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初十◆ 經濟日報社論/數位轉型政策 勿淪口號掛帥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說文解字
◆ 聯合報社論/頌詞最長、新意微薄的國安團隊
經濟日報社論/數位轉型政策 勿淪口號掛帥
2021-02-21 00:5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網路照片)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產業數位轉型,然而上個月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三期特別預算案中,被刪減最大宗項目即為「數位建設」,我國數位轉型政策可說是口號掛帥,實際政策卻停留在砸錢進行資訊化建設,對企業價值提升與否,缺乏適當評估機制,且有預算浮濫之嫌。展望民國 110 年(2021年),政府應以提升企業價值為核心,重新檢視數位轉型政策。
目前政府讓產業界較有感的數位轉型政策,大概就是被戲稱「經濟部 3 萬」的中小型店家數位轉型補助方案。此一方案從前年開始實施,由商業司協助中小型零售與餐飲業者進行數位轉型,補助有七個項目:包括線上點餐服務、雲端訂位或候位服務、雲端收銀(POS)服務、行動支付服務、電子發票服務、店面人流計數服務、優惠券與點數核銷服務。商家需要透過數位化服務業者向政府申請,每商家補助上限為 3 萬元。
這項方案對中小店家實務上的幫助不小,不少服務商看到一店家補助 3 萬元的商機,到處向商家推銷,並且積極代為申請,加上商家之間口耳相傳,對於電子商務毫無概念的中小店家,在不花一分錢情況下,建立了某種程度的數位化服務,例如與外送業者搭上線,順利拓展業務範圍。
但這項政策有其侷限性。首先,政策是提供一次性補助,之後商家能否利用數位化科技提升經營能力,就不是經濟部的服務範圍。換句話說,商業司的補助方案是將中小商家提升到可以參與電子商務的戰場,然後就任其自生自滅。此外,也有不少商家在服務業者「免費服務」的宣傳下,未經熟慮就建立起陌生的數位化業務,後續卻因為對於系統不熟或未明顯感受到業績改善,就放棄繼續使用,讓3萬元的補助有如打水漂,激起一陣漣漪之後就石沈水底。再者,經濟部設定補助對象為中小企業,固然是考慮到中小業者缺乏資金,需要政府支持,但是大型企業與製造業的數位轉型,更關係台灣產業界的國際競爭力,迄未看到政府在這方面有具體政策。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所去年所發表的調查,我國整體製造業約有六成企業尚未規劃數位轉型,其中又以金屬業與紡織業在數位轉型相關規劃上抱持較為保守立場,尚未規劃的家數高達七成。因此,我國的數位轉型可說是政府口號熱,但民間若無補助款就是無動靜的冷場。追根究柢,這是因為政府從未將數位轉型與企業價值提升做清楚的連結,並且讓企業感受到必要性。相較之下,日本由經產省主導的數位轉型(DX),更重視數位轉型重要性的推廣,值得我國參考。
日本經產省從民國 107 年(2018年)9月發表「DX報告書」以來,已經在日本社會成功造成 DX 旋風,不僅有多本書籍出版,輿論界也將之視為今後日本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例如今年新春之後,日本代表性經濟新聞《日經新聞》與《日刊工業新聞》的社論都不約而同地表示,今年日本企業成長的重要關鍵就是 DX 的實踐與否。
經產省從民國 107 年(2018年)起,陸續公布 DX 的施行方針與推動指標,讓企業透過經產省的參考項目自我評估,轉型為具有數位競爭力企業。此外,經產省也對積極推動 DX 的企業給予重要獎勵,民國 109 年(2020年)8月即與東京證交所合作,公布「DX2020推薦股」35家企業、「DX2020注目企業」21家企業,讓投資大眾瞭解哪些是具有數位競爭力的企業,受到注目企業的股價自然有了相對的回應。
日本的 DX 政策,是政府給予企業明確的數位轉型指標,積極轉型的企業除了可以感受生產效率與產品價值提升的好處,又有股價市值上升的附加價值。相較之下,我們政府的政策還停留在一次性補助款,多數企業至今還是搞不懂數位轉型的必要性與價值,看來民國 110 年(2021年)我國數位轉型政策的升級空間還很大。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說文解字
2021-02-21 01:5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大中華區」並非法定名詞 記者陳碧珠/攝影
波波漫畫
陳時中有一種特殊的冷靜,碰到棘手疫情,他總有辦法拐個彎把道理拗過去。但碰到疫苗問題,他就失去了神奇力量,半年多來始終繞不出買不到疫苗的迷宮。最近他的穿牆之計,是「說文解字」。
全球已經六、七十國開打新冠疫苗,台灣卻望穿秋水,到處碰壁。德國的 BNT 藥廠同意賣五百萬劑疫苗給台灣,但其大中華區代理權在上海復星藥廠手上;台灣想要跳過代理商直接向 BNT 採購,迄今不確定能否得手。但陳時中是樂觀的,他說「大中華區」只是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法定名詞」。言下之意,只要敲破大中華區的定義,台灣即可向 BNT 買到疫苗。
從政治角度,「大中華區」當然不是法定名詞;但從商業合約的角度,大中華區則是長期廣泛使用的概念。在疫苗採購上,陳時中要突破這個商業契約的圍牆,得費一番功夫。稍早,我國也曾想從美國的輝瑞下手,從這劑疫苗的另一個合作端設法突破;但輝瑞以它不負責疫苗在亞洲的業務為由,拒絕出售。可見,「代理權」這件事,絕非「說文解字」所能解決。
這次,如果台灣終於順利買到 BNT 疫苗,恐怕是先前「車用晶片換疫苗」的交易奏效,是台積電等晶片廠幫了大忙。屆時,陳時中就別再亂吹反中號角了,台灣的進度已經落後太多。
聯合報社論/頌詞最長、新意微薄的國安團隊
2021-02-21 01:5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春節剛過,外界期待的行政團隊改組未見動靜,倒是國安系統人事擺出了大異動的棋盤。總統府發言人奮力地宣讀這次改組的正面價值,細數外交、兩岸、國防「三個鐵三角」的意義,稱有助於維持台海穩定及區域繁榮。這段改組說明,堪稱是歷來「頌詞」最冗長的一次;但外界仔細咀嚼,卻品嘗不出太多布局的新意。
綜觀這次改組,雖然異動四個人,基本上是更動了兩個主軸。一是陸委會的陳明通,從僵冷的兩岸關係陣線上移開,由蔡英文信任的邱太三取而代之。另一是國防部長嚴德發,從與蔡總統不太合拍的國防陣線移走,改由軍系出身的國安局長邱國正替代。至於陳明通接掌國安局,比較像是順勢挪移,製造一個「文人接掌國安」的亮點,但其專業性便顯得「抱歉」。這就像邱國正接替嚴德發一樣,也是順勢挪移,目的是在軍事與國安之間取得平衡,穩定軍心。
蔡英文近年高度參與國防軍事決策,對於軍方傳統的防禦及戰備布局顯有不同看法,因而有意對軍中進行大換血。年前,一度傳出國防部長將由「文人」出任,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便在欽點名單上。另一傳聞可能接國防部長人選的為參謀總長黃曙光,則因此備受黑函攻擊。由於軍中對新部長人事感到不安,議論紛紛;最後蔡總統選擇由邱國正接任,同時仍讓嚴德發留在國安團隊,至少可避免軍中人心太過浮躁。
顧立雄近年在蔡政府中的角色,像是一個「萬能官」;原本只是一名法律人,卻一路從黨產會、金管會跳到國安會的高位,竟還被看好接掌國防部。他難道是不世出的天才?事實上,從去年五月上任至今,顧立雄拿出了什麼令人驚豔的國安決策嗎?好像誰也數不出來。試想,顧立雄若真是那麼厲害的國安團隊領導者,蔡總統還需要打造「三個鐵三角」供他驅遣嗎?
說穿了,國安團隊不論成立多少個「鐵三角」,真正拍板發號司令的就是蔡總統本人,她才是關鍵人物。當總統覺得顧立雄「好用」,顧立雄就勝任;她覺得邱太三「順手」,邱太三就勝任。問題是,外交、兩岸、國防是國家對外的三道重要戰線,均需要堅強的專業能力因應;如果國安團隊的人事安排只是為了方便差遣,或者樂於在同溫層相濡以沫,則勢必削減了總統聽取決策建議的多元性及專業性。更嚴重的是,到底誰該負什麼國安責任,誰必須因研判失誤而下台,最後也就無從追究了。
以陳明通為例,他對兩岸事務並不是不嫻熟,但他在陸委會主委任內,兩岸關係如同冰封千里。究其實,陳明通執行的就是蔡英文的反中指令罷了;也因此,還時不時遭衛福部長陳時中的反中發言打臉。而今川普下台,蔡英文想要因應國際情勢改變兩岸氛圍,陳明通此際便順勢移開。然而,換上邱太三後,如果整個政府的心態依然故我,要期待兩岸關係見到融冰的時刻,恐怕仍難如登天。何況,蔡政府有個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問題卡著,邱太三一人能翻越這座大山嗎?
觀察所謂國安團隊三個鐵三角,「外交鐵三角」基本原封未動,由李大維領軍,現在力求與拜登政府建立穩固的信任關係,尚難奢言其他。所謂「國防鐵三角」,黃曙光六月如果屆退,嚴德發改任無實權的國安會諮詢委員,這是一個不穩定三角。至於「兩岸鐵三角」,或許比較讓外界有想像空間;但唯一新意就是邱太三,而陳明通或海基會副董事長詹志宏,即令嫻熟兩岸事務,但皆為舊瓶。如此,能釀得出什麼新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