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施振榮/從王道看減碳救地球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施振榮/從王道看減碳救地球
◆  陳亮恭/順雲
◆  葉銀華/企業永續之道:傳承九要(下)
◆  王正方/維持現狀需要智慧
◆  朱宗慶/探索新可能 文化與科技跨界更邁前






施振榮/從王道看減碳救地球


2021-11-19 06:56  聯合報 /   施振榮(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二百年來因工業革命帶動大量製造及人類生活消費習慣改變,導致碳排放長期累積,造成地球氣候變遷,且對下一代及未來帶來危機,要化解這危機,人人都需採取行動。

從王道來看,所有利害相關者攜手共創價值且利益平衡,才能永續。面對地球危機,不僅與所有的人類都有關,就連環境、社會也都是利害相關者,過去因為人類過度追求發展,造成環境的不平衡。

因此,要解決這危機,從台灣看,就要靠「人人減碳救台灣,台灣經驗救地球」。一方面,每個人要視減碳為自己的責任,另一方面,則是要用科技創新,落實減碳,並以台灣為實驗場域,開發智慧減碳解決方案,並以「內需帶動外銷」,讓全世界知道「Taiwan can help」。

工研院舉辦淨零碳排下台灣產業的挑戰與機會活動,特別針對人類未來將面臨最大挑戰「淨零碳排」,提出台灣致勝策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透過「全民教育」改變全民思維,尤其要從小學啟動減碳行動,進而帶動家庭重視,人人要過簡約生活,改變過去消費習慣。

此外,大家也要有「新消費主義」思維,舉例說,相對便宜水電價格會造成浪費,不當使用健保也會,所有的浪費都會增加碳排放,因此人人有責,要從自己做起。

其次則是在法規方面,對於政府制定的環保法規,要藉科技來做好環境監測,一旦發現違規,也要落實罰則。

從「六面向價值」來看,包括「有形、直接、現在」的顯性價值與「無形、間接、未來」的隱性價值,過去有些企業或個人往往將造成碳排放環境汙染的「成本外部化」,大家往往看不見這些隱性成本,其實長期下來是由環境與社會付出代價。

因此政府也要及早規畫擬定「碳定價」與「碳交易」的相關政策,使碳排放的「隱性成本顯性化」,且企業與消費者也要重視碳排放的隱性成本,要願意為這些隱性成本來埋單,這樣才能保護環境與下一代,並化解經濟發展與環保之間的衝突

目前國際品牌大廠已要求供應鏈碳足跡減少,台灣廠商係以B2B(企業對企業)的商業模式為主,主要供貨給國際大廠,如果能率先以科技創新達成「淨零碳排」,不僅可提升國際競爭力,也能對世界有所貢獻,反觀如果不能配合,未來外銷就會沒出路。

面對未來,民國 139 年(二○五○年)「淨零碳排」目標對台灣是挑戰也是機會,台灣企業應在現有科技的基礎上,積極投入科技創新,開發有效的減碳解決方案,提升台灣的附加價值,這也是台灣廠商的新機會,還可進一步建構王道新產業生態

台灣已是「創新矽島」,以矽科技為核心,在這裡打造「東方矽文明」,相信未來一定可以在減少碳排找到創新的跨領域應用,共同尋求創新的解決方案,對人類文明做出具體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