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社論/美英澳組成抗中核心,盟國遭叛陰影猶存
◆ 聯合報黑白集/百姓的時間不要錢?
◆ 經濟日報社論/獨角獸 Gogoro 赴美上市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獨角獸Gogoro赴美上市的啟示
2021-09-27 01:37 經濟日報 / 社論
台灣電動機車新創公司Gogoro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被政府高度期盼在證交所「創新板」上市的睿能創意(Gogoro),最近正式宣布進軍美國資本市場,未來將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Poema 合併,預計明年第1季在那斯達克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Gogoro 棄台赴美上市的消息傳出後,震撼台灣創投及證券業,不過經過沉思後則多數給予祝福。畢竟缺乏獲利的支撐,估值高達新台幣 650 億元以上的 Gogoro 已不易在台灣取得擴展業務的巨額資金,而轉赴對其價值肯定的市場是經營者的理性選擇。
Gogoro 成立十年已位居台灣電動機車產業龍頭,也是政府引以為傲的「獨角獸」。不過其抽換電池的新穎商業模式須花費高昂建置成本,因此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注資。據了解 Gogoro 過去已經歷過三輪募資與二次聯貸,目前正要進入第四輪募資。這次採取在那斯達克「借殼上市」,估計可募得超過150億元的資本,早期天使投資人也可藉由新股上市有了退場機會,因此是 Gogoro 經營團隊與股東雙贏的財務策略。
Gogoro 美國上市一案中比較尷尬的是金管會與證交所。過去幾年政府不斷修正「多元上市方案」,鼓勵新創企業在台灣上市櫃。今年7月證交所與櫃買中心更分別開設「創新板」與「戰略新板」雙板,就是要以寬鬆條件鼓勵符合政府產業政策的企業能輕易掛牌。然而事與願違,前些日子就有 AI 公司沛星互動科技(Appier)赴東京上市,而如今 Gogoro 則要落腳美國市場。政府熱情推動新創企業掛牌上市櫃,但民間卻冷漠以對,這不禁讓人擔心台灣的資本市場管理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企業選擇交易所掛牌上市,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能否以最低廉的成本籌措到足夠的資金。傳統上,股市本益比高低是選擇股票上市的最直接指標,例如那斯達克高達30倍,台灣證交所則僅約16倍。不過,許多新創公司由於尚未獲利,市場投資人對前瞻性的接受度便成為企業選擇掛牌的重要依據。
那斯達克早期是由美國券商建立起的電腦報價造市系統,投資人早就習慣在其中交易新興企業股票,蘋果、亞馬遜、臉書與谷歌等都是著名例子。因此,那斯達克已形塑出新創科技業者與投資人間良性互動的特殊市場文化;只要新創企業前景可期就能獲得投資人青睞,而營運獲利後更能得到高本益比的回報。
由於協助新創企業募資可以幫助國家經濟發展,營造那斯達克般的交易生態遂成為新興國家推動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策略。過去櫃買中心的成立多少便是師法那斯達克,希望打造出能與證交所市場區隔的募資平台。但這次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同時推出「創新板」及「戰略新板」卻似是配合政府產業政策的畫蛇添足之作;「雙板」把私募合格投資人概念應用在公開募集市場,更只會降低股票流動性而減損其價值。
政府若能記取 Gogoro 棄台上市的失敗教訓,就應立即多方改善新創企業的募資模式。我們建議可朝三大方向進行,一是新創企業上市櫃前的融資須更多元化,具備債股相混的融資工具應被鼓勵,並且允許金融機構在一定限額內參與;二是廣納各類投資機構參與新創公司上市櫃前後的募資活動,而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也應被允許設立;三是真正優化櫃買中心的上櫃過程與條件,必要時甚至考慮籌設全新交易平台,建構高風險與高報酬的特殊市場文化。
過去政府管理證券市場常處於「進退維谷」的兩難局面;寬鬆上市櫃條件可能讓投資人受傷,而過嚴的市場管理又讓新創企業推遲上市櫃申請。合理的證券市場管理應是讓所有的參與者能清楚風險所在,並要有服輸的心理素質。政府管理市場重點則是嚴格維持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新創企業選擇要掛牌的交易所,本質上就是各國證券市場的競爭過程。金管會應確切找出能吸引新創企業在台掛牌的條件,然後才能在國際資本市場上一較高下。
聯合報黑白集/百姓的時間不要錢?
2021-09-27 06:07 聯合報 / 黑白集
波波漫畫
蘇貞昌天花亂墜的五倍券宣傳後,接下來,就是人民的忙碌時間。你得先研究繁複的花樣和程序,忍耐系統當機,好不容易綁定數位使用,一鍵敲下去就沒有反悔餘地。或者,你得跑一趟超商帶齊證件在機器上登錄,換得一張小白單,改天再依規定去兌領實體券。又或者,你可以向郵局預約,之後再去領取,那就得等更久。
五千元是多大的恩惠,政府好意思讓人民如此奔忙?登記耗掉一趟時間,領取再耗掉一趟時間,難道百姓的時間都不要錢?
發放五千元,最佳方式是錢直接進入民眾帳戶,不僅所有印刷和行政成本都省了,民眾也不必花時間和力氣去跑腿。現在蘇揆要作秀,不僅逼著全民要收看他演出,還要供他驅遣幫他跑龍套。官員出張嘴,百姓跑斷腿,這個政府還有任何把人民當「頭家」的精神嗎?
人民的時間不是免費的。試算一下:如果到超商預約要耗掉半小時,日後兌領再耗掉半小時,兩千三百萬人就要耗掉兩千三百萬小時。以基本工資時薪一六○元計算,全民登記和領取五倍券耗掉的時間成本就是卅六億元;這還沒算上未來商家向政府申報兌領現金的時間。
這個政府如果有一點點競爭力的概念,怎麼會用這種愚民、勞民的方式來發五倍券?蘇揆口口聲聲振興,他真的在乎經濟嗎?
聯合報社論/美英澳組成抗中核心,盟國遭叛陰影猶存
2021-09-27 06:10 聯合報 / 社論
澳洲總理莫里森(中)16日在坎培拉召開記者會,和美國總統拜登(右)、英國首相強生(左)共同宣布成立AUKUS安全聯盟。 歐新社
九月十五日,美國、英國和澳洲宣布成立新的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三國名字縮寫),美英將協助澳洲建立核動力潛艦,澳洲取消原向法國採購的柴電動力潛艦合約;法國為此召回駐美、澳大使表達強烈抗議。一周後,美國總統拜登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通電話,承認沒有廣泛協商且須負責後,兩人預定下月會面。美法潛艦危機暫緩,但盟國遭叛陰影猶存。
從阿富汗撤軍到橫奪潛艦訂單,美國目標都在重組對抗中國的聯盟,但在攸關盟友戰略利益上未做協商就獨斷而行,讓盟友深感遭受背叛。拜登向馬克宏承認應有廣泛協商,公開對話可避免局面惡化;英國 BBC 形容雙方聯合聲明是美國人典型的「非道歉式道歉」,為過程(缺乏協商)道歉,而不是為政策本身(AUKUS)道歉。美國抗中目標不變,但作法會改變嗎?
廿年前,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小布希總統有個著名演說:「所有國家現在面臨一個選擇:你要不與我們站在一起,不然就是與我們對立」;當時是對抗或庇護恐怖主義的選擇,多數國家加入了美國這一邊。但廿年後,美國逕行從阿富汗撤軍,是對當初追隨美國出兵的盟國失信和背叛。如今面對中國大陸的戰略競爭,美國再度要求盟國跟隨,卻依然是「非友即敵」的態度;而美國不信任的國家,即使是盟友,也棄若敝屣。
法國就是例子。六月 G7 高峰會,美英澳就敲定核潛艇交易細節,與會的馬克宏卻一直被蒙在鼓裡,這讓馬克宏更為憤怒,法國外長還用「謊言」、「嚴重背信」、「背後插刀」等重話抨擊;法國駐美使館也譴責 AUKUS 沒有納入法國和歐盟夥伴,顯示面對印太挑戰,西方盟國缺乏團結。
另一個被 AUKUS 拋棄的是紐西蘭。紐西蘭早在民國 75 年(一九八六年)就基於非核政策,禁止美國核動力船艦進入其海域。澳洲總理莫里森雖在 AUKUS 宣布前一天致電紐西蘭總理阿爾登解釋,但阿爾登依然表示,紐西蘭不會解除數十年來的核動力船隻水域禁令,包括未來的澳洲核潛艇在內。
AUKUS 顯示,比起其他西方國家,美英澳更是抗中聯盟的核心,並象徵非友即敵的時代來臨;另一抗中聯盟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也在廿四日舉行峰會,但顧及印度立場,會後聲明未提台海。這凸顯標舉「非友即敵」,原來中立的國家會被推到對立面,原本願意加盟的國家擔心樹敵,寧可維持中立,這對歐洲與亞洲國家都構成很大壓力。
AUKUS 對法國與歐盟造成衝擊,加上阿富汗撤軍陰影,逼得歐洲要認真考慮「戰略自主」。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萊恩已表示要建立「歐洲防務聯盟」,明年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將舉辦歐盟防務峰會。從歷史上,美國寧可相信英國,而不信任歐陸,但歐陸同樣也不認為美國是可信任的夥伴。
對於亞洲國家,選邊問題更為敏感。美國雖是全球霸權,但中國大陸無論其巨大的市場,或遠洋巡弋的共軍艦隊,都近在眼前。因此印太國家對 AUKUS 的反應非常謹慎,生怕捲入大國對抗。例如越南剛送走美國副總統賀錦麗,中國外長王毅就到訪;王毅前腳才離開,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就光臨;河內歡迎各方拉攏,但不會選邊站。
全球秩序在重整中,卻不必然以美國為依歸。美國採用非友即敵的策略,對手也會用同樣方式對應。近日王毅訪問越南、韓國與新加坡,就是在回應美國籌組的抗中聯盟,全球恐將陷入類似冷戰的陣營對立,這非美中之幸,也非世界之幸,台灣則更增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