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疫苗經濟與痛苦指數\星期透視/教育部應全方位超前部署

◆  解封無解 迎來萬物皆漲
◆  星期透視/教育部應全方位超前部署
◆  名家縱論/疫苗經濟與痛苦指數
◆  神經內科醫師看疫苗焦慮
◆  大屋頂下/回頭不是岸──百年中共的反省與返祖(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疫苗經濟與痛苦指數


2021-06-27 02:45  聯合報 /   林祖嘉(政大經濟系教授)
隨著三級警戒延長,住宿餐飲業無薪假人數不斷飆升。本報資料照片


五月初,新冠疫情無預警在台灣爆發,短短幾天內,全台進入三級警戒,且一延再延,現在疫情指揮中心確定三級警戒延長到七月十二日,三級警戒至少維持二個月。到時候情況會如何?是否會再延續下去,誰也說不準。受到三級警戒限制,大多數人民都接受政府指示,儘量不出門,立即造成消費大幅減少,其中聘僱就業人口最多的內需服務業,受到衝擊可說是最直接、最嚴重的。

日前,勞動部公布最新無薪假人數統計資料顯示,截至六月廿四日為止,台灣實施無薪假總人數為一○,二二九人。從五月中的三,八八七人,增加到六月中六,三八三人,再跳增到現在的超過一萬人。不過,今年情況與去年略有不同,因為今年製造業受惠國際經濟景氣帶動,製造業現在情況是不錯的,因此製造業受到的影響,比服務業小很多。所以如果只看服務業無薪假人數,今年五月中為三,○九九人,到六月中增加到四,五二二人,到了六月下旬更跳增為八,三一五人,幾乎增加一倍。因服務業受三級警戒衝擊,比去年大很多,而去年五月國內疫情最嚴重時,服務業無薪假人數一點四五萬人,因此,預期短期內無薪假人數應該還會飆升。

現在又遇到學校放暑假,將有一批新鮮人進入職場,通常六月會出現季節性失業,加上國內疫情影響,找工作會變得更為困難,因此未來幾個月全國整體失業率,將會逐漸攀升。

失業率外,通貨膨脹率是痛苦指數的另外一個重要項目。今年以來,包括美國在內的先進國家,因為快速施打疫苗,經濟逐漸解封,帶動全球經濟迅速回溫。IMF估計全球經濟成長率,將由去年的負三點三%,回升到今年的六%,全球貿易量成長率也將由去年負八點八%,大幅上升到今年的九%。在實質需求拉動下,全球物價已蠢蠢欲動。同時,包括美日歐盟等經濟體為了剌激經濟,大量增加貨幣供給;以美國為例,去年至今貨幣供給增加率已超過百分之三百,在全球貨幣供給大幅增長下,進一步造成全球通膨壓力

美國四、五兩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分別達到四點一七%與四點九九%;同時期躉售物價指數WPI)更達到九點四八%與八點七%。不久前,聯準會預估美國今年 CPI 將達到三%,明年可能會達到更高的四%。在先進國家需求大增帶動下,原物料價格大漲,全球性通膨看起來勢在難免。我國大多數原物料都靠進口,因此輸入型通膨也無可避免,其中四、五月的 WPI 已達十點二九%與十一點三三%;同時,也帶動國內物價,四、五月 CPI 分別為二點一%與二點四八%。上一次見到這麼高通膨率已是十幾年前的事。因為物價穩定,一些微小物價上漲,都會引起國人關心;尤其因長久以來,薪資成長率都很低,物價稍微上漲,可能就會把薪資成長部分給吃掉了。

目前為止,主計總處估計今年國內 CPI 上漲率為一點六%,雖然比前幾年略高,但應該還在可容忍範圍內。但是,因國際原物料價格可能居高不下,因此國內物價還是有可能出現持續攀升走勢,這是相關部門一定要小心應對的。

「解鈴還需繫鈴人」,解決失業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解封國內消費。然而,依據美國等國家經驗看,如果沒有施打疫苗,只是單純因疫情緩解而開放解封結果,疫情常反撲而來,於是又必須進入封城狀態徹底解決疫情唯一方法,就是盡快全面施打疫苗,當然先決條件是有足夠疫苗,所以政府應該盡一切可能去取得愈多疫苗愈好。總之,政府絕對不應該讓國人在「病死或餓死」之間做選擇。











星期透視/教育部應全方位超前部署


2021-06-27 02:48  聯合報 /   戴遐齡(台北市立大學校長)
教育部。本報資料照片


自去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以來,教育部可說是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之外,業務涉及層面最廣和人數最多的機構之一。從學前到高等教育,數百萬學生如何正常學習並進行成績評量;各種全國性考試(如國中會考、大學指考、教師資格檢定等)如何順利且公平舉行;實務實習學位考試規定如何不影響學生畢業和謀職權益;甚至安親班、各種才藝班、夏令營等,非正規教育或活動是否如常運作,諸多大小問題環環相扣,牽涉層面廣大且複雜。

這段期間,教育部回覆各級學校和單位的意見和問題之時間與精力,是難以計算的。從教育部一次次發出通報,以及相關規定不停更新,可推知相關人員工作遽增、壓力爆表,已窮於應付;然從媒體上可知,許多家長的苦惱和焦慮不減反增,而所屬機關與各級學校也常處於等待公文的狀態。以大學為例,由於長久以來教育部對大學校務的嚴格管理,使各大學須等待其書函,再擬定因應的彈性方案,以避免遭受減招或刪減經費等懲罰。

事實上,在此非常時期,教育部可優先考慮兩大重點,既回歸教育本質,亦減輕其行政負荷。

首先,在高等教育方面落實大學自治的精神,給予各大學更彈性的決策空間。台灣各大學差異性極大,無論規模大小、辦學目標、專業性質、所在地區等,條件大不同,亦面對不同問題。各校得以其專業判斷,採取最適宜的應變方案,解決面臨的難題。相信在此高度競爭的時代,各大學仍將兢兢業業努力辦學,提供學生豐富學習資源,使其具備競爭力,作育英才以謀求永續發展。

其次,在國民教育方面,應秉持「普及」、「確保品質」和「社會公義」的基本精神,提供學生足夠的資源,解決學習最基本的問題。例如:此次全台各級學校全面進行線上教學的經驗,已凸顯各縣市經濟發展落差,家庭社經地位和城鄉差距等因素,造成學習不利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偏鄉弱勢家庭的「數位落差」困境,實嚴重打擊政府強調的社會公平理念,有待更直接的解決方案。

其他各種問題,教育部可彙整並分析一年多來的各項數據,供做前瞻性決策之參考。以開學和學期結束日期選擇為例,若能就過去已發生的二次經驗,思考相關決策需考慮的層面和事項,便能更早周延規畫,避免拖延時日和舉棋不定,當可減低全國家長和學生的不確定感,免於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希望教育部未來研擬的「十八套劇本」,能不囿於因應大型或全球性傳染病而已,能更深入和廣泛討論,包括因應大地震、颱風等天災,甚至戰爭的各種可能性。如此,一旦真發生危機,便不致手忙腳亂,引發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危機!正所謂「有備無患」,期盼教育部能本著健康心態,全力以赴,積極做好全方位超前部署的準備工作!













大屋頂下/回頭不是岸──百年中共的反省與返祖(下)


2021-06-27 01:54  聯合報 /   黃年
中國共產黨將迎來建黨百年。美聯社


共產主義」四字,原是中國共產黨一面偉大光明正確的大旗。

大半個民國 39 年(一九五○年)代,中國大陸充溢著「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天堂」之類的口號。雖是政治操作,但也可見中共當年對共產主義的自信與自豪。

政經悲劇相繼發生,「共產主義」四字也逐漸被「社會主義」四字取代,「共產主義」慢慢變成上不了檯面的字眼。至民國 49 年(六○年)代的文革,以「姓資還是姓社」為鬥爭主題,已見連「社會主義」也陷爭議。最後,觸動了改革開放,更是不論黑貓白貓了。

改稱「社會主義」,正因要迴避已經汙名化共產主義」。在今日中國大陸,除了仍稱「中國共產黨」外,已極少聽到或看到「共產主義」,而皆稱「社會主義」,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數十年來大趨勢中的小變化,明顯呈現了「共產主義」在中國的消長。

社會主義是泛稱,比如北歐的「福利國家」是「民主社會主義」,但不是共產主義。而馬克思主義雖也自稱是「社會主義」,但只有馬克思主義等於共產主義,是共產主義的正宗,可稱「專政社會主義」。因此,當中共諱言「共產主義」而以「社會主義」洗白,顯示這是一個涉及「體面」的問題。甚至曾有「中國共產黨」要不要改名的議論。

本文將這個細緻而重大歷史變化,以這種微觀的視角來呈現,是想指出:如果中共經幾十年的「艱辛探索」已走進了「社會主義」,則如今何必又回到「馬克思主義」?

百年的中共顯然想要為這個黨及國家再豎立一面大旗,因此有「要做廿一世紀馬克思主義者」的宣示。但本文六月二十日)篇指出,中共其實做不到馬克思「民主社會主義」的初心,也不可能實現馬克思「國家死滅」的理想,更不可能再公開主張「暴力革命階級鬥爭無產階級專政」的「馬克思三元素」,則中共要返祖馬克思,意欲何為?

因此,本文認為,中共何妨就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不要輕易移動。因為,當年說的就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中國化)」,而不是「有中國特色的共產主義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出入自如、收放自如,可以甩掉共產主義的汙名,亦可不受馬克思主義的捆綁,因此為改革開放提供了一個意識形態實踐操作的「任意門」。

人類文明進化到今天,一切基本教義派原教旨)都呈現出破綻及病症,因此人類如今的一切體制操作已經都變成了「雞尾酒式」。

例如,資本主義原教旨,已被凱因斯、羅斯福新政、福利國家等等變成了一杯雞尾酒。而馬克思主義在理念上以人道主義出發,卻在實踐上以紅色納粹法西斯主義告終,因此必然不可大也不可久;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實也是一杯雞尾酒,裡面雖仍有馬克思,卻已卸下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原教旨

現在的問題是:中共要不要把這杯「有中國特色的雞尾酒」重新公開正式命名為「廿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

其實,如果共產主義初心人道,則中共扶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就能輕易找到道德根據不用假托馬克思。如果共產主義特徵專政,則中共想要加強威權治理,也不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找到處方,不必假托馬克思

而且,既是雞尾酒,現今的優秀福利國家皆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但為什麼馬克思主義若也是社會主義如今已異化中國共產黨的資本主義」),卻要抵死拒絕民主政治

社會主義就不能民主政治嗎?

關鍵是在中共究竟還要不要為未來中國保留一分對於自由民主念想與追求。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個任意門,它不畫線、不封頂,因此也為中國朝向自由民主保留了一個可能性。但是,返祖馬克思卻不啻形同向世人宣告中共永遠拒絕自由民主,這不但是中共作繭自縛,也將中國未來的文明發展封了頂,畫了線。

中共目前的治理績效可謂相當成功,甚至舉世皆稱專制確有較民主勝出之處。以印度與中國的現況相比,尤是洞如觀火。確實,中國方案在現實操作上著有績效,但自由民主畢竟是人性的本質文明的方向。何況,中國改革開放至今,眼看就能到達為山九仞百尺竿頭的關頭,若有逐漸增添自由民主內涵之日,則不啻就是功在一簣、更上層樓。亦即,自由民主即使不在今天,卻可寄望於中國的未來。那麼,為何要返祖馬克思,作繭自縛?中共返祖馬克思,其實是做小了自己自暴自棄

中共至少必須說:自由民主,不是現在就有,但也不是永遠沒有。

一般反共者會主張推倒中共。但如今的中共已不易推倒,且自信推不倒,因而必須寄望於中共自己努力變化氣質提升自己

偉大復興絕不是回到馬克思,偉大復興更絕不能靠馬克思。四十餘年來改革開放,其實只是源自「小崗村十八名村民的一紙生死狀,那紙生死狀其實就是自由民主的真諦,也就是人性的本質與文明的方向。村民比中共覺悟得早,也啟迪了中共,這一切皆因當時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已經糜爛而發生。

回到馬克思,不如回到小崗村。

五月十六日大屋頂下》「三個面向」的說法,中共返祖馬克思,將有害於內部治理、國際處境與兩岸關係。尤其,中共若要返祖馬克思,憑什麼說服台灣?

未來的中國,必須建立一種道德的追求與文明的嚮往中共曾經批孔揚秦,但如今卻四出廣設孔子學院,而非秦始皇學堂。可見,人性是有本質的,文明是有方向的。同理,中共如今要返祖馬克思,也必須思考人性的本質文明的方向

因為馬克思主義實踐拒絕自由民主,所以馬克思不配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引

準此,台灣保全了中華民國,可說為中國文明保全自由民主的一席之地。中共若承認自由民主仍是未來中國的應有追求(雖然今天做不到),即更應為中華民族尊重珍惜自由民主中華民國。中共若對人性的本質與文明的方向存有敬畏,就知應如何處理兩岸關係。

返祖馬克思毛澤東,就是為中國的未來封頂。這不是百年的中共應當向全體中國人及世人宣示的政治抱負文明追求。這不是光榮,而是恥辱。

回頭不是岸!














解封無解 迎來萬物皆漲


2021-06-27 02:51  聯合報 /   吳芳銘/自由撰稿者(嘉縣太保)
疫情當頭燒,民眾減少外食,但物價壓力有增無減。主計總處公布五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百分之二點四八,連續二個月衝破百分之二警戒線。記者林澔一/攝影


當大家緊盯疫情時,通膨怪獸已悄悄來襲。

今年第一季美國 GDP 年增率六.四%,刷去新冠疫情初期負成長陰霾,打破二戰後至今三.一七%的歷史平均值;聯準會也大幅調升今年通膨預測值三.四%。五月分美國核心通膨率連續二個月攀升,為民國 81 年(一九九二年)來最高水準原因不令人意外,這是鈔票堆疊出來魔力

還有,去年聯準會量化寬鬆規模高達三.二兆美元,錢沒依路徑規畫走進實體市場消費,物價波動不大,但一窩蜂跑到資本市場助推股市值躍增六.六兆印鈔炒升資產價格,未來資產泡沫添風險

大宗商品需求回升,從石油到大豆、飼料及玉米,從銅、鋼鐵到紙漿,價格猛進。紙漿、銅和波羅地海運價指數自去年疫起後飛漲,鋼鐵價格飆漲翻倍,民生物價聯合國糧農組織追蹤下,民生綜合物價達十五年新高,其中植物油為十年最高,玉米售價翻倍,黃小玉(黃豆、玉米和小麥)的交易價格也趨近八年新高。

原物料和運費漲價,會帶動產品終端價格調漲,為恐懼短缺的搶貨出現囤貨潮,然在各國疫情趨穩逐漸解封下,報復性消費激發短期需求陡增,再循環為物價上漲

台灣物價指數,從去年中旬逐步上揚,今年三月創下有統計以來新高,在全球通膨一命下,今年無法自外於通膨壓力。受到原物料連番上漲衝擊、供應商供貨期拉長,以及運費飆漲等短期仍無解,工廠頂不住壓力只能漲價,並轉嫁到產品終端價格上,消費者已開始感受到口袋裡的錢變薄了,不管何時可解封,在物價飆漲背景下,下半年恐怕會迎來萬物皆漲時代。

通膨危機下,地緣鄰近或在地化供應鏈重組,可能改變供應鏈和產業鏈生態。圍疫救市各國家推出的擴張需求、紓困、財政和貨幣政策,都將在後疫情時代付出代價。加上資產泡沫壓力,正逐步把經濟推向海嘯第一排,未來經濟、財政、通膨和資產泡沫的震盪風險,是比疫情更嚴重的事。

每次大疫危機後,都是財富重分配產業生態政治發展文明與科技重組再生,我們是否做好超前部署,考驗著國力興衰走向,以及疫象叢生後的大變局,我們要提前因應,才不會隨疫情肆虐而躺下。













神經內科醫師看疫苗焦慮


2021-06-27 02:54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神經科病患多為高齡患者,疫情初起時,不少家屬緊張到不敢帶長輩回診;好不容易等到有疫苗,卻因媒體報導年長者打疫苗後疑似起副作用而更加焦慮。

我請他們拿出藥袋藥物說明:「所有藥物都對身體有幫助、但也會有某些副作用,藥袋上都有說明,總會有人因為體質關係產生藥物過敏,可是我們會因此就什麼藥都不吃嗎?如果因為『可能』、『聽說』就都不吃,那就沒有藥物可以吃了,因為天下沒有完美的藥物啊。」

我說:「大家都很愛長輩、都想找到完美疫苗來打,但天下沒有完美疫苗啊!就說我們醫護吧,剛開始規定要打流感疫苗時,大家都認真比較不同廠牌,一年年過去,開始習慣什麼品牌都可以,後來大家有就打,沒人再挑三揀四。」

家屬想想也說:「對呢,每次醫師通知說要打流感疫苗,我二話不說就讓媽媽打了。」我反問:「你覺得 COVID19 疫苗就只有今年這兩針?還是會像流感疫苗一樣年年有?」

「我知道大家會想要挑品牌,但就像流感疫苗的經驗,今年是第一次,大家會擔憂不同疫苗的差異,可是幾年後大家都習慣了,就不會在乎了。」每個藥物都有副作用,但副作用發生機率沒有人可以預期。我們可以鼓勵長輩去打疫苗,注意長輩打完後的身體變化,請他們好好休息、多喝水,不要增加額外的變因,就是最好的方式。



王麗莎/口譯工作者(新北市)


三級警戒要再延長,但關了一個多月很多人快受不了。這幾天有出門的都可發現,街上人確實多了,其實有很多人是為了工作必須出門。

許多公司行號,原本也都想配合政府政策,讓員工居家上班分流上班,但一封就一個多月,七月十二日過後能不能順利解除三級警戒,變數還是很多;病毒和疫情不會在政府宣布解封那一刻就消失,後續何時才能真正「恢復正常」,依然一片渺茫。

有鑑於此,企業主認為再下去要撐不住了,紛紛開始要求員工回公司上班,在賺錢吃飯防疫保命兩個壓力前,小老百姓也不得不低頭。

既然必須出門,也想要多一些保障,接種疫苗就成了目前能想到的最佳辦法。之前,爆出許多搶打、偷打疫苗情況,還有這兩天疫苗殘劑施打之亂,苦了基層醫療人員,追根究柢就是因疫苗數量不足造成恐慌。民眾或許不說,但心裡害怕疫情更嚴重、害怕自己打不到、害怕政府其實從頭到尾都沒有說實話。

何況,當前政府的失職處,不只防疫政策因疫情緣故,八月四大公投案很可能技術性延期。既然疫情不會這麼快落幕,民眾也必須適應這新常態,對執政者監督與檢視,也該回歸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