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398/web/◆ 聯合報社論/1.0的陳時中,如何抵擋2.0的疫情?
◆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快變第三世界國家
◆ 經濟日報社論/韓用晶片換疫苗 台灣格局何在?
經濟日報社論/韓用晶片換疫苗 台灣格局何在?
2021-06-08 00:3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台積電。(路透)
從去年到現在,由於全球疫情嚴峻,高科技產業缺貨持續,尤其是晶片,甚至驚動各國政要致函台灣政府希望能優先爭取到產能。另一方面,由於國內疫情在近期爆發,疫苗缺乏的問題立即浮上檯面,不僅各方希望儘速跟國際疫苗大廠爭取貨源,更引發許多對國產疫苗產業政策的激烈討論。
基本上,半導體產業在我國已成為護國神山,支撐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半邊天。這要從民國 59 年(1970年)代說起,政府開始從工研院啟動一系列的技術引進計畫,配合科學園區成立,逐步將這些成果和人才推動成立公司,加上各項財政、創投優惠措施,形成產業聚落,而後有完整的產業鏈,這個過程將近半個世紀,今天看到全世界追著台灣要晶片,回想這段產業史,過程篳路藍縷,終究開花結果。
另一個案例是,民國 73 年(1984年)科學園區成立初期,政府也扶植了一家疫苗生產公司:保生製藥。保生主要由開發基金、交通銀行、中央投資公司及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所投資。保生的董事長是由當時生技中心董事長汪彞定兼任,這樣的投資陣容一看就知道是政府策略性推動的關鍵領域。
保生當時成立也如同積體電路一樣,先從國外引進成熟技術,所以從法國巴斯德藥廠引進肝炎疫苗技術。但發展疫苗產業和電子產業不同,需要以國內市場先練兵,有了實績通過檢驗,才可能出口。剛好政府自民國 75 年(1986年)開始針對新生嬰兒施打肝炎疫苗,如果衛生署願意購買國內疫苗,那麼這項產業政策或許就有實驗場域可以練兵。
導致這個過程破局的原因,一是第二代疫苗技術剛好出來,新的技術更為安全;另一是有利益團體介入,衛生署最終沒有採購國產疫苗。保生公司於民國 85 年(1996年)宣告解散,我國繼半導體和資訊產業之後,計劃推動生技產業的理想也告中挫,殊為可惜。
不過,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並沒有因為保生的結束而中斷。民國 86 年(1997年)行政院啟動第一屆生物技術產業策略(SRB)會議,引發新一波民間投資熱潮。民國 90 年(2001年),陳水扁總統執政加上各界的建言,政府投入生技產業的經費成幾何級數成長,成就了近20年生技界的榮景。從那時開始政府除了大幅增加科技預算外,竹北生醫園區的構想,衛生署有關藥證審查的組織和法規的修正,民國 96 年(2007年),更通過了「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都說明了政府的積極投入。
如果根據張忠謀先生對護國神山的定義,亦即對全世界重要且有高市場占有率的行業,其次是要有創新產品或商業模式。生技產業未來有沒有機會成為我國的護國神山,還有待觀察。不過這個護國神山的定義相對於半導體以外的產業來說有點高,如何培植更多隱形冠軍或護國群山涉及我們的條件和發展策略,不論如何,生技產業應該繼續努力。
前些日子韓國文在寅總統訪美,提出晶片換疫苗,結果韓國承諾到美國投資半導體廠生產晶片,換取美國授權疫苗可在韓國製造;同時在其國內也公布半導體策略,擬在未來十年投入 4,500 億美元打造韓國成為全球最大晶圓製造基地,三星電子也宣布在民國 119 年(2030年)前在非記憶體晶片投資 1,511 億美元(171兆韓元)。而根據國際媒體報導,韓國三星生技代工生產莫德納疫苗,SK生技也與 Novavax 簽署疫苗研製生產備忘錄。韓國抓住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的變化加上新冠疫情的絕佳契機,創造出未來十年的產業發展機會。
平實而論,同樣是晶片與疫苗,我們談的是如何度過眼前,韓國一樣受疫情所困,但他們談的是如何布局未來,且雙方已有領袖級的共同聲明。格局視野不同,結果就會不同,台灣真的應該好好加油。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快變第三世界國家
2021-06-08 01:2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三位聯邦參議員 6日搭乘美軍運輸機自韓國來台,抵達台北松山機場,宣布將贈送台灣75萬劑新冠疫苗。(路透)
連日來,美、日兩國相繼贈送台灣疫苗,蔡政府歡喜謝恩。曾幾何時,自詡「防疫模範生」、要「教全世界建立醫療體系」的台灣,竟成了國際疫苗的援助地,令人唏噓。
放眼全球,目前施打疫苗進度和台灣接近的,多半是第三世界國家。日韓等國施打率雖仍偏低,但比台灣卻高出一截,且他們手中的疫苗充裕,不像台灣是望穿秋水沒疫苗可打。這就讓人不解:蔡政府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對於拿不到疫苗,蔡政府一直推稱是「外力打壓」及「國際供貨吃緊」。事實是,台灣曾有機會購得三千萬劑 BNT 疫苗,卻被政府「棄單」;民間要買疫苗捐疫苗,亦被百般刁難。可見,「買疫苗」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是政府失能。
這次美、日捐贈疫苗,被蔡政府拿來當成「外交突破」和「共同反中」的宣傳,其實掩不住死亡人數節節上升的殘酷真相。在重災區的新北和台北,疫苗和快篩還是不夠,這樣的「外交成就」能救命嗎?
五十多年前台灣脫離「美援」,在經濟上建立了自主;廿年前,我們更從「開發中國家」變成「已開發國家」。而蔡政府執政五年,虛度一年半防疫整備期,讓台灣與「第三世界國家」並列,必須靠外援填補疫苗的短缺。獲贈疫苗,政府一堆人爭著搶功,真不知何功之有?
聯合報社論/1.0的陳時中,如何抵擋2.0的疫情?
2021-06-08 01:2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僅短短一個月,台灣確診人數暴增到一萬多人,連續出現單日卅多人死亡的紀錄,死亡率突破二・四%。行政院昨天宣布三級警戒延長至廿八日,各級學校停課到暑假;可見,蔡政府再怎麼利用美日「外交疫苗」來沖淡民間的恐慌,也無法假裝看不到疫情嚴峻的事實。指揮官陳時中1.0的腦袋,壓不住2.0的疫情,是目前最大癥結。
說陳時中的作戰思維仍是1.0的架構,並不是故意醜化,而是直白的描述。台灣過去十六個月美好的「加零」歲月,是蔡政府乃至整個指揮中心的驕傲記憶;他們滿足於口罩實名制分配的管制績效,自豪於三倍券的政策創新,也把人民的公民自覺攬為自己的治理成就。因此,蔡政府以「防疫模範生」自居,放言要當「世界的表率」;當其他國家忙得焦頭爛額時,他們忘了要從別人的經驗觀察學習,甚至忘了自己的國家有朝一日會需要疫苗。
檢視今天疫情在台灣擴散的軌跡,無一不是其他國家早就發生過的慘痛教訓;但我們的指揮中心卻缺乏提前部署因應的警覺,任憑別人一年多來發生過的慘事一再在台灣重演。例如,安養中心的老人因探視者雜,易成為受病毒侵犯的一群,美國安養機關即因此成為新冠重災區;但指揮中心對此不聞不問,導致全台數十家長照機構皆出現集體感染事件。也因此,不少人驟然失去了自己的至親,連道別的機會都沒有。
再如,外籍移工因住宿和衛生條件較差,也容易相互感染;新加坡去年即幾度爆發移工宿舍的群聚感染事件,指揮中心不可能沒有聽聞。台灣產業高度缺工,因此政府在疫情期間仍不斷讓企業引入外勞,直到爆發本土疫情,亦未對這類移工特別加強防疫及檢疫措施。這次,終於在苗栗電子大廠釀成兩百多人的大規模感染,不少本國勞工也因在同一生產線作業而中鏢。去年以來即頻傳移工持假檢驗健康證明來台,指揮中心始終未曾認真看待此事,讓某些仲介業者苟且行事,亦難辭其咎。
說目前台灣的疫情是2.0的險峻程度,並非危言聳聽。這波英國變種病毒的肆虐威力遠超過指揮中心估計,過去三週,台灣每天平均確診人數是四百四十人,遠超過四級警戒的標準。但陳時中利用「校正回歸」的障眼法,將實際數字藏頭去尾,弄得人們虛實難辨。更嚴重的情況還有:一是病毒已深入社區,許多確診者查不出感染源;二是不少確診者送不進醫院;三是不少人就醫兩三天即告死亡;四是許多人死後才確診。本週日有卅六人死亡,陳時中在例行記者會上對這個數字直接略過不提,實則當天有六人是死後確診。
現在,一般民眾不需有太多公衛專業,也都能看出陳時中已經力不從心,明顯難以繼續勝任其職務。第一,他的總指揮角色,漸漸只剩下在記者會上宣讀數字的功能,甚至連保持自己的說法前後一致都有困難;第二,他的決策常落在雙北市長和地方首長之後,包括宣布三級警戒、設置快篩站、疫苗施打免費、延長學校停課,無不如此;第三,他現在憑藉的只剩下自己的官威和反中鐵桿,嘴巴上損一下對岸,行政上卡一下地方和民間,人們已看不到去年「順時中」氣勢正旺時他在前線領導作戰的專業與神勇。
民眾現在擔心的,並不是陳時中要如何恢復元氣;大家擔心的是,陳時中過時的防疫專業和滯後的指揮部署已經追不上疫情。在疫情太平時,靠著大內宣就能造神;如今,我們需要真正有能力的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