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王文華/「人生的供應鏈」缺貨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文華/「人生的供應鏈」缺貨嗎?
◆  李清志/重塑山海之城的魅力
◆  葉金川/期許高端成為公益疫苗
◆  楊志良/總生育率1.3的詛咒







王文華/「人生的供應鏈」缺貨嗎?


2021-11-11 05:14  聯合報 /   王文華(作者是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美國民眾對拜登處理經濟不滿升高,美國耶誕季前供應鏈吃緊、塞港和物價上漲。圖為洛杉磯港口堆滿貨櫃。新華社



亞特蘭大機場的租車公司停車場,一片空曠。櫃檯大排長龍,租車費大漲。

洛杉磯港外,七十三艘貨輪被迫停在黑夜的外海,無法進港。

台灣賓士推出新世代車款,比上一代貴十三萬元。

這三件事,有什麼關聯?

答案是最近常聽到的「供應鏈」。

全球供應鏈缺貨,從車用晶片,到碼頭工人。

因為晶片缺貨,新車產量減少、價格大漲。租車公司買不到新車,於是客人租不到車。

因為碼頭工人和貨車司機不足,貨輪只能停在港外。貨下不來,各產業缺貨就更嚴重。

供應鏈缺貨的主因是疫情。去年三月歐美疫情爆發,各地封城,買車租車的需求大減,租車公司立刻賣車換現金。汽車製造公司隨之跟供應商(包括晶片廠)砍單。

晶片廠的產能本來就因疫情而降低,汽車客戶砍單的產能,立刻轉給其他行業客戶,如消費者電子產品。

到了去年第三季,買車租車的需求回溫,租車公司想買新車,汽車廠已無車可賣。汽車廠想轉頭跟晶片廠下單以增加產量,晶片廠早已把產能賣給別人。

除了缺晶片,也缺人。疫情初期需求急降,航運、碼頭、貨運公司大規模裁員,很多人因此被迫轉行。而沒被解僱的員工,部分又因染疫或隔離無法工作。等到需求回溫,想找人回來,談何容易?而就算找到了人,也找不到貨櫃因為大量貨櫃都在運送抗疫物資

除了疫情,錯誤決策也造成供應鏈斷裂。租車公司和汽車製造廠砍單太急,疫情緩和後採購太慢,最後只能喝西北風。相對來說,消費者電子產品廠商看得較遠、採購較靈活,跟晶片廠的關係較深,缺貨的影響就較小。

汽車供應鏈的問題,讓我想起「人生的供應鏈」。

我們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也仰賴很多供應商。這條供應鏈,也會因天災人禍而中斷。

所以疫情爆發時,大家搶購食物、口罩、酒精。

但人類對「硬體」缺貨的警覺,高於「軟體」。

那些抽象的、但對生存至為重要的「軟體」:知識、觀念、信念、熱情、友誼、愛…也常因天災人禍而「缺貨」。但我們通常後知後覺,知覺之後也不會立刻「搶購」。

原因很多:感覺可有可無、自覺已經足夠、認為可以自給自足、假設供應會源源不絕…。

直到缺貨影響到身心靈,才發現這些軟體比食物和口罩,更難迅速取得。

食物和口罩現在不缺了,於是我們有餘裕可以開始評估:「人生的供應鏈」缺貨嗎?

我們看得夠不夠遠?「採購」靈不靈活?跟「供應商」的關係深不深?

評估後也許會猛然一驚:那些生命的重要物資,現在正被迫停在黑夜的外海,等待我們卸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