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經貿「短驚長空」 速擬對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9252/web/

◆  聯合報社論/慟!廿天摔兩架戰機,飛官生命成賭注
◆  聯合報黑白集/NCC最整齊的割喉
◆  經濟日報社論/經貿「短驚長空」 速擬對策






經濟日報社論/經貿「短驚長空」 速擬對策


2020-11-19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RCEP 對台灣的衝擊和因應 系列三之三

台灣被排除在 RCEP 之外,引發國內有不少驚恐意見,但根據 RCEP 的特性分析, RCEP 對台灣的衝擊,短期內確實影響有限。不過如果台灣繼續被排除在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外,對於長期經濟發展有莫大傷害,政府需把握時間尋覓對策。

RCEP是在東協加一(中、日、韓、紐、澳、印)的基礎上所成立的區域經濟整合。因為各國之間早於 RCEP 之前,就已經簽署其他雙邊或多邊 FTA,因此單純就 RCEP 來說,其真正的經濟效果在於:強化東協加一的 FTA 效果;創造出中、日、韓三國 FTA。

就第一個效果而言,日韓兩國都在 RCEP 談出比原來東協加一更好的貿易條件,但是主要獲利項目在汽車零件,這有利日韓汽車業在東南亞布局,對我國的經濟衝擊較小。 就第二個經濟效果的中日韓三國FTA而言,對台灣影響較大。因為根據2019年資料,這三國占台灣出口市場的四成以上,中韓之間在2015年已經簽訂 FTA,所以 RCEP 對於台灣的真正新影響,是中日FTA以及日韓 FTA。換句話說,RCEP 短期的經貿衝擊只在於,台灣廠商將面對兩種關稅劣勢:與中國、韓國廠商在日本市場競爭;與日本廠商在中國、韓國市場的競爭。

而上述兩種關稅劣勢,考慮到台灣與中日韓這三個國家的貿易結構,對台灣產業的影響有限。因為台灣出口到日本與中國的主要產品是半導體等電子產品,受到 WTO 架構下,ITA(資訊科技協定)的零關稅優惠,七成五以上都是免關稅。另一方面,因為韓國自身就是半導體生產大國,因此台灣零關稅出口到韓國的比重並不大,但台灣出口到韓國的產品有六成產品的關稅在5%以下。一般而言5%以下的關稅差異,相當匯率損失的範圍,是出口企業可忍受空間。

影響比較大的是5%-10%關稅產品的競爭,出口企業可能要透過產業結構調整,例如控制成本(包括裁員)、上下游均攤的方式來調適。而超過10%以上關稅的劣勢,企業可能要被迫放棄該市場。在中、日、韓三國中,台灣只有出口到中國的3%產品、以及出口到韓國的1%商品,有超過10%以上的關稅。

因此,RCEP 對台灣經濟帶來的最新影響是,創造一個新的中日韓 FTA。但是台灣對中日出口,七成五以上是零關稅,對韓國出口八成以上關稅5%以下。在這些範圍內的出口產品對台灣企業的影響不大。台灣出口到中日韓 5%-10% 關稅的產品,占出口日本的2%,中國的15%,韓國的19%,這些出口企業,可能會調整得比較辛苦,需要政府關懷。而超過10%以上關稅的產品,占台灣出口到中韓的比例雖低,但這些出口企業有可能需要救濟,政府必須關注。

此外,RCEP 的特點是,經濟先進國家(日韓紐澳)與發展中國家(東協與中國)並存的多邊 FTA,為了考量發展中國家的產業衝擊,RCEP的關稅調整時間異常的長,多數的農業或製造業產品都是以十年、20年的長時間來調降關稅。這樣便讓台灣企業有時間進行調整。

以台灣出口到日本的大宗農產品毛豆為例,日本將從目前6%的關稅,以每年調降0.5%-0.6%的方式,到第11年才會零關稅。台灣的出口毛豆在日本市場、長期以來跟中國、泰國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競爭,RCEP 會讓這些國家出口少掉6%的關稅負擔,對台灣出口不利,但是長達十年的調降方式,有利於台灣農家與出口廠商進行調整。

綜合上述討論,我們可以瞭解 RCEP 的重要象徵意義是,亞太地區已經完成了區域經貿整合,而台灣完全排除在外。從東協加一開始,到此次的實質中日韓 FTA,台灣都沒有參與。台灣的傳統產業,如石化、鋼鐵、紡織、機械等沒有受到 ITA 的庇佑,今後將在東南亞、東亞地區繼續承受關稅劣勢的苦處,企業與政府都需要有應對方針,否則20年後 RCEP 完成既定的關稅刪減時程,台灣就真的成為亞細亞經貿孤兒了。








聯合報黑白集/NCC最整齊的割喉


2020-11-19 01:5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天召開針對中天新聞台換照審查,以7比0全數通過否決中天新聞台換照。記者林澔一/攝影


不顧輿論忠告,通傳會(NCC)以七比○裁決中天新聞台不予換照。七比○的比數,代表 NCC 對中天新聞台整齊劃一的割喉,不帶一絲猶豫,七刀全都砍在同一傷口。

NCC「無異議」通過消滅中天新聞台,另一象徵意義是:這是對台灣言論自由的「斬首」,因為民進黨政府已不容許「異議」的存在。據傳,NCC 主委陳耀祥前一夜還在遊說其他委員希望「有條件通過」,以降低政治後座力。未料,綠營鷹派立刻反向操作,硬逼委員必須果斷下手關台,以絕後患。

走到這個地步,大家就不必再說 NCC 是「獨立機構」了。先前有蘇貞昌的威嚇插手,其後有一面倒的聽證會安排,再加上綠營派系的算計及爭奪,NCC 委員每一次都能適時體察上意觀望風向,調整自己的政治風帆。如此乖巧,還獨立什麼

這樣的發展,完全符合民進黨「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本色,倒也不令人意外。只是當年在野,民進黨唱得滿口「言論自由」的高調,歌頌「多元光譜」之美好;如今執政卻極力追求「一言堂」的美麗境界,顯然是不嘗嘗「威權」的滋味很難甘心。

中天遭到「秋決」,是台灣言論自由進入凜冬的預告。從大法官宣告《黨產條例》釋憲案「全部合憲」,到 NCC 對中天的整齊割喉,都證明體制的異議已被成功消音








聯合報社論/慟!廿天摔兩架戰機,飛官生命成賭注


2020-11-19 01:5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F-16戰機失聯。圖/軍聞社


十一月十七日,令人驚慟的一天。這天上午,空軍剛在台東志航基地為上月底殉職的空軍 F-5E 戰鬥機飛行員朱冠甍上尉舉行公祭,蔡總統還特別到場頒發褒揚令。當天傍晚,隨即傳出正執行夜航訓練的 F-16 戰鬥機上校飛行官蔣正志在花蓮外海失聯,迄今搜救未果。相隔二十日,兩架戰機相繼在東部墜海,如此頻密的事故不僅是空軍裝備和人員的重大損失,也反映了軍方整備和維修上的偌大空窗。

朱冠甍駕駛的 F-5E 戰機比較老舊,服役已四十六年。蔣正志駕駛的 F-16 較新,但服役也達廿三年。不論機種新舊,兩失事戰機的共同點是:都僅升空兩分鐘即出事;顯示事出突然,兩名飛官根本沒有時間應變。朱冠甍出事前曾回報「發動機故障」,證實問題出在機件。蔣正志出事前並未呼叫,專家研判機械故障的因素很高,也有人認為可能是空間迷向所致。

無論事故原因為何,軍方今年事故頻傳,已到紅燈刺眼的地步。從年初載運參謀總長沈一鳴的黑鷹直升機墜毀,到演習期間的膠艇、戰車翻覆等等,迄今計有六起意外,至少十五人喪生。這些將領及國軍弟兄的生命損失,令人痛惋。遺憾的是,政府雖不斷以隆重儀式追悼他們的逝去,但對於事故原因的調查追究始終不見徹底;也因檢討不徹底,事故便一發再發。

以朱冠甍殉職為例,他生前曾向母親透露,老舊的F-5遲早要出事。這個問題相當真實,但藍綠卻互批對方拖延汰換,無意正面解決,這才是可怕的藍綠共業。事實是,馬政府規劃在台生產義大利 M-346 教練機,同時取代 F-5 與 AT-3 教練機。蔡政府上台後政策轉彎,改推勇鷹教練機,預計一一三年底汰除 F-5,一一五年底汰除 AT-3,較馬政府的進度晚了四年。政黨輪替導致決策轉向,確為老戰機拚死苦撐的原因。

軍備是否堪用不能只看年份,高齡未必代表落伍,裝備其實可持續更新。美國 B-52 轟炸機是一九六○年代出廠,不斷提高性能使戰力上升,預計可服役到二○四五年。相形之下,我國軍對裝備缺乏「全壽期」的概念,常忽視裝備的翻新回春,一味期盼以新機種汰換。但我國受限外交或財政,往往無法如願換得新機種,現役武器便淪入撐一天算一天的窘境,不但危險,也影響戰力。

十年前美軍即評估,國軍F-5機隊到一○九年將遭逢老化問題,若不進行深度延壽,效率與風險都將惡化。F-5 汰除延到一一三年,已踏入美方警告深水區;延役決策雖出自馬政府,但維持機隊之安全可靠是當下執政者的責任,蔡政府難辭其咎。

老舊的 F-5 飛起來勉強,但性能更佳的 F-16 在經驗豐富的上校飛官手裡仍免不了出事,這就凸顯日常保養維修及應變訓練的重要。然而,蔡政府不斷在政治上向對岸作出挑釁姿態,有沒有注意到要補強國軍應戰的裝備及士氣?以蔡政府現在改推的勇鷹教練機為例,為了趕交機時程,原型機首飛到交付部隊只預計十七個月,遠遠低於其他國家。如此倉促的結果,可能難以找出所有可能瑕疵,但高層會不會為兌現承諾而要求強行過關,軍方會不會在壓力下放水,都成疑問。倘若如此,就是拿未來數十年的飛官生命當賭注。

官兵有責任效命疆場,國家也有義務提供精良的裝備和訓練。政府施政若不以克敵制勝為先,反將標榜「元首關注國防」當成首務,每逢意外時則急於撇清責任,將士縱使不言,却都看在眼底。蔡總統屢言要成國軍靠山,卻始終欠缺最後一簣土。