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歐盟-越南FTA後續效應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5364/web/

◆  聯合報社論/世俗化不是問題,忘記民主初衷才可怕
◆  聯合報黑白集/看守監委的低標示範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歐盟-越南FTA後續效應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歐盟-越南FTA後續效應


2020-07-28 00:2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FTA)將在8月1日生效,這將是歐盟繼與韓國、日本及新加坡,在東亞生效的第四個FTA,也是歐盟與開發中國家所簽訂第一個完整的FTA,顯見歐盟推動東進政策的企圖及成效。
至於越南除了早已加入東協之外,與日本及韓國雙邊FTA也已到位,越南也是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成員,在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之後,越南FTA主要拼圖只剩下美國尚未完成,網絡算是相當完整。
歐盟-越南FTA算是一個高品質的FTA,除了降稅時程快,例外產品少外,越南在服務業方面也有大幅度開放;而且還納入所謂「未來最惠國待遇」規定,若是越南未來在其他雙邊貿易協定的開放幅度優於歐盟-越南FTA,也將無條件對歐盟開放。另外在政府採購、國營事業以及競爭政策等,越南也有大幅度的開放及規範,所展現的自由化態度,遠非其他開發中國家可相比。
越南近年來吸引外資成效可觀,除了本身有利的投資條件外,越南積極洽簽FTA與世界接軌也是重要的因素。特別是美中貿易衝突後,許多跨國企業調整營運模式並移轉生產基地,越南在FTA及低廉勞動力等優勢下,成為企業轉移投資據點的主要目標國家。例如最近英特爾宣布將在胡志明市建立封裝測試廠,投資金額高達6億美元,顯示越南作為外資企業備援及避險的角色,而歐盟-越南FTA將有助於越南進一步鞏固全球新興生產基地的地位。
歐盟-越南FTA的另一特色將韓國納入FTA體系,雖然歐盟-韓國及韓國-越南FTA早已生效,但僅限於雙邊連結。歐盟-越南FTA原產地規定滿足成衣優惠關稅的條件是,布要在區域內生產,但若使用韓國的布也可視為區域內製造,將此三個FTA串連形成新的分工體系。由於歐盟成衣平均關稅偏高,越南成衣目前在歐盟進口市場占有率僅約5%,主要競爭國家如土耳其、孟加拉及柬埔寨均享有歐盟優惠關稅。未來在降稅及原產地的安排下,將強化由韓國出口布至越南,再加工為成衣,可以零關稅銷往歐盟,形成三角貿易分工結構。
此種藉由原產地串連不同自由貿易協定,深化分工及鞏固供應鏈的做法,在亞太FTA中可說是首見;台灣也是越南布的重要供應國,未來此原產地規定必然會對台灣,以及大陸台商產生衝擊。另外協定中也規定未來歐盟若與其他東協成員形成新的FTA,原產地連結也將適用於部分漁產品。
雖然在今年受到新冠肺炎肆虐,影響到區域貿易協定談判,但是全球區域整合的速度並沒有因此而放慢,雙邊凌駕多邊的趨勢已成主流。除了美國積極推動雙邊貿易協定外,在東亞地區,RCEP雖然受到印度退出的影響,仍預定在今年11月簽署,另外各國也在積極推動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但台灣仍然被排除在外。
台灣除了區域整合進度落後外,對於因應FTA的衝擊仍侷限在關稅層面,以歐盟-越南FTA為例,目前我政府說法是以台灣與越南在歐盟出口市場產品重疊性不高,所以負面效應不顯著;另外也會以台灣出口主力資訊電子產品早已零關稅,所以不受FTA的影響為因應。但政府卻忽略了其他產品面臨高關稅的困境,另外對於FTA其他面向,例如產品規格一致、及檢驗標準的統一,以及貿易便捷化的影響,也較少著墨。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未來FTA原產地規定日趨嚴格且更加排外,保護色彩濃厚,對於台灣的衝擊也愈大。歐盟-越南FTA只是開端,未來FTA會有更多類似的設計,形成另一股影響全球供應鏈轉變的力量,台灣不可等閒視之。












聯合報黑白集/看守監委的低標示範


2020-07-28 00:2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監院調查私菸案,準監察院長陳菊未被究責,各界譁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儘管批評聲浪沖天,在民進黨「黨意高於是非」下,包括院長陳菊在內的監察院人事同意案仍在立法院輕騎過關。數日後,即將卸任的「看守監委」們就送給陳菊一份大禮––國安私菸案的調查報告。
這份報告,可謂集監委政治護航、高舉輕放之大成。首先,矛頭只對準交通部、華航等周邊單位,卻未對案件核心的總統府國安局說重話。其次,象徵性地「糾正」少許單位,卻未彈劾任何人,理由是「相關國安、特勤人員已被懲處,彈劾意義不大」。外界這才知道,監察院糾彈原來不看是非,而是看已懲處了誰。
最經典的則是,私菸案因總統出訪而起,監委竟認為總統府的幕僚長可置身事外,不需要被約詢。跳過陳菊,是監委先入為主認定陳菊與此案無關,或認為陳菊無法說明?又或者監委先在權力之前低頭,不敢對「新科院長」造次?
與其說這是針對政府違法失職的「調查報告」,不如說是看守監委向下屆監委示範監察權行使的「標準作業程序」:一是越核心越不查;二是官越大越不查;三則是「陳菊法則」:無論如何,都不可約詢陳菊。
這樣的標準,馬上就會派上用場。五月總統府密件外洩案,迄無監委調查;當時府秘書長是陳菊,下屆監委應更不必問津。喧騰一時的慶富案,最近出現重新延燒的氣氛,與此相關的高雄市長陳菊想必亦安然無事。有這三大法則壓陣,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聯合報社論/世俗化不是問題,忘記民主初衷才可怕


2020-07-28 00:2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羅文嘉感慨民進黨已成為「世俗化政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剛從民進黨秘書長裸退的羅文嘉最近受訪,感慨民進黨已成為「世俗化政黨」,不再是他熟悉的政黨,「遲早會出事」。此話引起不小迴響,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兩位綠營前大老的反應。林濁水認為,羅文嘉說得客氣了,他前年就說過民進黨「已經失蹤」。沈富雄則直言,十三年前他退黨時即說過同樣的話,羅文嘉在當秘書長時不作聲,卸任才講只是馬後炮。
在民進黨越來越濃稠的「一言堂」氛圍中,羅文嘉還願意公開說些不同於主流的話,雖未必發聾振聵,至少有些警示作用。羅文嘉把話留到秘書長卸任才說,相當程度也反映民進黨對異議難以包容的事實,或者自大自滿到無所顧忌。若卸任黨秘書長說些真話都要如此溫婉,試想,蔡政府又何曾聽得進輿論的批評?
民進黨變成世俗化政黨,原是民主政治運作的常態,毋需太過憂慮。畢竟,隨著國家體制的改革及政黨輪替的規律化,民進黨終必須放下街頭路線,從革命民主政黨向世俗政黨轉型。真正的癥結在,民進黨在奔向世俗政黨的過程,似全然忘記了自己曾經追求的民主理想,甚至一再背棄自己宣示過的公平正義目標;更嚴重的是,民進黨執政後不斷攬權分贓的行徑,已然步上「黨政不分」的後塵,變成了它曾努力想要打倒的權力怪獸。忘記民主初衷,才是民進黨最嚴重的問題,也是民眾最感失望的事。
民進黨背棄民主初衷的行徑,近年來頻頻表現在施政作為上,不僅是早年曾參與民主運動的綠營人士無法認同,任何對民主政治稍微關切的民眾,都為台灣民主憂心忡忡。在此,我們分三個層面來檢視。
首先,是權力的集中與濫用。民進黨曾批評國民黨是「一言堂」,國民黨立委是「表決部隊」;如今民進黨卻變本加厲,不僅拒絕傾聽在野黨或社會的不同聲音,民進黨立院黨團更表現得比橡皮圖章還沒有主見,完全以府院旨意是從。立法院是國家最高民意機構,但在民進黨完全執政下,卻變成毫無自主意識的機構;這樣的墮落,是台灣想要追求的進步嗎?除了立法院,總統嚴重介入司法院的人和事,使得司法的獨立性受到干擾;而今,監察院又出現黨派化及政治化傾向。五院的分權制衡,一旦變成唯總統是尊,自由民主與法治還能維持嗎?
其次,是執政者對民意的壓榨和抹煞。民進黨曾將公投奉為「神主牌」,聲稱一切以民意為依歸;但二○一八年經過公投通過的七個議案,民進黨竟不理會民眾反對火力電廠、以核養綠、反對同志婚姻的主張,除逕自通過同婚立法,並關閉核電廠,還堅持重啟危害中部地區居民健康的中火電廠。如此霸道地輾壓公投,心中豈有任何對民意的尊重?包括去年強行修改公投法,將公投與大選脫鈎,目的只為圖民進黨的政治便利,又把民意置於何處?更遑論,民進黨濫用暗黑「網軍」來製造偽輿論,敢如此假造民意的政黨,還會關心民主和民意嗎?
第三,重視短期謀略及政黨私利更甚於國家目標。民進黨擅長宣傳及政治攻防,久而久之,目標和手段變得虛實莫辨。例如,利用「反中」攫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卻讓陸生和陸客止步造成的招生、觀光、交流之後果留給民間承擔;利用「反送中」坐收選舉戰果,卻對香港的民主自由缺乏關切。當年反對國營事業分肥,如今卻把公營事業和獨立機關的酬庸當成理所當然;當年高喊黨政軍退出媒體,如今卻收攬媒體大亨進入黨務核心;口口聲聲愛鄉土,卻讓侵占農地的工廠就地合法。
民進黨何止是羅文嘉不再熟悉的政黨,它也是台灣民眾不太認得的民進黨。讓人擔憂的不是它的世俗化,而是它眼中只剩世俗利益,而不再有民主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