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聯合筆記/外熱內冷的日本觀光

.政府已讀未回 郭董走人
.聽話的林全 進擊的賴神
.食安把關 不能只靠爆料辦事
.立院原諒丟水球實習生 看見台灣「好自由」
.不屈的敦克爾克與八年抗戰
.台北北門重現 陳星聚何許人也?
.聯合筆記/外熱內冷的日本觀光
.推動新南向 關鍵在「共享」








聯合筆記/外熱內冷的日本觀光


2017-07-29 01:59 聯合報  蔡佩芳


日本政府正研議課徵出境稅,做為發展觀光的財源。日本政府將觀光產業視為經濟成長戰略支柱之一,希望搭著二○二○年東京奧運熱,讓外國觀光客一口氣衝破四千萬人次。新稅可能附加在飛機或船隻票價中,對自日本出境的民眾徵收出境稅。
日本近年是國際旅遊熱點,二○一三年海外旅客達千萬人,二○一六年便翻倍突破兩千萬,再加上奧運熱,新稅或許對赴日旅遊衝擊有限,但恐怕將讓不愛出國的日本人,出國意願再下探。
日本人二○一六年出國人數一千七百一十一萬人,不到人口兩成。截至去年底,日本政府共發放護照三千○十萬本,平均每四人才有一本,護照持有率最高的東京都也不過三成五一。相較之下,英國、澳洲、加拿大等國約七成民眾都擁有護照。
護照持有率偏低顯示日本人不出國旅遊,也反映國際商旅、出國進修也不興盛。國際大國中,美國(護照持有率約三成六)與日本比例特別偏低,但國情差異使這一點對雙方意義仍不同。美國本身即磁鐵,吸引全球人才匯集;與日本至今仍基本維持單一民族的國家,國外人才很難打入日本社會,形成鮮明對照。
日本經濟發展鼎盛時期(八○年代)最具國際競爭力前五十大產業皆是製造業,包括電子產品、家電、相機及造船、機械、鋼鐵、汽車等,至今優勢產業格局沒有實質變化。日本市場大,出口依存度偏低,過去是日本經濟發展利基,卻也使日本企業因應國際產業調整遲緩,企業一味強調技術力,面對韓國企業重視設計、市場、銷售的戰略,立刻被擊中要害。
特別是在關乎國家競爭力的金融領域,華爾街是全球金融的舞台,對世界經濟有無比影響力;但日本金融保險業僅占國內生產總額(GDP)百分之五,比起其他國際大國,存在感都薄弱。東京做為日本首都,其國際金融城市的地位還比不上新加坡。
吸引外國人到訪是打開日本社會的一步?觀光產業做為經濟成長戰略,可作為引擎帶動金融、服務業向上提升,但觀光客最愛造訪的古都、京都,市民對「觀光公害」不滿已達臨界,則是另一種徵候。
「(外人)進」、「(日人)出」之間的溫度差,對促成日本社會思維質變,加分、扣分影響都還待觀察。


政府已讀未回 郭董走人


2017-07-29 01:24 聯合報  王玉佩/正修科技大學教授(高雄市)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左)與威斯康辛州長渥克(右)27日在密爾沃基美術館簽署合作備忘錄,富士康將在威州設面板廠。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華盛頓記者張加/攝影



鴻海在美國投資百億美元打造世界級面板廠,美國總統川普親自在白宮舉行記者會,給予最高規格待遇,引起國際矚目。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昨受訪表示,「市場就是我的祖國,而全世界最大市場就是中國大陸與美國,我們不去那裡,我們要去哪裡呢?」郭董這話或許現實,但何嘗不是說出了多數企業的心聲。
對於將本求利的商人而言,市場在哪商機就在哪,經營企業為的就是賺錢,市場即是利潤之所在,如果沒有利潤,辛苦經營為何?這是鐵律,才會說「商人無祖國」。
鴻海是跨國企業,國內投資早就無法滿足郭董之需,主要原因固然是台灣人口少、市場小,但政府的行政效率差與對企業的態度不夠友善,更是企業紛紛出走不得不面對的要因。
就一個行遍天下的企業家來言,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市場規模微不足道,儘管不少企業家有心根留台灣,但理想終究扺不過現實;企業如若沒有足夠市場支撐,有再崇高的使命感,最後還是會挫敗。
更重要的是,企業投資必須政府在土地、融資、租稅,乃至設廠准駁等事項的協助,政府的行政效率與管理,必須從企業主的立場出發,特別是法令相關規定,應該以輔導代替管制,讓企業主在不違法情況下營運。
包括郭台銘在內的一些企業主,就曾對我政府行政效率多所批評,政府似乎已讀未回,這其中不免有涉及兩岸政治考量,尤其是遊走兩岸被視為是親中與親藍的企業,在綠營當家的環境裡,應有難以伸展手腳的苦惱。
郭台銘與威斯康辛州長渥克在密爾沃基美術館簽署合作備忘錄後,接受媒體訪問時,即一再強調「政治要為經濟服務」,並說「不想對國內政府有所建議」,郭董話中不但有不滿,更多的是無奈。
根據郭台銘說法,川普當選後確實做出改變,因為川普真正曉得商人需要什麼;郭台銘並說「川普在很短時間內,在忙碌的行程中與他見面,目的就是招商。」或許川普同樣是商人出身,了解招商與拚經濟的重要,所以才以極快速程序搞定郭台銘赴美投資。
當兩岸關係進入冷凍期,台灣經濟處於低迷之局,如果郭台銘都能以布局全球的角度思考經營策略,民進黨如還繼續故步自封,那企業與民眾除了自求多福還能如何?



聽話的林全 進擊的賴神


017-07-29 01:44 聯合報  羅均/文字工作者(新北市)

綠營新台灣國策智庫27日公布競選2020總統大位的民調中,台南市長賴清德(38.2%)勝過總統蔡英文(20.8%)。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獨派大老辜寬敏力挺台南市長賴清德選下屆總統,還直白的說「蔡英文做四年就好了」;昨天游錫堃更表態建議中央徵召賴清德選新北市長,賴神儼然民進黨的未來選舉救世主。
因小英總統與內閣聲望一直無法回神,因此賴清德將北上組閣聲浪從未停歇,儘管總統府和林揆一再否認,但只要總統和內閣滿意度未能有效拉抬,綠營內部的焦慮感,及外部的社會脈動,牽動未來閣揆換人與選舉大局。
但蔡政府執政以來,推動政策初衷上,雖立意良善,但到了執行面卻呈現曲高和寡的落差,造成許多爭議。從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前瞻,到宮廟減香等政策,都是等到怒火高漲時才想去救、熄火,反而引火上身。
對蔡英文而言,換掉林全的負面效應多過正面效應。一方面,林全與她默契十足,配合度高,有任何不同想法,兩人可以溝通。加上林全沒有更上一層樓的政治雄壯企圖心。
另一方面,若賴清德出線,民進黨的派系問題會被外界放大;而賴清德的鮮明台獨色彩,恐會讓兩岸烽火對峙局面更為加劇。
換人選總統與新北市長,還沒有急迫感,但內閣改組隨時都存在變數;若林全的政績還是無法提升,恐怕蔡英文需要三思換人做看看,當然,這也會連動賴清德的下一步。


食安把關 不能只靠爆料辦事


2017-07-29 01:50 聯合報  胡志宏/博士生(新北市)

位於嘉義縣太保市的食安大樓,整體建築、外觀已近完工。但食藥署卻要以前瞻計畫,花近50億蓋新實驗大樓,做法讓人納悶與不解。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卜敏正/攝影



針對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食安」項目,將斥資五十億元興建實驗大樓強化食安,引發批評聲浪,到底蓋國家實驗大樓可以解決哪些食安問題?食安問題是否因為檢驗能量不足所致?先來檢視一下可能的食安問題是什麼?
如就近年來因食安問題被處分個案看,幾乎可界定是個別業者或負責人的誠信道德問題。業者為了利益,不但沒有認真把關,甚至故意選用不合法、禁用或較便宜的原物料,所以只要換掉負責人或撤銷執照,問題就可解決。
另外,和過去相比,現今食安法規是否針對不足部分,都納入法規及制度的要求,讓業者無機可乘。而各衛生主管機關的業務職能,是否與時俱進,對於食安相關稽查人員,是否限制太多且保障變少了,正式、約聘人員有沒有受到公平對等的基本尊重及保障等,這些都是制度問題。
現在消費者,習慣在社群及數位媒體提出和食安系統無關的食安問題,如用餐環境清潔、食品中有異物等問題。消費者不會跟業者及主管機關反應,反而喜歡透過媒體爆料,為了應付這些問題主管機關也疲於奔命,相對需要系統性把關及稽查食安的時間及資源,也遭擠壓。
有時民代也會因媒體報導,或消費者反應,對主管機關興師問罪,而主管機關或主管總是希望趕快結案息事寧人,這是目前社會大環境及社會價值偏差的問題。
如果是個別業者故意違規,可用重法或相關行政制度處理;如果是制度問題,可修改制度或政策;如果是社會價值問題,需要較多時間來調整社會的觀念及價值觀。以現有的食品及餐飲產業環境來看,背後真正問題是什麼?值得主管機關去思考解決。


立院原諒丟水球實習生 看見台灣「好自由」


2017-07-29 01:54 聯合報  鄭衍成/貿易商(台北市)

日前立法院「水球大戰」,一位韓姓媒體實習生加入丟水球行列;昨天立法院決定不送辦該實習生。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發聲明,決定原諒與藍委一起丟水球的韓姓媒體實習生,不採法律途徑,筆者高度肯定這決定。
韓姓實習生當可試試在大陸朝官員丟擲水球,或是有機會的話,在歐美民主先進國家的國會外,朝民代丟擲物品看看,便可清楚了解,台灣是多麼具有人情味的好地方。
台灣人是多麼美的風景,一再給年輕人機會(太陽花學運是前例)。法治絕對在人情之下,眾多事件已然證明這「情高於法」的「軟實力」正是台灣最具優勢的戰力,定可吸引世界上各行各業愛好「自由」的人士來台。
台灣在這和稀泥「軟實力」下,形成眾人咸認有公眾之便宜不占是笨蛋的心態;全台無處不在的違建,頂樓屋主似乎不蓋違建就是個笨蛋,一樓屋主不當路霸者是笨蛋。
當齊導帶大家「看見台灣」,每個人都為台灣的滿目瘡痍驚呼痛心疾首,怪哉!望望己身四周雜亂的環境,從自身做起,回復環境當有之井然,哪來的滿目瘡痍?不就是愛台灣,救台灣嗎?聚焦「亞泥」群起攻之,是眾人刻意忽視自己踩扁了腳下玫瑰,卻去指責他人亂踏草皮的「集體自我催眠」嗎?
文起自有感於立院不法辦丟水球學生,也算是對在天堂的齊導的初心,一番小小遙相呼應吧。


不屈的敦克爾克與八年抗戰


2017-07-29 01:59 聯合報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中市)

「敦克爾克大行動」以二戰為故事背景,數十萬名英軍與盟軍被敵人包圍,英國下令出動民間大小船隻,冒著猛烈戰火,載回軍隊。圖/華納兄弟提供




近期上映的「敦克爾克大行動」廣受好評,但對不了解二戰歷史的人來說,它可能只是一齣影音效果極致的娛樂片而已。導演諾蘭的出色敘事,讓觀眾可以從小人物的角度看到戰爭的恐怖,但如同其他戰事一樣,不能忽視的大歷史是:敦克爾克的發展操諸幾個大人物之手。
時間回到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兩國只打嘴砲,不敢開戰。希特勒看到對手畏戰,決定打鐵趁熱,揮軍西歐。當時曼斯坦將軍倡議鉗形戰略,一邊攻打荷比盧,一邊突襲阿登森林;參謀本部原本否決此方案,後來發生一段插曲,導致敵方知道對手將循著一戰老路從低地平原區進攻,將主力部署在那裡,於是希特勒大加讚賞曼的計畫,也因為德軍的最終策略出敵不意,英法四十萬大軍很快就陷入三面包圍、北面背海的絕境。
德軍本來可以一舉殲滅敵軍,希特勒卻下令部隊停止前進,只留空軍轟炸,理由至今仍眾說紛紜。這是大撤退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再者,邱吉爾臨危受命,剛好也在五月十日當上新首相,這一歷史巧合恐怕更具決定性。原首相張伯倫執意姑息,甚至出賣捷克,很難想像他會領導英國堅決抗戰。大撤退讓倫敦保住老本,最後擊垮法西斯主義。我們今天能夠把民主人權當成普世價值,敦克爾克其實功不可沒。
邱吉爾的決心可以從隨後法國的表現中看出高下:六月廿二日,巴黎走上投降命運,前後不過撐了六星期!戰略出現致命性錯誤,加上沒有英倫海峽的屏障,法國或許別無選擇,但是領導中樞的崩潰,無疑也是主因。
相較之下,中國從七七事變到珍珠港事變,除了蘇聯曾短暫小規模援助外,獨立作戰四年半(日本陸軍大臣杉山元原本向天皇保證兩個月解決中國)!如果不是萬眾同心及蔣介石的意志過人,當時的中國可能也早就選擇屈服。如此,珍珠港事變也不會發生:日本侵略中國,八成石油來自美國。後者國內盛行孤立主義,羅斯福直至一九四一年七月才對日本實施禁運,偷襲事件於焉發生。
台灣這幾年媚日史觀盛行,今年適逢七七事變八十周年,蔡政府絕口不言,原因就出在這裡。然而,沒有蔣介石的堅持,今天統治台灣的必然是把我們當成二等國民的軍國主義日本。諾蘭把他的作品獻給所有參與大撤退的人們,如果觀眾也能從電影想到面對大歷史的重要性,那麼這會是非常寶貴的一課。

台北北門重現 陳星聚何許人也?


2017-07-29 01:59 聯合報  王震邦/中華河洛暨開漳聖王文化研究會學術研究召集人(台北市)

北市府推動「西區門戶計畫」,北門廣場於廿九日完工啟用,北門廣場硬體新樣貌令人滿意,但是軟體方面的歷史典故北市府是否要提供經費,號召學界投入研究。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北門廣場預定廿九日啟用,這是柯文哲市長上任以來最受肯定的大手筆,把斷裂的歷史感,從歷史古蹟的現場重新接續上來,又不僅是呈現閩南建築的樣態。
隨著廣場完工,批評也隨之而來,如廣場燈柱對歷史現場造成的視覺干擾,如承恩門原始存在的石製橫匾「巖疆鎖鑰」,是鐵鑄的復刻,而非原石。相信假以時日,北市府都會從善如流,想辦法改善並調整的。
然而,北門城樓是誰建的,台北府城是誰建的。這是台灣史,也是台北市府要面對的文史課題。劉銘傳推動台灣現代化貢獻很大,提起台北市的路燈到北台灣的鐵路,很少人不知劉銘傳。
再如建議設立台北府的沈葆楨在台南延平郡王祠題寫:「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更是琅琅上口,很有口碑。
然而台北建城的知府陳星聚,在府城峻工之後即遭遇抗法之戰,勞瘁於任上卻少有人知,引起爭議的「巖疆鎖錀」究竟是誰題寫的,推敲應是出於行事低調陳星聚手筆。
正如台北市立文獻館詹素貞館長,在一場有關陳星聚的座談會中所說,台北知府陳星聚對台北建城相當有貢獻,但是今人對陳星聚的了解卻反而是遙遠而陌生。
希望透過學者專家的深入討論,將陳星聚的貢獻爬梳出來,也讓陳星聚的歷史定位更加清楚。
但是詹素貞只能在座談會中發聲,台北市政府既已推出北門廣場,要知這僅是硬體,且謗譽隨之,如何充實北門廣場的軟體,由台北市提供經費,號召學界投入陳星聚的研究,應是柯文哲不應忽視的人文課題!


推動新南向 關鍵在「共享」


2017-07-29 01:32 聯合報  張家春/文化大學勞工關係系副教授(台北市)


最近有一個新的經濟思辨,就是影響力決定了經濟發展。世界各國莫不爭相擴大影響力,拉幫結派(區域結盟)或以鄰為壑(寬鬆貨幣),「大到不能倒」更是銀行與保險業守則,國家的戰略思維也有朝向個體化經濟思維的傾向,例如川普的「美國優先」論。
然而較正面的做法,則是資源運用能力的跨國界化。在韓國,來自「南向國家」外勞任滿回母國後,又會被當地韓商聘用;問其人力資源政策,則云「韓國的國家人力資源規劃,早把周邊國家人力納入人力運用計畫中」,這就是韓國的霸氣,也是資源運用跨國界戰略思維的表現。
中國輸出馬來西亞的高速鐵路又是一例,中國工廠、技術、人員的輸出到馬國,扶持馬來西亞的鐵路工程企業,協助馬國輸出到周邊國家,與中國形成一帶一路關係,才是背後的影響。
我國的新南向政策,也該有擴大國家資源運用達跨國界化的戰略思維。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四大工作主軸,就是利用台灣觀光、科技、醫療、文化、農業等軟實力,加速經貿與人才交流。簡言之,就是跨國界的資源運用,與新南向國家形成橫向及縱向的產業鏈結關係。
台灣跟東南亞有地理跟血緣上的優勢,如能好好深耕,從教育、生活、技術各方面融入東南亞各國,不是資本主義入侵或過去台商逐水草而居的模式,而是共榮、共享、交流、鏈結的新經濟思維,那麼新南向政策無疑將是未來穩定經濟成長的保證。
蔡總統就任以來,多次於各大重點產業提出籌組「國家代表隊」、「打世界盃」等戰略構想,然國家代表隊缺乏「軟體」—也就是占台灣國民所得六十三%的服務業、文化及教育產業。唯有完整包含服務、文化、教育、醫療及生活產業的新南向推動,以重要的「共享」經濟精神,才能達到與新南向國家水乳交融的目的。
組成「國家服務產業代表隊」至新南向各國參與經濟發展工作,帶動地方特色及文創商品在地化發展,才可讓台灣經驗在南向國家複製發展,成為新的亞洲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