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台灣民主的奇幻漂流

◆  名家縱論/台灣民主的奇幻漂流
◆  星期透視/趙少康現象
◆  大屋頂下/美國大選的政媒戰爭 推特拒作川普第五大道
◆  畫中有話/春櫻來了 疫情遠了?
◆  黨主席之爭 好戲鬧場?
◆  政味濃濃「天公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台灣民主的奇幻漂流


2021-02-21 04:24  聯合報 /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經濟學人資訊社」(EIU)公布2020年民主指數,台灣在167個受評比國家地區排名第11,高居東亞之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年假中讀到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有關去年全球民主指數的報告,台灣竟然從卅一名躍升到十一名,不再是「有瑕疵的民主」,而進入「完全民主」的領先群,在驚喜和狐疑中,不知何故那種奇幻漂流的感覺又冒了出來。

所有這類調查都有它的方法論和偏見,不過多數調查確實都顯示這幾年民主政治的普遍衰退,新興民主國家的問題五花八門,成熟民主國家的主要問題則在多元主義必要前提的寬容度下降,同時也反映在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上。去年因新冠肺炎暴露傳統治理方式的重大不足,好些國家在決策效率和人權保障上也都被大幅扣分,以致在前述報告竟有降為瑕疵民主者,有關民主政治的討論突然變成新的熱點,完全可以理解。

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正確解讀這些主事者已經力求客觀的評價,而又不要忽略這類全球比較在量尺使用上無可避免的恣意和混亂。我們不能不先確認,民主先進國家是從哪退到哪,我們又是從哪進到哪。以美國為例,政治兩極化對民主的政治文化當然極其負面,但正如多數學者所見,兩黨在攸關政權轉移的選舉爭議最後還是回歸憲政理性,司法也能超脫政治意識形態做出嚴謹憲法判斷,顯示美國的政治行動者在體制操作的共識上,並沒有因政治文化惡化而減損,這才使得民主運作終究未脫常軌。

仍屬於新興民主國家的我們,連民主體制如何運作在政治行動者之間都還沒有形成穩定共識,不斷因時因勢而轉,又怎能用一些表象統計來和這些國家比較─我們的民主真的比美、法等國完美?最近的例子,就是直接民主的快速成長公民投票和罷免要能適當融入代議體制極其不易,西方國家其實已有一世紀的經驗可以證明,但對於新興民主國家卻又因代議的不理想而心嚮往之,所以過去廿年我們看到的,就是台灣凡反對黨必奉為最高價值,凡執政黨必全力打壓,體制隨人走,好像誰也跳不出這樣的循環。

所以當重新入黨角逐黨主席的趙少康先生像外星人一樣表達檢討罷免戰術之意後,在黨內只得到極冷淡的呼應。他們何嘗不知道,直接民主從法理、程序到成本效益,都有很大商榷餘地,但當過去的反對黨可以為了議事程序不完備而公開支持占領國會的學生,並把直接民主哄抬為民主體制不可讓渡的底線,一旦全面掌控了行政權和代議的國會,竟連攸關食安的重大決策都可以不花一秒鐘討論就由總統宣布,並公然把辛苦動員通過的幾件公民投票案束之高閣,請問反對黨除了推動逐一罷免外,還有什麼更好的選擇

基本民主體制的搖擺當然不以此為限。本專欄已不只一次提醒兩黨注意,我國修憲後明確導入的「政黨國家原則,但兩大黨只認真踐行國庫通黨庫部分。最近盛傳執政黨還要一改建黨以來對總統制的堅持,修憲把最核心的行政立法分權從半總統制改為國會內閣制,而且從過去五年的實踐觀之,他們要的絕不是政黨國家追求的共識型內閣制,而是贏者全拿西敏寺內閣制。再看這幾年獨立行政機關的被動繳械,大眾傳媒逐一招降,台灣會不會從此走入新加坡式威權民主,本該扮演憲政維護者角色的大法官,連監委未經詢答程序逕行同意投票爭議,都可以不受理駁回,誰又敢打包票說絕對不會?

尊重基本體制,不僅是評量民主政治文化項目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區隔成熟和新興民主國家最好的試金石。從台灣在全面進步的五項指標中竟以政治文化項進步最多,就知道這個成績單有多少看熱鬧的成分,我們只能尷尬笑納。

事實上台灣民主最大的危機就在體制工具化憲法語飾化,別忘了光輝燦爛的德國威瑪共和國最後是怎樣走向全面專制的,今天德國人回顧這段歷史,民主竟可以在這樣一個盛產思想家的國度迅速結束,也充滿奇幻漂流的感受。看過李安拍的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都知道其中隱喻,經濟學人眼中的台灣民主,便是少年與老虎共渡劫難的光明敘事,但老虎真的離開了嗎?














星期透視/趙少康現象


2021-02-21 04:28  聯合報 /   戴遐齡(作者為台北市立大學校長)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記者胡經周/攝影


久違選舉舞臺的中廣董事長、媒體大哥大趙少康,於農曆新年前高調表態參選國民黨黨主席。不到二天,便占據各大報頭版!隨後,他又宣布爭取民國 113 年(二○二四)總統大選提名!這種高強度動態化的「趙少康現象」,似喚起不少台灣人的記憶─民國 69 年(一九八○年)代初期,趙少康由台北巿議員,迅速飆升至立委、署長、主席,甚至在當時台北縣大選區的立法委員選舉,拿下近廿五萬票的歷史新紀錄!

民主是當前大多數國家政治所推崇的普世價值民主之可貴在於各政黨間競合有度,透過攸關全民福祉的各種政策,爭取民眾支持以獲得政權,為民服務。因此,政黨輪替被視為國家民主制度健全的象徵,代表該國民主政治發展的成熟。

趙少康宣布參選,引發媒體強烈關注,在某層面上,乃釋放出許久以來民眾壓抑的情緒。

回顧近五年來,相對於民進黨執政的強勢、踐踏言論自由,以及破壞民主制衡的憲政精神之種種行徑,國民黨幾近銷聲匿跡的軟弱表現,早已使許多民眾積累不小的焦慮感而絕望。趙少康年前投下震撼彈,似乎再度點燃許多人重新奮起的火苗,期許他能成為啟動政黨輪替的大舵手

以今日台灣政局,國民黨勢必先行全面啟動民主改造工程。年輕世代菁英應團結一致努力不懈,盡快順利完成內在改造,黨內、黨外的選舉,皆要秉持簡單、直接、公平代表性,為最優先原則;讓國民黨成為一個現代化、內造、民主政黨,以提升國民黨的全面競爭力。

可推知「趙少康現象」將很快面對來自各方的挑戰和攻擊,成為對手攻擊藍軍的箭靶。

例如:目前有網路調查,超過半數網友認同趙少康主張台灣對美國、大陸之間宜採取等距關係,以爭取「大家都對我好」,利用此優勢「賺世界的錢」,但為慎防政策受攻擊而模糊焦點,相關政策及訴求都須更慎重且完整呈現,並嚴守基本原則。

首先,應再次確認「中華民國」,是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政治認同底線,也是最重要的關鍵共識和「保命符」。國民黨絕對不能被誤解為統派或投降牌,唯有避開統獨爭議,才能為台灣爭取生存的空間!如此,北京對台政策就不致於被挑釁,或被國際力量利用,兩岸便可以合作發展,創造歷史新紀錄!

其次,台灣多元社會的核心競爭力,是成功、快速經濟發展,不是軍事力量。國民黨要有中心思想,擁有語言與文字便利的「西進」政策,確實有其競爭優勢,國民黨應兼顧分散風險和集中經營的原則,繼續長期多面向投資策略,避免民進黨偏執的「南進」政策,對經濟發展及軍事外交關係,帶來潛在風險。

期待風起雲湧的「趙少康現象」,能刺激國民黨的團結和改革,健全人才的選舉和培育制度,促進兩岸和平合作,繁榮經濟發展,協助台灣青年走出去,締造安全、富裕、自由和民主的榮景!












大屋頂下/美國大選的政媒戰爭 推特拒作川普第五大道


2021-02-21 04:20  聯合報 /   黃年
前美國總統川普。 路透社


民國 109 年(二○二○)的美國大選演出了一場空前慘烈的「政媒戰爭」,因此也已里程碑式地改變了政媒關係

川普與媒體的衝突始自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他初次競選總統,當時紐約時報曾用兩個整版刊出川普的「罵人紀錄」。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川普當選後,紐時又用一個整版刊出他的「謊言專輯」。嗣後,媒體不斷公布川普的謊言統計,謂一天說謊可高達卅二次。川普則幾乎每天都要譴責「假新聞」,又公開指紐時及 CNN 等是「人民公敵」,再公開批評特定記者是「該被處決的卑鄙小人」,更幾度在記者會上拂袖而去。最後,推特及臉書等至少十二家社交媒體對川普作出永久停權階段停權的處罰

這場政媒大衝突,當然夠格稱作「政媒戰爭」。媒體改變了政治,政治也改變了媒體

其實,川普與媒體的關係有一漸變的過程雙方都在摸索中試探相處的界際與方法。例如,推特等社交媒體對於相關的川普貼文,起初有一段期間只是附加「事實查證」之類的標記,提示閱聽者注意,但仍保留貼文。後來,逐漸附加「虛假消息/有爭議性/沒有根據/違反(推特)規範」等標記,有時即加刪除。最後,到了發生國會山莊「暴亂/叛亂」事件,終於演成下架停權。

在愈演愈烈的政媒戰爭中,美國朝野曾經設法化解。標誌性的事件是對通訊端正法二三○條的辯論。這個起草於民國 84 年(一九九五年)的條款規定:網路平台一方面不需要對平台上的第三方內容負責(傾向自由放任),另一方面也被授權可本於善意而刪除並管理平台上的內容(即傾向管理節制)。

於是,二三○條呈現了一個根本矛盾。例如:在選舉中,川普認為,刪除貼文(管理節制)是違反了言論自由;但拜登陣營則認為自由放任就沒有了是非。

現今大多的國家視傳統媒體(報紙/電視)為一個法律責任及社會責任的主體。但是,網路既被稱為「平台」,是否依「善良撒瑪利亞人法則」,就應將「平台」看成一鍋湯,聽任張三往裡丟靈芝,李四往裡丟砒霜,兼容並蓄。就「平台」而言,是否就可「價值中立責任免除」?

網路平台應不應當具有主體性,這其實是傳統媒體也曾經過的專業試煉。傳統媒體也有「意見的自由市場」之說,就是一種「平台」的概念。但是,在報導應當真實意見容納多元原則報紙與電視也逐漸發展出編輯主體」,可以呈現自我的道德或現實選擇。例如,美國傳統媒體就會公開宣示自己的大選支持對象。這種「編輯主體」的演化過程是這樣的:

A:某甲說:「太陽從西邊出來。」經典教條的傳統媒體主張,應當加以報導,然後再訪問一位天文學家說:「這是不可能的。」這才是「平衡報導」的經典。

B:A案引起質疑。太陽從東邊出來,是天文真理。媒體為何要接受「太陽從西邊出來」在「平台」上出現,並再加上一個「假平衡」?媒體應有直接拒絕「太陽西邊出來」的專業權力與責任,甚至是義務

美國大選正是遭遇了 AB 兩案的衝突。川普的謊言數以萬計,媒體有無權力及責任或義務),對他的「太陽從西邊出來」加以拆穿、訂正、統計次數、標記「事實查證/沒有根據」、刪除、下架,最後給他停權處分?

川普曾說:我即使在第五大道開槍殺人,也不會失去我的支持者。

事態發展到國會山莊發生「暴亂/叛亂」事件,川普已然完全證實了他的魔力。那麼,推特這類「平台」就被迫面臨了抉擇:我要不要繼續作川普的「第五大道」?

聯合報創辦人王惕吾常說,辦報紙要無我,無他」。無我,就是不因私我而利用報紙與新聞;無他,就是報紙與新聞也不受他人利用。推特選擇了不作川普的第五大道,實現了「編輯主體」。

至此,媒體作為第四權」,真正取得了實踐的機遇。首例是紐約時報宣布對川普總統的「判決」(The Verdict),指他是對民主的「最大威脅」,不配當總統。第二例是福斯電台在現場直播時直接切斷川普總統關於「停止竊選」的談話。第三例是在國會山莊暴亂發生後,推特臉書等以「有煽動暴力風險」,對川普總統停權。

這三個事例,都有判決的性質,最具「(第四的意味因為,權力的根本性質就是判決。切斷總統的直播與將總統的網路停權,皆顯示具有比總統(個人)更高的權力。且這些「判決」,未經國會、未經法院,而只是出自一名訪談主持人及網路平台。這是不是「(第四)權」?

如今,彈劾川普案已在參院失敗,這是政黨政治精算結果。但川普逃過了體制的制裁,卻未能免於媒體的「判決」,更足印證第四權在民主政治中不可替代的角色與功能盧梭曾說:「輿論是法律之外的法律」,美國的法制不能處罰川普,但媒體卻辦到了

此時更能體會王惕吾所說:「總統有任期,報紙媒體無任期。」

美國的政媒關係經此曲折,已經出現里程碑式的巨變。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川普當選後,開始「推特治國」,有時竟日推二○○餘則;因此完全改變了政治當局過去面對傳統媒體的被動地位,且將其八千萬粉絲帶進了網路平台推特儼然成了川普的第五大道。最後,川普雖在體制上敗選,但在網路戰爭上絕不能說是輸家。

網路政治」已與「體制政治」互爭雄長,且可能凌駕「體制政治」。網路政治必將成為一門專業、一種技能及一種商業。各路網軍出沒的網路政治「平台」,將是一個大劇場,也是一個大戰場。

川普風潮被環球時報稱為「華盛頓之春」,可想未來「顏色革命」發生在民主體制的機率可能還比專政體制高。因為,民主體制會陷於「二三○條」之類「自由放任vs.管理節制的矛盾中,專政體制則反而能以網路的收放統治工具

再者,在此次川普風潮中,見到媒體發揮了第四權的「判決」權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待社交媒體的「網路平台」如果真正操持了生殺予奪、黨同伐異的「編輯主體」,它會用來支持靈芝或砒霜其實仍將永遠是未定的雙面之刃。

這一個川普輸了,但下一個「川普 2.0」可能會贏,思之已足令人膽顫心驚。












黨主席之爭 好戲鬧場?


2021-02-21 03:58  聯合報 /   桑品載/作家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右)昨天宣布參選連任黨主席。記者潘俊宏/攝影


國民黨選黨主席,市場傳言熱鬧非凡;有喻為「戰國七雄」者、有喻為「八仙過海」者。這態勢反映出兩種行情:其一,包括民進黨在內,都非國民黨對手,國民黨旗幟一出,誰與爭鋒?所以大家都在搶國民黨代表權;其二,與前例相反,國民黨還是弱者,正因為弱,搶不到燒餅搶芝麻,爭不到江山爭山頭,比方民代選舉,只要能有派系之名,就會有派系之位。

唱戲中有所謂「鬧場」,即正戲開始前,先鑼鼓喧天一番,有說「鬧場」是招呼沒進場者快進場。因為好戲就要登場,不過大概沒人只是為了聽鬧場而去,角兒鴨鴨烏,戲唱到一半,恐怕有人就走了。

江啟臣昨正式宣布參選,他既是現任黨主席,又剛被時代雜誌選為又年輕又優秀的政黨領袖,加上有所謂「現任者優勢」,但不論黨內外,看好他的大約也只在前幾名。說穿了,國民黨仍只能被民進黨所定型的綠藍之戰中在後苦追。七雄、八仙無不如此。

國民黨被定型,大部分原因是自己亂出來的;它本有優勢,不到十年前,國民黨的藍和民進黨的綠,雙方還維持在藍六綠四,甚至是藍七綠三。形勢逆轉,關鍵在蔡英文一掌權,就咬死沒「九二共識」,沒「一中各表」,加上有附隨的「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分裂主張。而國民黨內竟也有這種說法,最近黨內還有人在說:「九二共識已經落伍了。」偏綠之外,另有偏紅的,如習近平提「一中原則台灣方案」時,就有藍營中人,到北京去討論「台灣方案」了。

民進黨在蔡英文主導下,換了個「台獨姿態」,過去聲嘶力竭喊「獨立建國」、「制憲」,現在蔡把這些讓給了如基進黨等「小綠」,她擴大台獨意識版圖,「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她用行政力將原來勢不兩立的「中華民國」從四面八方拉進台獨籠子裏,使中華民國倒成為「台灣國」的小名。於是,中華民國國旗在民進黨升起,蔡英文不但不避諱說自己是中華民國總統,甚至偶爾還提中華民國憲法。賴清德曾公開說自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蔡英文何嘗不是?

曾是中華民國催生者的中國國民黨,如今得了「統一精神分裂症」,這當然與現實有關,在台灣「統一」沒有票,而於中共,統一就意謂中華民國滅亡」,中華民國和台灣一樣只剩方案」。中華民國在兩岸都不正常。處在這個錯亂情況下,產生一群「深紅派」,相信中共隨時會武力攻台,心急得和中共鷹派無異。

國民黨怎辦?連新黨出身趙少康都避談統一,他是可能參選主席也可能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的人。趙少康當然不主張台獨,那他所投入的就是藍綠區分戰場,既不統也不獨,在這個大戰役裏又絕無可能不提兩岸關係,那他的困境和七雄、八仙有什麼區別?

除夕後國民黨中央辦團拜,這本是顯現大團結的好機會,居然連歷任黨主席都沒到齊,聲勢頗旺的新北市長侯友宜據他自己說法,只去了五分鐘,應個卯便離場,使得團結大會反成分裂小會。國民黨處處顯得膽戰心驚。不只是怕民進黨會如何如何,更提防隔牆耳朵會如何如何,都說團結多麼重要,但只許團結在自己旗幟下。國民黨連「造反」都沒個樣,還說有七雄、八仙,想說幾句國民黨好話,都不知如何啟齒。












政味濃濃「天公生」


2021-02-21 03:59  聯合報 /   尤榛嚴/服務業(南投市)
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前排右二)昨啟動公益活動,韓團隊晚間也在台北重聚喝春酒,韓國瑜下一步受關注。圖/讀者提供


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從廿日開始推出「韓先生來敲門」系列影片,有人解讀是他復出的「起手式」。同一天,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正式宣布,競選連任黨主席,要以無私的初心與勇氣帶領國民黨贏得民心、重返執政。

有人質疑何以致此?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廿日是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所謂的天公,也就是玉皇上帝,是地位最尊貴的神明,所以天公的拜拜,排場最特殊,也最講究;於天公誕辰有所宣示和祈福,我覺得很好啊!

無獨有偶,蔡總統和馬前總統同一天也先後到台北木柵指南宮參拜、感恩天公,祝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疫情趕快過去。

這一天,政治人物大家心領神會,不約而同,就是這麼簡單、自然的濃濃政治味啊!










畫中有話/春櫻來了 疫情遠了?


2021-02-21 00:59  聯合報 /   記者陳柏亨
記者陳柏亨/攝影


新春伊始,部桃在疫情管控後重啟,加上疫苗將抵台,似乎終讓國人揮別新冠陰霾,迎接新的一年。

櫻花綻放,預示春天近了。過往國人賞櫻首選是赴日。如今為防疫難出國,新北中和公園旁台灣山櫻盛開,路過民眾對盛開櫻花驚豔,拍下感動畫面留念,甚或上傳社群平台與好友分享。或是國內賞櫻經濟爆發成長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