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亞洲行 難解貿易逆差沉痾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聯合報社論/賴揆解決「五缺」可能換來更多缺
.聯合報黑白集/從「假左」到「假右」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亞洲行 難解貿易逆差沉痾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亞洲行 難解貿易逆差沉痾


2017-11-11 03:4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藉著參加APEC領袖峰會的機會,展開12天的亞洲之旅。 歐新社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藉著參加APEC領袖峰會的機會,展開12天的亞洲之旅,既維繫與亞洲國家的關係,同時大力推銷美國商品,希望對美國經濟能有所貢獻。本來亞洲區的許多政治事務就非常複雜與困難,包括北韓與南海問題,而這些並不是川普的強項;在川普一再強調「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方向下,一方面希望能增加美國出口,減少貿易赤字;另方面,川普也大力邀請國內外企業在美國投資,以創造更多就業。
在此一大戰略之下,川普在訪問各國時,必然會採取各種手段,大力推銷美國產品。以日本來說,2016年美國對日貿易逆差達688億美元,是美國第二大赤字來源,因此在日本訪問時,川普就要求日本購買更多的美國商品。但是了解美日貿易關係的人都知道,美日長期貿易逆差是結構性的問題,比方說,日本大汽車廠在美國投資設廠,都是從日本進口大量的關鍵零組件,是美國逆差的一大來源。另一方面,美國想要增加對日本出口汽車,但是日本人對於美國汽車根本就沒有興趣。
其實要減少美日逆差的方法之一,是要求日本開放更多市場,而本來TPP就是打開日本市場的主要手段,但是川普卻退出TPP。因此,有人建議美國應該單獨與日本洽談FTA,但是以美國在TPP的協商態度來看,日本很難會願意單獨與美國洽談FTA,而比較可能選擇以多邊的方式與美國談,TPP就是最佳場域之一。而現在川普想要施壓日本開放市場,顯然不容易,唯一的方法,就是美國要求日本購買更多的軍需,用來防衛北韓,但是武器的數量畢竟有限,川普不容易從日本得到什麼好處。
同樣的,當川普到韓國去時,也要求韓國擴大對美國產品的進口。然而,美韓之間已經有FTA,因此之前也有人建議美國應該和韓國重談FTA,來擴大美國對韓國的出口;但是,早在2009年歐巴馬上任時,就曾利用美韓FTA尚未生效,要求重新協商,主要是要求韓國開放更多的美國汽車銷往韓國。
因此,現在如果美國又再要求韓國開放更多的汽車市場,甚至重談FTA,韓國一定不願意。最終,韓國的情況與日本相似,美國只能利用北韓為理由,要求韓國購買更多的軍備設施,包括飛彈防禦系統等。雖然最終韓國同意增加購買武器,但畢竟這些金額還是有限的,無法彌補美韓之間的大量貿易逆差。
至於中國大陸,美中之間的貿易關係和日、韓有很大的不同。首先,2016年美中貿易逆差高達3,470億美元,占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四成以上。其次,美國有許多的先進技術或是重要的原物料(例如能源),並不一定願意賣給中國大陸,使得雙方的貿易逆差更為擴大。
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許多大企業都是國營企業,經常會進行政策性採購,只要有政府指令,他們很容易進行大金額的採購。
因此,在川普到達中國的第一天,就傳出美中已經簽署90億美元的商業協議;接著在第二天更簽署了高達2,500億美元的採購大單,其中包括向美國採購300架波音747等。這些大金額的採購,應該給了川普足夠的面子,然而這些訂單要在未來幾年內逐漸交貨,與每年3,400多億美元的逆差相比,這些政策性的採購仍然無法解決美中貿易的結構性問題。
從美國對日韓中的貿易結構來看,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彼此之間的市場開放程度,因為美國在高科技產業方面(例如飛機與製藥)及服務業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因此美國應該利用簽定FTA的方式,要求對方大幅度的開放市場,才有可能使得美國產品更有競爭力的進入這些國家。但是,川普直接否決了TPP,等於錯失美國可以帶領這些國家的機會。現在川普只想利用個人的訪問,來要求某些採購,這些交易都只是一次性的,而不是制度性的市場開放,其產生的結果必然有限,無法根本解決美國貿易逆差的問題。

聯合報黑白集/從「假左」到「假右」


2017-11-11 00:5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勞團抗議一例一休修法,他們說,資方有五缺,勞工也有五缺。 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修正「一例一休」,宣稱具「四不變、四彈性」之特色,卻引來勞工團體的一片噓聲,企業界的掌聲也稀稀落落。這樣的結局並不意外:蔡政府穿著「左派」的戲服登場,賴揆卻要在台上演出「右派」角色,結果當然是四不像。
這次修法,暴露了民進黨的「假左」靈魂。去年蔡總統上台時,左一聲勞工,右一句「心中最軟的一塊」,動人的文青台詞,定下了林全內閣「一例一休」的左傾基調。如今賴清德的修法,既不能跳出蔡英文的框架,又要表現得有所作為,遂寫出了「四不變、四彈性」的台詞。
四不變,是為了「尊蔡」,以示承襲其旨意;四彈性,則為了「顯賴」,表示自有主張。也正因為如此,在不能改變既有框架的前提下,賴揆只能在狹小的空間中稍稍顯露個人身手。所以,除了在工時限制上作若干挪移,在加班費上回歸核實計算,最受外界詬病的不同產業同樣適用製造業管理思維的問題,則文風未動。面對這樣的修法,人們如何給予賴揆掌聲?
蔡英文出身富裕,交往沒有貧寒白丁,其左派腔調多出於文青幕僚,她的左難免是「假左」。徐國勇聲稱,勞工可以累積休假「出國旅行」,基本上也是系出同源。而賴清德至少看到了眾多中小企業深受其害,知道拚經濟要調和勞資權益;但在假左的框限下,他也只能稍稍往右移動一下,扮演假右。
從假左到假右,就別奢想大開大闔了。

聯合報社論/賴揆解決「五缺」可能換來更多缺


2017-11-11 00:3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左三)最近連續開了多場記者會,希望能為產業界「五缺」問題找到解方。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陳正興/攝影


行政院長賴清德為打通「五缺」的動脈栓塞,近日連續開了多場記者會,提出解方。賴揆劍及屨及值得肯定,唯國家建設應該在整體大脈絡下作長期思考,而非權宜式地東挖西補;若只從局部面向著眼,例如為了解決用地問題而大舉釋出國土,為解決缺電要一味投入九千億鉅資,恐怕未必能解決問題,反將留下嚴重後遺症。
以大舉釋地供工業使用的政策為例,恐失之草率。「全國國土計畫」草案最近剛剛出爐,正廣泛徵求各方意見;該計畫是根據《國土法》而來,其定位是「國土空間規劃最上位指導計畫」,預定明年五月一日實施。未料,到了最後整合階段,卻遇上行政院為因應「缺地」問題而便宜行事,破壞了整體性。不可諱言,民間若胡亂囤積土地,當然應設法遏制,但行政院更強調的卻是「公有土地優惠釋出」,甚至便宜出租。如此草率,不怕國土的完整性東損西折嗎?
《國土計畫法》是行政院歷經二十年研議的成果,經立院三讀通過;據此而來的「國土計畫草案」,則正蒐集各方意見作最後修整;但賴內閣大舉釋地的決策,立刻對國土計畫構成挑戰。賴揆提出解決「缺地」問題的三策略,預計政府將大手筆釋出一千四百餘公頃土地供產業設廠,其中除既有工業區的剩餘土地,也將協助地方政府成立新的「在地園區」。如此由上而下的土地開發政策,勢必產生政策與法律競合的問題,影響國土利用的完整性。
事實上,民國一百年行政院頒行的《產業發展綱領》,即曾規劃未來十年產業發展方向及相關用地對策,對於供應用地的價格、面積、期程、閒置土地活化等均有通盤規劃。其中,甚至估算出至一○九年工業用地需求約二二一一公頃,每年的實際需求也有具體設算。包括「國土計畫」的藍圖繪製,也有其科學、人文、社會等變動及發展的研究基礎,以及短、中、長期的研究數據支撐。賴揆拚經濟的企圖心固值得肯定,但他解決缺地問題的急就章方案,卻不具國家永續發展的國土利用思維,這豈不令人憂心?
進一步看,產業缺地問題,其實不只是「土地供應」的單一面向,還包括當地公共設施、能源、水資源、環境影響等。這些,在在需要相關部門的整體衡量,再設法逐一評估配置解決。如果只是為了某一廠商的特別需求,即由政府全力幫其量身打造特定的設廠環境,甚至強令水田改種雜糧以釋出水資源供廠商使用。若是如此,這樣的操作,除了是國家暴力的粗糙操作,也將影響地區的生態和人文。
為解決缺電問題,賴揆雖提出加碼投資九千億元的解方;但是,光是砸下大錢,未必就能解決問題。事實上,缺電問題的源頭,主要出在漫無章法的「非核家園」政策。民進黨為了維護「非核」的神主牌,強行操作核四封存,其他仍依法運轉的核電機組也因政治干預而遭到停機,進而導致台灣缺電、限電的惡性循環。說穿了,砸錢不是為了解決缺電,而是為了掩飾蔡政府的政策失當。
再看,賴揆將「北部可能缺電」的問題推給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無法順利設置,其實有失公允。真正的原因,是「非核家園」的目標導致國家能源政策劇烈變化,但蔡政府卻缺乏足夠的能力因應所政。且看,最近連核電大國法國都決定延後減核期程,以求務實;蔡政府卻還在自欺欺人。
我們擔心的是,新上任的賴揆聲勢看好,他卻在此際端出一些急就章的方案,企圖用短期做法解決台灣積弊已久的問題。何況,企業界將經濟問題化約為「五缺」,其實是對問題的簡化;台灣經濟陷入廿年的失落期,更重要的原因來自嚴重的「政治干擾」。賴揆針對「五缺」作想當然耳的粗糙調整,恐怕將留下更多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