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林蒼生:跟著雲 飛向愛心大國\星期透視/新南向政策?新難向政策?

udn 論壇報

◆  媒體能救台灣嗎? 不能或不為
◆  新南向政策?新難向政策?
◆  對的改革 並不會影響選情
◆  人心、人氣、人性 決定選票
◆  失信於民 政將不存
◆  民進黨最大的敗筆
◆  名家縱論/林蒼生:跟著雲 飛向愛心大國
◆  漫畫/請君入甕
◆  畫中有話/低頭過馬路 抬頭看布條
◆  畫中有話/要聽誰的話?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林蒼生:跟著雲 飛向愛心大國


2018-11-10 23:35 聯合報  林蒼生(統一集團前總裁、三三會顧問)
統一企業前總裁林蒼生(圖)在退休前思考人與自然關係,提出身心靈的行為模式,著有「總裁聞思修」一書;近年,並提出清富觀念,期望改變世界改變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雲,仍慢慢地飛,地球也以相同的速度在轉,為什麼人要變得匆忙呢?匆忙使人與自然疏離,使自己不能寧靜自在。但,人為什麼仍舊選擇匆忙,無法改變?這是每個人或每個知識分子,要思考的問題
我提出清富觀念後,很多人贊同,也有很多人說不容易做到。今日社會人們的思想,已被看不見的文明列車,拉著往前衝。要使列車忽然慢下來,當然不容易,在這種無力回天的狀況下,只好選擇由少數菁英做起,尤其是先由企業菁英做起,效果更好。因為企業菁英可以帶領一批人,使企業成為溫暖和樂的大家庭,改變了一批人,也改變了自己。
改變自己非常重要,自己的心性如能由向外奔馳的習慣,轉向內心穩定成長的安靜,將生活與生命同等關注,每天以愉悅的身心與人相處,甚至可以在安靜安祥時候,如莊子所說:「得乎至美,而遊乎至樂」,那麼清富的功課,就幾乎完成。
這「至美」「至樂」的功課,必須從不匆忙做起。我們很幸運生長在台灣,這裡有深厚的文化淵源,儒釋道的精華成為我們日常知識,使我們東方人比西方人多了一份不匆忙的悠閒,再加上現代科學的養分,使以前不清楚的內在世界更為清楚明白。
少數的人中菁英,IQ高,EQ也很高。不僅事業發展得好,樂觀自在,家庭美滿,而且形態優雅,在人群中到處受人歡迎。他們心靈也時時處在平衡的安靜狀態,這樣的人,其心靈能量比平常人高,喜歡照顧別人,而且心中時時充滿了愛心
愛心是一種能量,是人類將來要進化的方向,這是所有宗教教義都指向愛心的原因。我們如把愛心放在內心,時時使它發光發熱。發光,使自己容光煥發,發熱,把溫暖帶給人間。就這樣,愛心像一顆內心的太陽光耀奪目,照耀身內細胞及外在世界,使身體每一個細胞的生命力旺盛起來,就像我們對著早上的太陽一樣。
愛心是人內在的太陽。古來不論哪一家的修行人,都強調在寧靜的觀照中,使內在的黑暗光亮起來。那光亮的探索與愛心的光芒是相同的,所以想修行的人沒有愛心絕對修行不來。這也是師傅在尋找門徒時,所謂的「根器」。
對一個人來說,愛心這麼重要,它是腦筋能否平衡,心靈能否平和的關鍵。一個社會,以至於一個國家也都一樣,現在全世界都以成為經濟大國,甚或政治大國為目標全力以赴,為什麼不改成以愛心大國為目標,使社會更和樂更幸福,更正確地往我們的理想國「世界大同」邁進呢?
雲,仍慢慢地飛,雲要告訴我們的居然有那麼多。朋友,多看雲吧!那雲還會告訴你更多、更多…而且也讓我們一步一步走向愛心大國。










星期透視/新南向政策?新難向政策?


2018-11-10 23:57 聯合報  王如玄/雍展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斯里蘭卡外籍生來台讀書淪為黑工,勞動部長許銘春下令,將請教育部提供來台就學外籍生實習名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康寧大學爆發透過仲介招攬斯里蘭卡學生來台,卻被派到屠宰場工作一事,引起軒然大波。「假產學、真打工」不但涉及人口販運,國際學生變相為非法移工,更是嚴重傷害台灣在國際教育界的形象。
政府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九月推動新南向政策,擬藉由開拓東協及南亞國家市場,提升台灣對外經濟格局及多元性,從而帶動國內消費景氣。然實施到現在,尚未看見發揮多少成效,就已問題重重。康寧個案只是冰山一角,因新南向政策引發的人口販運,開放免簽來台卻從事色情活動,已成社會治安隱憂
無論是基於國際產學合作的新南向教育政策,或是基於促進觀光交流的開放免簽便利措施,無非是立意於從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及區域鏈結,創造互利共贏模式。遺憾的是,或因規劃粗糙,未顧及現實社會所需,或因配套措施不足、把關機制不嚴、管理不善,美意變了調。
以觀光為例,除了上述「假觀光、真賣淫」的社會治安問題外,原本是希望以簽證便利措施吸引目標旅客來台觀光,以填補台灣旅遊消費市場缺口。但自開放以來,僅見新南向國家旅遊人數成長,但觀光外匯收入卻較前一年度減少,消費能力不及於其他國家旅客,對於實質觀光效益不大。
從另一個角度看新南向,應該思考如何緊密結合新南向和新住民就業保障。當政府開放僑外生畢業後留台工作五或七年,可以讓其長期居留,以補足產業界所需中高階技術人才的同時,何不重新檢討現行新住民培力政策,強化新住民在新南向的參與角色,讓已在台落地生根的新住民及二代,有更多機會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主力。
台灣有近六十萬新住民,又以女性居多。母國語言是新住民優勢,尤其在新南向觀光導遊部分,新住民是不可或缺的人才。雖然新南向將新住民納入觀光人才之一,但新住民職訓類仍在傳統美容、餐飲業,且欠缺新住民中高階專責專班培訓,包含新住民數位學習落差。
另外,考照法規也存在對新住民考試的不利限制,學歷採認是其一,中文試題理解是其二,以致於新住民錄取觀光導遊的人數不到三成,更遑論考取導遊證照的就業媒合更低,甚至在台灣永續觀光發展策略提到的導遊分級等,迄今沒具體方法。
因此,在強化新住民中文能力,職業訓練更契合新住民專業、特質優勢及其興趣,同時鬆綁對其就業及考照的不利法規,可為新南向助力,也是留住人才的方法。
新南向政策在質疑和批判聲中上路,當執行問題一一浮現,應盤點兩年來的執行成果,讓外界檢視,不能只是美化數字,要有更嚴密的查察及因應對策,才不致浪費國家資源。






人心、人氣、人性 決定選票


2018-11-10 23:44 聯合報  黎建南/自由作家(高雄市)
韓國瑜的聲勢為此次選情投下震撼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舉在求勝選,勝選由選票決定,累積選票必須爭取人心,凝聚人氣。順乎人性,看似單純,卻錯綜複雜,充滿變數。
爭取人心,理應以政見訴求,引起選民共鳴;雖然六都市長競選開始,公辦政見會也舉行了;但有多少選民去用心思考候選人提的政見?務實政見往往不如一句虛幻口號吸引人心:「換人做看看」,沒人用心思考為何要換人?新換的人有那些條件比原來的人好。「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沒人思考是什麼夢?如何美夢成真?至於「肚子扁扁也要選阿扁」,就更莫名其妙了。所以選民不用心,甚至人心善變,人心易騙,使得多少靠口號當選者,後來回報選民的是失望與後悔,怪誰?
選舉要造勢凝聚人氣,沒有人氣就只能在支持度百分之一以下掙扎,條件再好,也難得有人看你一眼。
然而,凝聚人氣難,維持人氣不墜、拿捏人氣恰當,更是學問。江湖諺語:「顯眼不礙眼、亮眼不刺眼,才能福壽雙全」,意謂顯眼、亮眼才能有出息,但要拿捏得宜,若讓人感覺礙眼、刺眼,會引起妒恨難以長久;氣勢愈高,姿勢就要愈低,不能讓人感覺氣勢凌人,但無奈的是,你氣勢再低還是有人感覺礙眼、刺眼。
韓國瑜氣勢破表讓人震撼,他一直謙虛低調,義務貼身警衛雖然偶而會與民眾有些推擠,大家也知是護韓心切諒解,但韓的氣勢激勵了藍營,也刺激了綠營藍營支持者在明處表現激昂,綠營支持者在暗處開始插針
一位私設漢學堂的居士,其家族自清朝即講授漢學,弟子上千,他不是台獨也反對去中國化,但有強烈省籍意識,認為韓不是打倒廿年綠色執政,而是打破七十年本省人主政高雄,必須制止。他給弟子的指示很有意思:「面對虎嘯不能龍吟,只能蟬鳴;爭取共鳴不只摸頭,還要洗腦。」
人氣不足遭棄,人氣過盛遭忌,的確難防但最難防的則是人性被操弄,人性不是單純的性善、性惡,而是脆弱
我認識一位臨時工頭頭,前陣子一直聽他說:「要選賣菜的啦!」這兩天改口:「不能選膨風的外來人。」我問他怎麼變了,他說想通了;我說是腦袋想通了,還是財神爺來了?他心虛掉頭就走。
我曾任國民黨新竹縣黨部書記,南北奔波時會抽空去新竹看看老友。一位老村長前陣子跟我說:「新竹縣需要改變,不能再讓派系操控。」但日前改口說:「派系比較了解老人。」我知道他不會為少許走路工而改變想法,但我也知道他兒子因經濟不景氣失業,孫子還在讀大學。
一文錢逼死英雄漢,幾億錢會不會讓選舉改變?我不知但這是人性的掙扎,也是人性的考驗所幸賄選影響力愈來愈小,但願今年不要動搖選舉該有的結果







媒體能救台灣嗎? 不能或不為


2018-11-10 23:10 聯合報  張作錦
星雲大師與首屆真善美新聞獎得獎者合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佛光山星雲大師於民國98年(二○○九年)年初,與台灣媒體主管座談,我有幸在座,他對台灣當時的情況和未來的發展,滿懷憂慮。他宣布設立真善美新聞獎,希望成為「台灣的普立茲獎」,給新聞界一些幫助和激勵。大師感性的說:「現在能救台灣的,就只有媒體了」。

真善美新聞獎初衷:救台灣

真善美新聞獎贈獎典禮,大師參加好幾次,每次致詞時,都不忘叮嚀新聞界要救台灣,譬如在民國103年(二○一四年)十二月七日第六屆贈獎典禮中,大師表示,目前台灣黨派鬥爭,社會撕裂,「面對政治失望的時刻,媒體救台灣非常重要」。
舉出以上這些場合和事例,都可見到,大師念念不忘救台灣。他也很清楚的說明,他創設真善美新聞獎的目的,就在激勵和幫助媒體去救台灣。現在,新聞獎運作前後已有十年,我們不妨回顧和檢討一下:大師希望媒體救台灣的這個目標,達到了嗎?能達到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作三點討論:第一、媒體有救國的責任嗎?第二、台灣現在需要媒體去救它了嗎?第三、媒體有救台灣的能力嗎?
先談媒體救國媒體最早期的表現形式是報紙,那時還沒有廣播和電視。報紙原始的目的本來只是傳遞消息,但因為各種政治的、社會的和經濟因素的影響,報紙逐漸轉變了性格,它制衡政府和護衛言論自由的特有的功能,一天比一天顯著,也一天比一天受到社會的重視和期許。
美國報業先賢史東(I. F. Stone)曾有一句名言,他說:「天下沒有不說謊的政客和政府」。這句話現在大家都耳熟能詳,當年可是暮鼓晨鐘。政府說謊,怕新聞界揭露,要管制媒體的消息和言論,新聞界與之對抗,以避免政治的腐化墮落,使社會能正常發展,人民生活幸福。儘管那時的新聞界沒有標榜救國家,但這樣做,不就是救國家嗎?
而在中國,媒體救國,更是歷史的傳統。清末民初,孫中山辦「民報」,梁啟超辦「新民叢報」,章太炎、蔡元培、吳稚暉等人參加「蘇報」筆政,都在「鼓動風潮、造成時勢」,他們分頭努力,或從建國而救國,或從新民而救國,或從啟迪文化思想而救國。總之,目標都在救國家。
到了抗戰前後,報紙更是無不以國家的存亡為念,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當然是「大公報」。還有的報人,譬如龔德柏,乾脆為自己報紙取名為「救國日報」。可見當時新聞界報國、救國的熱忱。
所以在中國報業史上,報紙,今天擴大範圍來講,就是媒體,內心或多或少都有救國的使命感。我們今天談媒體救國,一點也不必覺得難為情。這裡所說的國家,指的是人民、土地、文化和同胞感情,不是指的政府。絕不影響媒體獨立自由的精神。
那麼,我們就要問:現在台灣有生存的危機嗎?需要媒體去救嗎?老實說,自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中央政府從大陸遷來台灣之後,中華民國就有生存的危機。只是「其來有自,於今為烈」而已!
所謂「烈」,「烈」在哪裡?第一、我們在國際上更孤立,生存的空間愈來愈狹窄,呼吸愈來愈困難。第二、國家沒有奮鬥目標,人民在統獨糾葛之間,精神已經耗弱,在「小確幸」的口號下,喪失了志氣。第三、台灣「亞洲四小龍」的地位早已消失,「台灣經驗」只是歷史名詞,人民的生活已感到匱乏,尤其是青年人,成群結伴的出走,有人形容這是「跳船」,因為他們覺得台灣這條船已經不安全了。
如果以上的說明,都還有事實根據,不是危言聳聽,那麼我們可以推論,台灣未來必有更多的艱難險阻,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媒體怎能袖手旁觀?
那麼,我們就要進入第三個問題:媒體有能力救台灣嗎?
民主國家,以選舉更換領導人。剛辭世不久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胡佛教授,曾有一句很沉痛也很透徹的話,他說:「別的國家選舉,只在更換一個政府,台灣的選舉,卻要更換一個國家。」我們不論這個國家現在叫中華民國,或是未來換任何一個名字,都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所以我們只來談談,救台灣這個島。

媒體之責在監督政府

媒體監督政府,使政府不做錯事、壞事,就能使國家正常發展繁榮。那麼,政府最容易做的錯事和壞事是什麼呢?毫無疑問的,一是專權,一是貪汙。在制衡政府不專權和不貪汙這兩件事情上,台灣媒體有過輝煌的紀錄。
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倉皇渡海來台,風聲鶴唳,對媒體控制極嚴,有戒嚴令,有出版法,有警總和文工會,又有雷震案以殺雞儆猴。但是媒體不屈服,可是也不蠻幹,「義正而詞婉」,以民意為後盾,與當道者長期周旋,最後,終於得到解嚴、開放黨禁和報禁,並且以政黨輪替,達到消除政府專權的最高目標。
至於在防制貪汙上,前總統陳水扁駭人的貪腐,若無媒體的揭發與批判,恐怕就沒有百萬紅衫軍的歷史盛事。陳水扁受到法律制裁,與尼克森去職可相提並論。台灣媒體的表現,不必妄自菲薄,亦可與國外同業一樣,有自己的歷史地位。
但是,台灣媒體卻為德不卒,在完成台灣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之後,卻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走入一個深沉的陷阱之中。原因就是意識形態,也就是所謂的統獨之爭,當大家選邊表態的時候,媒體的精神和功能就逐漸喪失了。現在看看這些例子:
我們說「真理愈辯愈明」」,但媒體各有堅持,很少人願意從善如流,所以雖然發言盈庭,似乎去真理卻愈來愈遠。

無所懼易 無所私難

紐約時報標榜他們自己,公正處理新聞,無所懼,亦無所私這應該是舉世媒體的通則,但是今天台灣的新聞界,無所懼也許相對容易,無所私就非常的難了。
大公報張季鸞申述自己的言論守則:苟有主張,悉出誠意;錯謬定多,欺罔幸免。今天台灣媒體的言論,「悉出誠意」而又「欺罔幸免」的,有幾人幾家?
胡適當年辦「新青年」和「獨立評論」等刊物,曾寫詩以「烏鴉」來譬喻自己:「人家討厭我,說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但是請聽聽今天台灣的新聞界,很多時候,不都是一片呢喃之聲嗎?
鄭板橋在外面做官,寫信回家告誡他弟弟們說:「風俗偷則不同為惡」。意思就是,別人做壞事,你們不要也跟著去做。這在台灣的新聞界就很難了,因為別人跟著去做壞事,就可以得到政治的、經濟的利益,我不跟著做,豈不太吃虧了?
美國總統詹森曾擔任過參議員,他說,在參院投票表決法案時,他考慮的順序是這樣的:我是一個自由人,我是一個美國公民,我是一個參議員,我是一個民主黨黨員。今天,我們新聞界人士,有幾人能把自由人和國家這些理念,放在媒體和個人利益之上?

媒體自由卻無序

媒體曾經為台灣爭取到民主,但是沒有護衛民主,甚至因為放縱了意識形態,使台灣變成了一個民粹社會。
媒體也曾為台灣爭取到自由,但媒體也帶頭破壞了社會規範。自由而無秩序,自由就岌岌可危了。
說到這裡,也許我們就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目前這樣的心態、和這樣作風的媒體,要救台灣,還需要很多努力。努力的方向是什麼?依我的淺見,至少應有四點:
第一,使台灣不再混亂。當社會擾攘不安時,媒體要發揮理性的力量,先使大家安靜鎮定下來,然後才能思考與討論問題。若媒體推波助瀾,火上加油,使民情常處於沸騰狀態,那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不是有活力,而是群體的焦慮與盲動,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第二,不要使社會對立、撕裂。一個團結的台灣,還很難應付今天複雜變幻的世局,何況大家不能休戚與共的站在一起?
第三,努力協助政府和企業界,重振台灣的經濟發展,讓人民有較好的生活,有安全感,然後才能恢復對國家的信心。
第四,不要慫恿或誘導台灣走向戰爭,否則生靈塗炭,萬劫不復,這是媒體在道德上、在社會責任上,最後一道防線。將來歷史怎樣評斷今天台灣的媒體,戰爭與和平將是放在第一位的指標。

媒體救國 不能或不為

媒體救國,不是我們今天才談,很早就有人談過了。民國36年(一九四七年),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想邀請胡適出任國府委員兼考試院院長他怕胡適不答應,特別請胡適最器重的學生傅斯年去作說客。傅斯年不僅沒有替蔣主席美言,反而勸他的老師不要去,他說:「與其入政府,不如組黨;與其組黨,不如辦報。」可見,在這些公共知識分子的眼裡,辦報是比組黨、從政更能救國家的
我們談這段歷史故事,儘管有些時空倒置,心中仍不免感嘆:我們很難再找到像胡適和傅斯年這種人了,恐怕也很難再找到他們理想中的那種報紙、那種媒體了。
期盼媒體能救台灣的人,應不僅是星雲大師一人而已。很多人,尤其是知識界的人,大概期望更為殷切。但媒體能做到嗎?這使我們想到清代文學家彭端淑一篇文章中的幾句話,他說:「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媒體能否救台灣?國人恐怕難免要質問我們新聞界:是不能也?還是不為也?







畫中有話/低頭過馬路 抬頭看布條


2018-11-10 23:14 聯合報  文/鄭清元
圖/鄭清元

路邊一家小麵店,門口掛了四幅競選海報。原本寧靜街口,在激烈選戰下,成了候選人爭搶曝光必爭之地 。
九合一地方選舉被形容為「網紅選舉」,從「學姊」到「小編」,政治口水漫天飛舞,許多曝光度不足候選人,能被選民喊出大名的恐怕沒幾人。
選戰倒數,候選人紛紛把握傳播學「讓人看見」的精髓,砸下重本大力宣傳,為的就是讓選民看見自己,投下支持的一票。







畫中有話/要聽誰的話?


2018-11-10 23:13 聯合報  文/杜建重
圖/杜建重

立法院會議室,媒體一字排開,各自取捨片段針對議題發揮。
這次選舉,民進黨一直處於被動挨打;日前馬前總統在馬習會三周年時提出「新三不」(不排斥統一),讓民進黨如獲至寶。蔡總統立即強勢回應,它傷害台灣主權,似有將選舉升級至統獨大戰。
只是,若媒體自已都難客觀,又如何辨識新聞真假?政府試圖打壓多元社會不同的聲音,美其名雖是阻絕惡意傳播,但過與不及都可能讓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價值,留下極權專制的陰影。新聞守門人,唯有正派始得真理。執政當局不可高舉改革大旗,圍剿非我族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