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140/web/◆ 聯合報社論/這個政府還真寬以待己、苛以律人
◆ 聯合報黑白集/蘇貞昌的業力引爆
◆ 經濟日報社論/爭取加入CPTPP 不能只喊口號
經濟日報社論/爭取加入CPTPP 不能只喊口號
2020-12-16 00:2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自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上月簽署後,另一個巨型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忽然洛陽紙貴,變得搶手;非但我國政府高層再度吹起力拚加入的號角,中、韓接續宣示考慮加入,呼籲美國重返的呼聲更是此起彼落。各國表態各有不同目的,但對我國來說,加入的意義最大卻爭取十年無成,壓力最大。
先看理應加入卻猶豫不決的美國。眾所周知,CPTPP 是從美國歐巴馬政府時代推動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轉化而來。雖然民國 107 年(2018年)生效時將大約 20 條「美式」條款予以凍結,但整部協定還是帶有強烈的美系風格。對於仍可謂是「美國製造」的 CPTPP,下任總統拜登及其副手賀錦麗卻多次指出對其部分內容(特別是勞工及環保)不甚滿意,要重返必須重談。CPTPP 成員國歷經前次退出鬧劇後,讓美國重談作為返回條件的空間應該不大,因而拜登發言被視為推託之詞。
拜登當選爭議消除後,華府諸多權威智庫開始提出未來四年的施政建言。在經貿領域,拜登要如何落實其「重返領導、連結盟友、重振多邊主義、重視印太」四大政見上,各立場不同的智庫卻不約而同的都提出二個關鍵字,一是 WTO,另一個就是 CPTPP。特別是後者,其意義不只是經貿協定,更是美國重返駕駛座、展現對印太區域之重視及連結盟友的最佳選項。反之,若 RCEP 及 CPTPP 美國都缺席,亞太各國走出自己的道路,美國重返領導地位只是空談。言者諄諄,對拜登必然產生壓力。對於重返 CPTPP,是否會出現如同美中貿易戰的情況,選前主張是川普的主要錯誤,選後改口暫不退場,值得注意。
再看習近平令台灣擔憂的發言。其實習近平在 APEC 非正式領袖峰會的發言,具有非常濃厚的 APEC 色彩,目前是宣示大於真心的性質。習的完整發言,是說中國期待「早日建成亞太自貿區。同時歡迎 RCEP 完成簽署,也將積極考慮加入 CPTPP。」將這三個關鍵字連再一起講的意義,在於中國近年來已成為亞太自貿區(FTAAP)的主要倡議國,更在民國 103 年(2014年)利用 APEC 主辦國身分,成功主導完成「亞太自貿區北京路徑圖」。在路徑圖中,具體指出應以 RCEP 及當時的 TPP 作為實現亞太自貿區的核心路徑。如今二大路徑均已完成,習近平本次發言,主要在彰顯中國致力推動亞太自貿區的立場,目光似乎不在 CPTPP。
台灣擔心北京加入意願,會影響我們的申請。其實,若中國果真為加入 CPTPP 而推動體制改革(例如解除網路及 App 封鎖、揭露完整國企清單、減少產業扶植),台灣及全球受益程度可能比加入 CPTPP 更大,熱烈歡迎都來不及。可惜目前中國大陸並無絲毫推動這些改革的跡象,大家應該是空歡喜一場。韓國跟大部分 CPTPP 國家以及美歐中都有現成的 FTA,加入 CPTPP 的經濟加分效果有限,感覺也只是展現支持區域整合的用意居多。
回到台灣,CPTPP 對我國的重要性遠高過其他放話或作態者。但自從連戰於民國 99 年(2010年) APEC 峰會宣示要加入以來超過十年,迄今毫無進展,「爭取加入」快成為一句無關緊要、無人重視的應景標語。隨著 RCEP 生效而我國無法加入,CPTPP 幾乎成為最後救贖機會。在此情況下,中國並非 CPTPP 成員,台灣的申請不能再如 RCEP 一般怪罪北京,則除了日本農產品限制問題外,台灣到底為何卡關?十年下來為何提不出解方?是認真爭取還是跟拜登一樣只是虛晃一招?其實產業界早已看在眼裡且問號不斷。我們建議,若評估再努力也加入無望,不如老實跟國人及產業明說,也好共商對策並將重心移回 WTO 或 APEC。不過在此結論前,應嚴肅檢討十年來我國推動機制的心態、策略、組織及方式,並嘗試最後一擊,才是負責任的作法。
聯合報黑白集/蘇貞昌的業力引爆
2020-12-16 02:0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季青漫畫
蘇貞昌用三倍券買漫畫送孫女,結帳打上行政院統編,遭質疑是「阿公報公帳買給你」,舉國譁然。一個月前,他的愛將丁怡銘買道歉牛肉麵,也遭網友揭發用政院統編報公帳,巧合的是,兩人都將責任甩鍋下屬。丁某下台時,蘇揆告誡「有錯就認,有過就改」;自己重蹈丁轍,則厚顏冷語「有人多事」。
綠委蘇巧慧護父心切,指責外界「歪樓」,稱蘇揆不過對孫女實踐承諾,從未想報公帳。若是尋常家事,大院長何必假日牽拖官員在媒體鏡頭前唱戲?還讓交際科官員周末停休,「多事」跑去前置作業。
交際科處理院長公務行程早有 SOP,公帳打統編是照章辦事,出包關鍵在於蘇揆家事當國事來辦,才露出公私不分的馬腳。蘇內閣一再「習慣性打統編」,比吳淑珍找閨密湊發票更方便洗公帑,難怪網民懷疑,假公濟私的發票不知還有多少。
歪樓的是蘇揆,視政事如戲,欺世盜名。從哏圖中央廚房開始,政院一路假話假仙假動作,萊豬風暴更是一日數騙,鄉民踢爆打統編,打假也是剛好而已。
蘇揆負評如潮,本想藉三倍券和疼孫老哏修補形象,誰叫他權力傲慢不思丁車之鑑,修臉變丟臉。這下江湖皆知,原來蘇貞昌才是老司機。蔡政府的表演政治,欺神騙人罄竹難書,業力引爆這才開始。
聯合報社論/這個政府還真寬以待己、苛以律人
2020-12-16 02:0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NCC在否決中天後,近來又傳出要推動「數位通訊傳播法」管制網路上的言論,因草案內容爭議大,遭質疑是箝制言論自由的下一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是「主權在民」,國家權力由人民直間接行使;李登輝和陳水扁相繼喊出「人民是頭家」,原因在此。即使在共產主義的中國,許多機關門口都高懸「為人民服務」之標語,深知民意可以載舟、亦可覆舟。但把民主和人權掛在嘴上的蔡政府,對人民卻採取嚴管及懲戒模式,不斷高築限制之牆;另一方面,對待自己的失職,它總是輕輕帶過或推給他人。
蔡政府最近的一些爭議事件,這類「苛以律人、寬以待己」的情況層出不窮。隨便舉幾個例子:其一,網路流傳「蔡政府部會首長吃 六,九八○ 元便當」的謠言,閣揆蘇貞昌指示嚴辦,隨即有七名民眾被刑事局以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送辦;其二,中天遭關台後轉往網路發展,NCC 立即在臉書引述美國法例稱對網路依然有法可管,引發「追殺」及「管制網路」之議;其三,蘇貞昌用三倍券幫孫女買漫畫卻開行政院發票,遭民眾踢爆後,以部屬「多事」卸責;其四,蘇內閣不許進口萊豬作任何標示,稱會遭到貿易報復,但民眾則以加拿大超市之「無萊劑」標示照片打臉。
上述事例都是最近發生,在在說明蔡政府的行政作為高度集中在「管制」和「管理」,動輒修法對人民行為及言論進行管控,甚至到了濫權踰法的地步。然而,對於政府官員本身之踰越或失職,主政者卻擺出推託、卸責、怪罪他人的姿態,毫無反省之意,更無意為人民的憂疑提供可行的解決之道。
以「官員吃高貴便當」之假訊息為例,這類資訊以圖文包裝得煞有介事,一般民眾難辨真偽。網民轉發這種訊息多半是出於好奇或不滿,未必有誹謗的故意,但蘇貞昌卻急急如律令要求警政嚴辦。問題在,民眾轉發一則假消息即被認定觸犯《社維法》,稱得上是公權力的合理行使嗎?對於七名被告,五都法院皆判決「不違法」,顯示法官皆不認為此舉有礙社會秩序。關鍵在,《社維法》的構成要件,是要造成「公眾心生畏懼或恐慌」,而這則消息顯離影響公眾安寧甚遠,刑事局顯然是「拿牛刀殺雞」了。政府與其命令警力在網路大肆搜查民眾的無心誤失,還不如叫他們好好辦一些治安大案,更能贏回民心。
政府若真的重視民眾的網路言論,應該利用大數據多方解讀民意,進而從中剖析出自己應為的決策路線。而不是一味圍堵猜忌,想要管制街巷的悠悠之口,把民眾當成網路流氓或恐怖分子看待。何況,如今已非愚民可欺的時代,民眾對政府的「反監督」利眼也無處不在;否則,丁怡銘和蘇貞昌利用行政院統編消費的小事,怎會被網民僅憑電視鏡頭即一眼識破?
相對於蔡政府不斷加強對人民的言論控制,政府官員失言失行及失職其實日益嚴重,這難道不需要監督?然而,民眾看到的卻是,官員對自己的怠忽不以為意,任意推託。例如,NCC 管制網路的爭議爆發後,官員信手把責任推給小編;蘇貞昌公費買書被揭穿後,他立刻責怪部屬「多事」。至於進口萊豬標示問題,蘇貞昌偽稱不能觸怒對手以免引發報復,還禁止地方採取自保的標示行動。自己不努力,還懲罰盡職者,這就是蘇式風格。
這個政府能把「寬以待己、苛以律人」的精神發揮到這個地步,只能說令人驚愕。至此,蔡總統或許還能夸夸自稱民主政府,但她能指出政府團隊在哪裡表現「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嗎?官員購私物開公家發票嗎?遭網民酸語便移送法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