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劉維公/「當我塑膠」之社會語意學考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當我塑膠」之社會語意學考察
◆  周行一/拜登政府初期的財經策略方向






劉維公/「當我塑膠」之社會語意學考察


2020-11-10 03:31  聯合報 /   劉維公(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流行語「當我塑膠」表達的意涵,感覺到自己被當作是塑膠,隨時都可以被糟蹋或被丟棄,彷彿沒有存在地位。圖為澎湖西吉嶼著名景點藍洞附近岸上不少海漂塑膠垃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委被當塑膠?」、「用行政命令避監督把立院當塑膠」、「被當塑膠!食安會三分之二專家反對萊豬,卻導出開放進口結論」、「『在不瘋狂就等死』被當塑膠,游否希爆氣攤牌暗黑證據」、「館長遭判有罪,憲哥氣『當我塑膠』」等,以上這些句子都是媒體新聞報導的標題。不管內容是很嚴肅的國家政策重大議題,還是演藝人員私領域的八卦事件,「被當塑膠這句網路流行語經常出現在媒體版面上

塑膠材質不珍貴,價格又便宜,多半被用來大量製造廉價且用過即丟的商品。塑膠汙染的威脅,尤其是對海洋生態的破壞,已達到相當危險的階段。根據「經濟學人」的報導,從民國39-107年(一九五○年代至二○一八年)為止,全球製造出超過六十三億噸塑膠廢棄物,其中只有九%得到回收再利用,以及十二%送進焚化處理教育消費者盡量減少使用塑膠用品,是全球積極在推動的環保工作

拯救生態危機,當然不是「當我塑膠」這句流行語所想要表達的意涵。相反的,感覺到自己被別人當作是塑膠,隨時都可以被糟蹋或被丟棄,彷彿沒有存在地位,才是該流行語引發使用者強烈共鳴的原因

現代人對自己的存在地位,是否被他人接納或排擠,比如說自己的訊息為何對方只是已讀不回、自己的貼文為何得不到別人來按讚等,心理往往非常敏感,也很容易產生強烈情緒反應。

感覺自己被藐視、被誤解、被排斥、被欺負等負面的情緒感受,都是屬於社會痛苦social pain)的範疇。除了「當我塑膠」之外,當今不少看起來無厘頭的流行語,例如「是在哈囉」、「人+377」、「雙標」等,其意涵都在透露出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那就是現代人飽受社會痛苦的折磨,必須大聲說出自己的心情

近年來,社會認知神經科學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致力於進行社會痛苦研究馬修・利伯曼Matthew D. Lieberman著作社交天性》(Social是該領域的經典作品社會認知神經科學家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 fMRI工具,取得大腦神經元運作時的鮮活影像,可以細緻掌握到大腦各個腦區部位的功能

利伯曼團隊的驚人研究成果發現,大腦對社會痛苦以及對生理痛苦的反應,都是來自同一個腦區部位:背側前扣帶皮質。簡單而言,當你被霸凌時,其劇烈的疼痛,就跟你摔斷腿當下痛不欲生一樣的感覺。

正常來說,我們會想盡辦法降低生理痛苦,例如利用運動防護設備、汽機車安全配備等避免身體的傷害。然而,弔詭的是,現今擁有權勢的人卻是處心積慮不斷製造仇恨與敵視,讓承受社會痛苦的人數持續增加。

我們不能再漠視社會痛苦的議題。世界各國正傾全力研發新冠狀病毒的疫苗,預計明年即可拯救成千上萬的生命。殊不知,讓更多人受苦受難社會痛苦,至今沒有處方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