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經濟/油價戰開打 改寫石油經濟學

.聯合報社論..「抱怨有理」風氣脅迫了專業尊嚴
.聯合報社論..評比青年政策,新世代別只當啦啦隊
.聯合報黑白集.辯論是蔡英文的義務
.聯合報黑白集.蔡英文的真正軟肋
.經濟日報社論.油價戰開打 改寫石油經濟學
.經濟日報社論.從台積案 看兩岸投資環境拉力與推力





經濟/油價戰開打 改寫石油經濟學


2015-12-09 02:0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上周部長會議不僅未決定減產保價,反而放棄官方生產目標,為捍衛市場不惜與美國頁岩石油業者再度宣戰,此與市場預期沙國將被迫投降的看法背道而馳。這項決議不僅對油價造成更重的下壓,也顛覆石油市場的傳統秩序,更使「石油經濟學」因而改寫。
國際油價失守每桶40美元關卡。目前全球每天石油供過於求的數量約300萬桶,總庫存量超過10億桶。OPEC決定不減產,將使國際原油庫存持續增加,加上美國將升息使美元匯率走強,短期間油價下跌的壓力自然更大。
在此期間,明年全球石油需求量雖每天預估增加約180萬桶,但伊朗將因經濟制裁解除,預估將在六個月內即能每天增加供給100萬桶,加上俄羅斯也將增產,國際油市供給過剩的困境將無法解除。長期更因全球氣候變遷而促使各國加強節能減碳,以及各種替代能源加速普及,油價可能進入長期低迷的時代。
OPEC,尤其是沙烏地阿拉伯拒絕減產,顯示沙國正在打一場非傳統的石油戰,而國際石油市場也正在形成新的秩序。以往沙國都扮演油市「平衡者」的角色,在石油供給「正常」時,如果因需求減弱,導致油價下跌,沙國便會限制本身產量;一旦供給發生「中斷」,沙國便增產,以彌補其他油國的供給缺口,防止油價急漲。
這回卻大不相同。由於油價重挫,許多OPEC國家現在都面臨生產成本上升及預算赤字的壓力,需要沙國大量減產,且本身也願意少量減產,以拉高油價,然而沙國這回卻改弦易轍,原因即在於如果OPEC減產保價,美國便將增產,結果只會使OPEC整體的市占率下降,沙國無法為非OPEC國家穩定油價。
沙國絕不能讓美國成為決定油價的主角。由於油價持續低迷,美國頁岩石油業者今年已無法再進行避險操作,且信用市場也對業者抽緊銀根,一些負債沉重的業者將倒閉。如果沙國同意減產,並帶動油價大漲,將給予美國頁岩石油業者喘息的機會;OPEC會員國的營收雖也會增加,但原本屬於OPEC的市場卻可能被搶走。沙國極不願見到此種結果,因此寧可「流血」也要捍衛市占率。
由沙國全力「保市」,也凸顯傳統的「石油經濟學」正在改寫。以往人們都相信石油是一種會迅速耗竭的資源,因此隨著時間油價將不斷上漲,石油的供給與需求曲線也將愈來愈陡 (即缺乏彈性)。但由於美國出現頁岩石油革命,使原本的「石油耗竭」理論遭到顛覆,證明科技創新能夠帶來更多新油源。英國石油公司更預估未來35年間,全球將消枆1兆桶石油,但同期間經過確認的石油蘊藏量也將增加逾1兆桶。
頁岩石油革命也使美國石油產量從2010年時的微不足道,到今天每天約生產450萬桶;不僅是造成2014年國際油價開始崩跌的元凶,也使石油供給的短期彈性比過去提高。頁岩石油大部分的生產成本均屬變動成本,從投資、生產及獲得報酬所需的時間很短,因此供給對價格變動的反應速度比傳統石油快,油價也更容易趨於穩定。
國際油市也從原本由OPEC主導的「寡頭壟斷」型態,因供給來源增加而轉變成「壟斷性競爭」,OPEC穩定油價的能力被大幅削弱。油市競爭性提高,意味著油價將易跌難漲。國際能源總署的油價預測版本之一,就是直到2020年平均油價基本仍處於每桶約50美元的低檔。
最後再從經濟政策及抑制氣候變遷的角度觀察,既然高油價時代結束的機率愈來愈高,開發中國家原本實施的油價補貼政策便應縮減規模、甚至取消,而富裕國家更應該對石油消費增稅,以免鼓勵石油消費回升,扯環保的後腿,並能增加財政收入,及降低其他稅負,使油價下跌的紅利能由更多民眾所分享。

聯合/辯論是蔡英文的義務


2015-12-09 02: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下個月就要投票,支持度穩定領先的蔡英文卻一直迴避辯論,拒絕與其他參選人同台。表面上看,這是她的戰略傲慢;深一層看,卻反映了她的偏見和心虛。
民調領先卻不敢與對手辯論交鋒,蔡英文的盤算有三:第一,反正勝券在握,乾脆躺著選到底,省得費力氣。第二,短兵相接,難免會有損傷,甚至傷筋動骨,一動不如一靜。第三,民氣可欺,利用的就是戰略模糊,一旦政策都要攤在陽光下,未必經得起檢驗。
這些盤算,皆是出於一黨一人的自私想法,不符合民主政治公開透明的競爭規則。理由有四:第一,大選辯論,要面對的其實是全台選民,而不只是面對其他對手,迴避辯論是狡詐行徑。第二,大選辯論是參選人的「義務」,而不是「權利」,蔡英文沒有不辯論的選項。第三,以支持度領先而拒絕辯論,是落伍的政治陋習,應該革除而不是因循沿襲。第四,未經檢驗的政見,是無法信任的政策,蔡英文必須向民眾證明她不再是「空心菜」。
自二○○四年以來,我國總統大選皆舉辦了辯論活動,且均由「四報一社加公視」合作,不僅涵蓋了最多元的媒體組合,也已形成良好的傳統。而如今,蔡英文表面上聲稱從未排斥辯論,卻以要求由「三立電視」主辦的技術性理由,迴避傳統多元媒體的慣例安排;這種說一套、做一套的言行,有欠磊落。何況,民進黨在指責某社的公正性時,難道不知道三立的政治色彩如何?
柯文哲最近轉述民進黨大老邱義仁之言,認為這次大選「很無聊」。之所以無聊,主因就在選戰缺乏交鋒,完全沒有火花。蔡英文必須站出來盡其辯論義務,選民不能投票給戴著面紗的人。

聯合/「抱怨有理」風氣脅迫了專業尊嚴


2015-12-09 02: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日前一則【頭燈當飛鼠眼睛 誤槍擊友人】:兩人結伴上山打飛鼠,結果一人誤擊另一人,因位處偏遠,警消共出動近五十人花了八小時接力救援;諷刺的是,該獵槍未合法登記,違反了《槍砲彈藥管制條例》,以致警方一面救人一面移送法辦。這種因個人過失而耗費社會資源的事屢見不鮮。前不久才發生民眾著涼鞋登山扭傷腳踝,勞動空勤總隊出動直升機救下山。今年稍早則有一起罕見的國賠事件,某大學生獨自登山,失蹤後大批警消搜救未果,最後確認罹難,結果家屬狀告南投消防局搜救不力,法院判決應國賠兩百多萬元,判決理由包括並無法規禁止民眾在氣候不佳時入山。
台灣社會中這種「民眾犯錯有理」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不但耗費社會資源,對很多執行公務或專業工作者更形成「建功無賞,出錯必罰」的壓力。令人最心有所感的就是當今醫護人員的處境,每天在第一線接觸大批傷患和家屬,工作待遇受健保機制限縮也都罷了,更有挫折感的是隨時處於被打、被告的風險。很多醫護人員心灰意冷、甚至執意轉業,並告誡子女不要再入此一行業;社會也漸漸察覺出醫界「五大皆空」的困境,很多人擔心往後生病、手術將無醫生可看。
台灣本來並不是一個民風強悍、具暴力傾向的社會,但近年來逐漸出現許多離譜現象:很多民眾仗恃「民意我最大」,動輒「抱怨有理」,對提供服務的一方常有不合理的要求,千錯萬錯一定是別人的錯。颱風過後停電,台電維修人員於執勤時遭民眾圍毆;連續假期後車站塞爆,民眾抗議、怒罵、嗆聲,讓連續加班忙到腿軟的站務人員還要鞠躬道歉。難怪有評論者譏諷,民眾為搶購美食可排隊兩三小時,對辛勤服務大眾的工作人員卻全無耐心,遑論表達感謝。
在這種「苛以責人」的氣氛中,相對變化的,則是很多人「寬以待己」到了離譜的地步:明明是自己有疏失在先,理不直卻愈發氣壯,牽涉個人利益時尤然。日前一位擔任大學教職的民眾投書媒體,批評台灣高鐵顢頇,起因於他為母親訂購敬老票,櫃台取票時母親未帶身分證件,依規定無法列印車票,只能購買普通票。這位民眾指責高鐵不近人情,理由包括母親老態龍鍾以「目視」即可判斷,還有自己的身分證可證明母子關係等等。其結論,是從管理學角度批評高鐵應改善,否則將面臨危機云云。
高鐵的敬老票乃五折票,差價由政府補貼。凡特殊身分者購買折扣優待票,應出示身分證明,這不但在高鐵的購票辦法中白紙黑字寫明,環顧全世界亦多有類似規範。這位民眾夸夸而談管理學理論,但僅僅強求對折扣票消費者應可「目視判斷」這點,道理上就說不過去,卻兀自振振有詞訴諸公眾評論。台灣的服務業在華人社會中被誇讚為特別細膩周到,恐怕是受過許多消費者刁難才磨練出來的吧?「顧客永遠是對的」落實起來,縱容出部分民眾自認應受人伺候的心態,卻也把服務業變成了「伺候人」的行業,多少工作人員受到無盡委屈。
台灣有過官僚權威無限大的時代,企業財團氣勢如大鯨魚,老百姓普遍有「民不與官鬥」的心理,個別消費者吃虧受氣多自認倒楣。但隨著民主化進程,民眾權利意識抬頭,「民意我最大」的氣氛膨脹至不可收拾的地步。今日台灣,政府決策往往傾向討好民意,官員挨罵如家常便飯,處境有「官不聊生」之說,決策基礎縱有專業意見支撐,最後為了避免被罵,還是向民意低頭。小事如放颱風假,敢於根據氣象專業判斷說「不放假」的地方政府幾希?最後多半是在明明風平浪靜之下,作出了令台北市長柯文哲自嘲「這種天氣放假對不起民族國家」的決策。大事如加碼老農津貼和調降健保費率等,明知違背專業判斷和長期發展利益,但「被罵怕了」的心理讓決策者動輒屈服於民粹壓力。
委委屈屈的服務業,畏畏縮縮的決策者,養出「會鬧有糖吃」的小孩,長期下來卻置產業發展和國家財政於險境。這種情景,在政黨競爭選票的風潮下,只會越來越糟。最終,還是要靠「人民作主」的這一端覺醒,別再放縱「抱怨有理」的風氣欺壓專業尊嚴和理性決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