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立院 須能亂中求同
◆ 總統赴立院國情報告 應即問即答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推動混合金融,促進永續共融
◆ 中國社會矛盾 牽動台海危機
◆ 施明德不闖總統府的理由
◆ 消費權益不保元年將來臨
◆ 網紅想紅 紅線不能踩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推動混合金融,促進永續共融
2024-01-30 00:28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
一下寒流急凍一下衝到高溫卅度,最近的氣候變異大家都很有感。減緩並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已是勢在必行的全球趨勢,但綠色轉型需要大量的額外資金。COP28 阿聯酋領導人的「全球氣候融資架構宣言」特別建議,應進一步利用「混合金融」機制,擴充氣候行動的優惠資金來源。
許多重要的國際組織,近期紛紛宣布推出混合金融氣候融資或能源轉型專案,例如世界銀行下的國際金融公司,籌集了八千萬美元的能源包容性基金,為小型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和儲能專案提供債務融資,也替工商業的電信基礎設施和微型電網供電;亞洲開發銀行、全球人類與地球能源聯盟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則宣布計畫建立混合金融夥伴關係,從慈善和公部門籌集廿億美元,尋求全球私人資本,挹注亞洲的能源轉型專案。
混合金融到底在紅什麼?它是指有計畫的運用公私部門資金及其他資源,為倡議或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專案提供資金。即透過不同風險的結合調整,運用慈善機構或公部門的催化資本,驅動私部門資金,解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的各項挑戰。
面對金融創新和全球挑戰,混合金融的概念逐漸演變。在民國八十九年(二○○○年)時,傳統官方發展資金無法滿足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的資金需求,混合金融因而崛起,應用面包括公私合作夥伴關係、發展「為成功付費」,及影響力債券和優惠貸款等,適用於協助基礎設施、醫療保健、教育、可再生和潔淨能源等。
美國民國一○一年(二○一三年)啟動的「Power Africa」,就是成功的混合金融永續案例,透過美國國際開發署和千禧挑戰公司,提供補助金、技術支援及其他優惠,運用公共資金降低風險,成功驅動大量私人投資,讓許多非洲的能源專案像提高電力普及率等永續計畫得以推進。
對於推動 SDGs,混合金融更發揮重要作用。SDGs每年面臨五至七萬億美元的資金缺口,混合金融能吸引私營部門的資金,支持對 SDGs 有貢獻的專案,補足缺口。無怪乎國際上已成立多個夥伴關係來推動混合融資。例如世界銀行集團的「發展融資最大化」,和聯合國的「發展融資」議程等。
要發展混和金融,關鍵之一是必須建立透明的責信生態系並培養人才投入,這部分需要政府帶頭踏出第一步。例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即是透過設立亞洲轉型融資夥伴關係的混合金融平台,由星國政府及慈善機構提供優惠資本,承擔專案風險,催化商業資本加入融資。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更資助建立全球金融科技學院,並經營「FLEX」平台,協助投資者、金融科技公司及專業人才發掘創新途徑及相關商機,開闢媒合專業人才進入產業的管道。
目前台灣的混合金融發展不多,與金管會大力推動永續金融相比要落後許多。面對充滿活力、不斷進展的混合金融國際趨勢,國發會、金管會皆可參考國外做法,導入混合金融機制,並與社會創新的政策鏈結,讓公共和私人資源共同協作,朝永續共融的國家發展目標邁進。
掌立院 須能亂中求同
2024-01-30 00:31 聯合報/ 紀俊臣/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新北市)
將角逐下屆立法院長的國民黨立委當選人韓國瑜,以及現任立法院長游錫堃(左二),各自拜會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立委當選人黃國昌(右三)分別接待。記者林伯東/攝影
第十一屆立法院三黨不過半,二月一日的正副院長選舉,究竟藍綠白三黨誰能勝出,已成為熱門話題。由於民眾黨意圖運用八席立委影響藍綠候選人出掌立法院,而有一連串「既想合作又想壟斷」的話題操作。輿論對立法院長的角色與功能各有不同解讀,卻多有偏頗之處,實宜由形式上和實質上,亦可說成文與非成文的,甚至還有若干潛規則來討論。
立法院長是立法院院會的主持人,立法院長應嚴守議事中立,使立委皆能善盡議事言責,以監督行政部門,這可以英國平民院為例。平民院議長是在英王宣布國會開議後,即以政治中立的原則主持議事並綜理院務。為使議長能中立主持議事,英國乃以制度化或潛規則方式,促使議長安枕無憂,例如議長不再過問黨務,在單一選區不再有對手競爭,連選皆可連任。美國的情形則完全相反,如參議院係由副總統主持議事,眾議院則由該院多數黨領袖出任議長,其完全不以全民利益為考量,政黨利益係參眾二院議長主持議事的唯一原則。
中華民國立法院長制度究竟係採美制或英制?如以院長係由區域產生或不分區席次取得資格言之,其權位既皆受之於所屬政黨資源,如何政治中立?姑且不論威權時期的立法院長係執政黨的中常委,解嚴後立法院長仍在各政黨扮演「決策圈」成員的角色。甚至民進黨完全執政後,立法院長形式中立,實質卻完全實踐政黨中心主義,通過任何法案皆以貫徹政黨立場為依歸。
就成文或非成文,乃至潛規則言之,立法院長主持議事中立,係立法院組織法第二條所明定,但未中立又如何?法卻未加規定,以致民進黨籍院長扮演貫徹政黨的政策執行角色,這可由八年來的立法院議事作為得到佐證。此外,立法院累積的議事潛規則多到不易熟諳,但它是化解議場紛爭,不致在議場幹架的秘方。
新任立法院長即將產生前夕,所有立委固皆有其政黨立場考量,但下列情形卻需多所斟酌:我國的立法院議事規則,係採先付委再二讀的美制;此與英制先二讀再付委的情形完全不同。因之,院長對議事規則如有任何修正,宜由美制的優劣點去衡量,而非由英制的「絕對中立」去斟酌。
國會龍頭固然要本諸議事中立原則,促使立委平等行使議事職權,以監督公部門,但主持議政的「民主素養」尤其重要;不必要的朝野衝突,應有化解能力,而非火上加油,更不該發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議事冷笑話。
立法院長上任後即應熟悉議事規則,不僅須熟稔立院本身的規則,且應由議事幕僚簡報重要民主國家的國會規則,使院長得以增強議事行政知能,並能適時應用。尤其在三黨不過半的政治生態,不但預算案、法律案要獲得可決已有困難,人事同意權行使更是難上加難,卻有非通過不可的政治壓力。經常性的朝野協商,不僅要有豐富的議事經驗,更該具備三兩撥千斤、亂中求同的智慧和耐力,這才是諸位立委考量誰可勝任院長職責,從而投下選票之唯一立論基礎和行為前提。
總統赴立院國情報告 應即問即答
2024-01-30 00:29 聯合報/ 蘇子喬/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新北市)
新國會國民黨、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將要求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就任後赴立院國情報告,且採「即問即答」方式。圖為賴清德前往彰化出席謝票活動。記者黃仲裕/攝影
憲法規定「立法院於每年集會時,得聽取總統國情報告」,但此規定從未具體實踐。新一屆立法院國民黨團目前正在研議,將要求賴清德就任總統後赴立法院國情報告,並將採「即問即答」方式,民眾黨對此表示贊同。民進黨則認為,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不能接受「即問即答」,否則形同總統接受立法院質詢,也將形同總統對立法院負責。民進黨認為,在我國憲政體制中,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而民選總統對人民負責,並不對立法院負責,因此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若採「即問即答」方式將有違憲疑慮。
事實上,「總統接受國會質詢形同總統對國會負責」的看法有待商榷。以我國地方制度為例,直轄市長、縣市長等地方行政首長由地方人民選出,地方議會議員亦由地方人民選出。在法理上,行政首長與議員分別對人民負責,行政首長固然不對地方議會負責,但受地方議會監督與制衡,故仍有行政首長到議會備詢的制度。換言之,議會質詢行政首長,乃是議會監督制衡行政首長的機制,並不意味地方行政首長對議會負責。同樣地,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後若接受立委「即問即答」,即使形同接受質詢,也不代表總統向立法院負責,而是代表立法院對總統的監督與制衡。
或有論者認為,質詢制度是以英國為代表的內閣制中,內閣對國會負責的制度設計,而以美國為代表的總統制國家,總統既然不須對國會負責,因此總統不須接受國會質詢。但這樣的觀點其實是將美國與總統制完全畫上等號,誤以為全世界的總統制國家都跟美國一樣。事實上,在美國以外的許多總統制國家,國會皆有質詢總統的權力。簡言之,國會質詢行政官員乃至總統的制度並非內閣制的專利,而是各種不同憲政體制(包括我國的半總統制)都可採行的制度。
聽取總統國情報告既然是立法院監督制衡總統的權力,則立法院應有一定的裁量空間決定聽取總統國情報告的方式,包括是否採取實質上形同質詢的「即問即答」方式。在制度設計上,若總統進行國情報告後完全不接受立委「即問即答」,立法院聽取總統國情報告之制度,對總統所能發揮的監督制衡功能將非常有限。
我國目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立委於總統國情報告完畢後,得就報告不明瞭處,提出問題,而委員的發言,經總統同意時,得綜合再做補充報告;亦即總統向立法院國情報告後得僅接受立委「即問統答」,有意為總統設防線以避免總統接受立委質詢,以為總統接受立委「即問即答」將導致總統對立法院負責而違憲。但目前的法律規定,反而將憲法中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的制度功能空洞化。
因此,國民黨與民眾黨要求未來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應採「即問即答」的方式,並無違憲之疑慮,但可能與目前法律的規定有所牴觸。國民黨與民眾黨當務之急,是新國會上任後修正《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中,立法院聽取總統國情報告的細節規定,除了可規定總統應於立法院每會期到院進行報告,而將該制度常態化之外,也可規定總統於國情報告後應接受立委「即問即答」。透過這樣的法律規定,憲法中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的制度功能將更能夠充分落實。
中國社會矛盾 牽動台海危機
2024-01-30 00:11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新北市)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總結報告指出,過半專家相信今年可能爆發台海危機。(美聯社)
近日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報告指出今年可能爆發台海危機。多數學者認為無論美中如何控管兩岸緊張關係及中國經濟衰退,皆未能改變台海危機的可能性。
國際期刊當代中國以問卷設計不同的「統一台灣」手段,其他包括五十八%支持「在台灣外圍發動有限度的軍事行動」;各有五十七%支持「對台灣實施經濟制裁」和「維持現狀,以強化經濟與軍事實力,直至統一」。顯然無論是從學者或公民視角檢視,超過半數以上認為台海已蘊藏潛在高度危險。
適逢中國轉型社會進入高風險階段,群體性事件及維權抗爭爆發頻率及規模有漸增趨勢,衝擊社會秩序穩定。無論是從各地封控疫情爆發中產階級「白紙運動」到退休人員「白髮運動」,勞工運動、金融詐騙、同志運動、土地徵收、房屋拆遷、環境汙染及少數民族分離主義抗爭問題,均凸顯中國隱藏高度社會不安全感。
習近平曾警告,必須防範國家七大風險,須防範非政治性的抗議轉變成政治性運動,防止爆發「顏色革命」,慎防「黑天鵝」與「灰犀牛」事件。直言之,二十大後中國更邁向高風險社會。
若中國經濟持續萎縮衰退及伴隨高失業率,不斷滋長「相對剝奪感」誘發民眾不滿,致社會維權抗議方興未艾,在多領域爆發抗爭頻率及規模增長,隨著社會抗爭次數逐漸攀升,「非政治性風險」可能擴散至全國,最終演變成「政治性風險」,攸關中國社會穩定及黨國政權存續。
近年來中國公共安全支出增長率已高於經濟增長率,且連續十年支出總額高於國防經費,此不僅揭示黨國體制對內外治理危機挑戰的擔憂,同時也折射出民眾負面情緒趨於暗潮湧動,亟待進行結構性改革。中國不應一再強化其國家「專制性能力」,而是應增進國家對公民社會協商對話「基礎性能力」,緩和威權黨國體制與公民社會對立及衝突。
中國社會處在急劇變化的轉型期,若不注重公平和公正,將使得群體性事件更易產生。儘管中國社會情勢短期內應可維持穩定可控局面,但長期則可能激化社會衝突。
從既往中國對外發動軍事戰爭動機來論,相當程度是運用對外戰爭轉移內部社會矛盾。是故,主張「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一中原則帶來戰爭」之賴清德新政府,應戒慎恐懼勿觸及「法理台獨」、「台灣正名」,避免招戰;應約制激進兩岸路線飆漲,免於瀕臨兵凶戰危之險境。
美國公開介入台灣選舉,從眾議院議長強生會見台灣駐美代表宣稱「支持台灣嚇阻大陸以及大陸的任何軍事挑釁」,到總統拜登也宣稱派遣高級代表團訪台,並在選後立即來台。
美一系列預防性措施,目的在影響台灣選舉過程、結果及警戒新政府勿提出過於激進兩岸路線,並具威懾中國勿對台動武或經濟制裁之目的。
施明德不闖總統府的理由
2024-01-30 00:09 聯合報/ 吳昭明/資深新聞工作者(台南市)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當年發動百萬人反貪腐運動,率群眾吶喊「阿扁下台」。本報資料照片
〈施明德遇到郝柏村〉,黃年提及:「如果紅衫軍衝進總統府」。
由於筆者支持黨外運動及從事新聞工作的機緣,施明德到台南與友人聚餐時,多次被告知,得能聽聞施明德析論不少情事,乃為黃年大文續貂。
紅衫軍事件後不久,有天深夜在友人家飲酒聊天,筆者請教施明德,不引領紅衫軍轉進總統府的理由。施明德詳細分析多種可能的變化:
其一,帶領群眾往總統府衝,即便政變成功,但先賢們所奠立的民主、法治基石勢必蕩然無存。後續登場的,可能是第三世界長年動盪不安的情境。
其二,當群眾逼近總統府時,駐守憲兵部隊很可能開槍制止,導致許多無辜民眾流血、傷亡。
其三,陳水扁一旦離開台北,宣布紅衫軍叛亂並戒嚴,指揮部隊鎮壓,進而台灣內亂。演變至此,不但美國可能干預,更授以大陸出兵統一台灣的好理由。
在百萬紅衫軍圍城,波濤洶湧的當下,施明德不改冷靜、克制,深思種種演變,以及後續的諸多可能。置身難以抗拒的磅礴氣勢中,竟以一人之力遏阻政變的洪流,唯大智、大仁、大勇若施明德能夠。
當晚筆者還請教:紅衫軍甫結束,拒絕訪問大陸的安排,不但錯過成就歷史高峰機會,也漏失獲諾貝爾和平獎可能。施明德笑笑淡然回說:訪問大陸,什麼時候都可去。
消費權益不保元年將來臨
2024-01-30 00:07 聯合報/ 程仁宏/消基會名譽董事長、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教授(台北市)
長榮航空機師罷工事件落幕,28日長榮航空代表、人事室副總普維屏(左起)在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見證下,與桃機工會理事長李信燕簽署協議,宣告罷工事件落幕。桃機工會/提供
長榮機師宣布將在春節連假及清明連假罷工,讓消費者心情七上八下、手忙腳亂,最後在行政院、勞動部等協調下「不罷工了」,會吵的孩子有糖吃,最倒楣的還是消費者。
長榮機師罷工事件落幕,內心憂喜參半,喜的是消費者鬆一口氣,可以安心的出遊度假;憂的是日後罷工事件將層出不窮,政府部門的提前部署措施為何?消費者的權益如何確保?
回顧此次長榮機師的三大訴求:調漲飛行員薪資、調漲外站津貼、停止聘用外籍正駕駛。前兩項就是想要調薪,第三項的理由是「長榮航空擴大聘用外籍機師,對旅客飛航安全造成嚴重潛在威脅及負面影響」。但是威脅在哪?負面影響在哪?是否各國航空公司外籍機師飛來台灣都有飛行安全威脅?然而,交通部林國顯次長回應表示「引進外籍機師沒有飛安問題」。
廿八日在主管機關「積極協調」下,雙方達成共識與四點協議:一、調漲機師薪資。二、調漲外站津貼。三、公司同意不直接進用外籍正機師。四、工會同意至一一五年五月卅一日前,不再就上述三項爭議發動爭議行為。
此協議看來,機師工會大獲全勝、長榮公司照單全收,但消費者還是高興不起來,消費者是最大的輸家。因為該協議等於同意一一五年五月卅一日以後,工會在主管機關協議下,將可以明正言順的發動罷工;況且在有樣學樣下,後續台鐵、高鐵、捷運、客運…罷工事件將絡繹不絕,消費者權益不保的元年即將來臨,業者同意加薪的同時,是否就是票價調漲時?
長榮機師罷工事件落幕,正是主管機關好好省思如何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措施的時候。例如,要求勞資雙方定期溝通協商、罷工要求事項於幾年內不得再提出、罷工預告期要讓消費者有應變時間;罷工非屬不可抗力情事,旅遊不便險應列入理賠範圍,並明訂罷工引發的退費機制等等。
網紅想紅 紅線不能踩
2024-01-30 00:00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傳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網紅詹姆士(呈)近期上傳影片,片中他在全聯、家樂福從商品架拿零食、飲料,打開包裝食用後放回,稱「吃東西免錢」及「不喜歡放回去」。記者李奕昕/翻攝
季青漫畫
網紅「詹姆士」近日陸續在超市賣場,直接拆封架上商品並吃喝後再放回,並將過程錄影放上網路炫耀,一副「反正不會被發現」的態度。
這類網紅所延伸的錯誤價值觀,近年大量複製到青少年或大學生的社群模式。從生活社群、商業行銷,甚至到政治宣傳,這些擴散的粉絲文化,逐漸擴大社會影響力。
例如日前兩位直播主Toyz與超哥,在直播中像是表演,又近真實的打架,占據了社會新聞多時的版面。直播打架事件,對社會做了最不好的示範,但兩位網紅似乎更有了支持的觀眾,網路流量擴大。
網紅文化之所以會產生,主要原因是由於人們娛樂需求的多樣化,浮誇行為經過原創性的演繹之後,使網民不用動腦深思,從直覺觀看新媒體的過程中得到快感。但由於網路的自由無邊和價值觀的不同,難以認定「成功者」的定義,造成人們對網紅行為的評論或觀念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流量大就是錢」,只要能讓人點閱,就能分潤到錢財。
從YouTube、IG或抖音上的表演中學到的展示經驗,一直伴隨著手機原生世代,就像廿世紀培養了沉浸在電視氛圍中的「電視迷」,廿一世紀培養了追逐網路社群影響力的「網紅迷」。但是,許多網紅在操作注意力經濟的方式與資訊素養很差;像此次亂開商場中的食物偷吃又放回,還PO在網海中供人觀看,只顧網路快速成名的捷徑,卻也掉入身敗名裂的陷阱。
其次,法律與道德觀念拋之腦外,網紅迅速獲利的方式,更是動搖青少年的金錢觀念。有量有話就大聲,「以量致富」的錯誤迷思,連帶拖垮原本腳踏實地、誠實勤勞的工作精神與價值觀。各種非典型的想法就會出現,為了增強訂閱者的黏著性,而不停地展現或表現,迷因擴散下,浮誇、炫耀、情色、特異變成主流。
然而,隨著資訊世代,多數人透過數位平台獲取新聞資訊已成為主流,YouTuber、網紅等KOL(網路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已不容小覷。網紅在眼球經濟與媒體近用的行為中,有表演程度好壞與商業介入與否的問題,但已經是媒體發展中重要的基因,不能因為表演的舞台位於「虛擬」的網路中即能「隨便為之」。
網紅手上握有和媒體相等的武器,言論自由不能無限上綱;網路上的廣告代言與業配,一樣不能踩到法律紅線。不能只是想紅,網紅們還是要守住分際,尊重社會上的普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