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距教學 從應急應變到常態轉換
◆ 課綱調查2.0回響/膨風‧代工‧軍備競賽
◆ 去梯言/怕死了中共 怎麼贏他?
◆ 紓困不接地氣 中小企業雪上加霜
◆ 別讓我們來不及說再見
◆ 疫苗開發裁判兼球員 毋湯!
◆ 給我疫苗!陳時中慢郎中到幾時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去梯言/怕死了中共 怎麼贏他?
2021-06-09 04:18 聯合報 / 公孫策
蔡政府的防疫不許建「方艙醫院」。圖為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方艙醫院」病房。新華社
從「三+十一」造成疫情破口以來,蔡政府的防疫表現幾乎跟《西遊記》裡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情節異曲同工。
孫悟空打到龍宮強索兵器,打到冥府勾消生死簿,逞威海底與地下,距離天庭其實遠得很,可是太上老君要玉皇大帝「將他召來上界,籍名在錄,拘束此間」,才把妖猴引進了天庭—台灣本來已經成功的阻擋病毒於境外,卻因「三+十一」造成社區感染,本土病歷陡增。
第一次鬧天宮,天兵天將收拾不了,只好宣召二郎神降妖,二郎神不是天庭仙官,一向在凡間享人間煙火—官僚體系沒招了,只好寄期望於民眾「自發性封城」能夠限制病毒擴散。
第二次大鬧天宮,打得「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這回只能「請佛老降妖」—西天佛祖是外國人、外教,跟日本援助疫苗、美國軍機飛來「說會送疫苗」,根本同一模式。
然而,真實狀況與小說畢竟不一樣。日本來了一百廿四萬劑疫苗,對當前疫情仍是杯水車薪,美國的七十五萬劑則還是口頭宣示,卻被大內宣講得好像已經甘霖普降、旱象豁然而解似的。
平心靜氣檢討這一波防疫工作荒腔走板的根源,很重要的一個心理因素,是怕死了中共:除了絕對不進口大陸疫苗之外,不許提「普篩」,不許建「方艙醫院」,聽到「封城」跟聽到「佛地魔」一樣噤若寒蟬。
中共是假想敵是一回事,北京政府從去年開始的防疫作為是全世界最好的,這一點無可否認。我們之前成功的拒病毒於境外,有條件不管大陸那一套,可是現在疫情難以收拾,為什麼不考慮「敵人」採用過,但卻實際有效的方法?
戰國時,趙武靈王面對強鄰環伺,還有北方的胡人入侵,在吃了幾次敗仗之後,他除了修築長城,更在國內推動「胡服」改革。穿胡人的服裝對華夏民族是很大的衝擊,可是趙武靈王說服他的叔叔(保守派貴族領袖)公子成「不進行國防改革勢將亡國」,最終以胡服騎射稱雄於諸侯。
事實上,端午節要北漂族不要回家、呼籲民眾不要跨縣市活動,豈不是「封城」?只是要民眾自發,且沒有罰則,其結果是…半吊子!此外,輕症者強制住進加強版防疫旅館,不就是方艙醫院將輕症者分流的概念,但防疫旅館的設備怎比醫院?…又是半吊子!
對假想敵懷抱戒心是應該的,可是怕死了敵人,自己作為又半吊子,要怎麼勝過敵人?
課綱調查2.0回響/膨風‧代工‧軍備競賽
2021-06-09 04:26 聯合報 / 蕭福松/大學教師(台東市)
學習歷程檔案本意很好,可是對面臨學測的高中生來說,考試成績才是致勝關鍵。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課綱調查2.0專題報導引起了很大的回響,高中、大學端各有說法,但不得不說,這是陳義很高、很理想化,卻是眼高手低、不切實際的政策。
要仍處於學習摸索的高中生,邊上課邊建立檔案,明顯高估許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態度,結果不是敷衍應付,便是找人捉刀。問題是大學教授豈是吃素的,一瞄便知真假,形成高中端窮忙窮緊張,大學端不屑一顧的現象。
不否認,的確有很多認真的高中老師用心指導學生建立學習歷程檔案,自我要求高的學生也確能實在地建立學習檔案。可是對建檔沒把握,或不想把時間浪費在建檔上的學生及家長來說,「委託代工」最方便省事。
要高中生建學習歷程檔案,就像曾子要求學生「吾日三省吾身」,差別是曾子要學生真實面對自己,學習歷程檔案卻要學生如何膨風自己。高中階段,人生才起步,就要他們學習「不誠實」,是否很諷刺?
這些包裝精美的書審資料,擺在大學教授面前,有多少可信度、參考價值?真正的考驗是「面談」。有經驗的教授會旁敲側擊,隨機問些與學習相關,卻不出現在學習檔案裡的問題,看學生怎麼回答?否則單看結構完整、內容洋洋灑灑的學習歷程檔案,有時還真難辨真假。
有一年,我教進修部,學生都是在職進修公務員,一回要他們寫報告,其中有五位是同單位的,我一看報告,乖乖!以這種論文水準應都是博士班程度,找他們五位來直接說:「坦白從寬,自首無罪。」五人坦承因工作忙,便協商一人全權處理,哪知一眼就被我識穿。好笑的是,五人報告封面一樣,分明是一貫作業。
學習歷程檔案本意很好,可是對面臨學測的高中生來說,考試成績才是致勝關鍵。就像有家長說「堅強的家長不會讓小孩被新課綱拖累」。至於家境差的,就只能拿著內容欠缺美麗辭藻修飾的學習檔案「獻醜了」,怎說不是軍備競賽呢?
遠距教學 從應急應變到常態轉換
2021-06-09 04:30 聯合報 / 王政忠/國中教師(投縣中寮)
三級警戒再度延長至6月28日,各級學校將維持遠距教學至學期末,遠距線上教學已經是無可避免的事實與挑戰。本報資料照片
疫情突然升高,中小學的遠距教學終於全面上線。伴隨著陣陣哀號,大多數中小學教師運用科技授課的能力自願或被迫光速成長,比過去幾十年由上而下的所有資訊融入教學研習都有效,雖然有些教師仍然閃躲,但疫情方興未艾,遠距線上教學已經是無可避免的事實與挑戰。
從一開始的應急,到思考長期常態的教學模式改變,有四件事愈發重要:
一、班經要有方:不少中小學反映遠距教學的難點就是點名不易、個別學生學習狀態無法掌握,甚至缺課情況無法改善。這當然有某部分原因來自學生家庭狀態或軟硬體的不可抗因素,這不僅存在於偏鄉學校,也不是班經就可處理的問題,但排除這些非學習因素,要有效掌握學生學習狀態,就必須高度仰賴線上軟體及點名策略。
二、教學要設計:筆者從實體課堂轉化為線上課堂幾乎沒有陣痛適應期,也幾乎沒有課程「想像與實施的落差」,關鍵就在於選擇配搭的線上平台與應用軟體。先釐清自身教學上的需求與教材複雜度,再去選擇對的數位平台,在教學上自然相對容易與直觀。
三、評量要多元:線上課堂為確保學習質量,必須配搭多元的即時評量;為防止學生不誠實面對學習成效的檢核,必須配搭多元的總結性評量;為避免學生及老師長時間面對同步線上課程產生的身心疲乏,必須配搭多元的非同步線下評量。若數位教學平台僅有上課視訊功能,對教師助益並不大,這時候選擇一個能將課堂管理、授課、評量等功能匯整的完整平台特別重要。
四、科技要跟上:筆者年資廿四年,以中小學現場而言,尚屬中生代。筆者和比筆者資深的教師完全沒有運用科技輔助教學的師培歷練,即便與筆者同年,或者再年輕五年、十年,在實體課堂運用科技的經驗恐怕也不是常態。面對全面停課需要運用科技輔助或進行教學,且要在不同平台、軟體、程式間切換,也讓不熟悉科技運用的教師哀號不斷。
上述四點是痛點,更是難點,除需要師生日常練功,也需要民間教學軟體業者,投入研發協助。筆者提出三個建議:
一、必須是專為教學現場開發:目前絕大多數教學同步平台或應用軟體,一開始都是為了商業需求,將其運用到教學現場,往往需要教師轉化或將就,甚至捨棄某些課堂需要操作的步驟。中小學現場需要專為教學量身訂做、與時俱進的平台、應用程式與工具列。
二、盡量做到一站式服務:不同平台、軟體、程式的切換,嚴重折磨許多科技能力不甚理想但有心學習的中小學老師,一站式服務是教學現場需求首選。
三、開放式互動平台更佳:教師在停課期間,透過社群媒體群組彼此分享協助。如能有一個開放式互動平台,讓教師可以上傳下載自製教學短片,甚或修改編輯成各自課堂單元或主題進度所需的媒材,對線上教學定有助益,這個部分可以參考英國橡樹國家學院的模式。
「停課不停學」理想的實現,需要解決「不停課卻停學」的根本問題,同時搭配官民協力投入線上資源開發與整合,方能成真。
紓困不接地氣 中小企業雪上加霜
2021-06-09 04:15 聯合報 / 王福闓/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政府紓困方案或許可以更接地氣一些,務實面對產業間的差異與淡旺季,才能讓紓困產生更大效益。記者葉信菉/攝影
這次疫情來得又快又猛,讓不少原本逐漸恢復生機的產業又再次重創,像好不容易由國際旅遊轉型為國內旅遊的觀光業、以在地特色重新吸引其他縣市民眾上門的餐飲業,甚至是會展、管理顧問及教育行業,眼看在四月前似乎找到了新的機會,卻又再次被打擊。
政府在緊急情況下做出決策,希望能幫助到有困難的人。尤其是針對自營業者、無一定雇主者或農、漁民等對象,在部分去年申請過的情況下,緩解了一定弱勢族群的燃眉之需。
但在商業服務業紓困補貼的政策上,要求申請的企業對象為有稅籍登記,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五、六、七月任一個月營收較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同月或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三至四月月平均減少五成以上,才能按本國全職員工數乘以四萬元發給定額補貼款,不但犯了跟去年一樣的錯誤,今年還可能造成更多中小企業撐不下去。
關鍵原因在於,用五、六月來跟三、四月比較營收,本身就不具備合理性。許多中小企業在去年就因為本來三四月是淡季,而營收就不高的情況下,未能申請到紓困。像有結婚淡旺季的婚宴會館、專門爭取計畫標案的管理顧問公司、寒暑假為主的培訓機構,營收的條件在淡季就不高,而真正失去的營業額甚至可能占整年度營收的三分之一以上。另外有的公司三、四月都在準備計畫爭取的提案,營收本來就不高,這時對應到之後的不確定性,卻又無法申請紓困。
而今年加入的五、六、七月比較條件,去年的比較值就是以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的營業情況,但現在才六月中,卻要中小企業業者去比較尚未發生的六月底或七月,不少中小企業現在就已經喘不過氣,若是本來的營收高峰是在六月以後,而五月的營收又未達減少五成以上,現在的紓困申請很有可能不會通過,那紓困到底可以怎麼幫助到這些企業?
在當下許多中小企業的員工可能為了配合政策,在減少排班或調整薪資下,已受到不少影響,若又沒小孩可申請補貼,也不符合個人申請的其他紓困,當這些中小企業撐不過去時,之後將是更大的倒閉潮與失業潮。政府紓困方案或許可以更接地氣一些,務實面對產業間的差異與淡旺季,才能讓紓困產生更大效益。
別讓我們來不及說再見
2021-06-09 04:14 聯合報 / 呂健吉/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長(宜縣礁溪)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死亡人數破三百,行政院長蘇貞昌(左)與衛福部長陳時中(右)昨在立法院公開道歉,承認防疫工作確有不足之處。 記者曾學仁/攝影
網路群組傳來一個訊息:學長在家自主隔離,卻不幸染疫猝死,因獨自一人,於死亡後才被發現。
看到這個訊息,不覺悲從心起,原來每日在看那疫情記者會中所報告的死亡病例,不再只是一個會讓自己擔心恐慌的數字,而是其中會有一個和我生命交會有所牽繫的生命體。
前幾天因疫情關係,在家沒事就整理以前舊照片,剛好有一落大學時代舉辦迎新照片,其中就有這位學長以開朗的笑容在彈著吉他,沒想到隔不到幾天就收到不幸的訊息。
由於傳來的訊息是他獨自猝死在家,想了解其後事如何辦理,也想向其家人表達哀悼之意,特別去他臉書查看具體情形,只看到他的朋友都在其臉書表達不捨與驚訝。沒多久就看到學長女兒傳訊息表示,學長被隔離在家時,並未告知他遠在美國的家人自己被隔離,前一周還跟其父親互傳訊息要多保重,沒想到在她上班途中,就一通電話告知其父親因染疫獨自猝死在租屋處。
我學長才六十歲,平時身體健康狀況也不錯,這樣突如其來的噩耗誰也無法接受,現在有人以「快樂的缺氧」來形容染疫猝死者,這實在是沒有同理心的言詞。誰能接受這種猝死?當其自覺呼吸困難之時,他心理恐慌有多大,在那當下,是否想著很多事要做而無能力去做,即使拿起手機要跟最親近的人道別說聲再見,都相當困難,剎那間痛苦、恐慌和焦慮,誰能體會呢?
台灣的新冠致死率節節上升,相關單位以七十歲以上高齡者、有慢性病史者占九到八成來解釋這個數字,實令人覺得無奈與悲憤,我們的政府不能夠有更多的作為讓這些憾事不要再發生嗎?
這幾天來,都有超過二十個死亡病列,這些病逝者有多少人是無法跟家人說再見?更有多少人因本身也被隔離無法為病逝者好好辦後事,也未能見最後一面?亦有多少人在其被隔離後,無助的等待檢驗報告中就離世而無人知道,其中又有多少知其確診卻無法送醫而在每日擔心死神降臨的憂懼中過活呢?
昨天蘇貞昌院長和陳時中指揮官雙雙為三百多個死亡病例致歉,但,對這些往生者和其親友而言,來不及說再見,是任何人心中永遠的痛和遺憾,只希望政府在道歉之後能夠更積極想盡辦法讓國民及早施打疫苗,多打一個就會減少一個染疫的機率,更會減少因染疫而致死的病例。人命不是一個數字,他是活在他家人和朋友的生命體!
不知學長是否能夠因這遲來的道歉而安息!只希望政府莫讓我們因疫情道別離,更不要讓我們來不及說再見!
疫苗開發裁判兼球員 毋湯!
2021-06-09 03:37 聯合報 / 劉介宇/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物統計學教授(台北市)
近日國產疫苗臨床試驗相關議題,引起軒然大波。圖/總統府提供
近日國產疫苗臨床試驗相關議題,無論是疫苗作用機轉之選取、樣本數及審查委員之辭退等議題,皆引起軒然大波。
很多問題可以先由一支影片得到解答,這支影片目前仍在「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首頁上,名為「加速 COVID 19 疫苗開發量產策略 -TFDA 與 CDE 專訪」的 YouTube 連結,播出時間為去年七月廿九日,由某電視台專訪食藥署研究員祈若鳳及醫藥品查驗中心副執行長徐麗娟,主持人背景為食藥署「加速 COVID 19 疫苗開發量產策略」之投影片。
由投影片可知,政府為加速本土新冠疫苗的開發,在政策及行政上的確有相當幅度的行政程序修改,計畫在一年內讓國產疫苗上市。投影片上說明,預計做完一、二期後就準備上市,食藥署研究員也提到,是先上市再同時進行三期臨床試驗。
從另一張投影片也可知道,政府積極協助本土新冠疫苗之開發:裡面有國衛院技術支援、醫事司、醫福會協助加速執行、疾管署提供經費補助等。可是過程中有一個嚴重問題:原本的審查單位、監督單位及出資單位(醫藥品查驗中心、食藥署及疾管署)也會跳下來「給廠商臨床試驗上的建議」?
高端疫苗公司四月廿八日發布的重大訊息新聞,提及「高端疫苗今日宣布,新冠肺炎疫苗 MVC-COV1901 二期臨床試驗已達成三千七百位受試者第二劑施打,符合試驗設計與法規所需樣本數。」尤其是最後一句話,藏有伏筆。
筆者為生物統計學教授,過去曾服務於國衛院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研究組,具有數年參與新藥開發過程及查驗登記過程(被審查者)之經驗,臨床試驗所需樣本數皆是由主要效標及次要效標之預期改善以及試驗設計,透過統計學估計而來。疫苗的臨床試驗,更是一項挑戰性工作,因為是要將疫苗施打在健康人身上,並觀察免疫反應,以及是否有效產生抗體。
高端所稱「符合試驗設計與法規所需樣本數」,是否為政府單位(食藥署、醫藥品查驗中心或疾管署)之「建議」?若是,廠商當然遵從;若是,就等於政府也是疫苗廠商團隊一員。萬一疫苗效果不如預期,或受試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死亡,食藥署或醫藥品查驗中心要法辦自己嗎?若是許多執行步驟是政府建議的,是否也該負連帶責任?我想這也是令人尊敬的陳培哲院士不願意繼續擔任疫苗審查委員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其實,正確做法應該是從一開始,食藥署或醫藥品查驗中心除協助疫苗廠商開發本土新冠疫苗外,也要協助成立「臨床試驗國家隊」。台灣其實有許多位資深的臨床試驗統計專家,食藥署或醫藥品查驗中心可邀請這些學者,協助疫苗廠商從臨床試驗規畫階段、設計等,擔任臨床試驗的統計方面主持人,提出兼具科學證據及台灣現況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計畫,而食藥署或醫藥品查驗中心仍扮演審查者角色(臨床試驗本來就是廠商與藥審單位的攻防戰),這樣才是正確做法,也才是全民之福。
政府不應自己跳下來,成為開發團隊一員,變成「裁判兼球員」局面,如此除容易引起「圖利廠商」之嫌外,一旦有問題,問題皆指向政府,政府又要想盡辦法「自圓其說」,學術界只能看著政府「承受各方砲火猛攻」,卻無從協助,這樣實在是非常「毋湯」!
給我疫苗!陳時中慢郎中到幾時
2021-06-09 01:44 聯合報 / 蘇治灝/蘇東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雲縣斗六)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本報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不是一島一隅之禍,歐美坐擁過剩資源,當思全球繫乎一命,才能挽救這場浩劫。
年初全民聚焦萊豬,之後延燒藻礁,執政當局傾府院黨之力,降低負面傷害。但低估了疫情的殺傷力,坐令陳時中一再失職失當,結果可能一著錯滿盤輸。
台灣今日深受缺疫苗之禍,肇因於當初林全三千萬劑疫苗本可解燃眉之急,卻匪夷所思受到層層摧殘破壞,各種發國難財傳聞甚囂塵上,導致多少人家破離散,只換來陳時中冷眼搪塞以對。
空口白話終有破滅的一天,逐漸暴露出陳時中麻木不仁的一面,疫苗慢一天、一星期、一個月,受傷害最深的就是最無助、最悲憫的底層大眾,如果施政重點只在照顧少數利益,或照顧有餘裕炒作股票的上層社會,只能讓人感嘆冷血心腸莫此為甚!
人生而在世,基本上都應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慈悲胸懷,台灣人尤其具有這種善良特質,所以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大陸汶川大地震,台灣人都能慷慨解囊,溫暖了世界各地。陳時中仰承上意,戀棧官位,已是斯文掃地,沒有慈悲心的酷吏,國家前途命脈可以委之以大任嗎?
行政院八千四百億紓困金,點點滴滴都是民脂民膏。當初只要四百億疫苗經費,就能弭解一場滔天大禍,而今百業蕭條,哀鴻遍野,不知伊于胡底。若不能正本清源,撥亂反正,縱算再撒上十倍、百倍紓困救濟金,也難解人民倒懸之困厄。
百密一疏,夜路走多了,終會碰上惡鬼。這次疫情爆發,已不是二級、三級,甚至四級警戒可能止血,釜底抽薪,還是要疫苗才能根本解決,若一再坐令利益糾葛,盤根錯節,置生民塗炭於水火中,而不必背負政治責任,只會離人民愈來愈遠!
八大工商團體向蔡總統請命,郭台銘挺身願捐五百萬劑疫苗,陳時中慢郎中又要扮演到幾時。請陳時中誠實告訴國人,幾時給我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