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馬凱/脫中之台,可比脫歐之英?

.馬凱/脫中之台,可比脫歐之英?
.林中斌/顛覆傳統的美國大選
.王健壯/凱達格蘭大道上的愛麗榭宮
.嚴震生/打臉諾貝爾獎,哥倫比亞人民要戰爭?
.孫維新/羅塞塔號任務的絢爛終結!
.趙春山/談判代替對抗 突破兩岸僵局
.黃介正/美台國防工業會議十五年






馬凱/脫中之台,可比脫歐之英?


2016-10-11 00:18 聯合報  馬凱

當今這個混沌動盪的世界,黑天鵝四處出沒,但公認最大的一隻黑天鵝,非「英國脫歐」莫屬。大家擔心的倒不是少了英國的歐盟會遭遇多大的衝擊;而是退出歐盟的英國,將受到多大的傷害、付出多高的代價。英鎊跌跌不休,就是對英國信心的明顯指標。
但我不以為然。俗話說,「打斷手骨顛倒勇」,用於此處最是貼切。不論原因為何,在所謂民粹的鼓動下脫離歐盟的英國,如果不耽溺於顧影自憐,乃至懷憂喪志;而像過河卒子一般,奮力向前;反而會因為脫離了歐盟的羈絆,跳出本來即非其同類的廿七個國家的掣肘、妥協,重拾長久以來經略全球、做為世界金融中心的豪情壯志,大展身手,再露崢嶸頭角。
果然,脫歐方成定局,不旋踵倫敦金融城市長即親來台灣訪問,不僅台灣受寵若驚,對英國自身,這也是罕見之舉。近日公投脫歐之後新成立的「國際貿易部」部長,肩負著促進貿易與投資的重任,與上議院副議長聯袂來台;在媒體撰文宣揚英國在全球經濟的重要地位,公開演講,強調英國正以更開放的心胸,重新加入世界。
恰在此時,兩岸關係因「九二共識」而觸礁,蔡總統日前在給民進黨的公開信中,直指要力抗中國的壓力,減少對中國的過度依賴。因而實質上,台灣已展開一場「脫中」的大行動。不過,這個行動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自從二○○八年北京向全球宣告要「以世界市場取代世界工廠」,並展開一連串具體行動,諸如取消租稅優惠、連番提高工資等,施壓東南沿海加工出口產業之後,世界工廠一步步走向黃昏,迄今已奄奄一息。而廿餘年來,台灣對大陸經濟的依賴,幾乎完全寄託於對岸的世界工廠;因此依賴快速落空;由最近數年兩岸貿易往來之衰退明顯可見。故爾台灣不是要「脫中」,而是已經「脫中」;其進程遠快於決定脫歐但在兩年後才真正實現的英國。
然而已脫中之台,與將脫歐之英,可能相提並論?愚意以為,完全不能!因為英國只是在形式上、名目上退出歐盟,但雙方的實質經貿利益千絲萬縷,互利互惠,根本不可能也不會斬斷。同時英國做為過去的霸權與今日的全球金融中心,在全球市場的地位與基礎難以撼動,而其創新能力在先進國家之中可稱翹楚,經商環境全球排名第六,在在都顯示其高度競爭力。
台灣脫中則恰恰相反。如前所述,兩岸臍帶本繫於世界工廠,一旦切斷,其互補關係即消滅殆盡;而此關係又正是廿餘年來台灣經濟發展幾乎唯一的依恃;一旦斷絕,經濟發展模式即全盤崩塌;台灣競爭力何尋,即成天大難題。因此台灣積極開發新出路之急迫,勝似英國百倍、千倍。
可是台灣做了什麼?我們可曾仔細盤點手頭現存的優勢,或亟待開發培養的新優勢,為台灣畫出一個完美的路徑圖,按圖索驥?更急需開拓出口與投資的此刻,我們可曾重視此議題以致創造新的主管部門全力投入?我們的國發會、經濟部袞袞諸公可曾踏破鐵鞋、穿梭各個重要經貿夥伴,闡述台灣的重要地位、爭取外人來台投資?我們的國會除了每日忙於藍綠爭鬥、無事生非,可曾一同為延續國脈、突破困境四處奔走?
以脫中之台危機遠比脫歐之英險惡;以當前台灣的競爭條件遠不能與英國相提並論;我們卻只見到遠不及英國萬分之一的努力。面對脫歐之英,台灣豈不汗顏?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