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彈越上空 看日應變嘆台灣
◆ 國軍第一擊 有必要調整
◆ 台電瀕臨破產 政府還不救?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空品變好,肺癌增加,怪哉!
◆ 親愛的政客 別再反教育
◆ 聯美制中 台半導體只能選邊站?
◆ 雙語教育看似美好 真相是殘酷的
◆ 大首都圈 畫餅應急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空品變好,肺癌增加,怪哉!
2022-10-06 05:58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曾擔任行政院環保署署長)
環保署說空氣中細懸浮微粒 PM2.5 數據連年下滑,衛福部也告訴我們吸菸人口下降為六成,讓人不解的是,肺癌人數卻增加四成,這是怎麼回事?空氣中有另外的致癌因子嗎?
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坦言:「所以,一定有一個男女共通的致病因素,使男女發生率平行上升。這個因素,很顯然不是抽菸。」用美國西部電影警長抓嫌犯的比喻,目前台灣空氣品質變好,吸菸人口減少,罹患肺癌的人數卻增加,似乎一時找不到「冒煙的槍」!
民國一○九年(二○二○年),中研院於國際頂尖科學期刊《細胞》(Cell)發表的論文指出,台灣肺腺癌的癌細胞突變印記,以「APOBEC」酵素突變為主,這種酵素突變容易受到有毒物質影響,例如工廠及車輛排放的廢氣、二手菸中的有害物質如多環芳香烴、食品添加物的化學物質,例如亞硝胺。除了亞硝胺這類化學合成添加物,上述有害物質大多因為「燃燒」所產生,例如汽車或機車燃油燃燒不完全而產生的物質。
對吸菸者及被二手菸波及的民眾而言,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研究團隊於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發表的論文很值得參考,他們發現菸草燃燒時產生的煙霧與有害物質是導致吸菸相關疾病的主因。我們衛福部的報告也指出,紙菸燃燒而排放的煙霧中有九十三種致癌物質(如焦油、苯、苯并芘多環芳香烴等十五種被世界衛生組織所轄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及其他七千餘種的化學物質,這些多樣的化學物質才是健康殺手。
事實上,車輛運輸的新科技能減少這些汙染危害,譬如消費者改用電動車,或是油電混合車,這就能減少高溫燃燒帶來的汙染和危害。另方面,一時無法戒菸的上癮者應該停止吸食燃燒紙菸,避免將自己與周遭家人暴露在九十三種致癌物質中。
在我國嚴格的環保標準下,引擎燃燒所排放的細懸浮微粒量都已經被規範得很低,問題是,引擎燃燒及香菸燃燒所產生的一些有機揮發物或氣體,在空氣中經過光化學的作用形成超超微粒,它的大小比 PM2.5 顆粒小很多,也不在偵測範圍之內。這些超小顆粒更容易鑽入肺泡與心肺血管,成為肺癌、氣喘病的致病因子。
癌症形成是因日積月累的刺激所致,這些殺人於無形的超超微顆粒非常可怕,我們要從消費行為著手,徹底根除這些因燃燒而產生的壞東西。
仁人君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秋風乍起,「謹慎能捕千秋蟬,小心駛得萬年船」!
國軍第一擊 有必要調整
2022-10-06 06:00 聯合報/ 張延廷/空軍前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兩岸軍事情勢變化快速,使目前國軍的第一擊定義有必要調整,例如中共無人機到台灣或外島、離島上空,就已經屬於飛越領空的航空器,應該認定是中共挑釁的第一擊,國軍不能沒有作為,讓他大搖大擺的來來去去,因此已經不能是以誰開第一槍為第一擊,應像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院表示,認定中共航空器實體飛入我領空,就算是第一擊。
現階段兩岸軍事緊張已常態升高,共軍內部好戰情緒亦居高不下,國防部雖曾將第一擊定義為「自衛反擊」,明確律定不開第一槍,避免情勢升高加劇對立。但在戰略容忍的大原則框架下,為避免決策誤判及意外擦槍走火,國軍對台海周邊抵近活動的共軍機、艦,只能保持一定安全距離的監控,也沒有緊貼的戰術動作,目的就是避免發生不可預期的突發事件。但對共機、共艦在我領空、領海的活動無法有效驅離,卻衍生另一個很大的軍事問題,台灣還有多少忍讓的籌碼與戰略空間,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台灣對中共的防空範圍原本由大陸沿海推至台灣,概分為縱深區、攔截區、阻殲區等三大區域,這是很明確的應變及處置原則,有充足的戰略反應時間、空間。但自從中共打破台海中線默契後,共軍加大力度在台海周邊進行常態化的聯合戰備警巡,已對台形成戰略包圍。而且這種「類封鎖」的新常態軍事行為,及所顯示的中共各種戰機及軍艦的數量、頻次、課目、滯留時間、抵近台灣海空域活動,甚至實彈射擊等等,都屬於挑釁的軍事行動。因此國軍不能沒有作為而默默接受現狀,空手讓出台海戰略縱深及寶貴的戰略預警反應時間,將使國軍於台澎防衛作戰陷入被動態勢,及未來作戰節奏將被中共牢牢控制。
再者,前一陣子中共無人機經常飛越我國外島、離島偵察軍情,此種製造「灰色地帶衝突」的模糊手法,也是國安另一態樣的挑戰。這種未達作戰門檻又非傳統、非常規方式刺探軍情的活動,竟然使國軍無法以正常應變程序回應,僅能以不痛不癢的信號彈警告、丟石頭驅離、打電話回報等消極手段因應。國軍這種決策延遲及謬誤的反應,就是敵方想要達到的目的,讓國軍在媒體中捉襟見肘左支右絀,在不知不覺中提供了中共對台進行認知作戰的素材,我們尤不可不慎。
共軍在台海周邊海域、空域常態性的軍事活動,不但意在加大軍事壓力威脅台灣、嚇跑外資、攪動人心,另一目的亦在對美國叫板,也向國際展示共軍戰力提升。面對中共長期性的軍事威脅,國軍軍事因應手段很多早已不符實需,國軍有必要趕快對建軍構想、戰略指導、兵力整建計畫、備戰計畫、兵役制度、動員規畫、士氣提振、招募等等千頭萬緒的建軍工作快速修調,才能在台海軍事威脅氛圍下增加主動權及硬實力,最重要是贏回人民信心。
飛彈越上空 看日應變嘆台灣
2022-10-06 06:00 聯合報/ 蘇上允/大學生(宜縣礁溪)
北韓四日上午發射一枚彈道飛彈飛越日本上空,距離上次北韓飛彈飛越日本上空時隔五年。值得注意的是,在北韓飛彈發射後,日本政府就透過全國瞬時警報系統,向相關地區居民發出警報呼籲民眾避難,也對周邊飛機做出提醒,更有新幹線一度停駛,可見日本政府面對緊急情況相對應的流程及措施相當完善。
反觀我國,中共解放軍八月對台實施軍演,國防部僅證實解放軍有射飛彈,但未透露飛彈通過台灣上空,也沒有做出任何提醒與警告。一直到日本防衛省公布飛彈航跡後,國人才了解有四枚飛彈飛越上空。同樣是飛彈飛越自家上空,從台日所做反應可看出,政府對資訊揭露的程度差別。
如果只是判斷飛彈不會對我國造成直接影響,而選擇不發送警報,還可理解,但令人擔心的是,國防部是否針對相對應的情況有足夠準備與 SOP。八月金門頻頻遭大陸無人機侵擾,直到八月底才終於傳出對無人機開第一槍的消息,前後花了近一個月,不禁讓我們擔心國軍是否已針對不同情況作充足準備。
蔡政府喊出抗中保台口號多年,政府在提高兩岸敵意的同時,是否已對可能發生的衝突做出充足準備,抑或是收割完選票贏得選舉後就置之不理,陷人民於險境。從共機擾台到國安局高層出訪行蹤全被掌握,這兩個多月的種種紕漏就可略知一二。
台電瀕臨破產 政府還不救?
2022-10-06 06:00 聯合報/ 羅際輝/退休人士(新北市)
台電占台灣電力市場八十六%,重要性不言可喻。不幸的是,由於政府堅持凍漲電價,台電已是個瀕臨破產的問題公司,政府再不正視問題並解決之,對台灣的傷害將無法彌補且影響深遠。
資本額三,三○三億元的台電財務狀況有多糟?今年八月大虧二八三億元,前八個月賠了一,五一五億元,累計虧損高達一,九三一億元;近三年累計發行公司債二,○三七億元,今年發債利息比去年大漲一倍多;規畫中的大項支出計有增建燃氣機組四千多億元、強化電網韌性五,六四五億元、處理不良資產核四約二千八百多億元。即使經濟部決定將對台電增資一千五百億,仍入不敷出。
核四並非資產,扣除此不良資產後,台電因資不抵債,董事會須依法提出重整計畫或宣布破產。台電淨值每股已剩四點一五元,根據八月虧損速度推估,不出半年將虧光股本,一樣須依法提出重整計畫或宣布破產。如政府置之不理,就有違法嫌疑。
去年上市上櫃公司稅後盈餘高達四點三兆元,今年上半年二點一九兆。它們賺得盆滿缽滿,台電卻陷破產危機,主管機關凍漲電價,不知邏輯為何?
台灣工商業用電占台電系統的八成,換言之,台電累計虧損一,九三一億元中,有一千五百多億元成了它們的獲利。使用者付費,天公地道,例如台積電去年向台電購買一八三億度電,獲利六,六三一億元,即每度電可產生卅六元稅後盈餘,即使電價再漲兩元,對其獲利影響不過五至六%而已,政府不該畏首畏尾,害慘台電及全民。
由於俄烏戰爭短期內不會結束,加上北溪輸氣管線遭到破壞,我國進口液化天然氣及燃煤的成本將長期維持在高檔;太陽能及風電躉購價每度四點八元,發電越多台電成本越高:核電未來三年每年減少八十億度。可見發電成本只會越來越高,期待天降神蹟替台電解套,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要使台電營運正常,必須立即由政府編列「核四特別預算」及「強化電網韌性特別預算」以減輕台電的財務負擔,並要求主管機關合理調整電價。
親愛的政客 別再反教育
2022-10-06 05:58 聯合報/ 王延煌/高中校長(彰化市)
縱然教育預算在地方政府裡,財政負擔占比最重,但「教育」從來不會是政治人物最關注的議題。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葉信菉攝影
日前學者和家長團體檢視今年各縣市長參選人的教育政見,不是根本沒談,就是只關注托育、學校午餐和雙語政策,然而托育和午餐是傾向福利領域的教育政策。這樣的現象再度說明,縱然教育預算在地方政府裡,財政負擔占比最重,但「教育」從來不會是政治人物最關注的議題。身為選民的我們,為下一代著想,建議從以下幾個教育觀察慎選地方首長。
上焉者,真教育。依據地方制度法,學前教育、各級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之興辦與管理,皆為地方自治事項。因此,一個適格的直轄市、縣(市)首長理應就教育、體育或文化事務,提出合乎教育權限與教育規準的政策,例如具有直轄市、縣(市)本位特色的課程與教學亮點方案、教育組織動能與人力資源發展方針、均衡城鄉教育落差策略、各級學校效能提升計畫等。一個政治人物如願意花心力在百年樹人的教育工作,就值得信賴。環視周遭的縣市長參選人的政見,真教育者,幾希!
中焉者,非教育。既然求真教育者不可得,次焉則是願意提出「類教育」政策,即屬非教育。此者雖未具備或發揮教育的正向作用,甚至沒有產生價值提升或意義澄清的功能,只要無損教育之推行,因未產生嚴重負面影響,亦在可接受的範圍。此類通常是具福利色彩的教育政見,用來討好民眾,但極有可能債留子孫或排擠教育預算,如全面免費營養午餐(缺乏社會正義)或班班有冷氣(牴觸節能減碳、造成地球暖化)等,選民要睜大眼睛用腦判斷。
下焉者,反教育。多數的候選人是不提教育政見的,但從他/她們的行為舉止,亦可看到候選人的學養、教養或素養,從而判斷日後主政的施政品質。早期黑金政治,侵蝕台灣良善的社會基石,國人記憶猶新;邇來因為傳播媒體大量傳遞反教育的訊息,如欺罔、造假、攻訐、毀人自尊等,對校園裡的價值與認知教育之戕害,更甚以往。這類反教育的候選人,不適格。
選舉進入最後決勝階段,各陣營為求勝選,不擇手段。提不出真正的教育政見無傷大雅,但也不應一再上演反教育劇碼,貽害他/她人或學子,反教育的候選人要被唾棄。
聯美制中 台半導體只能選邊站?
2022-10-06 05:58 聯合報/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這幾年隨著美中科技戰的持續以及新冠疫情的肆虐,保護主義興起,對全球化經貿與生產關係產生重大衝擊,各先進國家都追求半導體技術自主化,希望透過積極的產業政策,提高半導體自主權,最近美國就通過晶片法,大力扶植英特爾、美光等產業領導廠商,也希望因此促使台積電赴美投資設廠,將台灣半導體產業搬到美國,以降低過度依賴在台生產的風險。
但是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並不是那麼容易複製。台灣半導體產業上中下游供應鏈完整,分工細密,織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加上具有優秀的研發能力以及吃苦耐勞的從業人員,在在都是領先國際的優勢。如果單單把一兩個廠搬到美國,是產生不了同樣的效果,更何況美國相當缺乏製造晶片的人力,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直言,「美國生產的成本讓人卻步,單位成本比台灣高五十%。」即使有數十億美元的補貼,也是杯水車薪,因此要將台灣半導體產業移植到美國不是件容易之事。
然而半導體產業關乎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目前仰賴台灣生產供給,一旦台海動盪,晶片無法如期交付,美國將會陷入極大危機。因此拜登政府除積極籌組晶片供應聯盟,也憂心台海安全。最近拜登就表示,一旦兩岸發生戰爭危機,美國願意協防台灣,其目的是要鞏固其核心利益,同時防堵中國半導體產業坐大。
夾在中美兩大強權之間的台灣,處境極尷尬,也沒有什麼主控權及話語權。前陣子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就引起中國政府震怒,認為嚴重挑釁「一中原則」,也認為台灣「倚美謀獨」,因此除了軍事恫嚇不斷,也取消許多台灣產品銷陸的許可,兩岸氣氛空前緊張。最近參議院及眾議院所提出的「台灣政策法案」內容,又在挑動中國敏感神經,增加台海衝突的風險,也讓台灣更加向美靠攏。中美台三方的推拉迎拒陷入了惡性循環。
最近國科會發布會將半導體產業核心技術列入國安法管制範圍,在政策上聯美制中的的態勢明顯。當然管制半導體產業的核心技術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原則,然而一味「傾美倚美」卻也是自阻於中國大陸這個成長快速的市場以及龐大的商機。雖然美國以各種限制防堵大陸科技發展,但大陸半導體自主化的腳步反而加速進行,一旦完成技術自主,將可不受美國牽制,台灣半導體產業也將失去大陸市場。此外台海的和平安全更左右著半導體產業的命脈,美方或許憂慮如果中國大陸武力犯台,是否會取得台積電先進晶片的技術,但對於台灣而言,一旦大樹頹傾,覆巢之下無完卵,半導體產業又能如何?
我們樂見美國政府提升和台灣的經貿往來,卻不希望台灣因此陷入驚濤駭浪;我們為半導體產業在國際發光而感到驕傲,但也期盼不要因懷璧其罪,讓「護國神山」成為兩強相爭的藉口及標的。在地緣政治風險高漲的今日,台灣半導體產業應何去何從,或許大家都沒有答案,就連日韓都對是否加入美國的晶片聯盟而左右為難,我們國小勢弱,情況更為複雜。但依舊期待政府能運用智慧以弱搏強,帶領台灣以及台灣半導體產業走出新局。
大首都圈 畫餅應急
2022-10-06 05:58 聯合報/ 蕭嘉弘/大學兼任講師(台北市)
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鄭運鵬(左起)、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新北市長參選人林佳龍與基隆市長參選人蔡適應,在板橋合體騎自行車。 記者林澔一/攝影
民進黨北北基桃市長參選人首度大合體,宣示將來規畫推動「北北基桃大首都圈」,將來媲美東京、首爾等國際大都市。
從台北看東京、首爾等都市,台北市幅員和人口實在太小了,不成比例的豐沛資源,分配在核心蛋黃區,造成少數人享食「首都資源」,既欠公平正義,使區域發展不均,也顯得相當畸形。東京人口約一千四百萬,台北市人口已跌破二五○萬門檻,連東京的零頭都不到!首爾人口雖在二○一六年五月跌破千萬,現在仍接近千萬水平。
各國追求區域發展,提升各城市,特別是首都競爭力,面對國際競爭的目標相同。我們應把全國劃為六大地方自治單位,莫再自我麻痺,要達成媲美鄰近國際大都市和競爭力,對「迷你小城」而言,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現在不但縣市首長多,地方議會和副議長也多,可以用來安撫地方勢力,卻成國家均衡發展的阻力。
讓我們拋棄地方派系的盤根錯節,狹隘的地域主義和成見,年底地方選舉後,中央和新地方政府應齊心重劃行政區域。未來除北部首都外,中南部其他城市也能同樣繁榮發展,建立居民更多的自信,促進發展,帶動彼此的欣賞和了解。
阿中帶頭,民進黨的大首都圈建設計畫,只是應急、炒短線的治標之術,恐又是虛晃一招,選後仍是原樣;這樣的選舉聯合造勢,創造話題和聲量,選民無奈,聽聽就好!
雙語教育看似美好 真相是殘酷的
2022-10-06 05:58 聯合報/ 林政武/國中教師(台南市)
政府為了落實二○三○年雙語政策,四年投入一百億,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外師進駐各級學校,試行非考科課程融入雙語教育,推行所謂的課室英語,學校端從廣播、頒獎到課堂對話,布置沉浸式環境,一切看起來是如此的美好,但真相總是殘酷的。
負責雙語教育推動的老師,英語能力強,每天早上透過廣播講一大堆,但是不要說學生,大部分內容我也是有聽沒有懂。配合外師上台表演的英語情境對話的學生,也是精心挑選過的,畢竟隨機抽上台的學生,變數太大。最後會被列入雙語教育評鑑的書面和影片,都是呈現最美好的一面。行政端有他們的苦衷,筆者不忍苛責,我只想提出在教學現場觀察一年多的心得與感想。
首先是政府在雙語教育與本土教育投入的資源天差地遠,學校端獨尊雙語,畢竟在招生時,主打雙語教育的學校可獲得家長青睞,而主打本土教育的學校,家長大概不會列入選讀與否的考慮重點。
或許政府也感受到了本土語言推動人員的反彈,為了弭平大家對雙語教育,獨尊英語而冷落其他語言的質疑,上位者針對雙語做出微調,把雙語定位為複數語言,並不是獨尊英語,而是多元語言並重。但是大家心裡有數,本土語之於英語,在教育現場受重視程度,天差地遠。
已經有諸多學者提出,獨尊英語教育,將弱化本土語言發展空間。尤其學生學習總時數不變,網路世代學生的閱讀能力、書寫能力低下,每天負責批改聯絡簿的導師一定很有感,火星文、錯字連篇,辭不達義,對於這些中文程度低落的學生,你還要他們同時精進英語跟本土語,簡直是天方夜譚。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先不提程度較差學生,連筆者正就讀清華大學的女兒,面對專業科目老師全程英語授課,也是有聽沒有懂。政府力推雙語教育,呈現美好的成果,實際上老師跟學生的英語能力真的進步了?真的提升整體國家競爭力了?會不會顧此失彼,不用等到二○三○年,答案應該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