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Fed下藥過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民眾反萊豬,蔡政府還在全面對抗民意
◆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越來越誠實
◆  經濟日報社論/Fed下藥過猛?






經濟日報社論/Fed下藥過猛?


2021-12-17 04:01  經濟日報 /   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路透



經濟學界有一句名言:「貨幣政策不是太遲,就是過猛。」過猛,緣自於太遲;太遲,則勢必過猛。美國聯準會(Fed)當前的處境,與必須採取的因應措施,很可能再一次驗證了這句名言。  

美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上升6.8%,通膨的確太高;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高達9.6%,升幅將逐漸反映到產品售價上,因此預示高通膨可能持續更久。通膨如此之高,利率依然「近零」,證明貨幣政策已經嚴重落後於通膨大勢behind the curve),無疑已經符合「太遲」的條件。

現在 Fed 終於有所覺悟,15日會議決定資產購買計畫將以加倍的速度「退場」,符合預期,此點無須再論。同時大多數決策官員也預測明年內將升息3碼,升幅高於預期的2碼;此一政策指引的緊縮力度究竟是太猛、剛好,還是不夠?政策聲明中所表達的立場究竟是「偏鷹」,還是「虛鷹、實鴿」?都存在爭議的空間。

Fed 今年所犯的最大錯誤,在於不僅未能預測到通膨升幅如此之高,時間如此之久,而且拒絕依循實際情勢調整思維一再堅持通膨升高只是「過渡性」。

要掌握今年的通膨演變,光看 CPI 根本不夠,而是應該觀察兩項更精準的指標。一是扣除能源與食品之後的核心 CPI,因為今年食品及能源價格強勁上漲,很可能扭曲了潛在的通膨趨勢;另一項則是 CPI 的截尾平均數,就是將指數中變動最大與最小的項目剔除,只計算其餘項目的平均漲幅,如此將能更清楚了解通膨壓力的真正來源。今年初時核心 CPI 開始衝高,但截尾平均數卻變動不大,兩者之間的差距更創新高,這種異常現象促成了「通膨過渡論」;Fed 預測核心 CPI 漲幅終將退潮,回到與截尾平均數相當的水準。

但實際情況卻是今年5月後核心 CPI 並未回落,反而是截尾平均數連月穩定上升,亦即價格上漲的產品與服務項目愈來愈廣泛,不再局限於跟疫情關係密切的項目,「過渡論」於焉破功。

展望未來,仍有多項因素支持通膨仍將居高不下。第一,通膨雖會削弱消費者的購買力,但目前美國民眾財務堅實,今年銀行業的存款金額創新高,因此一旦消費者對疫情的憂慮逐漸消褪,仍然會放手花錢。第二,疫情也並非「過渡性」;先是大陸再爆疫情,航運不暢,接下來是 Delta 變異病毒株肆虐,使供給無法因應需求,物價上漲壓力持續擴散,最近又出現 Omicron 新毒株,傳染力更強,對原材料及最終產品供給的壓力仍大。第三,通膨升高有助於推升通膨預期;據紐約區聯邦準備銀行的最新調查,目前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膨率預期已高達6%,可能引發消費者預先購買,並促使勞工要求更高的工資升幅,進一步推升物價。

現在 Fed 雖已調整政策,但貨幣政策的基本立場並無多大改變,這從會後聲明中的說法已經一目了然。首先,對於「過渡論」並未認錯,只是不再提到;其次,雖宣布將加速「退場」,仍強調將會視情況而調整;再者,依然強調在達成「最大就業」目標之前,仍應維持目前的利率區間,但何謂「最大就業」仍無明確的數字定義。凡此皆顯示 Fed 決策高層仍存有以拖待變的心態,升息時機能晚就晚,幅度能小就小。畢竟這些決策官員的經驗一直局限於如何因應需求不足,生怕緊縮過當會傷害經濟成長。

現在各界對「通膨過渡論」的爭議雖已結束,但對於如何因應通膨的爭議卻才剛剛開始。Fed 之前輕放油門的時間太遲,踩煞車的力度仍然不夠,未來必須猛踩煞車的風險因而提高。通膨率當然不可能一直維持7%左右,但要急速回降到2%卻相當困難。時間雖終究能解決通膨問題,但在整個過程中政策的有效性更加難以確定,Fed 內部將益發分裂,信譽將遭受更嚴重折損,許多民眾的生計備受傷害,所得、財富與機會的不公平性將更惡化。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越來越誠實


2021-12-17 04:48  聯合報 /   黑白集
民進黨舉辦的「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公投說明會,晚上在新竹關西登場,吸引很多鄉親聆聽,副總統賴清德到場呼籲民眾支持四個不同意,全程以客語開講,有民眾高興的直喊95分。記者曾吉松/攝影



公投戰況激烈,民進黨人的發言越來越「誠實」:不是同志,就是敵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在蔡英文用「台灣隊」在人民內部標籤敵我後,公投也被提升到「抗中保台」的高度。蘇貞昌說,國民黨四個公投是在亂台灣、抱中國大腿;陳其邁也拿「四個不同意」作為檢驗是否不同意「中國併吞台灣」的唯一標準。所以,不但「四個同意」等於中共同路人,二好二壞、一好三壞和一好三公道也通不過「愛台灣」的檢驗。

公投曾有民進黨神主牌的地位,但民進黨把神主牌塞鳥籠,還把單純政策複決的公投扭曲成忠誠查核。四大公投主題是能源、環保、食安、公投,哪一項與兩岸相關?對政策質疑,就被打成「中共在地協力者」;唱民進黨反調,就是支持「中國併吞台灣」。

台灣解嚴後二年,表演工作坊推出相聲劇「這一夜,誰來說相聲」,以「語言的藝術挖苦早年兩岸。在台灣,凡是作文、演講都可套上「反攻大陸、解救同胞」,再警告「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在大陸,只要成為被鬥爭對象,一言一行都是罪狀,「革命最怕你們這種意志不堅的騎牆派」!

卅年後,「語言的藝術升級成分化、抹紅、獵巫加東廠。藍綠二黨也在此分出高下:一個在黨的內部找戰犯,一個在人民內部揪敵人











聯合報社論/民眾反萊豬,蔡政府還在全面對抗民意


2021-12-17 04:48  聯合報 /   社論
行政院在公投公報表示,「反萊豬公投通過與否,均不影響農委會2020年9月7日公告效力」,行政院長蘇貞昌挨批「公投流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開放萊豬政策即將屆滿周年,並接受人民的公投考驗。聯合報最新民調發現,四成五的民眾不相信政府「豬肉儀表板」上顯示的萊豬零進口,更有五成六民眾在乎吃到萊豬,而其中高達八成四民眾還會採取自保行動。民調結果印證外界普遍相信反萊豬公投過關機率最大的認知;可以說,蔡政府正在全面對抗民意。

雖然民進黨把公投搞成選舉,把「四個不同意」變成「抗中保台」的武器,但四大公投其實都是公共政策的論辯,反萊豬公投更是超越政黨的食安議題。而蔡政府的辯護蒼白無力的一大關鍵是,民進黨在野時死命反萊牛,執政後卻罔顧程序正義,硬要全民無條件吞萊豬。

面對民意強烈反撲,蔡政府先是打「歷史牌」糊弄,以昔日並無萊劑殘留的 CODEX 國際標準為其雙標開脫;眼見國人不埋單,就改打「美國牌」恐嚇,雖折腰屈膝卻狐假虎威說「美國人很生氣」,還強調公投通過將讓台灣變成國際經貿孤兒。但兩張牌都禁不起檢驗。

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三月,馬政府宣布將開放萊牛進口,民進黨強烈抗爭,綠委夜宿立院,多次攻占主席台,最後國、民兩黨達成「牛豬分離、排除內臟」的共識,並經立院三讀通過。這些畫面國人記憶猶新,也成蔡政府黑箱開放萊豬的最大罩門。面對外界質疑今是昨非,民進黨以馬政府開放時並無萊劑殘留標準合理化當時的抗爭,但在 CODEX 通過殘留標準後,即遵循國際標準。然而,這卻是唬人的話術。

CODEX 在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七月通過萊劑殘留標準,若真如行政院長蘇貞昌所言「標準一出來就遵循」,為何當時民進黨沒有促請馬政府開放萊豬?又為何不在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上台時就開放?當時曹啟鴻以內定農委會主委身分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開放美豬「擋不住了」,引發軒然大波,民進黨還急忙否認、消毒。而如今捍衛萊豬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那句「打死也要擋美豬」名言可是在民國 102 年(二○一三年)已有「國際標準」時說的。民進黨哪來「接軌國際」的一貫原則

蔡政府極力宣傳萊豬不是毒豬,安全無虞,但教育部、國防部等單位紛紛宣布不會讓學童、國軍食用萊豬。蔡總統最近還在 IG 說自己不會一次喝六碗豬肝湯,看似回應媒體人趙少康質疑一天吃六碗豬肝湯萊劑殘留就超標,但這豈不是自打臉承認萊劑有健康之虞?

眼看無法為民眾釋疑,蔡政府改祭「美國牌」,強調公投過關將傷害台美互信及經貿往來,導致台美投資及貿易架構協定停擺;甚至拿中國大陸及韓國申請加入 CPTPP 來助威,不是說禁止萊豬無法加入 CPTPP,就是說加入時程會落後中、韓,台灣產業會成重災區。

蔡政府以為人民都不懂國際經貿,更忽略人民憤怒是來自萊豬決策既蠻橫又黑箱,還強逼人民吞下,如今卻把鴨霸決策可能被推翻的責任推到人民身上。反萊豬公投一旦通過,受挑戰的是蔡政府,即使民進黨對美失信,那也是蔡英文躁進造成。更何況,我們現在到底用進口萊豬換到了什麼?台美貿易當然重要,但正因蔡政府一面倒,才讓台灣幾無對美國說不的空間。若公投通過,人民做政府的靠山,反而有機會讓台美貿易回歸平等互惠的正軌。

公投前夕的民調顯示,民眾早已對蔡政府的萊豬政策投下不信任票。其實四大公投議題,民進黨都有相同的雙標與誠信問題,為了捍衛政權,不惜以今日之我狂打臉昨日之我。這次,民進黨的政治操弄與話術,民眾還埋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