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介正/華府 北京 誰比較孤立?
◆ 方祖涵/數字的真相與假象
◆ 楊志良/兩岸關係可以很簡單
◆ 羅智成/牛角尖上胡思亂想
◆ 薛琦/後疫時期的財金困境
◆ 林中斌/川普恐土崩式敗選
◆ 薛承泰/數你千遍也不厭倦(券)
◆ 王正方/轉型正義的那個「正義」是什麼?
◆ 王健壯/英系大法官會出現政治叛徒?
◆ 周行一/男女志在四方
◆ 洪蘭/找到志業 幸福人生
◆ 陳亮恭/海藍色眼眸下的堅毅老人
◆ 馬凱/新自由,多少惡假汝以行
◆ 葉銀華/如何看待經營權爭奪之亂?
◆ 黃介正/香港「恐懼的總和」
◆ 嚴震生/毛小孩應可申報撫養親屬抵稅
◆ 盛治仁/人生旅程 重要的是我們的言行
◆ 方祖涵/轉型正義還是取消文化?
◆ 李清志/池上歲月
◆ 陳立恆/當天空不是極限,What is the Next?
黃介正/華府 北京 誰比較孤立?
2020-07-20 00:38 聯合報 /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中共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於七月九日,在「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主辦的論壇中表示,「中國從來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無意與美國全面對抗。」圖/取自中共外交部網站
美國要再次偉大,搞退群,盟邦敵人一起得罪;大陸要偉大復興,學戰狼,疑懼反中不減反增。看在慣常性被斷交打壓的台灣眼裡,真的不知道這樣下去,美中究竟誰會比較孤立?
全球兩個擁核大國、前兩大經濟體,美國曾經「韜光養晦」,卻已雄霸國際一個多世紀;中國擺脫百年屈辱,名列聯合國五強已歷七十五載,現在更想要「奮發有為」。如今美中同步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如何變,對何者有利?
從歷史教訓觀之,有保羅.甘迺迪的《強權興衰史》以及葛雷姆.艾里森的「修昔底德陷阱」可為參考。從當下美中對局切入,本月有三篇論述值得深入探討:歐巴馬總統亞太助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拜登副總統國安副顧問拉特納(Ely Ratner)分別領銜的專文,以及中共外長王毅的講話。
坎貝爾與拉特納兩年半前,在《外交事務》合撰〈中國重估算:北京如何讓美國期望落空〉,可謂美國全面檢討對中政策的首發砲彈,反映並引發政策圈對中共挑戰美國霸權的深刻疑慮。
七月二日,拉特納與曾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坎外交策士的范騰,共同在《華盛頓郵報》發表〈美中對抗不是另一個冷戰,乃新生事務〉,簡明歸納美中對抗與上世紀「冷戰」截然不同。不同政黨背景的兩人,都認為美國應依議題採取「多重戰略」,莫困於自上而下,如何打贏或避免冷戰,而應聚焦在由下而上,美國競爭力的強化。
七月九日,王毅在「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主辦的論壇,發表最新北京對美政策重要講話,說明「中國從來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無意與美國全面對抗。」並列舉三點意見,以期「撥亂反正、重回正軌,真正實現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在此戰狼鷹派風行披靡之刻,王毅此番論述,係求穩外安內,或為緩兵之計,抑或坦誠言和,猶待觀察推敲。
七月十五日,坎貝爾又在《外交事務》與人合撰〈不再韜光養晦:北京克制外交政策的終結?〉,直指在民族主義與高度自信下,趁全球疫情肆虐,美國大選激化,中共變得「言更硬、行更強」,毫不遲疑地攫取美國退群所留下的權力真空,形同「拉開簾幕,讓世界預覽了不受限制的中國勢力的樣貌」,因此美國應當迅速回防。
坎貝爾、拉特納、范騰等人呈現不約而同的觀點:一、對中共外交的強勢挑戰,形成跨黨派警覺共識;二、川普式外交危及美國獨強地位,必須改變;三、只要結合對抗與合作,重返世界舞台,則美國並不需要太過在意中共的擴張。王毅的講話,無論曲高和寡,或肺腑之言,也算為紓解美中緊張盡力於一二。美中論點有無對接可能,無人知曉。
「德不孤,必有鄰」可以是國際合作的金玉良言,也可以是強國結盟組隊打群架的基本馬步。美國將否在今年大選後,重拾經營傳統盟邦之策?中共能否在明年建黨百年前,緩解外界對其圖霸之慮?孤立者先危,兩強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