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9日 星期三

【專家之眼】笨蛋!日本差額關稅才是關鍵

◆  【專家之眼】笨蛋!日本差額關稅才是關鍵
◆  【專家之眼】蔡政府以萊豬換BTA 只是畫餅充飢





【專家之眼】笨蛋!日本差額關稅才是關鍵


2020-12-09 16:04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為萊豬政策辯護,農委會主委表示日本那套,除了差額關稅,台灣全部都做到了。圖為陳吉仲日前介紹台灣豬標章。圖/本報資料照片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面對立委蔣萬安有關萊豬質詢時,指出:「日本那套除了差額關稅,台灣全部都做到了。」殊不知日本的差額關稅,才是降低日本豬農受衝擊的關鍵作法

日本是國際豬肉的消費大國,國產豬養殖產業產量也有一定的規模。日本對於農產品相當保護,提出各種保護措施,減緩開放市場後對國內農業的衝擊,豬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一開始是採「輸入配額」制度,限制國外豬肉的進口量。於民國 39 年(1950年)代起,實施進口豬肉的總量管制,後來因為違反 GATT 的規定,故於民國 60 年(1971年)取消該制度。

自民國 60 年(1971年)10月開放豬肉自由輸入,改採差額關稅制度」,一直沿用自今日差額關稅制度相當複雜,日本設定一個基準輸入價格 ( 目前是每公斤 546.43 日圓 ),為論述方便,低於該門檻稱為低價豬肉高於該門檻稱為高價豬肉,分別課稅作法如下:

1.低價豬肉採從量稅:若到岸價格(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以下簡稱 CIF)低於基準輸入價格,需課徵差額關稅,即基準輸入價格與 CIF 的差額;若是 CIF 低於每公斤 64.53 日圓,則每公斤一律課徵定額的 482 日圓。例如某次美豬進口的 CIF 是每公斤 500 日圓,進口商就必須負擔每公斤 46.53 日圓的關稅( 546.53-500=46.53 )。

2.高價豬肉採從價稅:如果 CIF 高於基準輸入價格,則是課徵 4.3% 的從價稅;但又設定最低課稅額每公斤 23 日幣,所以等同 CIF 達每公斤 524 日圓就需要課徵 4.3% 的從價稅。

不過,日本在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時,豬肉的差額關稅制度經常被拿來檢討。例如:引用農委會資料,在 CPTPP 中就規定,低價豬肉最高關稅從每公斤 482 日圓在執行開始執行時降為 125 日圓,並在第 5 年及第 10 年分別降至 70 日圓與 50 日圓;至於高價豬肉現行關稅為 4.3%,將立即降為 2.2%,並在第 10 年取消。但低價豬肉在 CPTPP 生效的 11 年內可實施農產品防衛措施數量基準價格基準);民國 108 年(2019年)的《美日自由貿易協定》中也明訂,10 年後將取消高價豬肉 ( 高於 524 日圓/公斤 ) 的從價稅,只課徵低於 524 日圓/公斤的低價豬肉,則課徵從量稅每公斤 50 日幣。

由上述差額關稅制度的設計可知,日本政府設下重重的門檻,讓進口豬肉成本必高於基準輸入價格,以保護日本養豬產業。因而讓日本在開放市場多年後,國產豬自給率雖然節節敗退,由民國 74 年(1985年)的 86%,民國 84 年(1995年)減少至 62%,民國 89 年(2000年)僅剩 57%,不過近 20 年還能長期維持五成左右的市場占有率。

農委會夸言,進口豬肉僅占一成的市場,預估開放對市場影響有限。然對進口低價豬肉採取高度管制的日本,市占率也是逐步失守。反觀,沒有差額關稅制度、僅採固定的稅率的關稅的我國,可以預見大舉開放後,將對我國低價的豬肉市場產生劇烈的衝擊。












【專家之眼】蔡政府以萊豬換BTA 只是畫餅充飢


2020-12-09 12:26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總統蔡英文多次表示會帶領國家走向世界,圖為昨天她出席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座談會,認為我們應關注如何面對2020年之後印太及台海情勢的挑戰與契機。記者潘俊宏/攝影


自從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指出在美國疫情與經濟改善前,不會跟任何國家簽署任何新貿易協議,在我國立刻掀起軒然大波,認為民進黨政府欺騙國人,主動進口萊豬取悅美國,以為可以換到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結果卻是一場空。不過,民進黨政府從總統蔡英文到官員仍矢口咬定他們沒錯,堅稱他們會繼續為台灣爭取雙邊與多邊經貿協議,顯然是在自欺欺人。

無論是在國際場合或是國內場合,蔡英文都表示她會帶領國家走向世界,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洽簽雙經貿協議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與「跨太平洋習近平夥伴全面進展協定」( CPTPP ) 等多邊經貿協議。

類似的話她不知說了多少次,與美國也不知開了多少會,但「以會養會」的結果仍是一事無成。以最近來說,從九月份預定要召開的台美「經濟及貿易對話」臨時遭美方喊卡,改成「會前會」,已讓國人感到不妙。後來「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酈英傑和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經濟部長王美花還開了一場美台經濟合作的會議,算是美方對我方的補償。

及至十一月二十日美國與我國官員在華府又舉行了一場台美經貿合作的視訊會議,簽署了一些經貿、5 G 乾淨網路與產業鏈合作的 MOU (備忘錄),提到了重啟美台「貿易及投資架構協議」(TIFA) 的談判,但是 BTA 卻付諸厥如,甚至連議程都未排上。背後的原因則是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 的主管賴海哲非常強勢,不希望台美洽簽 BTA 而影響到大陸在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執行

事實上,當拜登指出在美國疫情與經濟改善前不與任何國家簽署任何新貿易協議時,台灣也未免自作多情,因為台灣本來在美國貿易談判的優先順序中只是敬陪末座而已。在拜登國安團隊的眼中,與中國大陸、英國、歐盟、澳大利亞洽簽新貿易協議都遠比台灣來得重要。

至於多邊經貿協議,兩岸關係每下愈況,RCEP 固然完全無望,就連參加 CPTPP 也是希望渺茫。「新南向政策」推動四年有餘,即使不完全是辦「家家酒,也與辦各民族之間的「同樂會」相差無幾,類似自由貿易協議 ( FTA-like agreements ) 的經貿協議,連洽簽的影子都沒有,未來如何收場還不知道。

以上這一切,蔡政府不是畫餅充飢,什麼才是畫餅充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