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家數位發展 「跨部就不會」?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9827/web/

◆  大學退場的絕路與放寬管制的生機
◆  北迴線災害應變 還可以更好
◆  萊豬牛把關 別蹈台灣茶覆轍
◆  診斷東部交通 8難題待解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家數位發展 「跨部就不會」?
◆  輝瑞疫苗問世 恐面對貧富懸殊挑戰
◆  蔡英文的美麗空話…文青語言的「底層結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家數位發展 「跨部就不會」?


2020-12-07 04:14  聯合報 /   張瑞雄(作者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未來行政院組織改革「數位發展部」的架構方案之一,可能會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為主體,再納入資安處。圖為NCC。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落實總統政見,行政院組織改造將成立數位發展部,併入行政院資安處升格為資安署另外,包括國發會的資訊管理處、交通部郵電司的電信業務,以及經濟部技術處的電資通科、經濟部工業局電資組和 NCC 的傳播通訊等業務,將轉到數位發展部

成立數位發展專責單位是民間資訊界多年呼聲,很高興政府終於要成立了,但是喜悅中還有憂慮。

感覺政府只是想當然耳地把一些部會單位和業務移撥,並沒有找業者和利益相關者充分溝通,確立數位發展部成立的宗旨和目的擔心未來數位發展部是否真能發揮功能,改變國家成為數位國家,發展壯大數位經濟,並幫助產業的數位轉型呢

以數位國家而言,就是政府各單位的業務都可以在網路上辦理,多(都)用網路,不需要在馬路上奔波。但數位發展部管得到其他部會嗎?數位化是各部會都需要做的事,很多業務還是跨部會,但跨部會很多是「跨部就不會」,到時候數位發展部如何推動整個國家的數位化呢?還有國家業務數位化需要國民的數位 ID,內政部現在推動的數位身分識別證就遭遇到很大的阻力,未來數位 ID 業務也要移至數位發展部嗎?

其次是發展數位經濟,業務如何和經濟部分工且合作?又以現在很重要的金融科技而言,內容牽涉到很多金管會的業務,已經通過的網路銀行將要營運,未來是歸金管會還是歸數位發展部管?還有幫助廠商做先期研發工作的工研院幾個研究所、資策會、商發院等等,是否要從經濟部移至數位發展部?

再來是產業的數位轉型,大企業可以有人才有資源來做數位轉型,台灣占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缺乏人才和知識來做數位轉型,幫助中小企業數位轉型應該是數位發展部的主要任務之一。但中小企業又歸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來管理,中小企業處其中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提升中小企業科技資訊應用能力」。未來如何避免數位轉型的多頭馬車和疊床架屋,或者變成「三個和尚沒水喝」,才不會讓數位發展部治絲益棼,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成立單一的數位發展部實無法單獨承擔台灣的數位轉型工程,必須所有部會都動起來,因此各部會派副主管兼資訊長加入的數位發展委員會形式,最能達到跨部會溝通協調的功能。委員會以行政院副院長兼資訊長為主席,一旦委員會對某項業務達成共識,就回到各相關部會積極推動,如此才能務實有效率的執行。

數位國家、數位經濟和數位轉型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三大工程,各部會都需要參與,沒人可置身事外。即使未來仍是以「部」的形式成立,也應該下設包含各部會資訊長的委員會,以加強跨部會的溝通協調功能,請行政院慎思之。










蔡英文的美麗空話…文青語言的「底層結構」


2020-12-07 04:00  聯合報 /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 本報系資料庫


在「世界人權日」典禮上,蔡英文煞有介事地說:四年前,她來此地說要推動轉型正義,四年過去了,有些當時在場的前輩已離開,充分說明「時間是轉型正義最大的敵人」。

大家都知道,蔡英文在正式場合中的說話,大多是「讀稿機」講文青,「有口無心」,屬於「美麗的空話」,所以此話一出,有法律系教授批她:蔡政府轉型正義的法制及實踐,根本是以「體制暴力」,迫害人權;有社運領袖指控:「蔡政府根本不是轉型正義,而是建立新的黨國」;有反對黨的青年黨工批評:蔡政府創立促轉會、黨產會等「東廠」,更把應該獨立的大法官、NCC「東廠化」,這是那門子的轉型正義?

民進黨是眾所皆知的「雙標黨」,當蔡政府的領導人擺起架勢,端出嘴臉,講話分明「假大空」,大家就該提防其中有詐。譬如,蔡政府宣布開放萊豬進口時,是三巨頭在總統府內一字排開,排出難得一見的大陣仗。等到事情鬧得全國上下民怨沸騰,蔡英文仍然可以好整以暇地說:進口萊豬是要讓國人「有選擇的自由」!

蔡英文為什麼能夠這麼篤定呢?她一向是以美國為宗師,多次宣稱:要擁抱「民主自由」的「進步價值」。美國在實踐他們歷來標榜的「人權法治」時,一向是搞「內外有別」的「雙標」。九一一事件發生後,小布希總統以「支持恐怖分子」和「擁有大規模毀滅性生化武器」為名,出兵伊拉克。

美國中情局的顛覆手腕確實十分了得,二○○三年三月底開戰,當年十二月,伊拉克總統海珊就被反對勢力的什葉派出賣,而俯首就擒。以巴比倫雄獅自居的海珊,在法庭上雄辯滔滔,他慷慨激昂地說:「你可以找到一個叛徒告訴你,我在那裡」,「但是你找不到一個叛徒告訴你,大規模毀滅性生化武器在那裡!」但是三年後,他仍然在伊斯蘭宰牲節的第一天被處絞刑。這是什麼樣的「正義」呢?

美國的對內政策,其實也有明顯的「體制暴力」。舉例來說,美國的保險公司都是私人經營,而且保費十分昂貴。有三千萬人沒有任何保險,四千萬人只能買部分保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美國確診人數及死亡人數都快速增加,占全世界第一位。但是在「民主自由」長期灌輸下,窮人為了要爭取工作機會,仍然大叫「不自由  ,毋寧死」!難怪蔡英文對美國式的「民主自由」羨慕得五體投地!

但是美國也不是沒有腦筋清醒的人。長期以來,結構主義語言學大師喬姆斯基不斷的批評: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流氓國家」;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無法控制的真正原因,在於美國放任資本家肆意剝削的「新自由主義瘟疫」。這位結構主義大師能夠從「美國偉大」的表象中,看出其社會病徵的「深層結構」,台灣有誰能指出蔡英文「文青語言」之後的「底層結構」?












輝瑞疫苗問世 恐面對貧富懸殊挑戰


2020-12-07 04:00  聯合報 /   曾逸凡/美國加州大學學生(台北市)
英國搶在美國和歐盟前,成為全球首個批准使用輝瑞疫苗的西方國家。路透
波波漫畫


美國製藥公司輝瑞(Pfizer)才在前兩周向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如今英國搶先批准疫苗的使用權,本周開始施打。雖然這對全球無疑是好消息,輝瑞的疫苗卻可能從現在開始才要面臨最大的挑戰。

首先,與競爭者莫德納(Moderna)相同,輝瑞的疫苗使用訊息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技術,為世界創舉,不僅將翻轉新冠疫情,更改變從今以後疫苗的結構。傳統的疫苗中皆包含了病毒的一小部分,以其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而 mRNA 技術則是使用與 DNA 成分相同的遺傳物質,教導人體產生相對應的蛋白質抗體,加以防治病毒的侵入。此技術雖然大大縮減製造疫苗所消耗的時間,並可能在將來成為與癌症相關的突破性關鍵,卻也成為此次疫苗開始生產後最大的瓶頸。

輝瑞第一批釋出的疫苗除被英國、歐盟國家下單之外,也已經接到亞洲少許國家(包含中國)的訂單;但是,這些疫苗在各國大量生產極可能步步艱辛。因為疫苗的構成,它們必須被保存於攝氏負七十度以下的超低溫,且如果未在製造後的五天內施打,將會完全失效。此情況使各國註定需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從貯藏設備、運送方式等從零搭建起健全的配送網絡,也將大量生產的能力局限於擁有足夠財力的經濟體。就算國家有能力負擔整個製造、配送過程,疫苗最終價位也可能只有少部分都市人口能負擔。此現象應驗了眾多人對新冠疫情發展的顧慮:就算疫苗成功被製造、核准並大量生產,也只有較有錢的人,甚至是國家,才可施打。

舉例來說,與中國相鄰的印度目前位居世界疫情第二位,約有九百五十萬人確診。雖然如此,要在氣候炎熱、資源有限的印度大量生產批發輝瑞疫苗,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雖說輝瑞與少數開發中國家也簽下合約(如祕魯、厄瓜多爾與哥斯達黎加),但是劑量都少於一千萬,指向極有限的分發配送。

如同過去每一次的全球大流行,新冠病毒對低收入、低資源的國家與人口將造成最大的影響。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需求最迫切的人得到施打疫苗的機會恐怕也最為渺茫。雖然輝瑞和莫德納昂貴的新技術可謂「人類的一大步」,但是如何在貧富中取得某種程度上的公平,可能會是世界各國接著面對的最大課題之一。














診斷東部交通 8難題待解


2020-12-07 04:21  聯合報 /   黃國將/大學兼任講師(台東市)
台鐵瑞芳往猴硐因連日豪雨發生邊坡滑動,造成東西正線路線不通,持續搶修中。記者胡經周/攝影


台鐵瑞芳到猴硐間因連日豪大雨造成邊坡滑動,土石流掩埋軌道,差點導致列車翻覆。不過,這次北迴鐵路因此停駛多日,剛好提供國人診斷東部交通問題,找出解決方法的契機。

根據筆者往返北東近卅年的觀察,台灣東部陸上交通所遇最大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國道五號未銜接蘇花改導致車流停滯:國道五號只通車到蘇澳,沒有繼續往花東延伸,無法有效紓解花東車流;且因沒有銜接台九線蘇花改,造成蘇澳鎮蘇港路、海山西路附近屢屢成為塞車熱點。

二、蘇花高縮水為蘇花改造成運量不足:原冀望解決蘇花走廊運輸系統容量不足的蘇花高,九十七年因環評問題退回交通部,今年通車的蘇花改只是雙向各單線的省道。

三、蘇花改僅為省道容量嚴重不足:蘇花改蘇澳至花蓮崇德間,不但東澳到南澳路段沒改善,沿線只有雙線各一車道,無法有效紓解國五下來的龐大車潮,連假及尖峰時間,每每讓宜蘭段成為紫爆的大停車場。

四、東部無快速道路無法分散車流:花東快速道路遲遲未見動工,無法做到東部地區長短途車輛分流的效果。

五、省道台九線僅為單線運能不足:台九線在玉里以南至台東卑南間約八十公里路段,目前還是雙向單線道,且速限七十公里,許多路段根本無法超車,遇到慢車只能龜速前進。而這路段沒有其他省道或是替代道路可以通行。

六、南迴屏東段成為新的瓶頸:南迴公路雖已拓寬,但屏東草埔往西到新路之間,卻沒有跟著拓寬、截彎取直,已形成新的交通瓶頸路段。

七、雙東間無高速公路:在台灣省政府時代原規畫從屏東潮州開高速公路,穿越大武山進到台東知本的六十公里高速公路,但因為精省及大武山已劃定為自然保留區,無法興建,需遠繞一二○公里。

八、國道六號需再往東延伸到花蓮:花東人殷切期盼的國道六號埔里到花蓮銅門延伸段,也因環境及經費等因素喊卡。

這次北迴停駛恰逢周末,估計造成近十萬名往返台灣東西部間的旅客行程受阻,或是必須繞遠路經屏東到東部。正凸顯上述東西部間交通的問題點亟待改善,必須系統思考化徹底解決。

筆者也曾在臨時趕回台東時,為了不要多等三小時,換票改搭前一班次的太魯閣號列車,卻被要求加價購買無座票。危機就是轉機,交通乃實業之母。面對年底即將到來的耶誕節、跨年及寒假與農曆春節,人潮在疫情與國旅、阿妹演唱會的加持下,想必花東會湧入大批人潮。在交通塞爆前,政府一定要從上述問題著手,規畫遠近程解決方案,找到東部人安全回家的路!












萊豬牛把關 別蹈台灣茶覆轍


2020-12-07 04:25  聯合報 /   翁御棋/研究人員(新北市)
市面上儘管到處都是台灣茶,但茶菁的來源可能不太容易追溯,在口味或添加物管理上都形成不少問題。圖為台灣茶園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茶是台灣獨步全球自傲的文化之一但對台灣茶管理上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依照進口貨物原產地認定標準,只要主要製程在台灣完成或附加價值率超過百分之卅五,即使是進口的茶菁原料,都有可能以台灣茶的名義出售。因此市面上儘管到處都是台灣茶,但茶菁的來源可能不太容易追溯,在口味或添加物管理上都形成不少問題,更嚴重影響辛勤栽培好茶的台灣在地茶農。

若不久的未來美國添加萊克多巴胺的肉類得以進口的話,是否又會重蹈台灣茶的覆轍,使得市場上豬肉製品造成食安隱憂,及可能造成的聲譽影響,實在不可不提前慎防。

萊克多巴胺殘留目前或許在醫學上對人體影響仍未有定論,但採取最大警戒的預防原則,應該是有關單位最該深入思考的根本原則。

想想嚴重的致癌物 DDT 在上個世紀發明之初也曾被譽為農業救星;在證明 DDT 毒性之前,其發明者甚至還拿了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對於任何未知的化學添加劑風險,有關單位當更努力把關,在發現問題之前,盡力降低任何可能的風險才是。當然,美國萊牛進口管理與台灣茶課題之後續改善也該積極進行。









北迴線災害應變 還可以更好


2020-12-07 04:29  聯合報 /   方潤強/災害管理顧問暨安全事務公司執行總監(高雄市)
交通部長林佳龍(中)前往猴硐鐵道邊坡崩塌現場視察。圖/交通部提供


四日晚間交通部長林佳龍特地前往山坡滑動崩塌現場,視察北迴線中斷搶修進度,並提醒同仁要注意安全與保暖,提振現場同仁士氣。筆者以為處置時機與態度正確。

然在部長個人臉書發布內容與現場指導裁示,以及該部處置對策與應變作為之部分,交通部已將公路總局、民航局、氣象局等所屬投入相關應變工作,但以當今災害應變要求與該部會應變傳統言,應仍有可再精進之空間。

一、部長及其所屬處置對策與應變作為部分,未對同一區段十一月底邊坡滑動之多日連夜搶修與十二月初同樣情形之再次多日連夜搶修,做出災害事件連續發生之原因說明(不應僅歸咎於連日大雨造成)。

二、台鐵局的下達及時且正確決心部分仍有待加強,對於獲得公務單位的監測、預警通報後,甚至未來再獲得中央氣象局提供全國各地詳盡的雨量資訊,台鐵局應當如何產生正確決心與及時下達?台鐵的作業程序與實務執行部分似乎仍有再檢視之必要(不能僅憑列車長的機警)。

三、交通部在台鐵局既定相關改善發包工程完工以前(預期一一一年底),應有鐵路全面或該路段之「中短期應變指導」,非僅止於災害當周假日客運業者加開班次,以及民航局協調立榮航空加開北東來回二班次協助疏運而已。

四、台鐵局應變措施資訊中的改班或退費部分,台鐵定期票可延長使用日期一日,但歷經十一月卅日至十二月十日(初估通車時間)兩次災害造成鐵路中斷,此「延長一日」似乎未盡公平,建議應以鐵路中斷至恢復通車日為延長使用日期之參考基準,以體恤旅客。

最後,建議交通部對台鐵局或權管全體加強兵棋推演與實兵演練,特別是依據災害想定設計要素進行想定情境與狀況設計,並於災前擬定處置對策與修訂標準作業程序、緊急應變計畫等,以顯現災害防救準備與決心。









大學退場的絕路與放寬管制的生機


2020-12-07 04:31  聯合報 /   曹瑞泰/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新北市)
私立大學退場牽扯錯綜複雜,教育部應有大開大闔的智慧、勇氣與意志,提出解決的方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學將倒」,甚至「大學倒閉」之詞,似乎皆已耳熟,因為少子化的狼來了已不知喊了多少次,而且狼也已經來過,從高中到大學已吃掉了好幾所學校。所以,大眾也已經習以為常。

殊不知,大學是人才濟濟、菁英匯集之所,是產業動能與國家發展的根源所在,無論公私立大學皆可越狼超虎。台灣的大學卻被教育部以多如牛毛的法規、行政命令與指導等,圈在圍籬裡當羊養,只因為管控容易。還分國立與私立的不同品種,國立的屬於好品種,給的飼料品質與數量也不同於私立大學,即使憲法規定人民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九○年代的「鼓勵私人興學、廣設大學」政策,讓大專院校的數量迅速膨脹,最高達到一百六十餘所。而今台灣的教育市場供過於求,加上少子化浪潮襲來,許多大學因生源不足已搖搖欲墜,教育部因而提出「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從鼓勵設置大學到設定條件強制退場,真是名副其實的成也政策、敗也政策。

雖然淘汰質量不好的學校是理所當然,但教育部從大學的出生到死亡一手掌控,期間更以法規、行政命令、補助金、獎勵金、計畫經費、學生名額等等手段嚴加控管、強制指導,甚至不准調高學費,形同關閉所有柵欄,讓擁有猛虎能量的大學,如同待宰羔羊。

尤其私立大學若僅依靠教育部的獎補助款遠不足以生存,加上無法調漲學雜費,以及本地生源不足等多重打擊,只能緊縮教學、研究、行政、設備等各項費用,教學品質大受影響。教育部以教學相關質量作為退場審核標的,本也無可厚非,但在環境不佳,且嚴格控管大學生死條件的相關措施下,「大學之死」的最大責任者,恐非教育部莫屬,因為教育部未曾提供大學成為猛虎良校的生機。

「鬆綁法規」是近幾十年來世界先進國家為地方創生、創新產業、活化國家生命力,所致力行政革新的首要工作,我國教育部卻無視知識的進化,逆其道而行。在推動高等教育升級的過程,愈加嚴格控管措施,甚至連國際留學生的名額也不放過。

台灣從一九五○年代累積至今的優質教育資源,已頗具競爭力,在亞洲也是排行在前。況且不論美國的留學生經濟效果輝煌,英、法、日、澳等國的教育等產業,皆因留學生政策而重返榮光,大學周遭的大學城也重燃生機。

然而,「外國學生來台就學辦法」規定,「大專校院招收外國學生名額以教育部核定當學年度招生名額外加百分之十為原則」。一條規定就掐住大學教育與相關產業重生的契機,又以退場條例擋住退路,一前一後堵死台灣兆元教育相關產業的生機,更將讓大學城周遭為之沒落。

與其因為收拾錯誤政策,再來一個政策性補貼的強制退場,倒不如開放解除外國學生名額的限制,開放國際留學生市場,讓台灣的大學得以登上國際戰場,與國外大學競爭,即使最終仍失敗也死得其所。但有機會,不給機會,只重內部控管且資源分配不均,教育部將永無法卸下,彌補錯誤政策,強制私立大學退場劊子手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