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縱論/遠距辦公帶來的產業新契機
◆ 畫中有話/另類振興券
◆ 漫畫/合法的觀感欠佳
◆ 死亡 不應該害怕談論
◆ 今天臨時工 明天成首長 別讓聘約巧門毀公務體系
◆ 當個「聰明」使用三倍券的人
◆ 職籃變革絕非零和博弈
◆ 政府舉債撒錢 誰來勸留本
◆ 政務、約雇插隊進用 常任更難升遷
◆ 教室裝冷氣 該考量健康、舒適與節能
◆ 操演登陸戰 怎是作秀?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遠距辦公帶來的產業新契機
020-07-12 00:31 聯合報 / 馬大康(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新冠肺炎疫情帶動遠距工作、線上學習、網路消費等新形態經濟活動,讓與人接觸的機會降到最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遠距工作不是新鮮事,但直到近期 COVID-19 疫情爆發後,許多公司才真正啟動這種新興工作模式;多家跨國公司更宣布短期內或未來讓多數員工自行選擇進辦公室,或遠距工作。一旦遠距工作成為新常態,企業在後疫情時代應如何調整及因應呢?
根據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研究,有八成全球受訪者喜歡在家遠端工作,四成一的人認為遠距工作有助提高生產力。這顯示視訊會議軟體、雲端協作工具已相當方便,員工即使在家也能靈活有效辦公、與同事溝通,並在工作與生活間取得平衡。
事實上,歷經疫情期間的推行與調整,企業主管及員工對於遠距工作的分散式組織合作管理模式更加熟悉,包括 Google、臉書、微軟都宣布員工今年底前維持在家遠距工作模式,臉書更宣布未來五到十年,半數員工將採遠距工作,推特則是讓員工自行決定要在家工作,或回辦公室。
從疫情發展及疫苗研發進度來看,一般預估還要十二至十八個月才能解除疫情危機;遠端工作可能因此成為新常態,企業勢必得加速數位轉型,以維持企業營運同時保持競爭力。對企業來說,採用遠距工作及雲端技術,可減少辦公室租金、水電等開銷,還能打破地域限制,爭取非本地,甚至國際優秀人才加入。
此趨勢下,企業應思考不同工作模式的可行性,例如有些可完全採遠距工作、有些可混合實體與遠距工作、有些適合面對面工作,但不論哪一種模式,企業都必須重新檢視每位員工相對應的數位技能;根據企業的經營方向、營運模式、組織架構、資源配置等面向,調整企業資訊傳遞及協同工作方式。
從各行各業的因應措施看,遠距工作確實與數位轉型環環相扣。歐美許多國家為避免民眾去醫療機構增加感染風險,紛紛開始實施遠距醫療,醫生透過視訊幫病人看診、線上開藥;又如一般企業在禁止出差情況下,可透過視訊在不同地點開會,不僅能全程錄影當成數位備忘錄,還可透過人工智慧自動轉成文字紀錄,甚至能在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環境下互動討論,彷彿就在同個空間中。
再以製造業為例,許多工作流程陸續導入無人化、自動化科技,員工未來可透過 5G 搭配擴增實境方式,遠端瀏覽工廠、掌握設備狀態、監控生產品質,甚至可引導現場人員進行操作及維修,降低派遣人員的成本及訓練時間,邁向智慧工廠的願景。
此外,實體零售業也加速轉型。王品集團為突破困境,攜手外送平台推出外送餐點,開創新的業務版圖;美國 Best Buy 門市重新開張後,改成讓消費者線上購買,再到實體商店取貨,或採取路邊取貨服務,持續嘗試嶄新的客戶服務模式。
疫情也帶動遠距工作及宅經濟發展,並為台灣廠商帶來新機會。像是巨大機械工業的自行車,受惠於民眾對大眾運輸卻步,在疫情期間創下銷售新高,而線上遊戲、線上影音、網路流量的需求大增,電商、物流、智慧製造、家庭網通設備銷售,也是逆勢成長。
此次疫情不僅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防疫能力與製造效率,也因全球轉單效應,讓台灣產業有機會扮演更重要角色。值此關鍵時刻,政府一方面應協助中小企業加速數位轉型,並加強培訓數位人才,以提升雲端時代競爭力;一方面應與業界協力,加碼 5G、人工智慧、新興半導體製程等領域投資,號召更多科技大廠來台設廠,並將防疫國家隊亮眼的生產效率,與高品質產品順勢輸出,再次打響 Made in Taiwan 招牌。
星期透視/大學自治 高教國際化競爭關鍵
2020-07-12 00:44 聯合報 / 戴遐齡/台北市立大學校長
哈佛大學六日宣布今秋新學期將只有大學部總學生人數四成到校,主要透過網路教學。 (美聯社資料照片)
日前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接受聯合報專訪時提及,由於各種管制和法規,以及制度僵化,使得台大處於猶如穿緊身衣打國際戰役,時有難以施展的窘境,疾呼大學自治的重要,認為政府管理要先鬆綁,才能提高競爭力。
無獨有偶,美國總統川普批評哈佛大學,因應新冠疫情宣布,今秋全面實施線上課程的決定,更揚言政府會強力介入,將不核發申請至僅開設網路課程的大學之外國學生的留學簽證。哈佛校長白樂端表示,美國各校對移民暨海關執法局,如此「硬性、一體適用的做法」,深感憂心。可見,無論台灣或美國,距離大學自治的理想,只是程度差別而已,仍有努力空間。
現代大學,源自於西方中古世紀。University 在中古歐洲稱之為「studium generale」,指「接納來自世界各地學生一起學習的場所」。可知廣納世界各地的一群人,進行學術討論,以追求知識真理,是大學設立本意。自十九世紀中葉,大學跨越國界的性格,更展現在學術社群交流和師生交換計畫等多元面向。簡言之,大學國際化乃全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理念和目標。如今全球壟罩在新冠肺炎威脅中,隨著科技發達、資訊網路發展,各大學加速數位轉型,催化了超越時空的校園網路平台互動學習,其將與親身體驗的傳統型態相輔相成,成為未來大學國際化發展的模式。
台灣自不能置身於全球之外,走向國際化是大學積極發展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政策。可惜在這波疫情壓力下,不時可見教育部決策與大學國際化發展間的扞格。面對全台好幾萬外籍學生,各大學校院引頸期盼教育部,能夠多考量學校發展需要,以及外籍生權益;然結果往往令各校有受掣肘之感,產生積極推動國際化政策的疑慮,猶豫是否還要積極地辦理招收外籍生業務,深怕政府種種決策,影響新生選擇報到入學的意願,造成學校白忙一場!
事實上,國內不少大學的教學網路設備齊全,若疫情持續擴散,未來需採用網路教學課程時,不少公私立大學,基本上已具備全面網路化教學能力!雖然大學校園生活和互動過程,是大學教育的核心價值之一,但在疫情衝擊下,若能透過網路社群數位平臺,提供各國學子們一個充分討論和分享理念的學術討論空間,甚至透過校際間更多的教學資源共享,讓學生進行跨校或跨國的相互激盪和學習,不啻為後資訊社會聚集各地學生一起討論學習的大學國際化之新趨勢。
在高度競爭時代裡,凡能提供學生豐富學習,並具備競爭力的學校,才能永續發展。教育部必須秉持相信大學能夠自我管理的信念,以全面開放的正面思考,與各大學間建立「夥伴關係」,藉由合理的溝通模式,落實大學自治的理念,共創吸引世界各地青年到台灣學習的優質且具國際競爭力之高教環境!
畫中有話/另類振興券
邁入高齡社會,少子化挑戰接踵而來,養兒防老已不再適用。銀髮族體恤兒孫沒時間陪伴,多以寵物替代,呵護有加,只是所費不貲。
上月剛報完稅,民眾荷包大縮水,有學者在名人堂提出毛小孩應可申報撫養親屬抵稅,認為有寵物相陪,心靈有所寄託,對許多人身心健康,有很大幫助,可減少健保開支;飼養毛小孩的律師也提議,給予飼主定額所得稅特別扣除額,鼓勵飼主登記納管,減少惡意棄養。與其修法讓銀髮族養寵物減稅,不如讓這些飼主享有帶寵物看醫生、打疫苗服務上給予折扣,讓特定族群有另類振興紓困券可用。
死亡 不應該害怕談論
2020-07-12 00:49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長輩年紀大了,多少對自己的死亡早有看法,也許正在等晚輩開口問,只要有了答案,也能避免為人子女未來左右為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住院病人形形色色,但同時有兩位九十五歲阿公住院,那就巧了;更巧的是,兩位老人家的身體狀況,絕對不到有立即生命危險地步,但家屬們卻都不約而同簽了拒絕急救同意書。
相比之下,其中一位老人家狀況,算是較嚴重,已入住呼吸照護病房數年、並經氣切疑似出現肺結核跡象。因為年事高,家屬決定採取保守治療,但老人家還是接上呼吸器,體內持續出現一波波細菌及黴菌攻擊。
每回我去看望阿公時,守在床邊的是他媳婦,問起他先生呢?答案都是要工作。我非常能理解現代人要工作養家的壓力,看看躺在床上的阿公,想想家屬雖簽了拒絕急救同意書,但這樣靠藥物撐著也不是辦法,對阿公來說,他也不好過啊。
左思右想後,我請出安寧共照師,他可是親和力極佳的高手。共照師立刻著手了解這個家庭狀況,他連絡上阿公獨子,商談後發現,做兒子的不希望父親臨終前還要歷經急救痛苦,因此簽署拒絕急救同意書,可在他心底,還是期望父親能熬過這關,然後像之前那樣回到呼吸照護中心去—即使他也理解對早已好幾年沒反應的父親來說,只是繼續躺著受苦罷了。
「我怕啊。」他神情為難坦白承認,背後原因是他有面對姊姊們的壓力;他可是在好幾個女兒出生後,終於拚出的唯一男孩,要是他讓姊姊們誤會是放棄父親,那麼一人一口不孝順、光口水,就可把他淹死。
了解他的擔憂後,我問:「你父親還清醒時,對於自己生死大事是不是曾經表達過怎麼處理呢?」他搖搖頭:「這種誰都不好啟齒的事,光聽起來就很不吉利,沒有人敢開口啊。」
我在心中長長嘆了一口氣。這是老問題,我們的社會結合政府和民間力量推動善終與安寧的觀念多年,卻沒有勇氣對長輩提起這議題。我好想呼籲大家:真不該怕談「死亡」啊!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討論天氣、愛情、遠親近鄰大小事、甚至是政治立場,為什麼我們不能談,怎麼安排死亡呢?比起遠在天邊的政治人物或演藝圈八卦,死亡其實離我們更近;生活中有太多的意外,自從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我們更體會到,健康風險說發生就發生,誰也控制不了。
我們真的更應該,在有機會時鼓起勇氣討論死亡,讓家人知道當意外發生,要是我們無知無覺躺臥床上時、連一絲自主意識都沒辦法表達時,我們希望如何被照顧。或是當狀況無法挽回時,如何安排讓我們在死前少受點苦。做晚輩的該主動談,因為意外事故或心肌梗塞等突發狀況,是不挑年齡發生的,癌症也不是高齡者專屬。我們更該趁老人家還有能力時,鼓勵他們表達自己期望如何走人生最後一程的想法。長輩年紀大了,多少對自己的死亡早有看法,也許正在等晚輩開口問,只要有了答案,也能避免為人子女未來左右為難。
讓我們鼓勵更多人勇敢談死亡,懂得談死亡才是真正成熟的人,正如許多推動安寧療護的專業人員傳遞的概念:懂得死、才會懂得生,懂得死亡隨時可能發生,就會更懂得應該要好好度過活著每一天,讓每天都過得沒有遺憾,也隨時都做好道別的準備。
今天臨時工 明天成首長 別讓聘約巧門毀公務體系
2020-07-11 23:50 聯合報 / 張國輝/社會工作(台中市)
新任考試院長黃榮村在提名前接受立委提問,公開表示「認為擴大三級機關政務任用不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考試院長被提名人黃榮村,經立法院多數同意出任;他在提名前接受立委提問,公開表示,政府要擴大三級機關政務任用,他認為不妥;的確說出很多經由國家考試任用的公務人員的心聲。
不過,考試院人事同意案剛過不久,卻立刻傳出行政院人事總處擬「聘約人員人事條例」草案,這項草案等同是向具有公務人員任免、考績等法制權的考試院挑戰。
以六都的三級機關而言,不外是區公所、戶政事務所等,三級機關是與民眾接觸最密切的地方;目前地方政府運作尚稱順暢,要歸功於三級機關的基層公務員,基層公務員將「依法行政」奉為歸臬,直屬首長或市長就算有意見,打算將其調離現職,在公務人員保障法保障下,也必須以同職等職位調整,就是為了防止首長濫權,迫害行使正當公務權的公務員。
坦白說,目前六都首長政黨輪替頻頻,三級機關首長選邊站不在話下,但基本上還不敢逾越法令,他(她)們仍以身為公務人員為榮;如果未來約聘人員條例立法,三級機關首長改為政務任用,依現況不論藍綠地方首長,跟著上任的臨時人員不知凡幾,有以秘書或機要任命者,幾乎遍及各業務單位,如未來「聘約人員人事條例」再通過,則我國的公務人員考選制度將全面垮掉,公務推動或也將癱瘓。
再說,三級機關政務任用,有可能發生今天是臨時工,明天就成機關首長情事;被擢拔若不是來自對機關的貢獻,也不是嫻熟機關業務,只是與首長的特殊關係,在這樣不公不義體制下,公務體系還能維持嗎?國家還會進步嗎?
黃榮村教授過去擔任過教育部長、大學校長,在社會擁有清譽及口碑,期盼他擔任考試院長後,為國家的穩定與進步,仍一本初衷維護公務員體制。
當個「聰明」使用三倍券的人
2020-07-12 00:59 聯合報 / 鍾亮恩/退休教師(高雄市)
振興三倍券將在郵局開放實體券購買,為避免發生「三倍券之亂」,中華郵政公司日前實地演練人潮爆量及動線分流等情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響應政府振興券方案,我不領實體券,一口氣申請三種行動支付:LINE PAY、街口PAY和台灣PAY,比較一下哪一種方便實用。
申請行動支付長者怕麻煩,我則先準備好銀行帳簿、信用卡和金融卡,下載後依畫面指示填資料,一步步完成。
在這段時間,我買東西也嘗試用行動支付,繳汽車燃料費,覺得方便快速。但是要花三千元購買東西,政府幫忙出兩千元的三倍券,手續還沒有完成,必須選定其中一種行動支付,然後綁定銀行。
決定綁定哪家銀行後,連結到振興三倍券,按照畫面指示填寫資料,直到看到綁定成功字樣,大功告成!結果前幾天,手機傳來台銀訊息,說我的行動支付綁定沒有完成手續,連忙打電話查詢,行員非常有耐心幫我,她也不知道原因,大概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才解決,讓我非常感動;比起有些政府官員,第一線行政人員辛苦又負責。
現在我又在擔心,十五日以後,我用綁定三倍券行動支付去購買東西,卻因為系統或是其他因素,花了三千元卻沒有得到政府幫忙出兩千元,這種損失的責任要算誰的呢?如果我申訴,卻要被官員罵怎麼不當個聰明的使用人,這才冤枉呢!
申請行動支付長者怕麻煩,我則先準備好銀行帳簿、信用卡和金融卡,下載後依畫面指示填資料,一步步完成。
在這段時間,我買東西也嘗試用行動支付,繳汽車燃料費,覺得方便快速。但是要花三千元購買東西,政府幫忙出兩千元的三倍券,手續還沒有完成,必須選定其中一種行動支付,然後綁定銀行。
決定綁定哪家銀行後,連結到振興三倍券,按照畫面指示填寫資料,直到看到綁定成功字樣,大功告成!結果前幾天,手機傳來台銀訊息,說我的行動支付綁定沒有完成手續,連忙打電話查詢,行員非常有耐心幫我,她也不知道原因,大概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才解決,讓我非常感動;比起有些政府官員,第一線行政人員辛苦又負責。
現在我又在擔心,十五日以後,我用綁定三倍券行動支付去購買東西,卻因為系統或是其他因素,花了三千元卻沒有得到政府幫忙出兩千元,這種損失的責任要算誰的呢?如果我申訴,卻要被官員罵怎麼不當個聰明的使用人,這才冤枉呢!
職籃變革絕非零和博弈
2020-07-12 00:54 聯合報 / 郭家倫/體大博士候選人(桃園市)
日前陳建州宣布台灣籃球新職業聯盟將成立,接著是ABL傳出垮台危機,兩個和台灣籃球都有關係的消息,等於吹了兩次重大風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因為民間重組職籃新聯盟,SBL變或不變議題再受關注 。 事實上變或不變是個不辯自明的議題,球迷早就用新台幣投票了。
筆者在意的是,台灣職籃何時能給我們童年時看灌籃高手的感動。日本職籃 B League 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九月整合過去兩大聯盟體系後,每年市場高速成長,菲律賓隨著經濟再度起飛,除了盃賽制的PBA,仍然是頂級聯賽,主場制的半職業聯賽 MPBL 這幾年也快速崛起 。
筆者在意的是,台灣職籃何時能給我們童年時看灌籃高手的感動。日本職籃 B League 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九月整合過去兩大聯盟體系後,每年市場高速成長,菲律賓隨著經濟再度起飛,除了盃賽制的PBA,仍然是頂級聯賽,主場制的半職業聯賽 MPBL 這幾年也快速崛起 。
台灣頂級聯賽治理架構,應該要讓聯盟能聚焦思考及行動,如何達到美國 NBA、日本職籃 B League,或是菲律賓 PBA的娛樂及賽事水準。SBL 架構,如果一直無法達到頂級聯賽水準,那就只能思考日本 B3 或菲律賓 MPBL 與該地頂級賽事競合的策略。就像籃球規則一樣,場上競爭是必然的,但在規則之內,發乎情止乎禮,隨著時間的積累,籃球文化發酵,市場的複利成長,大家能一起享受榮耀時刻,不也才是企業家投資籃球,乃至企業賽事的初衷?籃球雖是方寸之地的競賽,市場卻是無限寬廣。
近年來,隨著全球營養及醫療水準拉近,各國身高及身體素質也漸趨拉近,但籃球的競爭水準卻逐漸兩極化;然不影響亞洲各國對籃球的熱愛,各國職籃仍蓬勃發展。日本職籃 B League 的行銷發現,雖然門票主要是少數重度粉絲購買,但當聯盟形象及行銷正確,就會有許多輕度粉絲,願意一起享受當下的感動,因而促成這幾年日本職籃 B League 觀眾人口爆發性成長。籃球作為菲律賓國球,甚至連遠洋漁船都希望能收看最新賽事,漁工一靠岸就去買球鞋。台灣的職業籃球,相信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企業家對職籃的投資不會是零和博弈。
全球新冠病毒蔓延,台灣是少數運動賽事較不受影響的幸運之地,上半年台灣的職棒,甚至在美國引起觀賽熱潮。目前成立新的職籃聯盟,引進外籍球員相對容易,乃至有很大機會將台灣職籃推銷給全世界。在這個時刻期待台灣各界能做正確的選擇,促進台灣籃球、相關產業及籃球文化更上層樓。
政府舉債撒錢 誰來勸留本
2020-07-11 23:54 聯合報 /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端午連假屏東墾丁人潮滿滿,商家終於等到及時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端午連假後,口罩及社交距離似乎一下就放開了;花東和離島出現人潮,墾丁小販們說,這是幾年來生意最好的時候,個個笑不攏嘴,收錢的手沒停過。
想想幾個月前,同樣的人,不是才因為疫情沒生意,就說快付不出房租了嗎?於是政府開始撒錢,一直到現在還是族繁不及備載。
台語有句「好天著存雨來糧」,就是說在好時機要準備好狀況差時的存糧。這些當初叫窮的個人工作者,或是企業老闆們,你們的「雨來糧」跑到那裡去了?
過去三個月,政府滿足於口罩配給、邊境封鎖,三不五時就把香港和對岸拿來掃射一頓;現在各國開始規畫解禁及經濟重啟,才發現因過去三個月對內經營,我們沒有經濟起飛及國際開放的「雨來糧」了;於是只能繼續撒錢,政府四年的舉債額度,已經超過前政府八年額度,都沒有聽到負責財政紀律的財政部和主計總處出來說些什麼,更不要說負責監督的立法和監察審計單位了,反正都是國王的人馬。
一千二百年前,韓愈的諫佛骨表,當人民眾聲喧嘩的時候,韓大人說「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好像說得就是現在這個時候。
政務、約雇插隊進用 常任更難升遷
2020-07-11 23:52 聯合報 / 顏小如/公職(台中市)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提出「聘約人員人事條例」草案,在草案說明中指出,聘約人員若符合相關資格,得於進用滿三年後,擔任或兼任研究等機關機構組織法規定有職稱職等的職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提出聘約人員人事條例草案,聘約人員得於進用滿三年後,擔任或兼任下列機關(構)組織法規定有職稱職等之職務:一、研究。二、實(試)驗、檢驗。三、文教。四、醫療。五、專業科技。六、限期性任務功能組織。七、與前六款性質相當之機關(構)。如該草案通過,以後約雇人員只要任職滿三年,就取得成為公職人員資格。
又民國一○五年「執政決策協調會議」通過行政院建議,未來中央三級機關首長「政務、常任」採雙軌併用,行政院人事總處初步研議適用原則,將有政策性質、預算規模較大的機關列為首選,且不超過三分之一,預估(三級機關)最多增加廿多個政務官。意即,爾後政府高階職務,將有三分之一進用非國考人員;公職人員就算經過廿、卅年辛勤工作,要升到高階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了,因為政府高階職務將會有三分之一以政務職進用。
身為資深公務員,不禁感嘆,當年歷經艱辛的公職考試,夙夜苦讀,才取得錄取率僅不到五%的公職門票;又歷經二十餘年的公職生涯奮鬥,好不容易才成為中階公務人員。
如今因為上述兩項變革,可能以後會被以約聘雇進用的人員取代,也使原本已不甚順暢的升遷機會,更狹隘了。
政府廣納人才的美意,當然值得讚許,但是否也該為辛勤工作的公職人員多些鼓勵;是否該有配套措施給公職人員多些升遷機會呢?
又民國一○五年「執政決策協調會議」通過行政院建議,未來中央三級機關首長「政務、常任」採雙軌併用,行政院人事總處初步研議適用原則,將有政策性質、預算規模較大的機關列為首選,且不超過三分之一,預估(三級機關)最多增加廿多個政務官。意即,爾後政府高階職務,將有三分之一進用非國考人員;公職人員就算經過廿、卅年辛勤工作,要升到高階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了,因為政府高階職務將會有三分之一以政務職進用。
身為資深公務員,不禁感嘆,當年歷經艱辛的公職考試,夙夜苦讀,才取得錄取率僅不到五%的公職門票;又歷經二十餘年的公職生涯奮鬥,好不容易才成為中階公務人員。
如今因為上述兩項變革,可能以後會被以約聘雇進用的人員取代,也使原本已不甚順暢的升遷機會,更狹隘了。
政府廣納人才的美意,當然值得讚許,但是否也該為辛勤工作的公職人員多些鼓勵;是否該有配套措施給公職人員多些升遷機會呢?
教室裝冷氣 該考量健康、舒適與節能
2020-07-11 23:46 聯合報 / 胡維平/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嘉縣民雄)
各縣市學校教室大多未裝冷氣,只能吊扇、立扇全開,日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宣布,兩年內讓全國教室班班有冷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宣示將協助高中以下公立學校兩年內裝設冷氣,大家對此政策正面評價,期盼能如期落實。
然而,在規畫教室全面裝設冷氣的同時,希望提醒政府及各級學校,冷氣不等於適當之空調。以現代觀點言,適當空調,除了維持舒適溫濕度外,同樣重要的是要能隔絕室外空氣汙染,維持適當的空氣品質,並避免群聚感染。
近年空汙問題引發討論與關注,戶外主要汙染物,包括懸浮微粒PM2.5、PM10,以及臭氧等,對健康長期之危害,遠較悶熱不適嚴重。教室內也可能因過高二氧化碳濃度、粉塵及揮發性有機物質(VOC)等,造成空氣品質惡化,輕則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重則危害健康。此外,在密閉空間,流感及冠狀病毒等容易藉由飛沫及氣膠傳染,更是防疫工作的一大隱憂。
呼籲所有教室與集會空間,必須徹底改善空氣品質,包括大專院校及目前裝設冷氣的中小學,可能大都未將上述問題列入考量。兼顧舒適、健康與節能,應是未來裝設與改善空調的必要方向。
基本上,室內空調設計,必須與外界做適當的空氣交換,以免室內產生的汙染物,或呼吸排出的氣體及病原不斷累積,又要能隔絕戶外空汙,且最好也要避免能源浪費。這些通常可藉由熱空氣交換機,搭配醫療等級的進氣濾網,並與空氣品質監測裝置聯動達成;室內若再加裝適當換氣量的空氣清淨機,將有更好的維護健康之效果。
適當之空調設施,當然比單純加裝冷氣成本更高,但為了全國師生健康,各級學校能先做好建置適當空調的規畫,除了提供舒適學習環境外,也更要確保健康的空氣品質。學校可藉由建置即時廣泛的校園室內外空品監測,尋找空品不良死角,並可彈性調整教學場域,潛移默化中進行呼吸健康與能源環保教育。
關於校園空品改善與監控設施的設計,國內空調產業在建置醫療院所及大型場館上,已累積豐富的經驗。近年來,中正大學在執行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之教學場域改善時,也針對教室與實驗室的空品監測、維護及節能措施,進行完整規畫,對於教學品質提升與防疫工作落實可見明顯成效。
期盼這次政府補助政策,能讓「提供舒適學習環境」與「維護健康教學空間」二大目標一次到位,讓下一代能在健康的教育環境中成長茁壯。
操演登陸戰 怎是作秀?
2020-07-11 23:44 聯合報 / 周永秦/準大學生(台北市)
海軍陸戰隊九九旅步二營日前演習,因海象突變,發生突擊艇翻覆意外目前造成兩名官士兵殉職。圖為海陸2013年在左營實施操舟演習登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海軍陸戰隊操演意外,兩名隊員死亡悲劇,然而有民進黨人質疑,國軍演習多為「作秀」,更批評漢光演習是「最大場表演」,引發爭議。
軍事訓練意外難免,以美國為例,依國會報告,自民國95-107年(二○○六到一八年)間,美軍人作戰陣亡人數,占死亡總數十六.三%,而訓練死亡高達卅一.八%。報告更指出,過去幾年間傷亡七成都發生在非戰鬥中,海軍陸戰隊由於專精兩棲作戰,高強度及惡劣的作戰環境,意外傷亡機率更高。
此次聯合登陸作戰演訓,不少人質疑國軍為何要操練登陸戰,只要確保台灣不被登陸就好,不是嗎?恰恰相反,登陸作戰才是國軍最需操演戰術。首先,登陸作戰可用以模擬敵軍登陸,在演習模擬對抗中,設想敵軍登陸戰術、執行搶灘任務,藉以了解我方在灘頭防衛或反登陸作戰上的不足。此外,當敵軍真的攻下我方固守之離島,如澎湖、金門等,我們當然也需執行登陸戰將其奪回。兩棲登陸是必備戰術之一,怎是作秀?
戰場變化多端,敵人戰術出其不意,演習中模擬敵軍戰術戰法,怎會是「最大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