端也為此做準備,教育部自一○六學年起啟動「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計畫」,十七所大學參與,後漸擴及更多大學。這段時間大學各系組努力配合考招變革,為學習歷程檔案訂定能反映系組特色的評量尺規,並試用之。然而許多教授心中質疑不斷:此計畫雖名為專業化,但若深究此計畫核心—學習歷程檔案考招,這符合教育專業教育理念嗎?

修過教育學分者均知,學習評量有兩類:總結性評量形成性評量總結性評量於學習告一段落時實施,期中與期末考屬之;主要目的在了解學生在該階段的學習成果,學校與教師可依評量結果進行教學分組、分班等,發揮評量的「安置」功能。形成性評量則於教學歷程中實施,隨堂測驗與平日觀察紀錄等屬之,主要為任課教師的課程規畫、學習輔導提供參考,也可為學生性向試探自主學習提供指引;學習歷程檔案屬此形成性評量

高中任課老師與輔導老師因認識製作檔案的學生,如家庭背景、平日表現、修課情形等,老師可將檔案放在這些脈絡裡做解讀,判斷學生性向,提供學習輔導,包括如何自主學習與性向試探。而任課教師也可藉檔案省思自己教學優缺點,進而調整教材教法,以因應學生需求,提升學習成效。這是以學習歷程檔案發揮「改善教學」與「引導學習」功能,這正是形成性評量的主要目的。

蔡英文總統在十月高中生論壇,回應學生對學習歷程檔案不利貧生的提問,蔡總統表示:教授看檔案時應先了解學生背景及家庭,評估學生在家庭養成過程學到什麼。蔡總統這一期望其實更適用於高中老師,因高中老師平日可接觸到學生,可將檔案放在鮮活的學生背景裡做深度解讀,若期待教授達此程度的解讀,真是何其難哉!

聯合報今年曾對大學教授進行調查,顯示教授看一份檔案約花十分鐘。如此倉促下的評分有多高準確度?而教授心中更多的疑問是:此檔案是否假手他人?檔案準備是否淪為軍備競賽?競賽是否不利貧生與偏鄉生?不利其階級翻轉?以教育翻轉弱勢者處境不正是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以上一再被提出的事實與憂慮,顯示的是學習歷程檔案綁考招有違教育專業與教育理念。













高中分組分群 降低競爭力


2021-11-18 04:04  聯合報 /   劉彥辰/課程研發(嘉義市)
明年將迎來首屆新課綱高中生,大考制度也將進行大幅度變革。本報資料照



一直待在台灣教育體制的人可能覺得,高中生分組分群是很普遍正常的事,但是待過私人公司或是海外的人,會發現很不可思議:一群年輕人十六歲開始分組分群,然而未來是瞬息萬變時代,這樣的教育方式已讓台灣提前在國際競技場出局了。

筆者曾在美國讀書,也在菲律賓工作過,發現富裕的地方延後選專業,貧困的地方提早進入職場。在美國,很多大學都是學生大一大二上通識課程,大三選專業,中間要換專業或以後讀研究所換領域都相對容易。在菲律賓工作時,菲律賓同事居然沒人有碩士學歷,讓我感到意外,細問之下,他們十六歲就上大學,廿歲大學畢業,家裡希望他們盡快賺錢養家。

這不禁讓我想到爸爸媽媽那個年代,十五歲小孩有的讀高中,有的讀師專、商專、工專,讀專科的學生這一輩子的工作就定型了。台灣漸漸富裕,專科升格成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高中分組分流還是照樣進行

在美國讀書和工作,學理工的外國人很吃香。我們也感慨文科領域受限於語言和身分,很難跨越地域限制,而理工科系碰數字,放諸四海皆準。

我在上海外商公司工作時,看到一個怵目驚心的後台數據。公司招文科生的崗位,如人事、財務,開一個職缺來兩百份履歷,而且多的是留學海歸碩士,條件都很好。然而招製藥工程師這種理工科崗位,要一個人只來十份履歷,而且很多不符合資格。在資本主義職場上,理工科的產業多,理工科的崗位很缺人。

移動互聯網革命源源不絕文科生轉行寫程式。轉行寫程式已算相對容易的,如果要轉去生物、機械、材料、醫學這樣的科系就不是短期內要轉就轉得成。

筆者高中好友讀文科,到了就業那一關,發現自己熱愛的是當中醫。然而文組背景讓她高二開始就沒有再接觸理化、生物,她到補習班蹲了好多年,終於如願考上中醫系。她感慨高中分組分得早了

筆者認為,高中階段不要分組分群分流。台灣少子化嚴重,不應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當學生有足夠的學科知識,以後如需換跑道,都是相對容易。台灣已經不是過去十五歲讀專科的時代,卻還是用這樣的思維辦教育,以後培育出來的學生,無法幫社會創造更多價值和就業機會,怎麼追得上世界其他地方?













物價飆漲 當官只會糊弄


2021-11-18 04:04  聯合報 /   何素娟/公職退休(台中市)
民眾大嘆物價回不去了。一家攤販貼出告示因原物料上漲,取消原先三份一百的優惠,換上三份一○五的字樣。 記者葉信菉/攝影



自發生新冠疫情以來,物價似乎持續上漲。身為家庭主婦的我,每日走訪傳統市場,偶爾也會到超市和大賣場看看,物價愈來愈高,讓我們感受強烈,這恐怕不是執政高官隨便三言兩語糊弄一下就可掩蓋的。

日前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要在大賣場設置「平價專區」,也會想辦法幫「不漲價」餐飲業進行宣傳,讓民眾可買到平價實惠商品。此話一出,網路撻伐之聲不斷,強制大賣場業者配合,不但違反市場經濟,也將政府平抑物價責任轉嫁業者,難怪被網路譏諷政府動作總是慢半拍;看來最後吃虧受苦的,永遠是平民百姓。

明年台灣又要面臨重大選舉,記得二千年總統大選時,一則競選廣告,暗諷政府「連米酒都買不到,連蒜頭都買不起」,害得執政黨痛失總統寶座與江山。

美國民主黨柯林頓當年總統大選能勝老布希,靠的就是一句競選口號「笨蛋!問題在經濟」,這次物價上漲帶動通膨可謂來勢洶洶,勢不可遏,恐非朝夕之害。

期待執政者加速遏止物價上漲,推升台灣整體經濟發展動能,守護民眾生活水準,當為執政根本要務,也是選舉時有利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