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1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美國及台灣的「傲慢與偏見」

◆  微解封還是未/偽解封?
◆  長照體系的微解封呼聲
◆  名家縱論/美國及台灣的「傲慢與偏見」
◆  星期透視/擋不在籍投票 不民主也不進步
◆  大屋頂下/台獨是危險且失敗的運動
◆  規畫與病毒共處SOP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美國及台灣的「傲慢與偏見」


2021-07-11 04:54  聯合報 /   蘇起(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
坎伯6日參加美國智庫亞洲協會視訊座談會時說,美國不支持台獨,在這個美中敏感時刻,有其特殊含意。(美聯社)


最近美國從阿富汗撤出最後一支部隊;拜登印太總監坎伯首次表示不支持台獨」;邱義仁告訴陳水扁,「台獨非台灣人可自己決定」。這三件相距半個地球的事有個共同的源頭,那就是廿多年前美國與台灣同時盛大上演的「傲慢與偏見」連續劇。美國現已幡然悔悟,準備改推新戲。台灣卻仍執迷老戲,不知自拔。

在世紀之交,美國布希總統以少數票入主白宮。他代表的「新保守主義」意氣風發,力圖大展身手。他們認為柯林頓虛度了蘇聯崩潰後美國獨大的戰略機遇期。美國既是唯一超強,實不必在全球過於忍讓,該出手就出手。歷史又已證明民主制度絕對優越,故應把它推廣到更多國家。

德國前駐美大使依申格Wolfgang Ischinger在回憶錄透露,他曾勸美國國安顧問賴斯Condi Rice)不要幻想伊拉克強人海珊垮台後,民主會在伊拉克落地生根。不料她竟回答,「我們曾教你們德國人,還有日本人,怎麼建立一個民主制度。為什麼伊拉克做不到?難道你是種族主義者?」

這種「傲慢與偏見」很自然在九一一事件後把美國帶進阿富汗及伊拉克的泥淖,長達廿年脫不了身。等清醒發現中共趁機崛起時,已悔恨莫及

二戰以前美國很少發起戰爭,只在別國打得精疲力盡時,才以援軍之姿進場收拾它們挑起的戰爭。二戰之後作為「世界警察」,美國既發起也結束戰爭;除韓戰與越戰外,常常都能速戰速決。這兩段時期美國就像西部牛仔片的英雄人物,躍馬進鎮除暴安良後,踏著夕陽瀟灑遠去。

不幸的是,深陷阿伊泥淖後,美國竟也淪為發起卻結束不了戰爭的國家。烽煙再起時,「世界警察」狀似聲色俱厲,實已無心勞師動眾多管閒事。譬如,受「阿拉伯之春」激勵而走向民主化的諸多中東國家(如埃及、利比亞),除了突尼西亞外很快全部回到專制,甚至長年內亂,給歐洲製造無數的難民。美國卻完全消極被動,不惜美歐關係因此惡化。俄國併吞克里米亞,介入東烏克蘭戰事,成功干預敘利亞內戰,美國仍再三袖手旁觀。歐巴馬嚴正宣布,如敘利亞動用化武就逾越紅線,必嚴懲不貸。第二年真的發生了,白宮照樣冷處理。川普四年更是只吵架不打架。類似例子,不勝枚舉。

按照心理學著名的悲傷五階段理論,目前針對「東升西降新世局,美國集體心理似已跨出震驚與否認」的第一階段,正在「憤怒」的第二階段,並滑向「討價還價」的第三階段。拜登的內部革新與盟友關係重建,以及坎伯的最新講話,部分都是為美中未來的討價還價鋪路。至於何時進入「沮喪」與「接受」的第四、五階段,只有時間能證明

台灣的問題比美國大,不但自己仍沉浸在「否認」階段,還陶醉於美國的甜言蜜語,看不到它的新行為模式。

台灣的起點是李登輝的「傲慢與偏見」。李當時深信台灣的經濟(大陸的四分之一)、軍事(中共戰機基本不出海)、與外交實力已到出頭天的地步他還獨排眾議,堅信中共必將很快崩潰,故不必過慮。最重要的,他自認在台灣內部已打遍天下無敵手,政策自可任我行。所以直選僅一年就迫不及待把總統制改成「準皇帝」制,並推動「兩國論與縮小中華民國領土範圍的修憲

陳水扁與蔡英文基本上承續了李的未竟之志。廿年實踐證明,民進黨的台獨神主牌,即使只「做而不說」,就已讓台灣陷入永不止息的爭鬥,民眾感情撕裂,經濟由龍轉蛇,國防虛有其表。如又做又說,後果更難想像。

同樣源於「傲慢與偏見」,美已頓悟昨日之非。我們希望邱義仁身後也有其他民進黨人士開始反省。但關鍵仍在乾綱獨斷的蔡總統是否執著她鍾愛的「兩國論」而不動如山。










星期透視/擋不在籍投票 不民主也不進步


2021-07-11 04:50  聯合報 /   楊泰順(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所教授)
國民黨立院黨團提案召開臨時會,審議公投法修正草案納不在籍投票,遭民進黨團以人數優勢否決,兩黨團分別在立院議場內舉牌表達立場。圖/台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為了防止國人因投票群聚造成疫情蔓延,中選會宣布原定八月底舉行的四項公投延到十二月。但台灣在年底是否真能擺脫疫情的困擾,目前也沒人說得準。故而,國民黨提案要求立院召開臨時會,儘快修改公投法納入「不在籍投票」規定,使得擔心染疫的國人可以透過通訊投票等方式,避開排隊領票的群聚風險。遺憾的是,這項主張在民進黨多數優勢下遭到封殺。

在全球化趨勢下,人口移動頻繁,投票日時有許多選民不見得可以親身到指定場所投票。因此,「不在籍投票」便成了絕大多數民主國家的必要設計。由於制度目的在使選民能更方便行使投票權,有些學者甚至稱之為「方便投票」或「便利投票」。目前世界上已有超過九十餘國採取相關的設計,就連民主表現欠佳的泰國與菲律賓也都實施多年

台灣屬於海島型經濟體,產業的繁榮有賴於國際合作外貿拓展,故而每年總有上百萬同胞,必須常駐國外或遊走各國。如果加上島內因就學、就業而遠離戶籍的選民,行政院主計總處估計,每次選舉約有百分之十五的選民,約兩百五十萬人,其戶籍地與居住地無法一致,故除非返回戶籍地,否則將等同喪失投票權台灣超過七成國民生產總值(GDP)為這批人辛勤努力的結果,但選舉或公投時,他們卻被剝奪了表達意見的機會,不僅讓台灣民主蒙羞,甚至顯得忘恩負義。

民國 85 年(一九九六年)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前,執政的國民黨便已著手研擬不在籍投票制度。兩千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後,民進黨也曾承諾會繼續推動這項方案。陳水扁時期的兩位行政院長游錫堃與蘇貞昌,均曾在立院答詢時明確表態支持不在籍投票,但今天回頭檢視,這些支持均無非口頭唬弄。因為當馬英九政府在民國 99 年(二○一○年)要認真推動不在籍投票立法時,反對最力的正是民進黨。馬英九雖強調不在籍投票「是一個民主國家一定要實施的制度,因為這涉及憲法的人權保障等基本問題」,奈何個性柔弱,法案終其任期仍然無法提出

民進黨所以強力反對實施不在籍投票制度,說穿了無非擔心近百萬的海外台商可能多數是國民黨的支持者。國民黨為了安撫,確實也努力壓縮範圍,希望能消除民進黨的疑慮。例如,馬英九政府當初的版本,便僅允許境內選民,在事先申請後,可以在全國性選舉日當天,前往附近的投票所投票。換言之,這只是不在籍投票中最卑微的「移轉投票」,而不敢肖想民主國家普遍實施的「通訊投票」。國民黨最近又再讓步到只修改公投法,將不在籍投票限制於對事不對人的公投,但民進黨依然寸步不讓,連討論的機會都不給。推想民進黨應該是擔心一旦防堵出現破口,未來討論大陸台商的投票權時,恐怕就無法堅持杯葛。

執政黨號稱「民主進步」,國際互動中也常自詡懷抱民主價值,但連日、韓、菲等鄰國實施多年的不在籍投票,卻都不敢跨出一步,不知何謂民主、何謂進步?所謂擔心不在籍投票可能受到監控的說詞,根本就和買不到疫苗怪大陸作梗一般,純粹就是自己心魔作祟。












大屋頂下/台獨是危險且失敗的運動


2021-07-11 04:45  聯合報 /   黃年
前總統陳水扁(右)日前在廣播節目專訪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左)。圖/翻攝自微微笑廣播直播畫面


七月四日,邱義仁說:「台灣獨立,美國根本就不贊成。」七月六日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完全了解其敏感性。」

二人恍如隔著太平洋對話。

如果要台獨,至少必須取得三個面向的條件。①國際支持。②中共不動手。③台灣全體要有一致認同與浴血的決心。

然而,邱義仁說:「但在現實上,現在要做,不但引起大家緊張,國內也不和(這是③),不用說中國會打我們(這是②),據我的了解,美國根本就不贊成(這是①)…台灣要宣布獨立這個事情,講起來很無奈,這不是台灣人民自己可以決定的(這也是③)。」

依邱義仁的說法,台獨在這三個面向的條件無一具備。以下,就從三個面向談台獨問題。

國際支持。坎伯的談話,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美國高層官員首度表明不支持台灣獨立。其實,這是美國的一貫政策,尤其自喬治.布希政府以來都曾一再宣示過此一主張。甚至川普政府時期,外交委員會主席哈斯主張改採戰略清晰」,謂「應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同時也明確宣布,萬一台灣受到中國的武力攻擊,美國會作出回應」;但是,如此挺台的主張也有一個但書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

美國支持台灣,主要理由有三:一、阻擋中國崛起。二、地緣政治。三、台灣是民主體制。但是,美國可以在「一中政策」下護衛台灣,卻不會支持台獨。亦即美國必須在阻止中共武統及阻止台獨之間,做好風險與成本的「雙重管控」。或許這就是坎伯這次說的:「這是個微妙的危險平衡,必須保持平衡。」

自六月G7會議至中共百年習近平談話以後,美國及其盟友的台海政策已漸成型。那就是:一、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二、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三、希望促成兩岸有意義的對話。四、協助台灣自我防衛。

此一架構可稱「三和一武」。三和:和平穩定、和平解決、有意義的對話。一武,自我防衛,而且是「自我」(不要太指望別人),「防衛」(台灣在戰爭中必然處於被動,何況是台獨)。

毫無疑問,美國台海政策的核心是「和平」。因此,「三和一武」無疑也應是台灣的兩岸政策,但台獨與「三和一武」完全牴觸。

再談②中共動不動手。邱義仁說,「中國會打我們」。「台灣獨立,中國必打可謂是全球認知戰主流共識。美國這樣看,大多數台灣人民也這樣看,因此難怪邱義仁也這樣看。而且,本文認為,如果是因台灣宣布法理台獨而觸發中共動武,大多數台灣人會認為理虧在我,心虛,因此台獨戰爭必敗無疑。

那麼,就應思考③台灣的民意。台灣人民是不是偏偏非要引爆一場「不但引起大家緊張/國內也不和/中國會打我們/美國根本不支持」的台獨戰爭不可?

因此可知,台獨不但不是「民主」能決定的問題,在根本上更是一個「反民主」的議題。

說台獨不是「民主」能決定的問題,即如邱義仁說「這不是台灣人民可以自己決定的」。邱的說法直接衝擊「台灣前途由二千三百萬人決定」的論述,因為屆時「中國會打」及「美國根本不支持」,皆非台灣的民主所能左右。進而言之,如果民主的終極目標是在國家安全人民幸福,則更可謂台獨的本質其實是反民主的,因為台獨根本背叛了國家安全與人民幸福

所以,邱義仁說:「台灣務實的政治人物不會這麼做(台獨),除非瘋了。」

以下,再就前述略作展開。

美國的台海政策是「三和一武」,和平是核心。但台獨的兩岸政策卻是「三只三不」:只能仇恨/不能和平,只能衝突/不能互惠,只能零和/不能雙贏。

這「三只三不」的台獨,能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嗎?不能。能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嗎?不能。能促成兩岸有意義的對話嗎?不能。甚至,有助於台灣自我防衛嗎?不能。三和一武,每一個答案都是否定的。

美國支持「一中政策」,但「根本就不支持台獨」。所以,台灣用「中華民國/和平競合」,就能與美國的「一中政策/和平解決」相互呼應,不必毛遂自薦用台獨作為替美國看門的「戰貓」。太滑稽了。

台灣獨立,中國必打。如果台灣願為台獨而戰,那也算是求仁得仁。但如果台灣不想走上「台灣獨立,中國必打」的結局,唯一的方法就是放棄台獨,設法在「非台獨」的範圍內找尋兩岸「和平穩定/和平解決/有意義對話」的途徑。

依邱義仁的看法,即使台灣舉島一心要台獨,那也不是「台灣人民自己可以決定的」;但本文認為,如果舉國一心主張「中共必須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中華民國/和平競合」則是北京終究必須正向回應的課題。台獨是以十四億人為敵,但中華民國仍在「大屋頂中國」中存有想像空間。說到底,台灣用台獨或中華民國與中國(共)互動,哪一個比較符合國際及台灣「三和一武」的兩岸政策?

反過來說,台灣若不敢搞或搞不成台獨,那麼有什麼道理一定要堅持與對岸「三只三不」?

再談台灣內部。邱義仁這類看法在綠營內部其實也不能說是少數。民國 102 年(二○一三年),民進黨內掀起「凍結台獨黨綱」的風潮,可謂就是「前邱義仁現象」,但那股風潮後來被太陽花斬斷。現在邱義仁再提「台獨是瘋子論」,已是在「後太陽花」對台獨的評價。

邱義仁全盤否定了台獨三面向的條件,卻留了一個尾巴。他說:「台獨當作目標來推動、打拚是好的,但是,在現實上…。」

這雖然否定了「外擊型台獨」,但仍保留著「內殺型台獨」的作用。台獨若此,就變成了「台獨公司」,以經營選舉商業技術為尚,但政客既以台獨生計,就在政治上已完全淪為騙術。也就是說,現在的台獨,已經從理想的瘋子,變成了政治商販的騙子

游盈隆評論邱義仁說:「這等於宣布台獨運動是一個危險且失敗的運動。」他又問:「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到底是笨還是聰明?是幸或不幸?是台灣的守護者或背叛者?」

大哉問:台獨是瘋子?騙子?或台灣的背叛者?蔡英文不用公開回答,自問自答就好。













微解封還是未/偽解封?


2021-07-11 04:57  聯合報 /   王信斌/醫師(台北市)
雖然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七月十三日才微解封,但已有不少民眾忍不住提前解封,台中一中商圈出現不少逛街人潮。記者黃仲裕/攝影


在古書辭典中,可當作動詞的無或沒有,如論語憲問篇:「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也可當形容詞,形容細小或卑賤,如「細微」、「具體而微」及「人微言輕」;或當副詞意思是暗中或稍、略之意,如「微服出巡」、「稍微」或「略為」。

日前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三級警戒延長至廿六日,同時自十三日起,對部分場所或場域放寬防疫規範的「微解封」措施,但內容繁雜且有矛盾,地方政府也莫衷一是。所謂微解封的「微」,究竟是副詞的稍微、略微,或是動詞的無或沒有,民眾應有的觀念及行動究竟為何?筆者有幾點看法:

一、由於疫苗施打率仍低,尚須加速擴大施打以達群體免疫目標,目前英國、美國或以色列等國疫苗涵蓋率六成以上已陸續解封,恢復多數社交經濟活動,雖仍有確診病例,但死亡數已明顯減少,可見疫苗涵蓋率是解封的關鍵。民眾應按施打順序前往預約,勿挑廠牌,以免拖延施打進度。

二、幼兒園教職員已安排造冊施打,家有幼兒家長請耐心等候幼教師們打完疫苗產生抗體後,幼兒園復課才能安心送孩子到校。

三、三級管制近兩個月,民眾在家悶壞了,需要適度放鬆,可在周末安排「微解封小旅行」到空曠廣場,或各縣市有開放的森林區健行踏青,但仍需配戴口罩,保持防疫安全距離。

四、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場脫口罩用餐,增加飛沫及接觸傳染。電影院屬密閉空間,室內循環空調仍有一定感染風險,已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能藉由空氣傳播,電影院不宜貿然開放。

總之,「微解封說穿了就是疫苗接種覆蓋率未達標,未形成群體免疫效果過渡作法,或者也可說是介於有解封跟沒解封間的模糊地帶,其實應算是「未/偽解封」,大家不可鬆懈防疫措施。唯有加速疫苗施打率,才能看見疫情隧道盡頭的那道「真解封」之光。












長照體系的微解封呼聲


2021-07-11 04:57  聯合報 /   張淑卿/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台北市)
醫護人員為新北的長照長者施打疫苗。圖/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十三日起微解封措施,同時授權地方政府因地、因時調整。微解封的圖板一示出,老盟電話成熱線,「失智老人何時可規律去日照、去社區據點…,我們都有給他們打疫苗喔!我快撐不下去了,…」,這些呼喊不得不讓人思考,究竟這些照顧體系,究竟可否繼續暫停?

老人智慧告訴我們,人們生活不安全,來自「想要」的超出「需要」;究竟長照之社區照顧體系,對老人或家屬而言,是「需要」還是「想要」?對當政者思維亦為何?

疫情三級警戒期間,日照與其他老人社區式照顧服務體系封閉,然誠如疾病照顧一樣不能停,診所醫院都沒有停,美容院也沒有停,現在微解封健身房與電影院都可以微開張;但長期照顧服務體系一直沒盼到微解封。目前只剩居家服務在運行,確實無法滿足社區照顧的需求,國際政策經驗告訴我們,長期照顧需求的老人與家屬是需要多元服務持續支持的,疫情期間各國提供更多政策支持長期照顧體系繼續運轉,甚至連英國都提出孤獨老人社區支持協助方案。

台灣一向自許向國際看齊,應該更積極思考,如何在疫情影響下,協助民間發展更具安全且持續的照顧模式。














規畫與病毒共處SOP


2021-07-11 04:39  聯合報 /   楊智元/師大公領系副教授(台北市)
中央前天宣布微解封,卻不准補習班、幼兒園和托嬰中心營業。補教團體盼解封,決定發起「一人一信給總統」。圖/中華民國補教協會提供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繼續延長三級緊戒,但部分措施適度鬆綁「微解封」。不過由於微解封規定在不同行業與場域存在落差,難免讓民眾感到無所適從,如「可以上山、不可下海」、「可以看電影、不可看劇場」、可以九人出遊、可以去健身房、可以逛夜市、可以上館子,但不能去「固定人員進出」的補習班。幸好,蘇揆表示就民情做滾動式檢討,所以在質疑抱怨或認命等待之餘,我們更應積極思考如何因應。

從各國疫情經驗看,病毒不斷變異,未來確診病例可能不易「清零」;換言之,不能冀望之後沒有疫情,而是要學習如何與病毒共處。更具體地說,所有行業、店家或場域,都要思考「微解封」或解封下的 SOP。

例如未解封補習班與課照中心等教育學習場域,可參考政府公布的防疫措施,評估規畫單一出入口,控制場所容留人數、落實實聯制與體溫量測,並維持社交距離。課程進行中,嚴格要求師生戴好口罩,避免共用教具,甚至在教室設置透明隔板,採取梅花座等措施。此外,課間休息或人員上廁所動線、流程與後續的環境清消也都應事先規畫。

新冠病毒狡猾,防疫之路迢迢,規畫好再解封,總是比宣布解封再來手忙腳亂的好。事前做好準備,並且隨機應變,解封之日就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