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 星期六

廖玉蕙/接住受苦的靈魂!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玉蕙/接住受苦的靈魂!
◆  李清志/鬼滅列車的人生
◆  楊志良/科技造福或禍害人類?
◆  朱宗慶/35年,永不止息的追求
◆  陳立恆 /不只國界.還有眼界
◆  薛承泰/「做」以待「弊」的社會住宅






廖玉蕙/接住受苦的靈魂!


2020-12-26 03:58  聯合報 /   廖玉蕙(作家暨教育學者)


生老病死,如四季輪轉,無可迴避,只能勇敢直面相對;但總有些突如其來病痛,無預期追索著年輕或年長失序的靈魂,讓人無端陷入幽暗深谷。

這些日子來,屢傳頂大學生自殺身亡,震驚社會。其實,學生有精神上困擾或輕生不始自今日;有同樣困擾的,也絕非只是頂大生。我任大學教職以來,從軍校生、私校生,到國立大學生都有,遇到躁動或憂鬱的學生,從來沒間斷過。

我相信,有些病痛需要服藥,但服藥常無法斷根;罹患的不管是什麼情緒問題,還得從根本解決。有些病因來自基因遺傳,憂懼來時,如身受洪水猛獸伏擊:有些來自家庭問題、課業壓力;有些是情愛糾葛…理由千百種。為情緒受苦的,當然也不限校園。中老年族群,除慣見慢性病外,帕金森及阿茲海默症侵擾,更不計其數。

生理問題交給醫生;心理困境除靠醫療外,人際網絡往往能凝聚重大力量。學生需要老師及同學協助;家裡長輩親人,端賴兒女親朋關照。個人力量微薄,彼此連結效應會像漣漪般擴散,效果卓著。

回想當年教書日子,總有學生推開研究室的門,進來和我分享心情。小小空間裡,歡樂中免不了夾雜淚水;如今,已畢業學生,在人生途程中遭遇困難,也會在夜深時刻,在電腦上向老師叩問生命意義、年少癡狂的糾葛纏繞。我有時謹慎獻計;有時挽袖同仇敵愾;大多時,只是傾聽、陪伴;如果是面對面,常常還要學生反過來安慰、保證。然而,生活就是這樣,我像當年提供自家電話在黑板上的盧元駿教授一樣,叮嚀我們:「你們畢業後,老師永遠在這裡,有問題可以來找我。」想延長師生關係的保固期限,而期待我的學生也能將這樣的溫暖期延續下去。

生理病痛,又是另種折磨,病魔發威能讓英雄束手、強人告饒。因醫學進步,現代人餘命增長,健康未必跟隨。病中能做什麼?自艾自憐?還是繼續如常?甚或思考盤整生活,過出精彩人生?

我二姊發現罹患肺腺癌,她一邊開刀、化療,家族親人一起陪她旅遊,圓了她人生夢想。三年後走了,她感到無憾,家人也心安。小說家平路,半年內罹患兩種癌症。她勇敢面對,閱讀、禪修安心;提供己身經驗與同病者相憐打氣。知交蔣理容,癌症復發,同樣奮戰不懈外,也不忘進行口述家族史,記錄親人遭遇二二八故事,為先人留下行誼,為社會鐫刻記憶。版畫家何華仁發現嚴重腦瘤,同樣在愛妻、手足打氣下,開刀、電療,經過重新認字、語言練習並克服顛躓後,重燃版刻熱情,刻出仿若重生的風格版畫。

他們所以能更發光發熱,不是無畏,而是深思後,決定心平氣和接受。仔細探究,無一不是背後有親友齊心支持與陪伴。病,不再是拘縛心理及生理殺手,身心經過安撫後,反轉為平路所說的生命「禮物」。

只要是人,都不免病痛,希望有餘力者能用熱情編織密網,兜住失序靈魂,用愛心、耐心接住這些受苦的人。

作者為作家暨教育學者,即將出版接住受苦的靈魂親愛的,我知道你的痛》)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