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七人御前

◆  水果為試點 陸經貿制裁?
◆  台積高雄新廠 來電嗎?
◆  出口怨氣或爭取執政?
◆  傾斜的斯卡羅 嗅到政治正確?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七人御前
◆  告上WTO?台還禁陸600多農產品…
◆  介殼蟲是藉口 問題在政治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七人御前


2021-09-21 04:45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尤伯連納 (Yul Brynner ; 1920-1985)。圖/林一平繪



數年前我到東京參訪,有人推薦,品川車站旁的拉麵七達人相當有名,於是特別到此一遊。日文「品達ラーメン麺達七人衆」,是指集合在品川的七位拉麵達人。民國 93 年(二○○四年)時,品川號召全國各地著名的拉麵店,集合在此,成為拉麵七達人。這些達人各有原來的店鋪,聚集在此,其實是相鄰競爭的。這個奇特做法,可以編出故事,成為推廣觀光的亮點。

七人衆」讓我想起「七人御前」,這是日本各地多年流傳的民間怪談。最早的說法,有七個死靈,會抓替死鬼。每抓到一個,原來七人中最資深的死靈就可脫離,超生極樂世界。故事最早發生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土佐藩兄弟爭位,最後哥哥被殺,連帶七名部下倒楣陪斬。今日在土佐的吉良神社仍可見這故事。廣島縣、山口縣流傳山伏、僧侶版本的七人御前伊豆七島八丈島則有七人坊主,是七個僧侶,島民不肯施捨,死後怨靈作祟,島上死一人,七僧侶就有一人可生天。

以此觀之,日本人似乎喜歡聚眾成群。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拍電影七人の侍》。背景為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當時有不少武士淪落為山賊,到處搶劫村莊。貧窮的村莊被搶怕了,決定向外尋求援助,抵抗山賊。這班貧困村民拿著寶貴的白米飯,抵用保護費,打動了七位流浪武士,慨然相助。山賊襲擊時,七位武士和農民並肩作戰,奮力抵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武士中有四人陣亡。大戰過後,武士們離開村落,武士中的首腦人物勘兵衛感嘆地說:「這也是場敗仗…贏的並不是武士,而是農民。」

七人の侍被美國導演史塔奇John Sturges翻拍成好萊塢電影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敘述土匪侵擾善良的墨西哥小鄉村,鄉民集資召募七名美國鑣客,抵抗百名土匪。由男主角尤伯連納(Yul Brynner)七位勇士鑣客在結識過程,各自顯現高強功夫的特色,很有賣點。和《七人の侍》相同,以少擊眾的激戰中,七名鑣客死了四位。土匪頭子中彈斃命前,喃喃自語:「為什麼會這樣?」不明白為何敗給七位鑣客。

既然美國好萊塢能翻拍《七人の侍》,「品達ラーメン麺達七人衆一定也能編出一套吸引觀光客的故事,例如七位拉麵廚師在成長過程,各自展示廚藝祕技先出版一系列的漫畫,再拍電視劇)。在台灣,也可以有類似巧思。例如,在華山文創園區弄個華山三食神」,彭祖野雞羹伊尹天鵝羹易牙人肉羹。再找偶像藝人來華山論劍,陶冶民眾人文素養,豈不美哉。











介殼蟲是藉口 問題在政治


2021-09-21 04:43  聯合報 /   陳劍賢/台東縣體育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東市)
中國大陸海關發出公告,宣稱今年多次在台灣進口的釋迦、蓮霧中驗出有害的「大洋臀紋粉蚧」,今起暫時輸入中國大陸,此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繼鳳梨後,釋迦及蓮霧又被大陸禁止輸入,理由是檢出介殼蟲。農民不解是那些批號何時被檢出,且銷往大陸的釋迦大都是鳳梨釋迦,產季是每年十一月至隔年的四月,大陸為何隔了半年才發布禁令?而介殼蟲只是附著於釋迦表皮,農民皆用空壓機清除。農民咸認為兩岸交鋒,介殼蟲只是藉口,終結還是兩岸政治問題。

台東釋迦栽植面積約五千公頃,鳳梨釋迦及大目釋迦各半。大目釋迦產季三月至隔年九月,大部分內銷;鳳梨釋迦產季十一月至隔年三月,九成以上銷大陸,每年約一萬四千公噸,年產值約十二億,因此大陸禁令對台東衝擊最大。農委會雖宣布十億元專案措施,只是治標不治本,國人大都喜好大目釋迦甜度較低),治本之計鳳梨釋迦還是銷往大陸較受歡迎

筆者綜合鄉親意見提三點建議:一、透過民間對話:政治歸政治, 農業歸農業,兩岸官方組織陸委會與國台辦不相往來,海基會與海協會互動也不多,建請國民黨以民間交流方式,透過國台辦查明事實原委,就事論事,擬定補救方案,暢通兩岸農產品交流。二、開拓國外其他巿場:單一巿場本就有風險,農委會協助業者強化冷鏈技術,開發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市場,甚至銷往美國及加拿大。三、強化農業升級:農產品不只是原生水果,應朝二级加工食品三级行銷策略六級產業發展,讓水果變成食品,不受時限影響,農業產值才會提升。













告上WTO?台還禁陸600多農產品…


2021-09-21 04:44  聯合報 /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
陳吉仲希望中國大陸取消禁令,否則將提WTO爭端解決。記者黃義書/攝影



繼年初鳳梨遭中國大陸禁止輸入後,釋迦和蓮霧再度因被檢出含介殼蟲而被暫停進口,引發國內關注。只是大量的政治解讀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水果有高替代率,台灣非唯一,若無法找出有效解決方案,相關紛爭將接踵而至,最終受苦的還是農民。

政府宣稱要循澳洲模式告上WTO,只是台灣農產品過去也曾因病蟲害等問題遭日本、紐西蘭、新加坡、加拿大等國暫停進口,台灣政府並未做出如此大動作;尤其值此中澳關係惡化之際,台灣刻意提及澳洲模式,無異火上加油,讓問題更加複雜化。

何況向 WTO 申訴需先進行兩岸協商,若協商不成或一方不願協商,才可請求成立專家小組,且曠日廢時,緩不濟急。尤其台灣迄今還禁止中國大陸六百多項農產品進口,亦不符合 WTO 公平貿易原則與規範,政府必須先想好對策以免因小失大

蔡總統執政五年多,農產品產銷失衡幾乎年年發生,天然災害連連,加以反中情緒高漲,甘願充當美國抗中馬前卒,中國諸多惠農措施是否改變讓農民提心吊膽。蔡政府除補貼、保價收購、去化、耕鋤、休耕等治標措施,並未提出治本方法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轉型升級、建立優質農產品品牌,農業資源重分配…)。

蔡總統上任以來即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宣稱以農漁業為領頭羊,要擺脫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還花大錢成立農業外銷國家隊,官員雖不時對外宣稱台灣水果成功賣到中國以外市場(芭樂賣到美加、香蕉賣到中東杜拜、芒果賣到新加坡、蜜棗外銷韓國等等)的消息,做足內宣,卻後繼無力事實證明中國依舊是台灣農產品最重要的出口國,雞蛋還是裝在同一個籃子裡

釋迦和蓮霧事件再度凸顯兩岸已沒有互信基礎,碰到問題也無協商機制,所有問題都被政治解讀,只會讓兩岸關係更加惡化,無助問題的解決。蔡政府與其事先打預防針,不如逐步重啟兩岸協商管道避免擦槍走火;至於國民黨更應端出具體可行的應對方案,來爭取國人支持,否則無論誰當選主席都無關大局,選民根本不在乎!














傾斜的斯卡羅 嗅到政治正確?


2021-09-21 04:56  聯合報 /   鄭自隆/政大兼任教授(台北市)
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在網路上引發許多討論。圖/取自斯卡羅臉書



號稱台灣大河劇的公視斯卡羅》播畢,收視率不錯,本劇是根據陳耀昌醫師傀儡花改編,該書寫一八六七年的羅妹號事件,出版後討論的人不多,但《斯卡羅》播出,電視宣傳引來各方討論,而評論的人或許也沒讀完原著。

很多討論集中在史觀,台灣藍綠壁壘分明,有人稱李讓禮後改名李仙得)為「台奸」,他非台灣人何來「台奸」之稱。他就是殖民掮客,要美國買台灣,這是基於國家利益判斷;美國不買,他轉向日本兜售,這是個人理想實現,最後日本終於取得台灣。如果說是因李仙得而促成日本侵台,這是簡化歷史事實,國際殖民操盤哪這麼簡單。

傀儡花》扮演「中立觀察者」,很公平處理清國與洋人,洋人與原民,或是原民、客家、福佬的關係,但《斯卡羅》卻造成一些傾斜。

《傀儡花》的英雄是卓杞篤,但在《斯卡羅》,卓杞篤的戲比李讓禮少,而且劇中一再凸顯李讓禮是正派的美國老大哥,他要去瑯嶠喬事,是把「文明」帶到生番部落,不是戰爭;戲中他認為廈門華人僕役已經「文明」,所以能穿上西裝,這是洋人殖民者的驕傲,也是原書沒有的情節,不知這樣的美化只是偶然,還是現在的「政治正確」?

尤其第九集強調卓杞篤主戰好戰,與原著不符,這是史實?如果不是史實,而是以之凸顯美國老大哥李讓禮秩序、和平、文明的戲劇效果,那是殖民霸權的再現。

文學作品改編,當然可以加入導演主觀判斷與好惡,枝節添油加醋均無妨,歷史劇就是不能背離史實太遠。第十集清兵入山被原民伏擊造成死傷,及第一次原洋會談總兵劉明燈不但參與,而且還主導,與史實明顯偏離,只為彰顯清國主權及於南境?第十二集原清交戰造成流血,李讓禮受傷被俘,也都不是原著所寫,亦非史實。更離譜的是卓杞篤受到李讓禮感召,不但放他下山,還促成原洋和談(劇中只有畫面,絕口不提這是「南岬之約」);結尾蝶妹中槍死亡,本來劇集可以在此形成高潮結束,但又續貂來個二年後,李讓禮帶洋醫師上山幫卓杞篤看病。如此蛇足處理,把台灣大河劇演成好萊塢的美國英雄電影,老美就是公平、正義,要拯救教化世界

公視的價值之一是嘗試各種實驗,並將成功經驗轉移給商業電視台;但《斯卡羅》經驗可轉移或複製嗎?

不說內容,《斯卡羅》的確是製作嚴謹的好戲,歷時四年,耗資近二億元做了十二小時的戲,平均一小時成本千餘萬元。假設公視是靠賣廣告自謀生計,《斯卡羅》最高收視率換算廣告產值,每小時廣告收入不及百萬元,根本無法回收。《斯卡羅經驗,商業電視台只能乾瞪眼,無法也無力效仿

周日同時段華視《俗女養成記2》收視率超過《斯卡羅》,同樣的,每小時只有百餘萬元的廣告收益,但製作成本一小時四百萬元,作一檔賠一檔,只能期待後續的長尾效應;這是台灣電視困境,若無解,我們只能繼續看藍綠口水惡鬥談話節目,優質戲劇遙不可及

公視將《斯卡羅》視為台灣的大河劇,但大河劇不是只有史詩般的場景與故事,真正重點是培養國人對歷史的驕傲感;日本人看大河劇,會有「作為日本人是驕傲」的感覺,台灣人看了《斯卡羅》,會覺得生為台灣人是驕傲的嗎?若有,恭喜公視;若沒有,我們是砸大錢只學到人家的「」,而不是人家的「」。














出口怨氣或爭取執政?


2021-09-21 04:58  聯合報 /   翁履中/山姆休斯頓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德州)
國民黨主席選舉倒數一周,四位候選人江啟臣(左起)、卓伯源、張亞中、朱立倫18日參加中天新聞舉辦的網路辯論,砲火四射。圖/中天新聞提供



距離國民黨主席選舉剩下不到一周,由媒體所舉辦的辯論會,讓四位候選人有正面交鋒的機會,不只給國民黨黨員做為投票的參考,也讓全台灣的民眾可以預見每一位候選人當選之後的走向,並且評估這個最大在野黨是否有改變的可能。

到目前為止,媒體所報導的民調,恐怕參考價值非常有限。因為大部分公開討論的民調,都是網路隨機所蒐集的資訊,縱然有幾份傳統的電話民調可以反映民意,可是國民黨主席的選舉,選民結構跟台灣社會有明顯差異。現在近四十萬的國民黨黨員,在政治光譜上與主流脫節。

辯論會上筆者有幸提問,希望候選人回答國民黨與美國之間應該如何重建聯繫,張亞中教授認為台美應該平起平坐,但卻又強調國民黨不該設代表處來建立溝通管道,只需要透過海外僑胞對美國國會進行遊說就能達到目標。這個答案顯示,張教授心中台美關係的藍圖,距離現實太過遙遠。事實上只要跟美國智庫和政府官員接觸,並且曾經試著聯繫藍營僑胞和旅美對中華民國友好的學者,就會發現,張教授的說法幾乎是進入了中華民國還是聯合國會員時期的平行時空。

相較於批判力道強勁的張教授,朱江兩人亦各擅勝場。毫無疑問,朱前主席擁有更多的政治資歷,不過,朱前主席的政治經歷雖然會加分,但也給他增加了包袱。部分國民黨支持者認為經歷代表有能力穩定黨內紛擾,可是也有人擔心,他的包袱會讓他無法大刀闊斧的改革。

而江啟臣作為現任主席,同樣有人認同,也有人不滿。江啟臣的優勢,是他在國民黨最谷底的時候,跳入火坑勇敢承擔;不過,作為國民黨青壯派政治人物,他被批評最多的是經驗不足,以及在改革黨務的魄力不夠。對他繳出的成績單不滿意,加上少年主席喊不動黨內大老,導致整個國民黨看起來世代之間步調不同,可是,平心而論,國民黨百年歷史,又豈是任何主席能在短短數月可以完全扭轉?

如果認為國民黨最大的麻煩,是黨內不同勢力難以整合,也許經驗和派系實力就是考慮的重點;倘若覺得國民黨的問題是與年輕世代脫節,必須擺脫過去,大步邁向未來,則應該考慮候選人們的青年論述。

跳出同溫層來看國民黨這場黨主席選舉,在台灣將近五成的中間選民,看的不是四位候選人的表現,而是四十萬國民黨黨員到底有沒有考慮台灣多數人的意見,又值不值得中間選民在對執政當局不滿的時候,能再次考慮讓國民黨試試看。手中握有對於未來國民黨主席決定權的黨員們,究竟是想要出口怨氣不惜進一步遠離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國民黨有機會擴大支持基礎,爭取重返執政?四十萬國民黨員恐怕要想清楚,真正要贏的選戰,到底是哪一場?















台積高雄新廠 來電嗎?


2021-09-21 04:38  聯合報 /   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台積電7奈米廠傳落腳高雄,高雄市長陳其邁(右二)表示要將高雄打造成半導體聚落。記者陳玫伶/攝影



媒體報導「護國神山」台積電將於高雄新設六座晶圓廠,地點位於中油楠梓五輕煉油廠舊址。高雄廠的產品標的為車用七奈米及六奈米晶圓,建廠將分三期進行,其中第一期的兩座新廠預計於民國 112 年(二○二三年)完工,預估用電量為卅八萬瓩,二期與三期各再規畫兩座,完工時間最快分別為民國 115、116 年(二○二六與二○二七年),用電量則為五十二與卅六萬瓩也就是說,台積高雄新廠未來將有一二六萬瓩新增用電需求,至於台積來不來電的關鍵,則是台電準備好了嗎?

台積高雄新廠用電的來源是否充足,必須從兩個面向來看。第一,台電目前的規畫是否能滿足台積的用電需求;第二,中油液化天然氣供應是否能滿足台電的發電需求。

首先,對台電而言,本案是南部地區新增需求,而該地區供電主力為興達、南部電力及大林三座電廠,扣除在地用電後,目前均有多餘電力提供北送。根據台電最新的《長期電源開發方案》,未來六年,除興達電廠預計在民國 112-114 年(二○二三至二五年)每年新增一部裝置容量一三○萬瓩燃氣機組,南部地區至民國 116 年(二○二七年)均無其他新增機組的規畫。

不過,興達現有四部燃煤機組將從民國 112 年(二○二三年)開始除役,預計民國 115 年(二○二六年)完成所有除役工作,屆時減少的裝置容量為二一○萬瓩;核三兩部機組亦將於民國 113、114 年(二○二四與二○二五年)除役,減少的裝置容量為一九○萬瓩。換言之,民國 115 年(二○二六年)的新增裝置容量三九○萬瓩)與除役裝置容量四百萬瓩)大致相當。從現有的規畫來看,並無法滿足台積電在高雄設廠後的新增用電需求。解方其實不難,只要大幅減少每日超過二百萬瓩的「南電北送」即可。

其次,新增燃氣機組的用氣需求,目前尚無著落。中油原本預期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完工後,便可減少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的天然氣北送量,留給在地使用。但觀塘工程因外推計畫將延遲兩年完工,永安的天然氣勢必持續北送,新建的興達燃氣機組可能因此將無氣可用。

雖然永安接收站訂有擴建計畫,但每年的營運量僅由一,○五○萬公噸增加至一,一○○萬公噸,且預計完工營運期程為民國 116 年(二○二七年),無法及時滿足在地需求。再者,以目前永安接收站營運量已超載的情況(達一○八%)來看,除非從民國 112 年(二○二三年)開始永安接收站天然氣不再北送,否則興達電廠將空有新機組,但無燃氣可用。

台積新廠落腳高雄有助於減緩人才北漂,確實是美事一樁。可惜的是,政府的長期能源電力規畫並不周全,看看眼前針對供電不足的難題,台電必須依賴增購汽電共生、加強需量反應及及時備轉輔助服務,便可得知發電機組明顯不足的源頭窘況。政府若執意推動躁進的能源轉型政策,錯失解決供電緊迫的時機,只怕最終辜負了護國神山在地投資的美意。













水果為試點 陸經貿制裁?


2021-09-21 04:38  聯合報 /   楊崇正/澎湖科大行銷與物流管理系退休糸主任(新北市)
季青漫畫


今年初以來迄今,大陸對我銷陸農產品貿易已連續祭出三道禁令其一為一月分禁止台灣豬肉及其加工品銷陸其二為三月一日起的台灣鳳梨其三則為九月廿日起的台灣釋迦和蓮霧。尤其釋迦和蓮霧禁令選在中秋節長假時宣布,枱面上的理由和三月禁銷鳳梨一樣,檢疫發現有害蟲類,但是時機如此巧合,背後緣由頗耐人尋味。

時機之巧合,因目前已非釋迦和蓮霧的產季,出口大陸的釋迦和蓮霧已在四月結束,下個產季則在十一月,但檢疫出有害蟲類的通知卻是在日前才發布。

今年連續對台灣發出三道農產品貿易禁令,不禁令人聯想大陸當局是否有意以農產品,尤其是生鮮水果貿易為試點,對台實施貿易戰式的經貿制裁?

回顧蔡政府執政五年多來,一味唱和美國的印太戰略,採取聯美抗中政策,使台灣成為美中全球博弈中的美國馬前卒。在內政上又大搞全方位去中國化。

在經貿上,大陸已成台灣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台灣也是大陸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地。在大陸當局眼中,台灣當局一方面大賺兩岸貿易順差,另一方面卻明搞對抗暗搞台獨,是可忍孰不可忍!

兩岸因運輸距離近、台灣農產品優質形象、大陸消費者接受度高等原因,大陸長期即為台灣農產品尤其是生鮮水果出口主力市場。台灣釋迦的二成五外銷,其中九成五銷陸,金額十二點五億台幣蓮霧則一成四外銷,其中的九成七銷陸,金額五點三億台幣再加上三月被禁銷的鳳梨約十五億台幣,台灣銷陸前三大水果共計卅二億多台幣。對個別水果產業損失鉅大!但卅二億多台幣約合一點一億美元,只占去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八六六點七三億美元的千分之一

換言之,大陸對蔡政府的經貿制裁以千分之一的生鮮水果產業為試點,仍不無留有餘地之用心。釋迦及蓮霧下個輸陸產季在十一月,現在先通知,也算是留有餘地。就看蔡政府如何回應?

果不其然,蔡政府依照鳳梨之例,採取治標不治本狂撒十億元補貼農民,另發動民眾狂吃「愛國水果」。治標固然為短期應急舉措,但是中長期治本戰略何在?令人關切。

事實上,早在馬政府執政時期,兩岸即已建立「重大檢疫檢驗突發事件協處機制」,以及各大產業別的對話平台。但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以來逐漸中斷。如何重啟各個產業领域的兩岸一軌或二軌對話平台,似為蔡政府當務之急。否則繼鳳梨丶釋迦、蓮霧之後,下一次是檸檬、茂谷柑台灣南部果農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