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健壯/蔡英文要擺脫兩種意識的束縛
◆ 洪蘭/讓他們去走自己的路
◆ 楊志良/民眾偉大,政府混蛋
◆ 林中斌/兩岸僵局將開解
◆ 陳亮恭/常照你的長照
◆ 薛承泰/勞保的續命仙丹
◆ 薛琦/振興三倍券真有三倍的效果?
◆ 周行一/你不會比父母差
◆ 盛治仁/我們就不能好好相處嗎?
◆ 楊渡/別說《教父》沒教過你
◆ 方祖涵/職棒熱潮退卻後的省思
◆ 黃介正/孤鷹.戰狼.香港
◆ 劉維公/閱讀提案力中心:敦南誠品書店
◆ 葉銀華/股市經營權爭奪的亂象
王健壯/蔡英文要擺脫兩種意識的束縛
2020-06-13 23:35 聯合報 / 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挺韓團體上凱道抗議,揚言也要罷免蔡英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同一個城市,同一天前後幾小時之差,先是這個城市的市長被罷免,接著是這個城市的議長跳樓自殺,這樣的事,台灣政治史上僅見,全世界亦然。
但「這個國家」的總統卻陶然於市長被罷免,渾然忘了議長之死,她在當天晚上的臉書上寫了這樣一段話「今天,有九十多萬名高雄市民…讓台灣民主往前走了一步」。
很顯然,蔡英文在寫臉書那刻錯置了她的黨政雙重角色。對直轄市長被罷免,直轄市議長自殺,她應以總統而非黨魁身分發言;市長被罷免後,她該扮演團結者角色,而非擺出勝利者姿態;議長跳樓殞命,她該扮演撫慰者角色,而非不聞不問。
柯文哲最近有感而發問了一個大哉問「民進黨對於台灣的手足呢?」他的答案是「黨同伐異,非我族類從不手軟」。被罷的韓國瑜與自殺的許崑源,蔡英文當然不會以手足視之,但直轄市長與議長,起碼跟她有政府同僚的關係吧?同僚被罷與同僚自殺,她在第一時間應該以總統身分而非黨魁身分表態,也應該是人性之常與本分應為的反應吧?
黨魁角色優先於總統角色,就像黨政合一與政教合一一樣,都是前民主甚至非民主政治文化的殘餘。台灣民主政體雖然早已粲然大備,但台灣人民的選民意識高於公民意識,台灣政治人物的政黨意識高於國家意識,卻是台灣民主文化未臻成熟的一個關鍵,連領導國家的總統也經常受制於選民意識與政黨意識而不自知。
但第二任的蔡英文卻必須擺脫這兩種意識的束縛。既是第二任,就代表從此已再無所求,既無所求,就不須再作有你無我的競爭,不須競爭,當然也就不必要再畫分敵我。也因此,第二任的蔡英文應該以團結者自期,而非延續過去多年所習慣的競爭者角色。
她在第一任所推動的許多政策,即使像她所說都是為了改革,但因為政策的針對性與殺傷力太強,其結果都擴大了社會裂痕;韓國瑜被報復性罷免後,以及可能接踵而來的惡性循環報復,更讓這些裂痕難以癒合。蔡英文是總統,以團結者角色出面癒合社會裂痕,當然是她的責任。
何況,蔡英文現在的完全執政,不同於馬英九過去的完全執政,更不同於陳水扁當年的少數執政。自民選總統以來,蔡英文是第一個集五權於一身的總統,行政與立法外,連大法官、監委與試委,也盡是國王人馬;再加上她統率三軍外,又有網軍側翼,五權加身又四軍在手,權力之大絕對空前。
但有這麼大權力的人,還需要黨同伐異嗎?國民黨已經被打得奄奄一息,非要把他打到形神俱滅不可嗎?韓國瑜變成歷史名詞後,還要不斷尋找可以獵殺的對象嗎?更重要的是,在美中台關係劇變的時刻,一個耽於內鬥而對立分裂的台灣,能應付歷史變局嗎?蔡英文是總統,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操之於她一念之間。
國家領導人在關鍵時刻扮演什麼角色,至關重要。以川普為例,在新冠病毒浩劫中死了十幾萬美國人,川普卻未扮演撫慰者的角色;在多次激烈的種族衝突中,川普也從未扮演團結者角色,讓本來決定遠離政治的前任國防部長馬提斯不得不講出「川普是第一個不要團結美國人的總統,他甚至連假裝要團結都不做」這樣的重話。
川普的負面例證擺在眼前,「賢與不肖,何以異哉」,蔡英文當然應該知所選擇;但團結,即使是假裝團結,可能是她第二任國政治理的重中之重嗎?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