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世界越快,心則慢

.藍帶卡關 看見台灣競爭力大罩門
.我非當事方 南海仲裁不能約束台灣
.李登輝向日交心 「餘生」指導蔡?
.災害敏感資料公開 不能只靠「善政」
.聯合筆記/世界越快,心則慢
.建築第三方勘驗 交給銀行吧
.區長勘災3次後:「私人產業 不幫清」
.藍帶廚藝學院 值得我們學習的三件事


延伸閱讀

udn / 要聞 / 李登輝論台灣路
.觀察站/李登輝的餘生 不是台灣的出路
.觀察站/李登輝「餘生」 掀開蔡英文兩國論胎記
.沒台獨必要 李登輝:把中華民國「台灣化」就好
.李登輝「餘生」 衝擊蔡英文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民進黨 真能去兩國論?
.李登輝:兩岸應該是兩個國家
不喊台獨! 李登輝新書談中華民國台灣化



聯合筆記/世界越快,心則慢


2016-02-18 02:41 聯合報 張立

嘉義大林,這個原本許多台灣人都不大熟悉的地名,在大年初一獲得國際認證,成為台灣第二個「慢城小鎮」。陌生的城市,獲得這個陌生的封號,但在一切追求速食的現代,「慢」這個字確實頗有一番況味。
兩年前,金城武為電信業者拍了齣「世界越快,心則慢」的廣告,標的是第四代行動通訊技術,講究的是極速,而在心靈上則提倡相對放慢,表面上看似矛盾,實則有些哲學思維的底蘊,與「慢城」的邏輯相呼應。
金城武在廣告片中品茗、寫作、逗鳥、聽雨、閱讀…,彷彿回到古老時代,做現代人隨處可得卻幾乎不再碰的事,實則享受優雅清靜,強調即使4G時代,該快的是傳輸速度而不是生活腳步。
網路科技發展迅速,從網際網路普及,到行動通訊技術升級到4G,只有二、三十年時間,每一次升級,主要都是為了提升傳輸速度,如同小米創辦人雷軍所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是速度越快,耐心越差,一切只求速效、獲得的資訊反而變得零碎且片斷。
大林獲「慢城」認證,包括低碳飲食、環保綠建築、自行車道農村行旅等七十多項指標,並且強化「慢食、慢遊到慢活」生活態度,而台灣第一個獲得慢城認證的花蓮鳳林,與大林有著相同基因,強調在地元素、在地文化、在地食材,也隱然創造一股新浪潮。
鳳林與大林都是不滿五萬人的小鎮,不必然需要車水馬龍、燈紅酒綠,巧妙地在傳統與現代間尋求平衡,當北市持續為交通壅塞而紛擾,兩個小鎮的靜宓顯得彌足珍貴。
故鄉對於遊子就像個磁場,永遠有著牽絆,即將頒獎的奧斯卡熱門大片《愛在他鄉》,講述上世紀五○年代,一個懷抱美國夢的愛爾蘭女孩,到紐約布魯克林追求嶄新人生,女孩經歷了遠離故鄉的不適應,也因為一段愛情,喜歡上這個移民的國度,後又因對故鄉的思念,而擺盪在故鄉與他鄉之間。
鳳林與大林的年輕人,也有許多赴外地打拚而遠離家園,但外界腳步再快,兒時成長的故鄉依然保存原味,兩個小鎮做到大都市做不到的事,讓外地遊子即使身在他鄉,依然愛在故鄉。

李登輝向日交心 「餘生」指導蔡?


2016-02-18 02:41 聯合報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教授(台北市)
前總統李登輝在新書「餘生」中談到台灣的認同何去何從。 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二○一四年《李登輝送給日本的話》在日本出版,其中文版取名《餘生: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在台灣上市。李登輝最近的作風是先向「日本祖國」交心,報告自己的「生命之旅」,再回台灣給蔡英文「下指導棋」,教她「台灣民主之路」。去年七月,李登輝便到日本國會議員會館發表演講,說「他決定要把餘生獻給台灣」,推動「第二次民主改革」,從中國式的「託古改制」到台灣式的「脫古改新」。
為了要批評由「亞洲價值」所支撐的「託古改制」說,李登輝引述五四時期名作家魯迅的論點,他說:
〈面對這種五千年的封閉帝王政體,魯迅曾有如下看法:「這是被囚禁在幽靈圍牆中,循環演出的戲劇;亦是在古國之中,螺旋前進的無聊表演」。「中國人不只『爭亂不為首謀』、『禍患不為元兇』,而且還是『幸福不為先達』。所以,所有事情都沒有辦法進行改革,沒有人願意扮演先驅者與開創者角色」,我認為魯迅的觀察相當精闢。〉
魯迅的論點反映出五四時期盛行於中國學術界的意識型態。中國自中英鴉片戰爭(一八三九—一八四二)之後,便陷入一連串的內憂外患之中,開啟了長達百年的「羞辱的世紀」。在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敗於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更使得中國知識份子信心全失,認為自己一切不如人。此後動盪不安的社會條件,使中國的知識社群根本無法定下心來,細心吸納西方文明,反倒凝鑄出影響久遠的「五四意識型態」。
五四時期鼓吹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根本沒有能力區分傳統文化與其中「專制思想」的界限,反倒將所有的傳統文化都當成批判和打倒的對象。魯迅小說《狂人日記》所代表的那一聲「吶喊」,無非是要揭穿「中國數千年專制的歷史是吃人的歷史」。以魯迅為首的作家所創造的其他文學作品,目的雖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效」,他們除了「民主」和「科學」兩個空洞口號之外,根本開不出任何一張藥方。可是,這種偏頗的意識型態卻為日後大陸的「文化大革命」作了鋪路奠基的工作,也成為了台灣「四一九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礎。結果「文化大革命」在大陸演變成為「十年浩劫」。
李登輝雖然喜歡吹噓他高中前受過「完整的日本教育」,其實他對「亞洲價值」、文化和歷史的認識都極為膚淺。他在掌權後,發動一班「自由派」知識分子所推動的「教育改革」,已經把台灣的教育搞得千瘡百孔。如今台灣的中、小學教育不僅已經變成「缺德的教育」,台灣的大學教育更是面臨「崩盤的危機」。李登輝對於這樣的歷史教訓毫無任何反省的能力,反倒洋洋自得地跑到他的「日本祖國」去吹噓他「第一次民主改革」的成就,還想用他的餘生推動「台灣的典範轉移」,他究竟想把台灣推向什麼樣的境地?

沒台獨必要 李登輝:把中華民國「台灣化」就好

2016-02-17 03:13 聯合報 記者郭瓊俐、楊湘鈞/台北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在新書中指出,台灣現在的認同已經發展出「台灣中華民國」的意識,中華民國已經不是以往的中華民國,而是第二共和國。他主張,只要繼續保全中華民國的主權和地位,並修改憲法,讓中華民國成為新共和國,也就沒宣告台灣獨立的必要,只要把中華民國「台灣化」就好。
二○一四年李登輝在日本出版「李登輝送給日本的話」,這本書經大都會文化翻譯成中文,取名「餘生: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近日在台灣上市。
李登輝在書中表示,兩岸的戰爭應到此結束,應該更進一步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旦承認了中共,對岸就是「新的國家」,這邊就成了「舊的國家」,兩岸應該是「兩個國家」的想法才是正確的。
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九四九年從中華民國分裂出來的,所以不論以前還是以後,中華民國都會一直存在,在中國大陸的則是分離出來的新國家;中華民國一九四九年來到台灣後,就以軍事占領了這個島,國民黨政府有效控制了台灣,依「舊金山合約」,日本明確放棄台灣,雖沒有明言將台灣歸給誰,但從國際法觀點來看,台灣的確是中華民國的領土。
李登輝指出,只要繼續保全中華民國主權和地位,並修改憲法內容,讓中華民國成為新共和國,也就沒宣告台獨的必要。
但他說,台灣還欠缺一樣東西,就是尚未對國內外明白宣告「台灣是一個國家」,雖然有「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說法,但還沒有「台灣是主權國家」的主張,這是必須檢討並改正的問題。
對於李登輝關於台灣現狀的說法,府方重申立場表示,我國推動兩岸政策的基本理念,就是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且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迄今獲得許多正面成果。
新黨主席郁慕明認為,李登輝的說法就是「兩國論」,準總統蔡英文就是延續李登輝,如果蔡英文在五二○上任後也做這樣的表述,台灣人民將接受嚴厲考驗。
民進黨對李登輝說法不予回應。

觀察站/李登輝「餘生」 掀開蔡英文兩國論胎記


2016-02-17 03:13 聯合報 記者黃國樑

蔡英文在去年競選期間,提出「維持現狀」、及依據「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處理兩岸關係說法,當選總統後甚至藉著受訪,加上了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既有政治基礎」,有意貼近有口難言的「九二共識」。然而,蔡英文身上有個難以脫掉的標籤:即「特殊國與國關係」論的「創作者」,這成了橫在她跟北京之間的一塊巨石。
就在兩岸雙方仍在相互探底、摸索的階段,蔡英文的政治父親李登輝不知是出於保駕護航、還是為了延續香火,以一本「餘生」,替蔡英文定義何謂「維持現狀」,又在其間暢談「兩國論」;蔡英文將展開的執政,在李登輝看來,顯然必須是一次「兩國論」的復活之旅。
蔡英文的政治生涯起源於一九九八年八月被李登輝召入國安簾幕之後,「兩國論」就是她的政治定裝;一九九九年「兩國論」被美、中強烈地訓斥與壓制,胎死腹中,李登輝結束他的統治,但初試啼聲的蔡英文卻聲名鵲起。二○○○年她強勢阻斷陳水扁承認「九二共識」的想法,讓扁失去北京可能的垂青。
隔了扁、馬的十六年,蔡英文自己當上了總統,然而,當她意欲遮蓋她那「兩國論」的胎記,穿上了「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外衣時,李登輝卻搬出了他對這位嫡傳弟子的家訓,高喊現狀就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皆是個別的「存在」。
蔡英文是否仍在執行「兩國論」?蔡英文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很詭異地都加上「現行」兩個字,而「現行」的意思,豈非就是李登輝所謂的「第二共和」?若是,則李、蔡這對政治父女的「中華民國」,顯然都沒有長江、黃河;而這層欲蓋彌彰的「民國」薄紗,終將難以遮掉「兩國論」鮮麗色塊。

李登輝「餘生」 衝擊蔡英文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2016-02-17 14:50 聯合晚報 記者林政忠/特稿

前總統李登輝「餘生」餘波蕩漾,影響所及,不僅是兩岸關係再生波瀾,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在新國會要優先推動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恐將首當其衝。
蔡英文處理兩岸議題上,為了拒絕「九二共識」這個詞,大選期間推出「維持現狀」,去年在華府智庫的演講更進一步表示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法體制」;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選後也表示,民進黨推新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將以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做為依據。
民進黨雖逐漸趨向中華民國「現狀」的路線,但李登輝卻在新書再度提醒蔡英文曾擔任過要角的「兩國論」,指台灣現在的認同已經發展出「台灣中華民國」的意識,中華民國已經不是以往的中華民國,而是第二共和國;繼續保全中華民國的主權和地位,並修改憲法,讓中華民國成為新共和國。
李登輝提出「兩國論2.0」版本,對現狀改變預留伏筆;民進黨要如何將蔡英文維持現狀的精神,落實在新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確實面臨考驗。
由於法案屆期不連續,立法院上會期原本8個版本的兩岸監督條例草案都必須「打掉重練」,只有行政院已於2月1日維持舊版送進新國會。根據上屆版本,時代力量支持民間版,將兩岸定位為「國與國關係」,民進黨團版本則定位兩岸為「特殊國與國關係」。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重點,應該在於如何監督兩岸間重要協議的簽署,修法過程卻在兩岸關係套上「大帽子」,導致太陽花學運高喊的「先立法、再審查」,兩年來變成「不立法、不審查」。
大選後誕生新民意,時代力量代表激進的「天然獨」,在兩岸關係的主張上,與執政後求務實的民進黨,已成了尾巴搖狗之勢。
加上李登輝等基本教義派的「老台獨」,這些本土力量在勝選的大戰略下,暫時接受蔡英文維持現狀的主張。但接下來是否繼續為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和「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背書,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將成為蔡英文和獨派認知是否分道揚鑣的試金石。

關於兩岸監督條例。資料來源:立法院。 圖/聯合晚報提供


民進黨 真能去兩國論?


2016-02-17 14:51 聯合晚報 記者林敬殷、周佑政、蔡佩芳/台北報導

立法院後天開議,民進黨立院黨團當天舉行黨團會議,屆時將討論新會期重大法案清單,外界關注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將入列;對民進黨團可能修改在上屆立院提出「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草案」的「兩國論」立場,民進黨說,時空環境不同,這從來就不是個問題。
但民進黨立委說,監督條例關於兩岸定義的用語很重要,因最終還是要面對中國大陸。
兩岸服貿協議因在立法院審議過程引發立法院訂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議題,民進黨以2008年提出的「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草案」為版本,當時對兩岸稱謂界定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民進黨在318學運後提出的版本,則是在法案名稱上就標示台灣與中國。
不過,即便黨團版本名稱為「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草案」,蔡英文前年回任黨主席後,對外說法都是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未就兩岸關係界定公開表示過;不過,隨著民進黨即將在五月執政,民進黨版本會以務實態度處理。
民進黨表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中有關兩岸關係的界定,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同,此也符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至於是否就是所謂的「去兩國論」,從來就不是個問題,因為當時的法案原本就有其時空環境背景。
民進黨是否會依蔡英文「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為基調,推動兩岸監督條例?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應該會」,但最終結果,仍須等明天下午優先法案會議後決定;黨團幹事長吳秉叡表示,黨內很重視這一塊,希望各黨派都提出後,再看怎麼處理。
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說,「兩岸監督條例民進黨要找自己的立場」,需要凝聚黨內共識,明天下午不排除有重大宣示;新的立場要怎麼推動,與時代力量的異同,黨內要先磨合,再進行政黨協調。

時代力量 堅持「民間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2016-02-17 14:51 聯合晚報 記者周佑政/台北報導

時力黨主席黃國昌表示,
太陽花學運期間,民親兩黨都同意支持民間版的兩岸監督條例,
若民進黨態度改變,須向民眾交代原因。 報系資料照

立院新會期周五開議,民進黨團與時代力量黨團都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列優先法案。相較民進黨團版尚在討論中,時代力量堅持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不同主權,「若民進黨態度改變,須向民眾交代原因。」
時代力量支持的民間版內容,將兩岸定義為「台灣中華民國政府」與「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時力黨主席黃國昌表示,太陽花學運期間,民親兩黨都同意支持民間版的兩岸監督條例,若民進黨態度改變,須向民眾交代原因;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不同主權,談任何協議都須符民主憲政及主權在民原則
黃國昌說,若民進黨團要改以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立場,首先要釐清憲法增修條文第11條,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的界定方式;依這種「一國兩區」界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存在,「這與國際政治現實嚴重脫節,是國際笑話。」
黃國昌說,從近年任何民調看,主流民意都傾向支持台灣與中國是一邊一國,認為中華民國還包含大陸地區,是極少數統派人士看法。


李登輝:游錫堃把釣魚台列入宜蘭 愚蠢!

2016-02-17 03:14 聯合報 記者郭瓊俐/台北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在他的新書中指出,「釣魚台列嶼不歸屬台灣,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在台灣最先提出釣魚台列嶼的歸屬問題者,是現任總統馬英九。
他表示,二○○○年民進黨取得政權後,第三任行政院長游錫堃把釣魚台列嶼列入他出生地宜蘭縣中的頭城鎮,「再也沒有比這更愚蠢的事了,不只是中國,連台灣的政府要員都在欺騙人民。」
李登輝的新書「餘生: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昨天在二○一六台北國際書展首日舉行座談會,但近日鮮少公開露面的李登輝並未出席。
前總統蔣經國驟逝,由身為副總統的李登輝依憲法繼任,李登輝在書中提到,「很多人都把我看作是『機器人總統』」。事實也是如此,在中國國民黨內只要沒派系,就不會有作為後盾的大老,不管是軍隊或情報機關,他都無法掌握,會被這樣看待也理所當然。
李登輝表示,就任總統之後,他立刻表明會繼承蔣經國的路線,優先需解決的問題,是抑制因蔣經國驟逝而引起的黨內騷動和安定社會。
李登輝認為,他不知蔣經國為何指名他為副總統,但他臆測,大概是蔣經國中意他像日本人的地方,例如具備強烈責任感,不說謊、不阿諛奉承,才採用既非國民黨員,也與國民黨沒瓜葛的他。
李登輝也在前言中指出,領導者腦中一定要經常想到國家和國民,因為領導者應盡可能傾聽人民的聲音,在苦民所苦的同時,以誠意回應訴求。
他批評,「以我過去同樣身為總統的立場來看,一想到馬總統完全只有考慮到『黨』和『中國』,就深感遺憾。」
書中也提到李登輝對中國大陸的期待,他指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關注,也讓他們發現到中國現在的目標方向存有根本上的深刻矛盾,台灣至今經歷的民主化過程,並非只是屬於台灣的東西,他反倒希望住在中國大陸的中國人能予以參考。
書中也說,他期待中國能進行更進一步的政治改革,擴展民主化的廣度與深度,發揮中國人更深一層的智慧與能力,朝向開放的多元化社會邁進。

李登輝:兩岸應該是兩個國家

2016-02-16 14:56 聯合晚報 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在新書「餘生」中談到台灣的認同何去何從,
他表示,中華民國是辛亥革命的結果,現在殘存於台灣,
依據舊金山和約,日本明確放棄了台灣,雖然沒有明言將台灣歸還給誰,
但從國際法觀點,「台灣的確是中華民國的領土」。 圖片來源:報系資料照

前總統李登輝在新書「餘生」中談到台灣的認同何去何從,他表示,中華民國是辛亥革命的結果,現在殘存於台灣,依據舊金山和約,日本明確放棄了台灣,雖然沒有明言將台灣歸還給誰,但從國際法觀點,「台灣的確是中華民國的領土」。所以只要保全中華民國的主權和地位,修改憲法內容,讓中華民國成為新共和國,就沒有宣告台灣獨立的必要。只要把中華民國「台灣化」就好。
他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從中華民國分裂出來,在中國大陸之上的是分離出來的新國家,而台灣已發展出了「台灣中華民國」的意識,不再是以往的中華民國,也就是所謂的「第二共和」。兩岸應該是「兩個國家」的想法才是正確的。
李登輝在書中也提到,由於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實行了徹底的排日教育,與生長在日治時代的台灣人相比,第二代台灣人反而變成反日。像陳水扁這樣的第二世代,一旦當台灣總統,因為所受的反日親中教育,反而使得民主主義倒退,自己的行為就像當上了皇帝。
「扁、馬都是皇帝型統治」
他說,民進黨在日本雖然被大家認為是「以台灣獨立為目標,為了台灣人而成立的黨派」,但它的實際情況卻只是受到中國影響的「皇帝型統治」。他說,台灣絕不能有皇帝政治,但就算從陳水扁總統變成國民黨的馬英九總統,卻都是這樣執政。
李登輝說,他任用開始採用一本名為「認識台灣」的中學教科書,首次給台灣歷史作為國史的地位,在這之前,全都只有教授中國大陸的歷史文化,他想藉學習台灣真實的歷史,讓台灣脫離「法統」歷史的支配與束縛,成為具有主體性的民主國家。
他說,從台灣大學第一名畢業的陳水扁,與在日本舊制高等學校 和帝國大學就學的李登輝,這樣的兩個人在想法上的不同,到底從何而來呢?他說,陳水扁的結局是怨恨和痛苦的,但他卻只想著要給國民好生活,抱著為民奉獻的心,兩人如此差異,就是從教育而來的不同。
李登輝的兩岸關係主張
1995年6月9日
場合:「民之所欲,長在我心」康乃爾演講
主張:四度提中華民國
內涵:中華民國人民決心在國際社會中,扮演和平且具建設性的角色。因此,我們也要讓美國及全世界的友人知道:中華民國屹立不搖。
1999年7月9日
場合:接受德國之聲專訪
主張:兩國論
內涵:即1991年修憲後,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早就已經內部是「國家與國家」,或「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關係。
2015年8月
場合:李登輝接受日媒「Voice」訪問
主張:中國台灣個別存在
內涵:力挺蔡英文維持現況主張。他稱所謂「維持現狀」,也就是維持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與中國是個別的「存在」。
2016年2月
場合:新書「餘生: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
主張:提台灣中華民國論
內涵:從未主張台獨,因台灣已實質獨立,台灣的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個別」存在,以台灣之名而存在,才是唯一的重點。
製表:蔡佩芳

未主張過台灣獨立 李登輝:以台灣之名是唯一重點

2016-02-16 14:56 聯合晚報 記者黃國樑、程平/台北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前年在日本出版的著作「餘生」,中文版今天出版;李登輝一月底在此書自序中重申,他從未主張過台灣獨立,因為台灣已經實質獨立;對「現狀」,李登輝不再使用「中華民國在台灣」,改稱「台灣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個別的「存在」,「以台灣之名而存在,才是唯一的重點。」
國家領導人若是放任或助長統獨對立,都是不負責任…
李登輝表示,獨立與否的神學式論爭沒有意義,只會讓人民一分為二;國家領導人若是放任或助長統獨對立,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非民主國家之福。
台灣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個別的「存在」
對蔡英文的「維持現狀」,李登輝表示,現在超過八成的國人希望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是「維持現狀」,何謂台灣的現狀?就是台灣不隸屬於中國、獨立的狀態,台灣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個別的「存在」,以台灣之名而存在,才是唯一的重點。
這本書全名為「餘生: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2014年在日本出版,這次是中文版問世;李登輝在自序中說,過去8年,由於馬政府長期忽視民意、黑箱作業,代議制度失衡失調,貧富差距高達99倍,公平正義蕩然無存,終導致「太陽花學運」;年輕人及被壓迫的弱勢者,用實際行動表達對馬總統最直接的不滿與抗議。
李登輝在自序中提及他受到日本人精神道德的影響,奠定了「我不是我的我」的信念,他說,日本統治台灣50年,雖不用過度美化日治時期作為,但台灣社會卻得以從傳統農業社會,蛻變為近代社會,培養守法、衛生及金融、企業經營觀念,還說當年提拔他的故總統蔣經國,應該是很欣賞他的「日本特質」。
將「生為台灣人的悲哀」轉換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
李登輝表示,228事件就是已經現代化的台灣與中華民國兩種不同「文明的衝突」;台灣數百年來都是被西班牙、荷蘭、明鄭、日本、國民黨國民政府等六個外來政權所統治,他因此深深體會「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希望將台灣從外來政權的統治中解放出來,將「生為台灣人的悲哀」轉換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

觀察站/李登輝的餘生 不是台灣的出路

2016-02-16 14:56 聯合晚報 記者黃國樑/特稿

李登輝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八年之久,對於中國或兩岸關係的論述,不斷變幻,雲山霧罩。中國之於李登輝就是一個奇異的存在,他批判它的內涵時,就帶著全然的否定,甚少給予揄揚。譬如,這本新著「餘生」,就說中國人只有「今生」和「自我」,只把我放在國家、社會之前,以「家產制」作為傳統價值觀,而整個中國的歷史,「不過就是在中華思想的幻想裡團團轉的戲碼」。
甚至說,中國5千年歷史,只是「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流逝罷了」。5千年歷史,大約有4900年都是皇帝跟王朝的名稱更迭,不斷重複而已。
這種膚淺的認知,自然就得出中國將會一直停滯不前的結論,而台灣也就必須「脫古改新」,以謀求出一種新的緒命。這其實是一隅之見,是在短暫的近一百多年的現代歷史中回眸過去,以中國曾歷經的衰頹與淪落,所得到的過度簡化的推論。
如果這個推論是真的,就無法解釋,同是承襲自中華帝國思想的中國大陸,何以會在最近的30年,不靠對外侵略、不靠殖民,就完成了自我的現代化、與工業化,從典型的農業社會,一個第三世界的窮國,一舉躍升為足以挑戰超級霸主美國的新型國家?
如果支撐中華帝國的儒家思想只是「腐敗」的代名詞,就無法解釋,同是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韓國、台灣,都完成了快速工業化,甚至達到世界其他國家地區都難以企及的兼顧「現代化」與「貧富均等」兩個目標的成就。
西方已有更多的政治思想理論家,認定「儒家倫理」可能有著比「新教倫理」更適應現代工業化改革的文化內涵,負責、追求知識、對集體或組織忠誠,都是儒家文化的優秀內在,而這正是中華思想對於世界的貢獻。
李登輝不自覺地已落入他那個時代的侷限,於是主張台灣必須脫離中華圈,或與之保持距離。而以為任何形式的統一皆是台灣淪喪的觀點,正在變成世界趨勢的末流。李登輝恐怕不必再拚盡他的「餘生」,再為台灣擅作主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