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區域經濟整合 台灣企圖心在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黑白集/不是人人都能當葉問
◆  聯合報社論/微解封神邏輯,蔡政府別再添亂啦
◆  經濟日報社論/區域經濟整合 台灣企圖心在哪?








經濟日報社論/區域經濟整合 台灣企圖心在哪?


2021-07-11 00:28  經濟日報 /   社論
圖為高雄港貨櫃畫面。記者劉學聖/攝影


近年全球飽受新冠肺炎的肆虐,但並未因而減緩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進程,相關的發展值得台灣注意。

巨型及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持續並行,進一步催化區域經濟整合,例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在民國 109 年(2020年)11月簽署後,目前泰國、中國大陸、新加坡、日本、柬埔寨等國均已完成國內審議程序,距離正式生效的門檻已不遠,有可能在今年生效。另外,早已生效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也在積極擴充新成員

在雙邊 FTA方面,以脫歐後的英國進展最快。英國除了陸續與原先和歐盟簽署 FTA 的國家簽署「連續性協議」,以延續 FTA 之優惠外;目前也已正式展開加入 CPTPP 談判,預計將成為 CPTPP 第一個吸納的新成員。英國在今年也與對開放市場一向保守,之前退出 RCEP 的印度開始啟動 FTA。至於亞太國家普遍在擴展 FTA 版圖均有進展。

全球 FTA 數目除了持續成長外,在內容上也有轉變。疫情帶動「零接觸經濟」興起,使各國更加重視數位貿易相關議題的發展數位貿易成為近期區域經濟整合重要議題,例如美國與日本完成數位貿易協定,新加坡也與多個 FTA 夥伴國完成數位貿易協定,數位貿易已成為未來 FTA 不可或缺的部分。

新冠肺炎疫情也進一步催化全球供應鏈調整,利用區域合作,建構韌性供應鏈的議題備受各國重視。目前以美國為主的國家紛紛推動建立安全的供應鏈網絡,以及可信賴穩固的夥伴關係,此與 FTA 利用貿易規則,例如原產地規定強調區域內分工的概念相符合。預期未來 FTA 將會更重視推動區域內產業合作,以往在 FTA 份量不重的產業合作將會成為另一亮點。

美國籌組的供應鏈聯盟,目的是在排除中國。中國為了避免被邊緣化,也全力投入區域經濟整合,除了廣簽新的 FTA 外,也將既有 FTA 升級,並多次表達參與 CPTPP 的意願。

中國更將其對外政策,例如一帶一路,與區域經濟整合政策結合,以抗衡美國,突顯 FTA 地緣政治的色彩。未來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將進入另一階段的競賽。

面對銳變中的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台灣進展非常緩慢,不但侷限在邦交國的框架,而且新簽的 FTA 範圍是愈來愈窄,與各國深化廣化 FTA 方向背道而馳。

其次,台灣對於已經生效的 FTA,也未見有升級的動作。以民國 102 年(2013年)生效的台紐及台星 FTA 為例,不但是台灣與非邦交國簽署僅有的 FTA,在台灣所有對外 FTA 中也最完整。但由於簽署已有相當時日,實有升級納入新元素的必要。但相較於各國的積極動作,台灣在這方面幾乎是毫無作為。

在因應巨型 FTA 方面,台灣行動力更是不足。在去年 RCEP 簽署後,政府一再以台灣對 RCEP 出口產品零關稅比例高,以及中國的阻撓為理由,宣傳加入 RCEP 對台灣效果不大,不加入 RCEP 對台灣影響不大的論點,而應將重點放在申請加入台灣出口產品零關稅比重更高的 CPTPP 上。我國不但立場前後矛盾,迄今申請加入 CPTPP 仍在原地踏步。

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也欠缺宏觀戰略,以才結束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為例,TIFA得以在中斷五年復談,台灣當然應該藉此平台務實推動台美合作。但若據此就聯想由 TIFA 就可以走向台美自由貿易協定,甚至美國還可以協助台灣加入 CPTPP;以為只要打通美國,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之路就可以通行無阻,可說是不切實際。

展望未來區域經濟整合仍將是主流,WTO 多邊機制仍難以並駕齊驅;台灣若不急起直追,將會被下一波的區域經濟整合浪潮所淹沒,連區域經濟整合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聯合報社論/微解封神邏輯,蔡政府別再添亂啦


2021-07-11 04:25  聯合報 /   社論
全國第三級警戒12日後將適度鬆綁,開放餐飲內用區、電影院、健身房等場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三級警戒期間,電影院全部暫停營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疫情趨緩,指揮中心宣布三級警戒延長,但部分措施十三日起微解封。不過,民眾看不懂政策矛盾邏輯錯亂複雜措施與規範,地方首長也紛紛表態「逆時中」;半鬆綁的業者憂喜參半,未解禁的業者失望痛心,長照家庭痛苦難忍,許多家長更是憤怒爆表。微解封未至,天下已大亂,禍首就在指揮中心。

許多人形容微解封神邏輯真幽默:可以上山,不准下海;可以打籃球,不准玩鬥牛;可以看電影,不能賞舞台劇,而且新板特區不能看電影,過橋到西門町就能看;健身休閒中心維持關閉,健身房則可鬆綁;五人不能室內聚會,不妨九人共擠小巴趴趴走;禁止五人在家聚餐,只能到餐廳大家一起脫口罩吃飯。別說幼兒園老師打了疫苗,幼兒園還不開放,連照服員和老人都打了疫苗,日照中心和社區據點也不開放。疫情下的政治搞笑,反映微解封的矛盾與錯亂。

指揮中心要在警戒不降級的前提下微解封,卻只提原則,各部會自由發揮,然後就丟給地方自行判斷,責任自負。指揮中心無法做好協調整合,部會間的政策彼此衝突,部會內的邏輯也相互矛盾,一鍋雜燴整盤堆疊端出,結果是中央鬆綁,地方加鎖,一國多制,民間炸鍋,製造了一場微解封之亂的完美風暴。

陳時中宣布微解封,桃園市率先「逆時中」,包含五都共十幾個縣市紛以地方生活圈或防疫聯盟為名,禁止餐飲內用,最後台南也被迫轉彎。新北市長侯友宜直指中央指引不是解決問題,而是爭議的開始高雄市長陳其邁也擔心微解封變成一窩蜂;陳時中已坦承「矛盾的事情不能說沒有」,行政院長蘇貞昌卻硬說是給地方多點彈性,「沒有所謂同調不同調」。

事實上,微解封之亂,既反映指揮中心無力也無能在各部會間作好政策的協調與整合,更凸顯出中央面對地方,一直是以威權打擊地方彰化血清檢測被調查送辦)、壓制地方金門快篩令被撤銷)、恐嚇地方台中為鄰長打疫苗遭警告責任自負),甚或設計地方台北環南市場開會變開記者會),否則就是漠視地方侯友宜多次主張普篩不被採納),卻無法以政策和制度領導地方

微解封之亂,指揮中心更失公信;而中央把責任丟給地方還會產生許多問題。首先可能製造地方與地方間糾紛。高雄確診砲轟新北,屏東染疫甩鍋台中的記憶猶新,未來各地解封寬嚴不一,病毒南北流動,屆時政治口水戰南北戰藍綠,又要製造不少紛爭。其次還會製造地方政府與民眾的矛盾,要求解封的壓力轉向地方政府。例如從北北基桃到高雄都決定不開放餐飲內用後,「順時中」的台南市長黃偉哲也無力承受「求市長三思」的巨大民意壓力。

此外,矛盾的微解封措施還會造成行業衝突,等於是繼疫苗政策撕裂社會後,進一步製造社會對立。就有補教業者講得很心酸,繳稅防疫都是乖乖當順民,為什麼解封就被國家放棄?尤其,一國多制的微解封會讓民眾崩潰。民眾到每個地方都必須先搞清楚各縣市不同的複雜規定,否則可能誤踩地雷,隨時都會收到各種名目的罰單。

關鍵當然在疫苗,只有達到足夠的疫苗覆蓋率才能放心真正解封,否則微解封只是治標不治本。但根本問題是,面對疫情,這個政府無事不亂從口罩之亂、停課之亂、紓困之亂、疫苗之亂到微解封之亂,處處皆亂。疫情威脅人民生命,衝擊人民生計,已經打好打滿國際認證疫苗的蔡政府官員,可不可以別再添亂?














聯合報黑白集/不是人人都能當葉問


2021-07-11 04:28  聯合報 /   黑白集
波波漫畫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特助洪耀南臉書指長輩建議殘劑」正名「詠春疫苗」,詠春台語「用剩」的意思。一席建議引來連番抨擊,洪沒有道歉,反稱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也建議用「詠春」形容殘劑。洪耀南不只不食肉糜,更在人民傷口上灑鹽。

羅智強說「殘劑」不好聽,搞得很像丐幫國,改名「詠春疫苗」好多了;但他是藉美國為動物打疫苗的新聞,諷刺「大家不必羨慕外國的豬,有蔡英文在,人人都有詠春疫苗可搶」,明顯是批判政府無能取得疫苗的反諷文,執政黨主席特助能夠唾面自乾,讓人無言。

洪耀南說,花蓮人搶打「詠春」疫苗多好;但花蓮婦人為搶打殘劑跌倒的畫面刺痛人心,洪耀南卻鼓掌叫好,難怪被批評無同理心。「詠春疫苗」原是人民無奈的自嘲兼反諷,執政黨未能反省,主席特助還興沖沖「分享」,簡直是把人民的痛苦當有趣。

洪耀南還強調,如果花蓮也跟新竹、高雄一樣做好注射安排,就不會讓大家這麼踉蹌了。但如果蔡政府也跟美日政府一樣買夠疫苗,甚至如果其他縣市也跟高雄一樣疫苗拿得多,又有內線先做安排,大家都不會這麼踉蹌了。

果然是人人都能學詠春,卻不是人人都能當葉問!民進黨主席特助想「敗票」,大家沒意見,但不必在人民傷口上灑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