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6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特別預算浮濫 財政惡化先兆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988/web/

◆  聯合報社論/不想被稱「小綠」,就得認真監督政府
◆  聯合報黑白集/虛防疫,所以偽出國
◆  經濟日報社論/特別預算浮濫 財政惡化先兆






經濟日報社論/特別預算浮濫 財政惡化先兆


2020-07-16 00: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立法院臨時會日前審議「前瞻條例後續四年籌編同意案」,只有民眾黨堅決反對,輕易就通過前瞻續編4,200億元;若加上前瞻第一階段的4,200億元,戰機採購預算近2,500億元,以及紓困2.0已經通過的2,100億元,蔡政府自民國105年(2016年)上台後,特別預算舉債規模已經高達1.3兆元之巨。如果將蘇貞昌院長預計提出紓困3.0,將追加約2,000億元的特別預算也計入,則蔡政府任內特別預算超過1.5兆元,將是我國歷史上最鉅額的特別預算。
通常遇到天災、事變、疫情等真正重大、突發、緊急等特殊情勢,才需編列特別預算。預算法第83條規定,行政院除非遇到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國家經濟重大變故、重大災變等,才得於年度總預算外,提出特別預算。準此,前瞻建設編列八年8,400億元,當初在「正當性」方面即備受質疑,甚至執政黨內也有不支持的異聲。何況地方政府需要提出高達4,000多億元的配合款,可能拖垮地方財政,現在疫情衝擊下稅收短缺,更讓人擔憂地方政府是否負擔得起。第一階段的問題,還沒有交代清楚,就輕率在疫情期間提出後續特別預算,也沒有提出相關重大建設是否因應疫情作適度調整,實在是嚴重失當。
監察院曾指出,特別預算編列近年來有常態化現象,導致浮濫,破壞正常預算體制,甚至恐有將部分支出隱藏於特別預算,尤其是前瞻計畫特別預算,被質疑造成近年總預算財政收支平衡假象特別預算高達1.5兆元,代表總預算的情況完全失真,並不能反應真實財政狀況
最嚴重的是,特別預算超過1.5兆,直接破壞了蔡政府在民國108年(2019年)4月才公布的「財政紀律法」,不但未貫徹零基預算精神,還變相擴充支出規模,導致預算差短及公共債務餘額排除預算法、公共債務法的規範而漸漸失控。行政院大幅增加政府歲出,並未具體指明彌補資金之來源,違反不得增訂固定經費額度保障的精神,對於前瞻建設第二階段如此重要公共工程建設及重大施政計畫,未看到成本效益分析報告,也未依政府資訊公開法規定,公布於相關網站。而立法院對於上兆元特別預算案的審議也是草率輕忽,根本違反應注重支出增加、收入減少之原因、替代財源之籌措及債務清償之規劃」。
其實,目前的財政窟窿除了1.5兆元的特別預算之外,還有健保和勞保兩個社會保險基金未爆彈。健保今年赤字將達676億元,明年更增加為900多億,勢必要大幅調漲保費;而勞保更有10.2兆的潛藏債務,財主單位過去總以潛藏債務只是「或有債務,不一定發生」來應對,問題是蔡政府第一任毫無改革,導致五年後勞保破產,已達退休條件的240萬勞工如擔心領不到而提前領取一次給付,擠兌金額將近3兆;若照蘇貞昌院長「由政府負擔最終支付責任」的說法,不論是增加政府撥補,或異想天開要以舉債支應,都是把潛藏債務實質表面化為公共債務法定義的債務,等於五年內債務暴增10兆以上,勢必超過公共債務法的上限。
除了政府支出失控的問題之外,另一重大警訊就是蔡政府過去數年稅收超徵的好運可能已經用完了。一方面受資金回台專法租稅大赦、股利所得減稅、未分配盈餘加徵營所稅稅率降為5%,以及產業創新條例擴充租稅減免,包括產創條例智慧機械納入投抵、產創條例未分配盈餘實質投資可列減項,以及去年上市櫃企業獲利衰退,因應疫情今年首季虧損可抵未分配盈餘稅等等諸多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的綜所稅、營所稅收雙減,合計跌破5,000億元大關,所得稅1.1兆元預算目標難以達標,明年更不容樂觀。在稅收嚴重短徵之際,蔡政府還不知在支出面將錢花在刀口上,這就是財政快速嚴重惡化的凶兆













聯合報黑白集/虛防疫,所以偽出國


2020-07-16 00:0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松山機場日前舉辦偽出國活動,引發熱烈回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最近很夯的一種旅遊玩法,叫「出國」。松機開放九十個名額,竟吸引上萬人報名,民眾拿著護照到機場報到畫位、過海關、進機艙,只差飛機沒起飛,把出國該走的流程都體驗了。這種「假出國尋開心」,卻讓人有說不出的空虛感。
防疫上半場,台灣靠著口罩管制跟邊境管制,算是打了漂亮的一仗。但疫情超過半年,許多國家的策略從被動防守轉為積極抗疫,一方面發展疫苗和快篩試劑,並陸續啟封管制,以求經濟復甦。相形之下,台灣的「加零死守」,卻不知目的何在。
但從上半場進入下半場,台灣仍只有圍堵一招為保持低確診紀錄,入境不普篩、本土不廣篩,把民眾關國內、外國人阻境外,極盡鴕鳥作風至於快篩試劑疫苗的研發又極度僵化,只是靠著一招半式走天下,讓人看破手腳
當各國陸續解封,歐盟、日本首波解禁都未納入台灣,就是看到了台灣缺乏科學數據檢驗的」。蔡政府也明白自己的弱點,只能繼續鎖國。但光靠國旅畢竟救不了旅行社的倒閉潮,蔡政府只好繼續撒錢編特別預算,去救已經水淹到鼻子的觀光業。
桃機也仿效松機,打算推出進階版的偽出國:民眾可搭機環島升空一圈、吃飛機餐,下機買免稅商品。林佳龍大讚,這是觀光產業的創新;聽在觀光業耳裡,不知是該笑或該哭。稱其為蔡政府「務虛」之最佳創作劇本,倒不為過。












聯合報社論/不想被稱「小綠」,就得認真監督政府


2020-07-16 00:1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民眾黨立委在議場內拉起「酬庸養肥貓,修憲廢考監」布條。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完全執政剛進入第二任期,即已產生諸多令人難以想像的亂象;無論是人事酬庸、官位分贓、濫法,不公不義作為不斷浮現正因一黨獨大,民進黨對民主法治的侵蝕和戕害,也一日大於一日民進黨之所以在各個戰線都能予取予求,且肆無忌憚,主要就是在野黨未能充分盡到監督執政者的責任
國內政黨傳統上因統獨立場之異,而有藍綠之分。如今在立法院的有效政黨,兩大黨之外的「時代力量」和「基進黨」通常被稱為「小綠」,以跟隨民進黨步伐為基調;至於民眾黨,路線仍相當模糊。在這種情況下,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掌握所有行政、立法資源,在野黨則以政治立場決定是非,以致在野黨無法有效發揮民主制衡力量。
以最近的人事提名爭議為例,國民黨立委為杯葛陳菊的監察院長提名而占領議場,但過去對太陽花占領國會讚不絕口的民眾黨和時代力量,有的表達奚落,有的則公開反對。其中,時代力量則聚焦於「反對黃健庭」出任監院副院長,對陳菊只是以公布民調方式帶過,明顯雙重標準
再如,立院甫行使過同意權的考試院、通訊傳播委員會人事案,同樣是政黨偏私、酬庸明顯的提名,在野黨仍不同調。儘管在野黨對考試院人事都未投下贊成票,但反對力道明顯有別通傳會的人事,則是國民黨、民眾黨投票反對,時力部分同意,力量分散
先前的立法院長選舉,更看出此一現象。蔡總統提名從未有立委資歷、純因「黨意」出線的游錫堃,這在任何民主國家都是極其罕見的事,也是國會倫理的大是大非問題。但在在野黨中,竟只有國民黨表示無法苟同,民眾黨和時力都投下支持票。因此,這些在野黨被稱為小綠」,也不算太蔑視他們
在野黨附和執政黨,當然有其意識形態或政治利益之考量;但從民主制衡的角度看,卻是有虧職守,對不起選民舉例而言,對時代力量或基進黨而言,「削弱國民黨重要性遠大於制衡民進黨」;對民眾黨而言,則是成為最大在野黨考量遠遠超過監督效果」。然而,僅專注於意識形態或著眼於短期的政治利益,必然使小黨喪失自主性,降低自己的存在價值
幾個在野黨最近內部都發生問題,即與其角色模糊有關。例如,時力傳出已退黨的立委林昶佐動員大量「人頭黨員」入黨,想直、間接掌控時力。無論訊息真偽如何,正因為時力和民進黨的關係曖昧,才讓有心人可以游走兩方。再如,民眾黨因柯文哲個人政治魅力而起,卻無法走出「一人黨」的侷限,再加上政黨定位不清,才一直無法擴大局面。
事實上,政治上非關統獨、卻攸關公義是非的議題很多,諸如考監委同意權、國營事業人事的酬庸,乃至防疫及紓困的缺失、前瞻計畫虛擲公帑等,無一不是在野黨可以制止執政黨濫權的事但在野黨各懷鬼胎,卻只是讓執政者更加肆無忌憚,而政策的大是大非則愈發扭曲罷了
反觀民進黨對付在野黨的策略能收編的就收編,不能收編的就全力打壓。那些被收編的「小綠」們,如社民黨的主席范雲變成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綠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轉身投靠老大,基進黨立委陳柏惟則表現得比民進黨還民進黨,都失去了本身政黨的自主性從政黨發展的角度看,永遠在關鍵議題上護航大黨,最後也只是被大黨吞噬而已
從稍早民進黨企圖偷渡《國土規劃法》修法,但因所有在野黨齊力猛轟,法案雖勉強過關,但最後擱置了爭議性條文。可見,民進黨雖然蠻橫,但只要在野黨團結,有效監督並非不可能。從民主政治或政黨的長遠發展看,護航民進黨的在野黨若不甘被稱為「小綠」,就請拿出在野黨應有的態度認真監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