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十年後的生成式AI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153/web/ 

◆  綠宣講 指導釋憲毀民主?
◆  終戰前的首戰 莫忘中途島
◆  提首戰即終戰 為的是避戰
◆  AI救世主 難挽整體外銷頹勢
◆  拯救基隆河 雨、汙水分流重於截流
◆  文史哲遭AI終結? 被人類放棄?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十年後的生成式AI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十年後的生成式AI


2024-06-18 00:00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在最後一堂「計算機概論」的課程,我請同學們預測十年後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對社會的影響,該預測可以是一項技術、一種產品、一幅景象或一個概念。

去年我也曾請修課同學預測十年後人工智慧對社會的影響,彼時他們曾就人工智慧在學習成長、智慧生活、就業工作、風險監管等面向的影響,提出諸多頗具創意的看法。

該課程限定非資工本科學生修習,班上學生背景多元,主修專業各有所長。今年生成式人工智慧遍地開花,各項應用早已融入這群 Z 世代孩子的日常。茲摘錄彙整同學的巧思妙答,以饗讀者。

在教育現場上,「自動摘要課程重點,隨時可以生成考題、答案,考古題要多少有多少」、「幫忙寫作業及程式」、「智商出現兩極化」、「課堂互動一對一,客製化的 AI 助教可配合學生程度因材施教,教育水準提升」。

在工作職場上,「GenAI 成為各行各業解決問題不可或缺的利器」、「大量初階技術工作的勞力被取代,自然而然篩選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繁瑣精密的重複性工作將全面自動化」、「高階技術的工作也可能被取代」、「透過累積經驗而非創新的工作很多會被取代」、「低階工作消失中,世界財富更加集中,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未來人類只會從事投資事業,其他工作都由 AI 執行。」(其實,連投資都要仰賴 AI)。

在藝術創作上,「創作者的門檻降低」、「過度依賴使得創意力降低」、「層次較低的創作行業將無利可圖」、「大眾審美主流獨大,小眾式微」、「與 GenAI 的對話激發靈感」、「人人可以完成屬於自己的作品」、「琴棋書畫將再創另一盛世」。

在醫療照護上,「隨著人口高齡化及少子化,智慧機器人將成為陪伴照料長者的主力」、「預防勝於治療,智慧助理協助大家的日常健康照護,個體內的植入式晶片可在病灶出現前提出警訊」(此乃「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謂也)。

在智慧生活上,「客製化的個人助理是人人最貼心的朋友」、「智慧家電完全自動化」、「更多實體化的 AI 出現在我們的周遭」、「模仿人類說話,比本人還真」、「真偽資訊難辨,詐騙橫行,人們每天提心吊膽」、「如同設定跟車最高速限可避免超速一般,更多智慧裝置可讓守法者不會因粗心而觸法」、「紅綠燈不再需要,每個移動的物件,都可自動偵測避免碰撞的最佳行進路線」。

在天馬行空上,「配合量子電腦的發展,運算力將超乎人類想像」、「星際旅行變得普遍,可與外星人溝通」、「人們成了 GenAI 的代言人」、「在軟硬體限制下,還有好幾個十年要走」。

生成式人工智慧未來勢必大大降低人們為了生存所付出的勞力成本,同時也將能提升大家日常生活的品味層次。至於自我實現生命意義,那是老天爺留給每個人的功課,恐怕還得靠自己的天工智慧認真作答呀!











綠宣講 指導釋憲毀民主?


2024-06-18 00:00  聯合報/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桃園市)
季青漫畫


民進黨在黨主席賴清德一聲令下,六月十四日首站在花蓮展開「反濫權、護民主」的宣講活動,反制國民黨和民眾黨在立法院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有人認為這項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的地方首長選舉,但是我認為民進黨的眼光沒有那麼遠,選民的記憶力也沒有那麼長;民進黨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釋憲,而最後的結果可能是毀民主,而不是護民主。

六月十一日,賴清德總統核可行政院對立法院的國會改革案的覆議,但是抗爭者用「人渣」、「台灣第一不要臉」、「大陸的狗」這種非理性字眼羞辱民眾黨立委黃國昌,這項覆議案註定失敗,因為只要二分之一的立委反對,就可以駁回覆議案。一位具有法學素養的立委遭到民進黨支持者如此不堪的辱罵,雙方結怨更深,已經喪失理性討論的空間,覆議案只會是朝野對決。事實上,以目前的政治氛圍,民進黨知道覆議一定失敗,所以覆議應該只是障眼法,他們的算盤是「釋憲」。

現任的大法官全數都是蔡前總統提名,包括「再任」的司法院長許宗力。我認為,民進黨下鄉宣講不是為了說服群眾,而是講給現任的大法官聽的;民進黨高幹在地方宣講國會濫權的理由,應該是提供大法官釋憲時「參考」。

現任大法官為什麼會認真聽民進黨高官在說些什麼?因為「政治正確」的大法官,有可能卸任後可以「再任」。事實上許宗力的「再任」,直接的結果就是司法很難獨立,戀棧權位、沒有操守的大法官一定會觀政治風向,司法獨立的理想將遙遙無期。

說白一點,如果多數的大法官甘願當政治的奴僕,把法理擺一邊,「再任」的懸念擺中間,民進黨大有機會靠大法官釋憲翻盤。一旦大法官釋憲的結果是國會改革案因「違憲」而失效,真的是「護民主」嗎?

任何一個民主國家是否邁向進步成熟,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司法獨立。自由社會必然是價值觀多元的社會,因此政治歧見是常態而不是例外;社會上一旦出現政治紛爭陷入僵局,最終的訴求和仲裁是司法,如果司法不獨立,政治上的對立將永無寧日。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大法官可以再任,現任的大法官會公正、客觀、不受政治影響嗎?如果大法官的公正性遭到質疑,期待大法官釋憲來平息當前朝野的爭議,恐怕是一個幻想!更可能的是,如果釋憲結果和民進黨的主張相互唱和,在野黨的訴求一定類似「大法官是民進黨養的」,公民之間的互不信任必然加劇,掀起的是另一波的政治動盪。

因此,如果民進黨下鄉宣講的目的是引導大法官的釋憲方向,絕對不是護民主,而是毀民主!












終戰前的首戰 莫忘中途島


2024-06-18 00:00  聯合報/ 黃慶祥/退休教師(屏東縣東港)


中途島戰役是美國與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雖然當時旗鼓相當的美、日雙方,在過程中各有很多的幸運及失誤,但美軍總結日軍的敗戰主要原因是,日軍陷入兩面作戰困境,既要攻擊中途島又要攻擊美軍航母,同時也要防守來自這兩者的高空及低空攻擊。

果然,在日軍一番更換炸彈、魚雷的手忙腳亂操作中,美軍俯衝轟炸機在中途島接連炸中日軍的赤城、加賀、蒼龍三艘航母(連同稍後數小時被炸的飛龍號,皆沉沒),短短的四分鐘即決定了日本帝國的命運。

兩面作戰固然是日軍戰術上的重大失誤,但戰略上,或許日軍本來就不該進攻中途島。但山本五十六力排眾議,才使得這表面華麗(消滅美軍航母、占領中途島,而後進攻夏威夷,逼迫美國談判),但充滿危機的中途島戰役上路。此戰後,日軍在太平洋一路挨打,最終也輸掉整個戰爭。如果說中途島戰役是終戰前的首戰,並不為過。

賴總統日前批評「首戰即終戰」是投降主義。表面上這很激勵軍心,但如果兩岸一旦開戰呢?在對岸飛彈、飛機、艦艇質量皆已具壓倒性時,究竟我們要重蹈日軍的覆轍?還是要「積極備戰」但「全力避戰」?









提首戰即終戰 為的是避戰


2024-06-18 00:00  聯合報/ 孫家瑞/金融業(新北市)


黃埔軍校建校一百周年,賴清德總統以三軍統帥身分出席校慶,重申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

「首戰即終戰」這個概念,為共軍九十年代提出之指導方針。我國防院於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在《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中寫到:「『中國強調首戰即決戰』,讓美軍未到,戰事已定。」馬前總統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援引指出,中共的攻台戰略就是「首戰即終戰」,一旦發動戰爭就要在很短時間內打完,讓台灣沒機會等美軍來支援。馬前總統援引的是來自蔡英文總統時期的報告。

不論原始資料出自何處,馬前總統此言是希望做為中華民國的領導人能夠「不引戰」,以「避戰」為最高原則。

黃埔百年校慶遇上民進黨執政,又遇上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總統,說來諷刺,因為前國防部長、現任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委嚴德發曾經表示「國軍不會為台獨而戰」

「首戰即終戰」的說法是希望兩岸能夠遠離兵凶戰危,絕非「投降主義」。積極備戰的背後其實是因領導人引戰而成為目標,但不挑釁、不引戰、不求戰、保和平才是中華民國領導人應追求的終極目標。

黃埔軍校以「統一全國」為目標而設立,打響東征、北伐、抗戰「黃埔軍魂」更因「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熱血青年投筆從戎,丹心照汗青而發揚光大。對照十年前的「太陽花」與現今的「青鳥」,真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即便兩岸戰爭一開,真的會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嗎?













AI救世主 難挽整體外銷頹勢


2024-06-18 00:00  聯合報/ 黃進盛/前駐外大使館經貿業務主管(新北市)


新政府財經閣員不乏具優秀產學背景者,惟上任以來即需面對如何擺脫去年出口衰退衝擊經濟成長,及傳產不振、電力不足等質疑。近期國內外最關注消息則非 AI 產業莫屬,也引發全國狂熱。官員無不寄望 AI 產業帶領台灣外銷及經濟成長,而全國百姓對於台灣 AI 發展,仍可秉持看旺台灣之樂觀期待,惟其成敗關鍵則視施政良窳而定。

以外貿數字來看,據經濟部貿易署近日公布之外銷統計,僅 AI 相關產品出口成長,似已成為台灣外銷的救世主,但並無法帶來整體出口繁榮;傳統產業之外銷仍低迷不振,相關業者及家庭仍無感。今年五月份我國出口統計數據,外銷三七三點六億美元,較上月減○點三%,與上年同月出口衰退十四點一%比較,增幅為三點五%;累計一至五月出超三一四點六億美元,則較上年同期增加一○六點九億美元。

表面看來,台灣出口已略有好轉,深入分析卻是因去年外銷衰退嚴重、基期偏低導致外銷微升,AI 相關產品外銷成長難挽整體外銷力道頹勢。整體來看,台灣外銷已出現產業傾斜警訊,未來更可能因缺乏政府照顧的產業孤兒增多而更形嚴重

另由外銷市場觀之,亦出現外銷區域傾斜現象。由我國主要出口國家及地區分析,五月我國對美國出口雖成長,但對大陸、香港、日本、歐洲均呈下滑。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較上年同月減幅五點三%,對東協出口略增三點九億美元、增幅六點四%;對日本出口十九點九億美元、減少卅五點二%;對美國出口增加卅六點四%;對歐洲出口卅三點四億美元、減少九點三%。

由此可以看出,以歐、日向為我國傳統經貿往來重要國家,惟出口持續衰退,此是否顯示雙邊關係趨冷?更嚴重地顯露出在某個國家治理、政策施政環節中,可能已存在使外貿力衰退的敗因。此觀點可提醒新閣員重視,主政者實不可不防,需防微杜漸並檢視近年來我國經貿主政部門的成果,及未被看見但可進行強化的施政措施。

新閣已就定位即將滿月,部會次長亦多選任,而文官體系內部一級單位主官及副主官,乃實際制定及執行政策的關鍵文官;上承首長願景、下負政策擘劃成敗之責,實應慎選並重用之。

值此新閣新氣象,建議召開各級主管文官評核會議,就近年產業發展、外貿實績對台灣經濟成長之貢獻度、人民所得增長、物價調控成果、全民對政策執行滿意度等面向,客觀選才、摒除上位官官相捧、廣納部內基層意見,擇優汰弱,並考量未來十年內區域政經、美中貿易、AI 產業崛起可能對我國經貿造成衝擊等重要經貿趨勢,選任具相關駐外經貿背景且著有業績成效、才德兼備之文官,儲備培養成一級主管、次長人選,學習新加坡用人唯才、廉能兼具之培育模式,則可提升新閣政績及形象;或可在新總統、新閣揆上任百日時,端出令全國國民讚歎的經貿成就亮點。











拯救基隆河 雨、汙水分流重於截流


2024-06-18 00:00  聯合報/ 歐陽嶠暉/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名譽理事長、莊順興/中央大學環工所教授


近三、四十年來台北市為提升現代化都市形象與市民生活環境品質,耗費巨多經費投入捷運、垃圾收集焚化及汙水下水道建設,前兩者已為市民和觀光客所肯定,唯獨最早建設的分流式汙水下水道系統,現用戶接管率雖已達八十五%,卻因不務實管理,仍在汙染河川。

台北市係採取分流式下水道,汙水與雨水應分別收集納入各自的系統,但因未盡務實管理以致未能徹底分流,仍有部分汙水經由雨水下水道流入河川,導致周邊河川汙染未除。而汙水下水道系統分支管建設完成後應即廢除截流設施,但有部分系統仍採用截流方式以降低初期汙染,變成目前汙水處理除迪化及內湖兩廠外,仍有多量汙水送至區域性的八里廠處理。

台北市對於已完成的汙水下水道系統未曾進行全面務實管理改善,包括未定期持續盤查用戶接管後,其排水系統是否維持原雨、汙水分流排水;有無被改管錯接或房屋改建造成汙水流入雨水系統;未宣導在屋內的各種清洗水不得排到屋外雨水溝,不得在室外洗車,甚至部分餐飲業任意將清洗水槽洗滌水逕自排入雨水側溝而未取締改善。

又,汙水下水道附屬設施人孔,其人孔蓋都設有兩個提舉孔,因道路長期鋪面調整致下陷,導致雨水及路面汙物被掃入汙水下水道,暴雨時又冒出汙水,卻數十年未更換。至於夜市、黃昏市場或攤販聚集地區,也應設法以小截流收集納入汙水下水道,而不是任其排入雨水溝、最後流入河川造成汙染。也就是說,應杜絕汙水流入雨水下水道,而不是任其排入後,再於雨水下水道系統排出口設置截流設施截流處理。

基隆河是台北市民聚集活動的珍貴親水空間,但因河川基流量低,缺乏涵容能力,且尚有部分汙水排入,以及汙染源中有一半以上汙染負荷量是來自內湖汙水廠之放流水,以致每年約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日期未達標,甚至時因缺氧造成魚類死亡。

台北市汙水量因少子化而減少,既有之迪化與內湖兩廠處理能力已大於未來汙水產生量,現卻要為因長年未能有效分流雨、汙水所造成的汙染量設置截流設施處理截流水。前市府團隊捨不造成河川汙染的區域性系統,反藉台北市要自主處理,而要超量設置兩座(民生、濱江)處理廠,併同既有的內湖廠,三座的放流水將集中放流於基隆河大佳河段,即再增加近一倍以上的放流水汙染負荷量,這恐將使已稍有改善的基隆河再淪為「黑龍江」。

截流會使汙染物在雨水管內的流速降低而沉澱,一旦下雨即行沖刷入河川;增建兩汙水廠會造成三廠放流水集中排放於基隆河大佳段,後者雖經處理可達九十%去除,但仍殘留有相當於直接排入未經處理的生汙水之總汙染負荷量。本河段為感潮河段,受潮汐影響固體物會沉積於河底,天氣變熱,該沉積汙泥就會自行消化腐敗而上浮,耗掉水中氧氣,使水質更汙染。

不加強管理改善系統之雨、汙水分流以減少甚至斷絕截流水量,卻要耗費六、七十億的建設及每年十億元以上維護經費新建處理廠,這恐是全世界前所未見的荒謬作為,超量設置卻不先探究截流不僅無助改善河川水質,反而會因集中放流增加汙染,未知是台北市太有錢或是決策者對下水道無知,在強調 AI 科技管理時代更顯諷刺。

期待現任市府團隊能建立健全務實的管理體系,嚴格執行下水道雨、汙水徹底分流,達到零截流並廢除所有截流設施,同時停止超量汙水廠的運轉而不再於大佳河段排放超量的放流水,這才能拯救基隆河不再受汙染。













文史哲遭AI終結? 被人類放棄?


2024-06-18 00:00  聯合報/ 呂健吉/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長(宜縣礁溪)


今年成大歷史系申請分發人數掛零,引起各界注意,成大校方直指是 AI 效應造成此結果;更有中文系教師批評台積電直接到高中開半導體課程,會讓更多高中生提早放棄文史哲相關科系。

AI 真的會成為大學文史哲科系的終結者嗎?實言之,若就業市場和少子化的因素,除了一些私立大學會面臨退場外,公立大學的文史哲相關科系,也同樣會因學生報到率太低而率先被學校檢討。即使今年申請掛零的成大歷史系,可能因分科考試會讓學生回流而滿招,但過了幾年等私大退場潮結束後,就是公立大學文史科系考驗的開始。

目前,有些人主張,大學還是要教導一些道德價值與批判思考,所以還是需要人文相關科系。台大醫學院在明年的申請入學採計,放棄英文改採社會學科,就被認為是在 AI 發展下重視人文素養的教育指標。

但這和實際上大學科系的存廢是兩回事,因為重視人文素養不代表這些人文科系就能夠存活,特別在 AI 人工智慧的發展下,一些大學教授的上課方式和教學方法大量依賴網路資訊和應用軟體,課程的教材和簡報直接從網路下載,用心的教師還會消化加以編排才做成上課內容,一些不用心的教師就直接下載,或者透過人工智慧按個鍵,重新組合編製後就拿到課堂上教學。

之前在書店與幾個台大學生聊天,我問他們會不會專心上課,對教師教課方式覺得如何?他們說,如果發現教師上課的內容在網路上就找得到,就不會想聽了!甚者,老師還會教錯,不如他們自己去問 ChatGPT。

試想,一位教歷史系的教授,若只用傳統歷史學的教法讓學生去記憶分析比對歷史資料,而非用批判多元的視野與方法說明歷史的因果關係,怎能比得上大數據下的史料分析呢?

之前,有位詩人跟我分享他用 ChatGPT 來解讀他的詩,他說大概有五成能解讀出他創作的意義。

當最有浪漫情懷的文學詩作,也能夠被人工智慧解讀大半;當未來有更多情緒語言被大數據融入時,人引以為傲的人性還有多少?那時的文學系還需要老師來教導嗎?AI 文學創作早已讓人分不清是人還是 AI 所寫,教師又如何評改學生作業呢?

至於,大家認為尚有哲學,可以保有人的倫理價值判斷和獨立思考,所以哲學系應當是未來抵擋 AI 的最後人類希望,是所有大學科系中最有人味的系所。但這個最能夠凸顯人類價值和道德的科系,卻是最早被功利主義和就業市場淘汰的科系台灣的大學中只殘留那些早期設立的哲學系,也不知能撐多久。

倫理道德思想不能當飯吃,可是當人類沒有道德倫理思想判斷時,還算是人嗎?當 AI 一步又一步的侵蝕到人的思考判斷中,則倫理思考何能避免,甚可說人已放棄自己的判斷,早就讓 AI 來幫自己選擇了。

真的是 AI 終結了文史哲等科系?還是我們自己放棄,自我終結了這些人文系所呢?二十世紀之前,世界因哲學而運轉,人類因思考而存在;如今卻將變為世界因 AI 而運轉,人類因數據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